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萬年薪!500萬房補!高校紛紛開出"史上最高待遇"

2021-02-20 央視財經

800萬元房補,100萬元年薪。這是華東政法大學在2017年高層次人才招聘公告中,給學科領軍人才開出的該校「史上最高」待遇。

「雙一流」大幕開啟,歷數各地高校人才引進計劃,「挖」人才的決心可謂不惜血本,其中尤以「資金實力雄厚的東部理工類高校」為最。

例如,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給引進的首席科學家提供3000萬元科研啟動經費,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給院士500萬元年薪,天津工業大學給院士500萬元住房補貼……

人才招聘引進工作「席捲」全國,有人將之稱為新一輪的「挖人大戰」和「雙一流」的「速成法」,而這其中,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高校成為人才被挖的「重災區」。

「東部各高校,請對中西部高校的人才手下留情。」在近日召開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工作推進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疾呼:「挖走這些人才,就是在掘人家的命根。」

而此前,教育部已發文要求,堅持正確導向,促進高校高層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動,並明確提出,「不鼓勵東部高校從中西部、東北地區高校引進人才」。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高校人才競爭答記者問

最近,一所南方高校以150萬元年薪來引進華中師範大學的人才,還附加住房補貼、科研經費等「激勵條款」。華中師大黨委書記馬敏告訴記者:「如果一位人才被好幾個學校看中,他們還會競爭『挖人』,爭相抬價。」

「2017年危機感更強了,極不穩定,極不安定。」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才辦公室主任莊世宏對人才流失也有著切膚之痛。去年以來,地處陝西的西北農林曾有幾個人才要走的苗頭,最後雖然挽留住了,但這使莊世宏感受到了嚴峻的形勢。

不久前,教育部、財政部等聯合印發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提出堅持扶優扶需扶特扶新,明確建設高校將實行總量控制、開放競爭、動態調整。

「『雙一流』的核心是人才競爭,中西部、東北地區高校高層次人才流失的壓力會進一步加劇。」陝西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陳鵬表示。

不僅東部名校雲集的富集作用對人才有很強的吸引力,而且「高水平的同事、高質量的學生、靈敏的學術信息等也是學者流動過程中比較關注的內容,這些顯然也對東部高校有利。」北京理工大學教育學院劉進博士分析指出。

「中西部高校教師比東部的流動意向高8%~9%。」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研究員由由2014年開展的高校教師流動意向研究結果顯示。

正是憑藉中西部、東北地區高校難以比擬的區位優勢,再加上優越的科研平臺、學術氛圍、薪酬待遇、自然環境和生活保障,東部一些高校得以頻頻將一些學術尖子、教學骨幹挖走。

事實上,高校人才「孔雀東南飛」的現象由來已久。

西北農林2000年至2003年間共調出125人,連當時僅有的1名「長江學者」也離開了;新疆醫科大學2004至2014年10年間共流失197人;華中師範大學近5年來已被挖走各層次人才40餘人,包括「傑青」等高層次人才……

「早就見怪不怪了。」中部某高校原黨委書記告訴記者,「我每次來北京開會,都會和那些挖走我們人才的學校領導開玩笑,『你再這麼挖我們的人才,我就和你絕交』。」

高層次人才短缺是中西部地區長期存在的突出問題。據湖南工業大學副教授劉方成統計,截至2016年2月,西部各省份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共60人,僅佔全國總數507人的11.8%,差距非常明顯。

這也就意味著,我國中西部、東北地區高校同時面臨著高端人才匱乏和流失的雙重窘境。

「全國高校都在競爭影響力,試問哪所高校會押寶在嗷嗷待哺的年輕人身上?」一位青年教師坦言。

「中西部學術人才流失,當前主要指代的是『明星學者』、學科帶頭人的流失。」劉進分析指出。

記者梳理各高校的人才引進辦法後也發現,各類「人才計劃」的入選者是高校競相引進的重點人選,包括:

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為主的傑出科學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簡稱「千人計劃」)、「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簡稱「特支計劃」)、「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等高層次領軍人才;「青年千人計劃」、「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傑出青年基金」、青年「長江學者」等青年傑出人才;地方性人才振興計劃入選者,如山東「泰山學者」、湖北「楚天學者」、陝西「三秦學者」等等。

高校之所以熱衷於按「頭銜」引進人才,緣於各類「人才計劃」的入選人數已成衡量大學、學科實力的重要指標,並在高校排名、學科評估、項目申報、經費劃撥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與此相應,高校會依據人才層級的不同,在科研經費、住房補貼、平臺搭建、團隊組建、薪酬待遇等方面提供不菲的引進條件。尤其是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高房價地區,動輒幾百萬的安家費或百餘平的住房,以及解決子女教育、配偶工作等問題,幾乎成人才引進的「標配」。

