匠心巧手,袁軍紅的「微」雕藝術人生

2020-12-22 工信部工業文化中心

「微雕」藝術/ Carving ./

「萬眾藝心 抗擊疫情」,在這場席捲全球的疫情突襲之際,眾多工匠手藝人們紛紛拿出自己手中的筆、針線、刻刀……,以作品發聲,致敬一線的醫務人員。

袁軍紅

作為陝西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西安非遺保護協會會員的袁軍紅,自然也不能例外。他將自己關在家中,閉門謝客,潛心於橄欖核上,以刻刀一筆一筆地雕出鍾南山院士的肖像。在袁軍紅的核雕作品《國士無雙》中,鍾南山神態悲憫,眼神堅毅。他以浮雕寫實的技法,再現了院士的忠於職守、殫精竭慮,也希望藉由這件作品,弘揚如鍾老般果敢剛毅的精神。

袁軍紅橄欖核雕作品《國士無雙》

然而,袁軍紅這一路走來,從蛋雕到核雕,從兒時夢想到職業匠人,20餘年的自學成才路,又何嘗不是一場對夢想與信念的堅持和守護。

自幼便喜愛藝術

從小就喜歡刻刻畫畫的袁軍紅,談到對藝術的熱愛,源於他童年時期的塗鴉。袁軍紅的父親是一名教師,當時村子裡沒有幼兒園,在一定程度上是父親給了他學前教育,同時也讓他接觸了一些美術書籍,這激發了他對藝術的極大興趣。

小時候,他常常畫畫、玩泥巴、撿石頭,在磨光的瓦片上,用鋼鋸條做成的刻刀雕雕刻刻,這些無目的的簡單塗鴉總是讓他樂此不疲。雖然刻畫的東西在結構外形上總不那麼貼近事實,但其中無盡的想像力和創意,早已令藝術之夢深植心田。

中國民協會員袁軍紅

後來無意間袁軍紅接觸了蛋雕。仿佛生活中為他打開了一扇大門。他無師自通的第一枚蛋雕作品就做得不錯,小小的成就給了他莫大的鼓勵,他開始迷上了這門獨特的雕刻工藝。

每次雕刻都工作到凌晨一兩點

小小蛋殼雕刻可不是那麼簡單,蛋殼的取材十分考究,蛋要光滑圓潤、顏色要漂亮,往往一筐裡也很難選出一個。經常於雞蛋攤前挑挑揀揀的袁軍紅,因此成了攤主眼裡的怪人。

蛋殼又硬又脆,雕刻線條需要流暢,所以雕刻力度很難掌握。複雜圖案往往一刻就要好幾天,刻廢了的蛋更是不計其數。「雕刻之前,還要先把裡面蛋液先清出去,清理過程也很繁瑣,蛋殼的空隙太大會影響美觀,太小抽蛋液又比較麻煩,全程都要特別小心。」袁軍紅說,蛋殼清理完之後還要消毒,再在背陰處晾個七八天,冬天甚至要晾上半個多月以後才能雕刻。

袁軍紅蛋雕作品欣賞

待所有這些繁複的準備工作就緒後,每晚夜深人靜時,袁軍紅便坐在操作臺前,開始蛋雕工作。由於蛋雕對層次感的要求較高,雕刻時的每一刀都要格外小心,確保圖案自然。如果雕刻動物的毛髮等細節,更須一氣呵成,下刀穩、準。對藝術的專注與執著,使得他每每沉浸在自己的蛋雕世界裡,一刻就是到凌晨一兩點。

而當他把雕刻好的作品拿給別人看時,大家都驚嘆了,紛紛投來欽羨的目光,對他豎起大拇指,這更給了他極大的信心。他開始更加潛心研究雕工,刻畫的人物愈加生動,毛髮逼真,鬼斧神工,近些年他創作的《十二生肖》《美麗三秦》《龍騰盛世》等作品,收藏價值也漸高,其中的《龍騰盛世》更是榮獲《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工藝美術精品展》銀獎。

