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7-12月齡嬰兒兩成貧血 添加含鐵輔食預防缺鐵

2020-12-22 環球網

你知道嗎?從媽媽懷孕開始到嬰兒出生後2周歲之間的「生命最初1000天」,是奠定人一生健康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營養狀況不僅影響孩子體格和智力的發育,還與孩子成年後的慢性病發病率有明顯聯繫,通過科學的營養幹預可減輕或降低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冠心病、精神抑鬱症等成年慢性病發病率。而數據顯示,我國7~12月齡的嬰幼兒缺鐵性貧血發病率高達20.8%,科學合理地添加輔食是長期預防嬰幼兒缺鐵的可靠措施。

12月12日,中國營養學會發布了《7-24月齡嬰幼兒餵養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當日,中國婦女報記者採訪了中國營養學會婦幼分會委員盛曉陽教授和中國兒童衛生保健疾病防治指導中心主任、中華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主任委員戴耀華教授,請兩位專家對《指南》逐一進行具體解讀,並與年輕媽媽分享預防寶寶缺鐵的相關知識。

兒童鐵缺乏症嬰兒組最高,7至12月齡寶寶20.8%患缺鐵性貧血

「缺鐵」是寶寶成長過程中最普遍的營養缺乏問題之一,但它卻常常因前期症狀不明顯而遭忽視,一旦被發現往往已經是中期。2004年12月《中華兒科雜誌》第42卷第12期《中國7個月-7歲兒童鐵缺乏症流行病學的調查研究》顯示,鐵缺乏症是遍及全球的營養缺乏性疾病,兒童尤為突出。在我國,7-12月齡的嬰幼兒缺鐵性貧血發病率高達20.8%。

戴耀華教授指出,寶寶出生後在母體內帶來的鐵元素逐漸被消耗,6個月後體內基本上已經沒有來自母體的儲存鐵,而哺育寶寶的人乳和牛乳中含鐵量均較低,因此在這個階段要開始添加強化鐵元素的輔食。

科學添加強化鐵輔食,可使嬰兒貧血率降低61.2%

今年7月,中國疾控中心與河北疾控中心發布了《輔食幹預對6-11月齡兒童營養與健康狀況的影響》研究報告。報告顯示,及時、科學地遵循正確的餵養方法及嬰幼兒專家建議的添加量為寶寶添加輔食,能有效地降低嬰幼兒患貧血的比例。研究顯示,採用專業嬰幼兒輔食的實驗組嬰幼兒,與一般家庭餵養的餵養兒進行比較,6個月後,實驗兒相比對照組嬰幼兒貧血率降低了61.4%。

戴耀華教授建議,從強化鐵的輔食中補充營養是預防和治療缺鐵性貧血的良好方法。比如,強化鐵的米粉和泥糊類輔食可有效補充營養及鐵。肉類和動物肝臟中鐵的含量較高,肉類佐餐泥也可補充輔食添加期寶寶的營養所需。

另外,戴耀華說,除了已經患有缺鐵性貧血的孩子,需要口服補充鐵劑,並不建議給普通寶寶單純補充口服鐵製劑,因為這類製劑易引起寶寶胃腸道反應,大多數鐵劑的口味也不好,令寶寶難以接受。

嬰兒6月齡起可繼續母乳餵養,但需添加輔食

《指南》稱,母乳仍然可以為滿6月齡(出生180天)後嬰幼兒提供部分能量、優質蛋白質、鈣等重要營養素,以及各種免疫保護因子等。因此,7~24月齡嬰幼兒應繼續母乳餵養;不能母乳餵養或母乳不足時,需要以配方奶作為母乳的補充。但純母乳餵養不能滿足7~24月齡嬰幼兒的需求,嬰兒滿6月齡時,應開始添加輔食。

盛曉陽教授介紹,如果輔食添加期餵養不足,會出現孩子比照同齡人生長緩慢,即使成年後也身材矮小;相反,輔食添加期過分餵養,會使孩子表現出生長快速,到兒童期或成年後容易肥胖、引起高血壓、心血管疾患;還有的孩子由於餵養不當,輔食添加期出現過敏現象,到長大後仍擺脫不了對某些食物過敏,或患過敏性疾病。