重金引才的背後,是各地對「雙一流」建設的「大手筆」投資支持。據中國青年報統計,在已出臺建設方案的23個省市中,經費保障粗略計算在400億元左右。其中,北京預計投入100億元,推進高校高精尖創新中心建設;廣東3年計劃投入超百億元,支持大學建設;河南出臺《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工程實施方案》,砸31億元打造「一流學科」;山東將在「十三五」籌集50億元支持「雙一流」建設。

一位被引進上海的年輕學者直言,高校這是通過「短平快」的人才政策,「多快好省地建設『雙一流』」。

「我當然希望引進到更好的人才,但如果我的人被挖走了,我也很難過。」上海外國語大學研究生部主任趙蓉暉直言心中的矛盾,「人才流動是把雙刃劍。」

首先,適度的高校人才流動可以帶動思想、研究、資源和成果的交流,斬斷學術近親繁殖的路徑,促進學術創新和發展繁榮。「因為挖人的學校要把平臺做好、聲譽維護好、條件保障好,才能吸引人才;有被挖可能的學校也要想盡辦法把人留住。」趙蓉暉說。

從國際比較來看,一項基於27所高校教師的調查顯示,我國大學教師平均流動率明顯低於發達國家和主要發展中國家。

然而,在我國相對不高的流動性背後,卻隱含著流動集中、惡性挖人、急功近利等問題。

教育部副部長沈曉明也公開指出,這種現象不僅對西部高校不公平,而且把人才價格和辦學成本越炒越高,「使一部分高校教師隊伍軍心渙散,長期下去不利於高校教師隊伍建設」。

陳鵬擔憂:「如果聽任高校人才『孔雀東南飛』,中西部、東北地區高校就會面臨空前的危機。這不僅是教育問題,更是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它涉及國家中西部發展戰略和東北地區振興計劃的實現。」

「高校之間不得片面依賴高薪酬高待遇競價搶挖人才,不得簡單以『學術頭銜』『人才頭銜』確定薪酬待遇、配置學術資源。」教育部在1月25日發布的《關于堅持正確導向促進高校高層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動的通知》中,已提出一系列明確要求。

「高校要儘量做高層次人才流動的加法,而不是局限於國內的『內部廝殺』。」劉進建議,未來,中國學術人才流動的格局要面向全球視野。東部高校主要面向北美、歐洲和東亞學術市場,這些國家學術人才培養漸趨飽和,恰是吸引人才的絕佳時機;西部高校則可以重點考慮從「一帶一路」沿線引進人才。

陳鵬認為,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動機制,首先要承認人才流動的合理性,還要強調政府在人才流動中的責任與擔當。「高校人才流動既要考慮國家的發展戰略,又要顧及市場的需求。既不能按照計劃經濟人事管理模式,將人才終身綁定,也不可完全按照市場規則,無視高等學校公共職能和責任擔當。」

據了解,自2013年《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實施以來,中西部高校師資隊伍水平、人才培養質量、科研服務能力和學校管理水平已得到顯著提升。廣西大學、新疆大學等高校引領本地區實現了「兩院」院士、「長江學者」「傑青」「千人計劃」等領軍人才零的突破。

2017最新發布的《大數據視角下的中國科研人員狀況系列研究報告》也顯示,2006年至2016年間我國高級科研人才在地域上的分布呈現日益均衡發展趨勢。

「十三五」期間,高招增量、長江學者、經費投入都將向中西部傾斜,如何引才與育才並舉,既需要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高校探索創新人才政策、提升綜合管理水平,更需要國家層面統籌協調,不斷優化我國高等教育結構,實現共同發展、共同提高、共同進步。

