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缺鐵性貧血簡單說來就三點,其一是充分的儲備;其二是合理的攝入;其三是不合理的消耗。理解了這三個方面才能有備無患,防患於未然。那麼如何預防呢?無外乎以下三點。
6個月的嬰兒體內儲備的鐵保證了這個階段的生長發育,那麼這些「存糧」是誰給的呢?當然是孩子的母親了,與父親沒有任何關係哦。於是這個問題的解決重點是保證母親自己鐵的儲備要充足,尤其是在妊娠期的後三個月。主要的措施就是要多吃含鐵豐富的食物,主要是瘦肉、豬肝、豬血、雞肝等。如果媽媽口味淡,實在是吃不了這些,怎麼辦?那只有口服鐵劑補充了,婦產科醫生常用的補鐵藥物有右旋糖酐鐵片、葡萄糖酸亞鐵等。鐵劑口服常見不良反應有噁心嘔吐,江醫生自己也補過鐵,葡萄糖酸亞鐵有鐵屑味,同時甜度高而膩,可溫水稀釋1-2倍口服。
1、早產兒或足月小樣兒、低體重兒,因特殊情況需儘早補鐵預防缺鐵性貧血,一般生後2周開始補充鐵劑,補充周期長,一般長達一年,具體補鐵方案調整要參考孩子的生長發育、血液檢查結果,兒童醫院的兒童保健科設有高危兒門診,可提供連續的科學的醫學服務。
高危兒門診提供優質的兒保服務
2、6月齡內儘量純母乳餵養,雖然母乳含鐵少,但是鐵的吸收率可高達50%,所以母乳仍是孩子日常鐵元素的一大來源。
母乳餵養
3、足月兒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需要注意優先添加含有強化鐵的米粉,特別注意市售的合格的配方米粉中已添加鐵,可滿足部分嬰兒的需求。但是切記家長自行製作的米粉一般含鐵量極少,是不能滿足孩子生長所需的。
強化鐵的米粉
4、輔食添加的原則:從富含鐵的米粉開始添加,每次添加一種輔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循序漸進,逐漸過渡到半固體或固體食物,如爛面、肉沫、碎菜、水果泥、水果條等。每引入一種食物應適應2-3天,如果有嘔吐、腹瀉、全身皮疹等反應,需停止該輔食的添加,並做好記錄。
泥狀嬰兒輔食製作
5、如何製作肉泥呢?選用瘦的豬肉、牛肉,洗淨後剁碎,或用食品加工機粉碎成肉糜,加適量的水蒸熟或煮爛成泥狀,可在肉糜中加入雞蛋或澱粉等,使肉泥更加滑嫩。還可以將肉糜和大米按1:1比例煮爛成稀稠的粥也適合7月齡嬰兒食用。
肉沫土豆泥
6、1-3歲隨著年齡增長、進食習慣的養成、孩子可自行進食,並學會自己吃飯,這個時期仍是生長發育的高峰,對營養的需求極其旺盛。需要保證每天500ml的牛奶攝入,1個雞蛋,15-75克的肉禽魚。攝入原則是堅持食物的多樣性,不同種類的食物提供不同的營養素,只有食物多樣性才能提供全面而均衡的營養。然而很多時候家長為了圖省事,不願意花時間在食物的多樣性上。孩子挑食很多時候是食物品種單一,孩子對攝食沒有欲望所致。
讓兒童保持對食物的渴望
鐵元素參與人體內很多系統的生理活動,特別是體內鐵依賴酶的存在,它非常的嬌貴,一但鐵不足就鬧罷工。那麼罷工的直接後果是人體免疫力下降,感染性疾病高發。感染後又進一步消耗鐵元素,導致惡性循環。所以感染導致缺鐵性貧血不能忽視,要做控制感染的基礎上,儘早的補充鐵元素。補鐵要正規,有的家長認為鐵1-2周就補上去了,甚至有的醫生也認為補鐵1個月,複查血常規各個指標恢復,不要繼續補了,改食療。結果沒多長時間又開始貧血,正規的缺鐵性貧血補鐵療程2-3個月。兒童補鐵時比較容易出現嘔吐等不良反應,解決辦法有鐵劑稀釋、餐時或餐後口服鐵、選擇適合孩子自己的劑型。常用補鐵劑型有葡萄糖酸亞鐵糖漿、蛋白琥珀酸鐵口服液、甘氨酸鐵滴劑。
以上總結來自臨床工作中的體會,與家長們分享。家長們在育兒中有心的體會可以留言交流,比如輔食的製作、孩子挑食如何糾正、貧血的發現和治療經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