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館尚未開張的春天,你最想念的食物是什麼呢?
我想念的不是什麼金貴複雜的料理,就是從前每天早餐都能吃到的重慶小面。
「老闆,小面二兩,多青提黃!」
白紗布揭開,鹼水面下鍋,水在鍋裡沸騰的聲音、吸面的聲音,那充滿市井活力的場景,是我無比想念的。
為了緩解自己的「小面鄉愁」,我也曾嘗試在家裡復刻重慶小面,但卻總是把握不好調味,成品總是與外麵館子的小面的有很大的差距。
但隨著渝中區被定級為疫情高風險區縣,餐館的復工也是遙遙無期。我實在是饞了,饞正宗的重慶小面,饞得不得了。
不過幸好,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東西叫做「在線購物」。我揮舞小手,打開購物網站,在搜索框裡緩緩打出:重慶小面四個字。
不出我的所料,網絡上果然有賣重慶小面料理包的。
我隨便選了一家看起來質量與口碑都不錯,價格也還偏高的店下了五件小面。
自成立以來,重慶市的小面協會一直在強調要將小面的製作流程標準化,所以我對這個「流水線」產品還是有很大的期望的——萬一它真的能還原正宗的小面之味呢?
拆開包裝,一袋小面由五件配料組成。
一是高筋拉麵,二是蔬菜調味包,三是醬油包,四是鹹菜包,五是重慶料理的精華:油辣子。
商品介紹上說,這包重慶小面還是豌豆面,但我輕輕捏了捏蔬菜包就知道——這個「豌豆」一定是硬豌豆。
假如可以的話,應該在家裡自己煮黃豆。但是鑑於我家物資匱乏,我只好用顏色相似的玉米粒代替了,大家包容一下。
與此同時,因為我沒能在超市裡買到萵筍尖,所以綠色蔬菜只能用菠菜代替了。
無論如何,開始做吧!還是像樣一點,先下鍋煎個煎蛋。
然後再往鍋裡盛水,將玉米粒倒進去煮。
水開之後就可以把小面下進鍋裡了,我嚴格按照說明書的指示,煮3分鐘就撈起來。
趁此時機,就可以把調味包擠進碗中了,油辣子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適當添加,但是我毫無懸念地全放了。
快到3分鐘的時把綠色蔬菜扔下鍋去燙熟,出鍋啦!
成品看上去是這樣的,紅彤彤的模樣還挺像回事。那味道呢?
首先我得說,這個小面還挺好吃的。
但其次我得說,這個面雖然好吃,但它和重慶街頭的小面相比,味道還是差遠了。不過也可以想像,畢竟重慶街頭的小面,底料是由十餘種佐料調出來的,口感豐富。
這湯底的味型太單一了。
不過油辣子的味道倒是很好,又香又辣。
包麵條大約15元,但沒有蔬菜、沒有豌雜、沒有好喝的湯底、連個煎蛋都沒有。無論怎麼看都太貴了。
看來重慶小面究竟還是重慶本地的寶藏、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復刻的。
不過嘗嘗鮮還是不錯的,不知道你對方便麵版本的重慶小面是否有興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