「7~24月齡也是學習『吃』的關鍵時期。」 盛曉陽教授強調,此時開始添加輔食,不僅能滿足嬰兒的營養需求,也能滿足其心理需求,並能促進其感知覺、心理及認知和行為能力發展,有利於寶寶從被動接受餵養到主動進食的轉變。

輔食添加應遵循五大原則,先從含鐵的泥糊狀食物開始

《指南》指出,7~12月齡嬰兒所需能量約1/3~1/2來自輔食,13~24月齡幼兒約1/2~2/3的能量來自輔食,而母乳餵養的嬰幼兒來自輔食的鐵更高達99%。因而,嬰幼最先添加的輔食應是富鐵的高能量食物,在此基礎上逐漸引入其他不同種類的食物,以提供不同的營養素。

戴耀華教授建議,嬰幼兒輔食添加的原則是:

1.輔食品種從單一到多樣。一次只添加一種新食物,隔3至5天之後再添加另一種。萬一寶寶有過敏反應,媽媽便可以知道是由哪種食物造成的。

2.輔食質地由稀到稠。首先開始給寶寶選擇質地細膩、較稀的輔食,有利於寶寶學會吞咽的動作;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增加輔食的黏稠度,從而適應寶寶胃腸道的發展。

3.輔食添加量由少到多。開始時只餵寶寶進食少量的新食物,分量約1小湯匙左右,待寶寶習慣新食物後,再慢慢增加分量。隨著寶寶不斷長大,他需要的食物量也相對增多。

4.輔食製作由細到粗。開始添加輔食時,為了防止寶寶發生吞咽困難或者其他問題,應選擇顆粒細膩的輔食,隨著寶寶咀嚼能力的完善,逐漸增大輔食的顆粒。

5.穀物為先。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穀物是寶寶理想的第一固體食物,因為穀物不容易引起寶寶過敏,且營養豐富。

不同月齡段各自需要攝入多少母乳和輔食?盛曉陽教授介紹,7~9月齡:母乳600毫升,輔食200千卡;10~12月齡:母乳600毫升,輔食300千卡;13~24月齡:母乳500毫升,輔食550千卡。

哪些食物中含有豐富的鐵?統計表明,每100ml母乳中含有0.10mg的鐵;配方奶中略高,每100ml含有0.80mg的鐵。含鐵較豐富的食物當屬豬肝,每100g含有22.60mg的鐵;其次是嬰兒米粉,每100g中含有10mg的鐵;接下來是牛肉、蟹黃、豬肉。需要注意,魚肉中含鐵量極少,每100g魚肉中僅有0.59mg鐵。

油脂類輔食也不可或缺。盛曉陽教授強調,7~24月齡嬰幼兒能量30%~45%來自脂肪,油脂類可增加食物的能量密度,改善口感;油脂類輔食還可提供嬰幼兒必需的DHA、ARA、a-亞麻色、亞油酸等脂肪酸,有助於維生素A和其他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順應嬰幼兒需要餵養,鼓勵但不強迫寶寶進食

《指南》指出,父母及餵養者有責任為嬰幼兒提供多樣化且與其發育水平相適應的食物,順應嬰幼兒的需要進行餵養;為嬰幼兒營造良好的進餐環境,保持進餐環境安靜、愉悅,避免電視、玩具等對嬰幼兒注意力的幹擾;控制每餐時間不超過20分鐘,幫助嬰幼兒逐步達到與家人一致的規律進餐模式,並學會自主進食,遵守必要的進餐禮儀;在餵養過程中應及時感知嬰幼兒所發出的飢餓或飽足信號,並作出恰當回應;尊重嬰幼兒對食物的選擇,耐心鼓勵和協助嬰幼兒進食,但絕不強迫進食。

盛曉陽教授強調,輔食應與嬰幼兒的年齡和發育狀況相匹配。在10個月前應「嘗試」塊狀食物,否則會增加以後餵養困難的風險。比如:7~9個月嬰兒,食物可以是厚粥、泥糊狀食物;10~12月嬰兒,食物可是切碎或糊狀食物,是嬰兒能拿得起的食物;13~24月幼兒,可吃家庭食物,必要時切碎或搗爛。