相關焦點

  • 阿里花500萬年薪招天才黑客? 官方回應來了
    7月5日,網絡盛傳的「阿里天才黑客」吳翰清通過微博闢謠:「我從沒黑過阿里網站,『馬雲下死命令留我』、『500萬年薪』都是以訛傳訛的假新聞。」
  • 量化私募搶人大戰:100萬、200萬年薪招聘應屆生 還有戶口
    100萬、200萬年薪招聘應屆生,還有戶口!這類私募放大招今年隨著量化私募基金規模大擴張,國內頭部量化私募掀起了新一輪的搶人大戰。近期,九坤投資、幻方量化、靈均投資、金鎝資產等百億量化私募發布招聘信息。他們招聘的方向包括量化基金經理、AI算法研究員、量化實現工程師,甚至包括基本面研究員。
  • 他曾經復讀才考上三本,如今讓華為開出201萬年薪(其實還拒絕了360萬offer)
    因為27歲的他,拿到了華為最高201萬的年薪offer。一開始被認知,他是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畢業生、8篇頂會論文作者,實習成果就讓巨頭騰訊感到真香。但隨著更多採訪深入,張霽更多經歷也開始為人所知。此外,這個「普通人」還有讓人更為咋舌的選擇,在這次畢業「求職」中,華為的201萬年薪並非最高offer,因為還有企業給他出價360萬。但張霽最終還是選擇了華為,「因為志同道合」。
  • 華為給應屆博士開出201萬年薪,讓我看到了在職DBA的發展趨勢!
    由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籤發的一份總裁辦電子郵件稱,將對八名2019屆頂尖學生實行年薪制管理,這八名員工均為博士學歷,最高兩名員工的年薪為182萬-201萬元;兩名員工的年薪為140.5萬-156.5萬元;最後還有四名員工的年薪為89.6萬-100.8萬元。相較其他企業,華為的待遇令人嚮往。
  • 高校招人開出70萬年薪!教師收入「補漲」已成趨勢?—新聞—科學網
  • 最划算"生意"|算算加拿大身份值多少銀子?500萬人民幣啊
    "北京遇上西雅圖"的真實外景地--大溫列治文已經被華人準媽媽們"攻佔"。本期話題「搬家日,魁北克人的奇特習俗」。點擊家園微信下方菜單「直播NEW!」,進入「美女微電臺」收聽。中國、伊朗、印度、杜拜、牙買加等地貌似都對加拿大情有獨鍾, 希望寶寶降生在加拿大的土地上。他們應該被斥責嗎?
  • 90後博士拒絕華為45萬年薪,曬出6個錄取公司名單,網友:羨慕
    職場中,本科已經成為基本門檻,研究生的待遇也和本科生相差無幾。但是,如果是博士學歷,就擁有了極大的自主權和選擇權。近日,網上一個關於offer選擇的帖子引起廣泛熱議。一名90後博士,發帖邀請廣大網友為他在幾個錄取單位中做一個決定。網友看完後紛紛表示羨慕哭了,到底是什麼樣的名單,讓大家如此豔羨呢?
  • 100萬、200萬年薪招聘應屆生,還有戶口!這類私募放大招
    量化私募給出的薪酬待遇頗具吸引力,應屆生可以達到100、200萬年薪,還有獎金,北上深戶口任選。他們跟網際網路科技公司搶人,還跟海外對衝基金搶人,還支付高額的獵頭費挖人。100萬、200萬年薪招聘應屆生,還有戶口量化私募掀起搶人大戰最近,九坤投資發布針對最牛應屆生的「鳳棲梧桐,百萬年薪」量化金融人才培養計劃,面向全球優秀的本碩博應屆畢業生,選拔最具極客精神的量化新星。招聘職位包括量化實現工程師、AI算法研究員等。
  • 華為201萬年薪搶大學生,哈佛最年輕中國教授選擇留美…人才
    與其問:華為開出最高201萬年薪吸引人才,性價比高嗎?如果把華為開出最高201萬年薪吸引人才和哈佛大學最年輕物理學家卻拒絕回國,這兩件事放在一起三本逆襲,拿到華為最高獎金201萬年薪,真的是牛逼的不得了。
  • 中國留學生開豪華賓利遭加拿大警察"暴打"後說:"要停止600萬美元投資!"
    倒不是判斷加拿大警方是否真有對中國留學生"暴力執法"(各說各理,最終還得法官判定。我們不好妄下結論)。但,本文中賓利車、3萬現金,600萬美元投資等要素發生在一個中國留學生身上,著實讓人感覺有點怪怪的。
  • 超模KK放棄500萬年薪只為敲代碼!
    超模KK放棄500萬年薪只為敲代碼!提起維秘超模,你想到的是什麼?魔鬼的身材、天使的臉龐、迷死人的微笑…她們絕對是天生的尤物,擁有無數女孩夢寐以求的美貌和身材。每年的維密大秀就是這些頂級美女的聚會,大長腿的盛宴。如果可以踏上這個的舞臺也是所有模特的夢想。但是,如果提起技術宅、程式設計師,你又會想到什麼呢?脫髮?黑眼圈?死肥宅?注孤生?
  • 華玉振:與"擺地攤"感同身受
    當共和國總理在莊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宣布城市管理要為"擺地攤"寬容時,我的眼睛溼了。三十四年前剛畢業的那年夏天,在家鄉小集鎮的稅務所,因拒絕"出外勤"向"地攤"收稅的風波又勾起我的回憶。所長安排我"出外勤"上街。所謂"出外勤",就是上街丶入村丶進廠,挨家挨戶收稅。我從小厭煩稅務官。據父母講太祖父、祖父都曾經因為挑擔擺攤賣杏、賣黃花菜而被稅務官盤剝過。
