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十一月中。
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冬至是太陽南行的極致,這天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冬至是太陽南行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南回歸線(23°26′S)向北移動,北半球(我國位於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增長。
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冬至日的白晝雖短,但是冬至日的溫度並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會很冷,因地表尚有"積熱",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後。時至冬至,標誌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民諺:「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未來七天的天氣吧:
今天夜裡到明天晴到多雲,偏東風3到4級,-1到9度
22日晴到多雲,偏東風3到4級,-2到11度
23日多雲轉陰,東南風轉偏西風3到4級,3到14度
24日陰轉多雲,西北風4級,2到10度
25日多雲,東南風3到4級,0到11度
26日多雲轉陰有小雨,偏南風轉偏西風3到4級,3到9度
27日雨止轉陰到多雲,西北風轉東北風4級陣風5到6級,3到11度
冬至習俗
南吃湯圓
冬至吃湯圓的傳統習俗在南方地區十分盛行,湯圓是冬至節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湯圓是用糯米粉加水搓揉而成的圓形「小球」,為了口感好,裡面一般會加入黑芝麻等輔料。「圓」寓意圓滿、團圓,象徵一家人團團圓圓。
北吃餃子
關於冬至吃餃子的說法有很多,得到普遍認同的有兩個。
其一為紀念「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其二為民俗專家認為冬至是陰陽「交子之時」,所以這一天吃餃子有「順從天意」的意思。
在過去的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冬至這一天好好團聚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
冬至三防
1.防呼吸道疾病
冬至前後天氣寒冷,人們主要在室內活動,加之冬季人們習慣於門窗緊閉,室內通風不足,大大增加了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機率。其中流行性感冒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易在集體單位發生暴發。要預防呼吸道疾病,就要注意居室通風,減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提高室內空氣的相對溼度;加強鍛鍊;注意保暖,儘量少去公共場所。
2.防心血管疾病
冬至最顯著的天氣特徵是氣溫低,人們常常特別關注低溫寒冷對健康的影響,殊不知,冬季室內外溫差大,一進一出很容易引發冠狀動脈痙攣,出現急性心肌缺血,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心血管病患者對此最為敏感,心臟疾病發作頻繁,冬至禦寒保暖、多飲水很重要。
3.防長凍瘡
隨著冬至的臨近,有的人開始長起了凍瘡。凍瘡是冬季裡的常見病,容易發生在人的手指、腳趾、面頰、耳垂等部位。一旦身體長凍瘡,患處會表現得又腫又紅,又痛又癢,而且凍瘡一般很難治癒,要等到天氣暖和後才會逐漸消失。冬天要想不被凍瘡折磨,預防是關鍵。
來源:常州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