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襄陽吃貨小分隊,ID:xych51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在一條全是老字號牛肉麵館的街上
一家重慶小面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進出店門的人卻絡繹不絕,
是什麼獨特秘方,
能在百花齊放的鹼水面裡分一杯羹?
走 !瞧瞧去。
這家小麵館主打重慶市簡餐,除了早餐,午餐和晚餐也同樣供應,老闆有些靦腆,但說到自家賣的最好的重慶小面和攤攤面時,眼裡的光就明亮了起來。
『穿山越嶺到中原的重慶味道』
重慶小面是店裡的招牌產品,此起彼伏的「老闆兒,來碗小面!」吆喝聲不斷地勾引著人們的食慾,讓人不得不想認識認識這張重慶的「社交名片。」
// 重慶小面 //
正宗的重慶小面一定要香,湯頭的鮮味和辣椒的香氣缺一不可,好的選材至關重要。
湯底是用新鮮筒子骨和母雞剁成的小塊一同熬煮的高湯,「這個小面和鹼面不一樣,它吸收了湯汁後味道才香。」
老闆有點靦腆的給我們解釋。
雞肉可以很好的給湯汁提鮮,這樣熬出來的高湯連雞精都不用放,高湯打底,燙好的小面倒入碗裡,再澆上一勺老重慶配方的秘制紅油,一碗香噴噴的重慶小面就做好了。
小面上的炸豌金黃酥脆,一口咬下去嘎嘣作響,滿口酥香,喜歡吃炸豆子的朋友可以讓老闆多放點豆子。一口麵條幾顆豆,相輔相成的味道也很絕。
// 重慶攤攤面 //
攤攤面是我看旁邊有位大哥點了我才點的。俗話說別人碗裡的就是比自己的香,這碗看起來和熱乾麵很相似的攤攤面,其實大有不同,先在碗裡調醬,然後才裝入麵條。
醬汁是芝麻醬和花生醬按照比例混合在一起的,口感不幹,拌開之後非常香,連我這種不愛吃麵星人,都忍不住多吃了好幾口。
攤攤面的醬汁並沒有那麼粘稠,面剛入碗的時候用筷子攪和幾下就拌勻了,每根麵條上都裹滿了醬汁。
// 肥腸粉 //
提起重慶,肥腸粉必須擁有姓名。
川渝好吃的多,遍地是美食,各家米粉都在川渝開花。然而紅薯粉卻永遠能在四川粉界有著一席之地。
同樣是調好底味,配上燙熟的小青菜,用高湯把調味料一一化開,放入紅薯粉之後,再澆上一勺給力的澆頭。它才能稱得上是一碗合格的肥腸粉。
肥腸的澆頭要先用炒的,大料一定要放足,丁香、草果、白蔻、香葉桂皮等要放十三四種香料,和清理乾淨的肥腸段一起翻炒後,才能擁有勾人的香氣。
『 做工繁瑣的靈魂辣椒 』
//調味辣椒//
川渝菜系,向來以麻辣鮮香著稱,幾乎每一碗裡都有著辣椒,判斷一家重慶小面的川渝味兒正不正宗,首先要看它的辣椒香不香。
「辣椒是專門從重慶買來的新一代幹辣椒,要先用小火炒,把辣椒的水分都烘乾了以後還要放到石臼裡搗碎,搗成辣椒麵後再用蔥油榨香!」
聽得我連連點頭,一個小小的辣椒,還有這麼多學問?
石臼看起來就很沉,臼錘都被辣椒染紅,想要搗碎辣椒,就必須像玉兔搗藥那樣一下一下的做重複工,非常耗費體力。
//
食物需要包容性,地域文化也是。
吃膩了鹼水面,偶爾也可以換換口味。
在秋冬的早晨,辣出一身毛汗的感覺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