  • 高校招人開出70萬年薪!教師收入「補漲」已成趨勢?
    同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長張端鴻:  高薪實為低薪「補漲」  高校招聘人才開出幾十萬元年薪,在過去看起來很誇張,但當下人們應該轉變觀念,將其視為今後的「常態」。  長期以來,高校教師收入過低,本質上是國家用高教從業者的低收入參與整個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擔。
  • 武漢戰略性新興產業招人才 最高年薪100萬
    大學生留漢,多衝著一些戰略性新興產業而來,而相關人才緊缺,不少武漢企業紛紛組團出擊、乘三大重磅政策的紅利,全國「搶人」,拿出遠超武漢留漢大學生收入「最低價」的年薪。大學生等人才來漢留漢,正逢其時。  開高薪、修公寓、24小時待命服務  武漢企業為留才引才誠意滿滿  在剛結束的漢企赴南京高校的招聘中,中國一冶、中鐵十一局、華中數控、凌雲科技、馬應龍等在漢企事業單位開出最高20萬年薪。
  • 暨南大學為博士發工資年薪最高10萬 同副教授待遇
    中國新聞周刊第36期封面:博士工  暨大博士生年薪最高10萬  記者昨日獲悉,為吸引優秀博士生安心做項目,暨南大學將為其發工資,年薪最高可達十萬,與副教授同等待遇。據悉,這一改革處全國高校領先水平。  博士年薪水平領先全國  記者獲悉,暨大的這一作法,在全國高校尚處領先水平。暨大研究生部主任鄭文杰證實,目前,包括北大、中大、華工在內重點名校在研究生培養方案上,都有鼓勵優秀博士生精心學術的計劃,但額度都沒有這麼高。
  • 最高年薪500萬元!貴州多所高校發布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
    近日,貴州多所高校連續發布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一所高校高層次人才需求多達100人以上,待遇方面除科研經費等外,最高甚至可拿到年薪500萬元。入選後,可享受一次性購房補貼100萬元、專項科研經費500萬元、科研平臺建設費1000萬元、首聘期年薪120萬元、零租金使用高層次人才住房一套等待遇。 此外,貴州民族大學博士人才引進計劃涉及20個學院,共120餘人。貴州師範大學、貴州理工學院、六盤水師範學院、黔南民族師範學院、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等也有眾多高層次人次需求。
  • 深圳福田高校畢業生招聘會提供近500個崗位,最高月薪1.6萬
    一邊是應屆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另一邊是教育培訓、餐飲酒店、交通運輸、文娛旅遊等行業提供的就業崗位大幅度減少——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大學生就業的壓力也隨之增大。8月14日下午,福田區福田街道2020年高校畢業生公益專場招聘會在cocopark舉行,35家轄區企業參與其中,提供近500個崗位,最高月薪可達16000元。
  • 妹子憑一紙500字"Costco神遊記"斬獲5所藤校和斯坦福!(附全文)
    美國高中生Brittany Stinson憑藉一紙講述"Costco神遊記"的神文,被五所藤校(耶魯,哥大,賓大,達特茅斯,康奈爾)以及斯坦福同時錄取。"我在過道上衝刺短跑,敬畏的看著身旁堆疊成山的貨品,我好奇,我想用觸覺,味覺體驗身邊的一切,我想把頭伸到冰箱裡,我想鑽進每一個縫隙。
  • 山東出19條措施支持數字經濟發展 最高獎500萬
    首次進入全國電子信息百強、軟體百強、網際網路百強企業一次性獎補300萬元;獲省級及以上自然科學、技術發明、科學技術進步獎的數位技術企業最高獎勵500萬元;服務全省乃至全國的區域性、行業性數據中心,用電價格在每千瓦時0.65元的基礎上減半……7月8日,山東省政府常務會議原則通過《山東省支持數字經濟發展的意見》,確定了19條具體的政策措施支持數字經濟發展
  • 深圳大學70萬年薪招教師,網友「檸檬」了
    圖源:新浪微博那麼,這個待遇在高校真的算高嗎?1 我國高校教師的收入水平究竟如何?在我國,高校教師這一群體約等於父母親戚眼中「別人家的孩子」:工作穩定體面、薪資福利優渥。而各大城市人才引進計劃、各大院校招聘啟事中動輒十萬數十萬的福利補貼,更是給人一種感覺:我國高校教師端的都是「金飯碗」。但事實真的如此嗎?2016年,麥可思研究對我國高校教師的薪酬進行了調查,當年教師的平均月工資為5478元,年薪不足7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