為什麼要控制寶寶每餐時間不超過20分鐘?因為消化酶一般在十幾分鐘內達到高峰,此時是消化食物的最佳時間。有研究顯示,20分鐘正好是二三歲小孩把精力集中在一個對象(或是一件事)上可持續的時間。小孩吃飯如果時間太長,會影響其消化功能。

盛曉陽教授還建議,從添加輔食開始就要考慮讓孩子與家人共同進餐。從13月齡起,鼓勵幼兒與家人共同進餐,而且,可以選擇少量適合幼兒的、口味較淡的家庭食物讓孩子品嘗。「為鼓勵和協助嬰幼兒自己進食,可先準備地瓜條、香蕉等可手抓的食物,鼓勵嬰兒自己拿著吃。另外,為了方便餵養者估算孩子進食量,促進孩子精細動作的發育,應為孩子準備專用的餐具。」

輔食不加調味品保持淡口味,2歲以下寶寶不建議吃成人食物

《指南》指出,嬰幼兒輔食應保持原味,不加糖、鹽及刺激性調味品,保持淡口味。淡口味食物有利於提高嬰幼兒對不同天然食物口味的接受度,減少偏食、挑食的風險。淡口味食物,也可以減少嬰幼兒鹽和糖的攝入量,降低兒童期及成人期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盛曉陽教授介紹,不要認為嬰幼兒食品就是低鹽無糖食品。嬰幼兒能夠通過母乳和輔食攝取足夠的鈉,且每100ml母乳中含碘10ug,能夠滿足嬰幼兒對碘的需求;同時提醒家長在準備家庭食物時也應保持淡口味,以適應嬰幼兒的需要。此外,市售果汁含糖量過高,建議吃果泥、新鮮水果或鮮榨果汁更健康。此外,嬰幼兒進食時一定要有成人看護,以防進食意外,整粒花生、堅果、果凍等食物不適合嬰幼兒食用。

戴耀華教授不建議2歲以下的寶寶吃成人食物。成人食物製作不夠精細,寶寶稚嫩的腸胃難以消化,影響吸收。並且嬰幼兒時期是人一生中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對營養需求比成人高,特別是對蛋白質、鐵、鋅、鈣及多種維生素的需求量較大,成人食物難以滿足。更為重要的是,成人食物往往添加調味劑,容易使寶寶從小養成重口味的習慣,易養成挑食、偏食的習慣,導致飲食不均衡,還可能增加日後患心血管等疾病的機率。

盛曉陽教授還提醒,每3個月一次定期監測並評估7~24月齡嬰幼兒的身長、體重、頭圍等體格生長指標,有助於判斷其營養狀況,並可根據體格生長指標的變化,及時調整營養和餵養。對於生長不良、超重肥胖,以及處於急慢性疾病期間的嬰幼兒應增加監測次數。