袁軍紅蛋雕作品欣賞《十二生肖》
袁軍紅鴕鳥蛋雕作品欣賞《美麗三秦》

無師自通,傾一世雕刻時光

實際上,從1996年無意間接觸到蛋雕這門指尖上的藝術,20多年來,袁軍紅一直靠自學成才。沒有老師教,就自己鑽研摸索,從材料的處理到各種雕刻技法,他一直憑著自己的興趣和堅持,不斷嘗試、實驗,一年年走過來不曾間斷。

從最初只是刻畫簡單的圖案到現在能夠採用浮雕、鏤空、全雕等多種技法,袁軍紅的手藝越來越成熟。可是他並沒有滿足於自己在蛋雕上的成績,2014年起他又開始研究起核雕這門手藝。蛋殼和果核分屬兩種截然不同的材質,可是兩種載體的切換卻在袁軍紅的指尖迸發出更多的創作靈感。他的核雕作品,融合了兩種工藝技法,構思縝密,設計精巧,雕刻精細,以小見大。

袁軍紅核雕作品
袁軍紅核雕作品欣賞《十二金釵》

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工藝水平,袁軍紅近些年來積極參加各種學習活動。2018年參加中國工匠大會,同年12月結業於陝西省師範大學;其核雕作品《十二金釵》曾榮獲「金鳳凰」創新產品大賽銀獎。

小小的蛋殼、果核在袁軍紅的手中變成了嘆為觀止的藝術精品,在他的刻刀下,這門古老的民間工藝再次煥發出熠熠生機,他說:「作為一名匠人,就是應該永葆一顆匠心,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

工美數博是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旗下——國家工藝美術產業公共服務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工藝美術移動數字博物館服務為核心,為工藝美術產業的大師、匠人和企業、高校等提供成果展示與交易、品牌塑造與宣傳的全方位支持。工美數博是由藝逐(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全程提供技術支持和運營服務。

