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隨著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不斷深化的社會變革,尤其現在網際網路的普及運用,面臨的新機遇和新挑戰。使我們對知識與力量的關係有了新的體驗。學習的重要性日顯突出,學習對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對於知識的作用和價值,古人已經有認識。「人有知學,則有力矣」。這是漢朝哲人王充的論點。近代英國學者培根也強調了同樣的觀點:「知識就是力量」。
我們所說的學習是廣義的學習。既學習知識,又學習技能;既學習歷史,又學習現實;既學習自然科學,又學習人文科學;既向書本學習,又向實踐學習;既討教於專家,又問計於市場;既研究本企業的實踐,又借鑑他人的經驗。學習是沒有邊界的。
學習的目的在於運用。要以認識加強學習的重要性,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和業務能力為目標,扎紮實實的學習。努力做到理論與實際、學習與運用相結合,力求達到三個方面的學習成效。
一是學以立德,即通過學習,科學掌握立場,觀點方法,堅定理想信念,堅持正確的事業方向,牢固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二是學以增智,即通過學習,努力掌握基本知識,探求新知,不斷提高駕馭全局的能力、宏觀決策能力、綜合協調能力、知人善任能力和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三是學以致用,把學習掌握的科學理論和知識用於指導個人發展的基礎。用於研究解決本個人存在的實際問題,創造性的開展工作,把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學習需要時間,這要求我們的管理者利用好零星的時間,抓緊學習。這樣在百忙之中也會學有所成。學習要靠積累,是否願意做某一件事,實質上不是有無時間,而是重視與否的問題。重視了就捨得拿出時間,付出精力。只有想做就能擠出時間來學習,提高自己學習需要動力,學習的動力來自於不斷求知上進的內在要求,也來自於競爭和生存的外在壓力。如今的市場競爭很激烈,傳統的教育是延續更多的先人教導。
要好好學習,學習可以成就功名-於是死讀書讀死書,有的人甚至讀到了博士,以後呢,不知道怎麼辦!也可以說是改革開放,使中國人有了自己的覺悟,觀念有所更新。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我們中國大學生的觀念已經從讀書是獲取功名的舊模式中脫離出來,自我實現是他們的要求。那麼現在呢,我們中的一些人更希望去實現個人創業,就是說他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而讀書學習,逐漸的他們的讀書學習有了目標,可能擁有這樣的想法的大學生將是中國進一步發展的一個更重要的推動力。因為中國傳統上是一個中庸思想很濃厚的國家,中國人不願冒險怕丟面子。我需要有一批敢於走在前面的人,所以我們需要放棄舊有的成功模式,畢竟知識經濟時代為知識、技能、人才、資源成為資本提供了可能。財富需要重新創造和分配,所以我們現在的成功模式應當是誰會學習,誰學習的更快,誰運用的更快,成功的時候,需要突破傳統,突破自我成功的人,有時候是需要一些冒險經歷一些失敗。
羅伯特清崎形象的說,這就像小孩子學習走路一樣,跌倒了,他們會爬起來再繼續走,然後他們就慢慢學會了怎麼走路。但如果他們跌倒了,他們說跌倒了再走還會跌倒,我拒絕再前進,他們也許永遠不會走路。我們都是從學走路的時候過來,那時候我們只是本能,我們沒有更多的負面思想。所以我們才學會了走路。現在我們也需要那樣再往前走兩步!你的未來改變和變化難以預料和充滿挑戰,成功可以不再依賴舊的規則,價值結構和過程,關鍵是學習超過你今天所知道的、比你的競爭對手來的強、比市場更快捷,給你帶來優勢、利益和成長,學習、成長、成功、財富!
生命是上帝賜給人類的一顆未經琢磨的鑽石!樹的方向由風決定、人的方向自己決定!成功不在贏在起點,而是贏在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