相關焦點

  • 科學添加輔食,預防嬰幼兒貧血
    《海蒂育兒大百科》針對缺鐵性貧血也提到了「缺鐵→吃得少→更加缺鐵→吃得更少」的惡性循環,認為「這將使寶寶的情況變得更糟糕」。貧血是日積月累發生的,發現時往往有「滯後性」,所以我們要把重點放在預防上。如何預防貧血?
  • 輔食餵養不當竟致寶寶缺鐵性貧血,用這些補鐵大戶給寶寶預防缺鐵
    據《中國 0~6 歲兒童營養發展報告》指出,6~24 月齡兒童貧血病率最高,我國 2 歲以內嬰幼兒貧血率達到 31.1%。換句話說,6~24 月齡的寶寶,每 3 個寶寶就有 1 個貧血。現在家家戶戶就一個孩子,哪個家庭不是給寶寶吃最好的,怎麼就缺鐵貧血了呢?據《中國 0~6 歲兒童營養發展報告》指出,6-12月齡的寶寶之所以出現這麼高的貧血率,主要原因在於而輔食引入的不當造成缺鐵性貧血。
  • 寶寶缺鐵性貧血需從輔食添加抓起
    小兒缺鐵性貧血發病緩慢, 容易忽視,特別是從6個月輔食添加開始,許多寶寶因為沒有及時添加高鐵含量的輔食,或因生長發育太快沒有及時補鐵,使身體長期處於缺鐵狀態,導致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對寶寶智力發育是不可逆的,需要引起眾多家長注意。
  • 超過這個月齡不添加輔食,寶寶易形成缺鐵性貧血,新手寶媽需注意
    01.過晚添加輔食的問題看到一位寶媽在自己之前寫的文章下留言說,自家寶寶不知道為啥特別不喜歡吃輔食,整天只喜歡抱著媽媽喝母乳,這位寶媽也知道母乳對於孩子非常好,所以也不忍心拒絕孩子,但是隨著同月齡的孩子都開始添加輔食了,這位寶媽有點急了:寶寶都8個多月了還不願意吃輔食,還每天眼巴巴地盯著自己的那點母乳,是不是有問題啊?
  • 20%的嬰兒都缺鐵 8種食物含鐵高
    然而,缺鐵的問題卻往往被媽媽們忽略了。近日,在一次公益講座中,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主任莊思齊指出,6個月後的嬰兒體內基本上已經沒有來自母體的儲存鐵,因此在這個階段應注意給孩子多吃瘦肉泥、動物肝臟等以補鐵。  據了解,「缺鐵」是寶寶成長過程中最普遍的營養缺乏問題之一,但它卻常常因前期症狀不明顯而遭忽視。
  • 孩子「缺鐵性貧血」,或者是輔食不當引起的,這些錯誤行為別再犯
    《中國0~6歲兒童營養發展報告》指出,2010年,6~12月齡的寶寶貧血患病率最高,農村兒童貧血患病率高達28.2%,主要原因在於輔食引入不當。1.媽媽餵養不當上面我們說了,嬰兒在出生之前,體內儲存的鐵一般可滿足出生後4-6個月的消耗,所以寶寶在出生後的4-6個月是不需要單獨補鐵的,但是當寶寶4-6月齡時,嬰兒體內儲存的鐵差不多就已經消耗殆盡,這個時候媽媽就要給孩子添加輔食,尤其是要添加強化鐵的嬰兒營養米粉,如果這個時候的嬰兒沒有得到合理的輔食餵養補充鐵劑
  • 兒童缺鐵性貧血如何預防和治療?
    兒童缺鐵性貧血如何預防和治療?(3) 母乳餵養:嬰兒提倡母乳餵養,人乳含鐵雖少,但容易吸收,吸收率遠遠高於牛奶。單純羊奶餵養的寶寶更容易引起葉酸缺乏,應及時添加輔食。(4)改變患兒的飲食習慣,糾正偏食挑食的毛病。
  • 如何預防嬰幼兒缺鐵性貧血,確保孩子生長發育不落後呢?
    兒童缺鐵性貧血簡單說來就三點,其一是充分的儲備;其二是合理的攝入;其三是不合理的消耗。理解了這三個方面才能有備無患,防患於未然。那麼如何預防呢?無外乎以下三點。其一如何保證充分的鐵的儲備?6個月的嬰兒體內儲備的鐵保證了這個階段的生長發育,那麼這些「存糧」是誰給的呢?當然是孩子的母親了,與父親沒有任何關係哦。
  • 這麼吃,可以終結缺鐵性貧血,趕緊收藏!
    除了治療,良好和全面的營養可降低缺鐵性貧血的發生率。 補鐵飲食食譜 缺鐵性貧血如果是由於鐵攝入不足而引起的,可以通過進食富含鐵的食物和維生素 C 高的飲食來預防。
  • 如何預防小兒缺鐵性貧血?服用鐵劑時應該注意什麼?