相關焦點

  • 匠心巧雕「玉膳」全席
    記者張苑、 田雙雙攝  半百人生路,結緣金華玉近十載。早年,張述章與妻子張玉春從福建沙縣出走,相攜追夢,路過金華,偶遇金華玉,便似高山流水遇知音,再不得離棄。夫婦倆以藝術家的視角挖掘金華玉的千年精髓,以美食家的喜感賦予金華玉以飽含煙火氣的蓬勃生命力,又踏上時代東風,探索金華玉的文化經濟之路。於金華玉而言,夫婦倆既是行家,亦是情痴,更是摯友。
  • 慢捻皮雕:古老技藝琢匠心
    慢捻皮雕:古老技藝琢匠心 2020-05-26 02: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95後」小哥哥「玩轉」皮雕藝術
    恩克吉雅是蘇力德蘇木塔來烏素嘎查阿拉格陶勒蓋牧業社人,為了將蒙古族皮雕藝術乃至蒙古族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他選擇辭職在家,專攻皮雕工藝 蒙古皮雕藝術是一門手藝、一種傳承,是一種民族精神的傳遞。
  • [教工幼兒園] 幼師自製玩教具優秀作品集《巧手匠心》出版
    巧手匠心書中作品之一  由鄭州市教工幼兒園負責編輯的《巧手匠心》——鄭州市2012年幼兒教師自製玩教具優秀作品集一書日前出版。這是鄭州市教工幼兒園承辦的2012鄭州市幼兒教師自製玩教具大賽活動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 匠心巧手 玩出精彩——綠苑幼兒園自製玩教具評選活動
    匠心巧手 玩出精彩——自製玩教具評選為深入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精神,提高教師挖掘和開發玩教具的能力,堅持教育創新,落實區幼教中心關於開展幼兒園自製玩教具評選活動的通知,6月9日綠苑幼兒園開展「匠心巧手 玩出精彩 」自製玩教具評選活動。
  • 高樹光:巧手演繹有人情味的「動物世界」
    巧手演繹有人情味的「動物世界」青田石雕界不乏以擅雕動物題材而聞名的藝人,高樹光應是其中最「純粹」的一位。動物毛髮細緻逼真、栩栩如生更是高樹光之一絕,全憑他一刀一刀的「琢磨」和不斷的鑽研,在堅硬的石頭上雕刻出一根根如刺繡般細膩的動物毛髮,使其創作的動物石雕作品完全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也使其藝術創作實現了更上一層樓的跨越。「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高樹光這種對待藝術「吹毛求疵」的苛求,不僅讓他的作品更加逼真,也讓他在動物雕刻界成為「鳳毛麟角」的佼佼者。
  • 婺城:藝傳情 技達意 匠心巧雕「玉膳」全席
    半百人生路,結緣金華玉近十載。早年,張述章與妻子張玉春從福建沙縣出走,相攜追夢,路過金華,偶遇金華玉,便似高山流水遇知音,再不得離棄。  藝術解讀金華玉之奇絕  1999年,張述章與妻子南下至「小鄒魯」,遂與金華玉難分難捨。那時,張述章頂著藝術家般的一頭披肩長發,自幼學習油畫的他初出茅廬,卻受當時社會思潮影響,很快趕上了攝影技術衝擊下「油畫寫實藝術的沒落期」,無奈之下轉而學習於當地頗具歷史文化淵源的壽山石雕刻。
  • 「巧手巾幗 匠心傳承」,這場手工皮具製作活動,可讓大家笑開了花
    「巧手巾幗 匠心傳承」,這場手工皮具製作活動,可讓大家笑開了花 2020-10-17 15: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藝術面雕丨塑造完美臉型,桃運朵朵開
    你離桃花運只差一個藝術面雕不如了解一下藝術面雕。「藝術面雕」的重點不在於雕,而在於藝術,藝術面雕講究的是面部整體的美感。「藝術面雕」是在微整形概念的基礎上,將面部美學、面相學、運勢等元素融入面雕技術,通過對五官細微的調整與雕塑,塑造面部的整體美感和協調美感,設計出最適合自己的面部形象。
  • 山西「巧媳婦」的剪紙人生:巧手匠心「剪」出最美家鄉
    晉源區新聞中心供圖中新網太原11月19日電 題:山西「巧媳婦」的剪紙人生:巧手匠心「剪」出最美家鄉作者 楊傑英 楊潤德 梁月仙紅紙折上幾折,剪刀上下飛舞,紙屑紛紛落下……不到10分鐘,一張六角形的精緻團花剪紙便已成型。
  • 合肥市安幼教育集團:巧手匠心,最美安幼
    巧手匠心,慧思點亮生活最後,集團所有教職工在多功能廳進行DIY手工飾品製作,教師們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胸針和手鍊。培訓師示範胸針和手鍊的製作具體順序步驟,在培訓師的耐心講解和悉心指導下,教師們結合材料的特點,精心設計,巧妙構思,興致盎然,把布料、珠子、配飾等材料經過粘貼、剪裁、疊加、固定,一雙雙巧手製作出一枚枚精美的胸針、一串串精緻的手鍊。教師們互贈飾品、互送祝福,一份份禮物,在教師們的手中傳遞;一聲聲祝福,在教師們的耳邊響起;一份份真情,洋溢在安幼溫暖的大家庭中。
