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重慶人的一天,
都是從一碗小面開始的。
紀錄片《嘿!小面》在央視播出後,
在全國掀起了一股重慶小面熱潮,
至今未退。
竹林牛肉麵
重慶的牛肉麵,是重慶小面家族中較為常見的一個品種,也是重慶小面的代表之一,講究的是牛肉選料精,塊頭大,這在全國各地的牛肉麵中也算是一種特色。
在牛肉的燒制上,儘管各家有各家的烹製習慣,但基本上沿襲了川菜中紅燒牛肉的味型,味道濃烈。
老張的竹林牛肉麵館雖然店名為牛肉麵,實際上卻有十幾個品種,所有品種的澆頭都由他親自製作。而且竹林牛肉麵遵循的是近百年前的配方,講究的是原湯原味,口感清爽。
夜半時分,食客漸漸稀少,張澤民開始烹製牛肉。將牛肉洗淨、過水。香料的種類和配置比例,來自張家的祖傳。經過多年的實踐,張澤民又結合現代人的口味,做了少量調整。
竹林牛肉麵整個製作過程超過了十個小時。這樣做成的一碗牛肉麵,湯汁鮮美,色澤紅亮,油而不膩,不少食客會把面和湯都一掃而光。可以喝湯的牛肉麵,這是竹林牛肉麵和大多數本地牛肉麵的不同之處。
秘不外傳的「醬裹面」
年近70的老劉下崗後開了一家麵館。他做面的秘訣就是將豌豆和黃豆炒熟、炒香。用石臼打成粉。將芝麻炒熟後加入熱油,製成芝麻醬。
在重慶小面中,有一種特別的做法叫「幹溜」,意思是不加或少加湯料,讓作料濃濃地裹在麵條上,圖的就是一個味道濃烈。老劉的這些醬和粉就是做「幹溜面」的重要作料,這在重慶多少有些離經叛道,與眾不同。
這種醬料的混合比例,來自於老劉多年的實踐經驗,也是他秘不外傳的秘密。這樣做成的一碗麵,老劉命名為「醬裹面」。
萬州「程涼麵」
在萬州,王程華算得上是一個頗有名氣的年輕人。他家的「程涼麵」,在萬州有很高的知名度。
涼麵,是重慶麵食中的一個品種,常見於街頭的小攤或挑擔小販,價格比普通小面還要低廉。在過去食品短缺年代,涼麵是許多孩子最早的美食記憶。
涼麵本來只是在炎熱夏天流行的一道爽口小吃,由於萬州涼麵的推陳出新,對芥末離經叛道的創造性使用,使萬州涼麵成了本地一道四季流行的美食,這是萬州麵食在重慶獨樹一幟的顯著特徵,堪稱為城市名片。
一碗小面,一個故事,一種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