    但是,這個時期的寶寶飲食仍以奶類為主,母乳所含的鐵已不能夠滿足寶寶的需要,所以,引起缺鐵的主要原因是寶寶鐵攝入不足。添加其他含鐵的食品是為嬰兒提供鐵的最好方法。
  • 常被忽視的兒童缺鐵性貧血,再不重視就晚了
    鐵是血液中血紅蛋白的主要組成原料,缺鐵會引起血紅蛋白濃度降低發生缺鐵性貧血,嬰幼兒缺鐵還會引起發育遲緩智力低下等。2001年「中國兒童鐵缺乏症流行病學的調查研究」發現,我國7個月-7歲兒童鐵缺乏症總患病率40.3%,缺鐵性貧血患病率為7.8%。
  • 嬰兒輔食添加怎麼選?
    而且小寶寶到6個月的時候,會出現一個新的營養問題——缺鐵性貧血。寶寶缺鐵貧血,會影響寶寶大腦發育,對寶寶認知、學習能力和行為發育。甚至不能被後期的補鐵逆轉。所以,輔食期及時補鐵,早預防,對寶寶的健康特別重要。我們建議寶寶第一口吃的是強化鐵的嬰兒米粉。
  • 美國兒科學會指南:嬰幼兒鐵缺乏和缺鐵性貧血的診斷與預防
    個月以下)鐵需要量 幼兒期(1-3歲)的鐵需要量 鐵缺乏(ID)和缺鐵性貧血(IDA)的流行情況 鐵缺乏與神經系統發育損害 鐵缺乏與缺鐵性貧血診斷 鐵缺乏和缺鐵性貧血的預防 總結摘要(懶人可以直接看這部分)鐵缺乏(ID)和缺鐵性貧血(IDA)繼續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在發展中國家的兒童中
  • 6月齡寶寶該吃「第一口輔食」了!含鐵食物最受推薦
    6月齡寶寶該吃「第一口輔食」了!含鐵食物最受推薦 2018年04月12日 10:37作者:科普中國網編輯:網絡
  • 輔食這樣添加簡單有效,讓寶寶和缺鐵說再見
    7-12月齡的寶寶每日鐵需求量是10mg大家可以看到,滿6月齡後,鐵需求急劇上升,這是因為基本到6月齡時,寶寶體內儲存的鐵已經消耗殆盡了,而這個階段嬰兒生長速度比較快,血容量擴張,母乳中微量的鐵無法滿足生長發育需要,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最容易鐵缺乏。
  • 寶寶臉色蒼白,頭髮發黃,缺鐵嗎?需要補鐵嗎?
    2000-2001年「中國兒童鐵缺乏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7個月-7歲兒童缺鐵性貧血和鐵缺乏的患病率分別為7.8%和40.3%,其中7-12月齡嬰兒鐵缺乏的患病率高達65.2%。哪些人容易缺鐵?
  • 寶寶各個月齡應該怎樣添加輔食?快來了解下
    在正常情況下,嬰兒可以在六個月時補充輔食,但母乳和配方奶粉仍是嬰兒的主要餐飲,由於嬰兒的腸和胃尚未完全發育,因此應根據嬰兒的年齡逐漸添加輔助食品。土豆泥狀的食物,第一口可以是含鐵嬰兒米粉,然後過渡到菜泥,由稀到稠,由少至多地慢慢添加。
  • 寶寶缺鐵性貧血危害大!如何有效預防?
    大家好,我是一名內科醫生,今天要討論的問題是有關嬰幼兒貧血,嬰幼兒的鐵缺乏性貧血是世界範圍內的營養缺乏症,它也是兒童的「四大疾病」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亞洲兒童缺鐵性貧血的發生率超過50%,嬰幼兒缺鐵性貧血不僅會影響多個器官和系統的功能,還會損害嬰兒的認知和智力,降低成年後嬰幼兒的工作能力,因此,為了防止嬰幼兒的鐵缺乏症和鐵缺乏性貧血,應做好鐵缺乏症的預防。
  • 超過這個月齡再不添加輔食,孩子可能有缺鐵性貧血,寶媽別不在意
    導讀:超過這個月齡再不添加輔食,孩子可能有缺鐵性貧血,寶媽別不在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寶寶缺鐵吃什麼輔食?怕缺鐵吃肝粉
    寶寶缺鐵吃什麼輔食?寶寶缺鐵不是一件小事,一旦發生缺鐵性貧血,不僅會影響寶寶生長發育,導致免疫力降低,還可能損害智力發育。所以媽媽們平時要多加注意,做到寶寶缺鐵早知道,同時在輔食添加過程中保證鐵元素的充分攝入,幫助寶寶預防缺鐵性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