  • 順慶:巧手匠心出精品 精雕細琢築大城
    8月20日,《學習強國》四川學習平臺就以《南充順慶:巧手匠心出精品 精雕細琢築大城》為題,報導了順慶城市之變。A道路改造 一街一景路面寬敞整潔,整齊排列的玉蘭燈屹立兩旁,鵝黃色的建築外立面美觀大方,店招店牌規範統一,來往車輛川流不息,這是近日筆者在西華路看到的場景。「政府不僅把路面拓寬了,還免費給我們更換了店招,既漂亮又大氣,讓我們省了很多心。」
  • 「匠心巧手、親子同行」獅嶺社區開展親子手工小組
    近日,蓮花街道獅嶺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社工開展了「匠心巧手、親子同行」親子手工小組,此次小組分為5節開展,吸引了5對5-10歲兒童青少年及其家長報名參與。活動從多層面切入,以親子手工為依託,「創意雪花泥」、「手工串珠」、「鑽石鐘表貼畫」、「有趣的臉譜面具」、「超輕黏土DIY相框」一節節親子手工活動,陪伴孩子成長,逐步促進親子溝通。
  • 巧手盒子,從藝術中塑造性格,做一個更受歡迎的小朋友
    巧手盒子(http://www.qiaoshou.art)作為專業的在線少兒繪畫學習平臺,提供3-10歲少兒家庭藝術教育解決方案,專注少兒藝術與性格的培養,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雙重教學模式,不僅有助於全腦的功能開發,而且有助於智商和情商的培養與提升,幫助孩子做一個更受歡迎的小朋友,讓孩子的未來更有競爭力。
  • 什麼是「匠心」?木頭變藝術品,百年工藝手工木雕師傅的藝術人生
    以天然香樟木作為創作載體,利用電鋸進行整體結構塑造到運用細小的雕刀進行細節刻畫,邱水金用自己對木雕的精益求精和一絲不苟的態度向大家詮釋了匠心精神的真諦。▲邱水金的妻子正在給木雕作品的衣襟、袖口位置裝飾漆線雕一個木雕從製作到完成需要八個步驟,每一個步驟都十分考驗製作者的功夫和耐心。完成了修光,接下來這個木雕還要經過拋光、上色、貼金箔、漆線雕等步驟。
  • 「迷情巴黎」2015薇妮體雕香港高定SHOW落幕
    源自於臺灣的第一精品內衣品牌「薇妮體雕」於近日在香港舉行高級定製時尚發布會,展示了其3大系列、24套高級定製 LOOK+壓軸頂級體雕衣,博得看客一致讚嘆。    長久以來,薇妮體雕以純手工定製概念打造出頂級個人專屬內衣。每件內衣宛如注入生命般,一絲一縷巧手縫製演繹出靜謐與深邃的高貴典雅。
  • 王家大院中的「三雕藝術」
    靜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元仁宗皇慶年間(1312年—1313年),先祖王實遷至靜升村後,靜升王氏從耕作與兼營豆腐業開始,由農及商,由商到官,家業漸大,家資漸厚,聲名漸高,在此前提下,其後大興土木,營造宅第,自是常事,因為有了兩個朝代幾代人的生養供息,王家大院不僅僅是一座家宅,更是一座具有漢族文化特色的建築藝術博物館。
  • 【地評線】用「匠心巧手」擦亮「中國名片」
    在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下,一大批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上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使得他們在不斷提升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的同時,用勇攀高峰、精益求精的匠心巧手擦亮「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閃亮名片。  近年來,中國因一系列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而被網民戲稱作「基建狂魔」,可是舉凡「超級工程」,都要面對世所罕見的建設難度。
  • 開啟感知「儺雕文化」之旅!安順市中學生「儺雕文化藝術」社會實踐...
    5月24日,安順市中學生「儺雕文化藝術」社會實踐活動啟動,來自安順市第一高級中學的27名學生走進秦發忠儺雕博物館,近距離感受了解儺文化和地戲文化。秦發忠儺雕博物館由貴州首批十大工匠、貴州省省級技能大師、安順非遺傳承人,屯堡儺雕協會會長秦發忠創辦,是安順市首座屯堡儺雕藝術博物館,通過圖文並茂、實物收藏、多媒體全方位展示儺雕文化,每天慕名而來的參觀者絡繹不絕。「為什麼有的面具有鬍鬚,有的沒有,鬍鬚疏密、顏色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