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苗課堂】認識二十四節氣——冬至

2020-12-23 澎湃新聞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冬至。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

2020-12-21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

冬至這天,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

冬至作為一個傳統節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

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又被稱為「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冬至日也是「數九」的第一天。

關於「數九」,

民間流傳著的歌謠是這樣說的: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開,八九燕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制定的一個。

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

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

測訂出了冬至。

因為是一年中「日影」最長的一天,

由周到秦,都以冬至日當作歲首,

也就是新的一年開始的日子。

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

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

但冬至依然是個大節,

正所謂「冬至大如年」。

在這天,古人先祭祖,後彼此賀冬。

冬至三候

一侯蚯蚓結:

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

二侯麋角解:

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三侯水泉動:

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冬至民俗

祈福:

《周禮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於祈求與消除國中的疫疾,減少荒年與人民的飢餓與死亡。

賀冬:

《後漢書禮儀》:「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這天大家都放假休息,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九九消寒:

入九以後,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民間還流行填九九消寒圖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圖通常是一幅雙鉤描紅書法,上有繁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每字九劃,共八十一划。

從冬至開始每天按照筆劃順序填充一個筆劃,每過一九填充好一個字,直到九九之後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才算大功告成。

冬至養生

冬生命活動開始由衰轉盛,由靜轉動,又逢天寒地凍,不吃怎能禦寒?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氣始於冬至」,冬至正是養生的大好時機。

餃子

諺語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相傳醫聖張仲景他告老還鄉回到南陽時,正值大雪紛飛的冬天,他看見南陽鄉親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裡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

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吃餃子這種習俗。

餛飩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吃羊肉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湯圓

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圓」意味 著團圓、圓滿,冬至吃的湯圓又叫「冬至團」。南方地區民諺云:「冬節大如年」、「冬節沒返沒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

江南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相傳,共工氏有個不成長的兒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蘇州釀酒

姑蘇地區有俗語云:「冬至如大年」。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

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託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願。

冬至詩詞

五律•甲午冬至寒枝

王雨劍

至日陽初長,寒枝刺破天。

稚童呵手暖,慈母掛心憐。

歲暮元春近,途遙一念牽。

異鄉為逆旅,夢逐曉霜眠。

辛酉冬至

(宋)陸遊

今日日南至,吾門方寂然。

家貧輕過節,身老怯增年。

畢祭皆扶拜,分盤獨早眠。

惟應探春夢,已繞鏡湖邊。

來源:綜合網絡

原標題:《【護苗課堂】認識二十四節氣——冬至》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護苗課堂|認識二十四節氣——立秋
    護苗課堂|認識二十四節氣——立秋 2020-08-07 16: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冬至---二十四節氣的開始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氣,也是中華民族一個傳統的節日,他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的一個節氣。時間是每年的十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之間。冬至這一天,北半球將迎來一年中最長的黑夜和最短的白天,過了冬至白天會慢慢變長,黑夜會慢慢縮短,在我國的古代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二十四節氣:冬至的奧秘?
    冬至,又稱「冬節」、「賀冬」,華夏二十四節氣之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冬至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時於每年公曆12月22日左右。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
  • 冬至與他的二十四節氣朋友們
    2020年12月21日 冬至 冬至時間在每年公曆12月21日~23日之間,是中國農曆中的重要節氣之一 ,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當太陽到達其一年中離赤道的最北點或最南點時,將發生二至,也就是夏至和冬至。這是由於地軸的傾斜以及地球繞太陽軌道的運動引起的。
  • 登封第六屆二十四節氣冬至文化節精彩紛呈
    12月21日,登封市告成鎮觀星臺景區二十四節氣廣場上,30名學生集體唱誦24節氣歌,伴隨著抑揚頓挫、清脆悅耳的歌聲,中國·登封第六屆二十四節氣冬至文化節拉開了序幕。登封第六屆二十四節氣冬至文化節現場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楚小龍致辭「天地之中」登封,歷史傳承悠久,名勝古蹟密布,每一處都承載著歷史文化。
  • 冬至|二十四節氣|第22個節氣
    冬至(英語:winter solstice),又稱「冬節」、「賀冬」,華夏二十四節氣之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冬至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時於每年公曆12月22日左右。 冬至節氣來歷 WINTER SOLSTICE
  • 二十四節氣是公曆產物 最早制定出冬至
    而中國古人卻通過天文觀測,發明了二十四節氣,春分、驚蟄、芒種、白露、霜降、大雪……24個如詩如畫的名字,串起了中國人與眾不同的四季。  反映氣候和物候變化規律  二十四節氣並非農曆產物  不少人都認為,二十四節氣是農曆的產物,其實,二十四節氣是由地球繞太陽運行時在公轉軌道上所處的固定位置確定的。人們規定,地球在360度公轉的軌道上,從0度起每轉15度處於一個節氣。
  • 今日冬至|二十四節氣冬至中英雙語介紹
    今日迎來冬至節氣,冬至用英語應該怎麼說?新東方在線英語頻道整理了《今日冬至|二十四節氣冬至中英雙語介紹》,供大家參考。  Winter Solstice, the 22nd solar term, is from December 21 (18:02), 2020 to January 5 (11:23 am) 2021.
  • 第六屆中國登封二十四節氣冬至文化節圓滿收官
    第六屆中國登封二十四節氣冬至文化節啟動儀式冬至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節氣。冬至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
  • 二十四節氣——今日冬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是太陽南行的極致,這天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
  • 雲遊二十四節氣——冬至大如年
    二十四節氣是大自然說給我們聽的語言,也是古人詩意棲居的創造。人們在勞動中學會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依氣候而作,隨歲月流轉。冬至更是一年的伊始,蘭州日報社西遊記工作室從今天開始走入二十四節氣,特別製作 " 雲遊二十四節氣 " 系列短視頻,換一種視角,輕鬆有趣地解讀蘭州的二十四節氣故事。北方人:今天冬至,吃頓餃子!南方人:好呀好呀!北方人:難得吃頓餃子你多吃點。
  • 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傳承發展中的二十四節氣
    時值一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本報推出特別報導,講述二十四節氣在新時代的傳承與活化故事,以饗讀者。3000多年前,周公姬旦在這裡實地觀測劃定了中國傳統節氣「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公元1281年,郭守敬在這裡通過測日影,編制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曆法——《授時曆》,登封觀星臺成為二十四節氣產生的重要文物史證。
  • 「二十四節氣」如何活化與傳承
    登封觀星臺由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在周公測景臺北鄰創建,通過實地測驗,測定出「二十四節氣」,特別是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的精確時刻,編制出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曆法——《授時曆》。    12月23日,中國藝術研究院民俗學者張西昌做客鄭州輕工業學院的非遺大講堂,他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對自然規律的再認識和人文化,它不僅為農事生產提供標示,同時也因地域、族群、信仰、生活方式等差異而不斷衍生豐富的民俗,如注入立春、冬至、清明等一些重要節氣以及『咬春』、『踏青』等趣味盎然的民俗。可以說,它是農業文明的線索與基石。」
  • 今日寒露——淺談二十四節氣
    而大寒則為歲末,二十四節氣輪換更替,循環往復,一周期乃一歲也。到了漢武帝時期,採用土圭測日影法,將在黃河流域測定日影最長、白晝最短的這天作為了冬至,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的起點,終於大雪。分為了二十四份,節氣之間間隔十五天。
  • 測日影、千人餃子宴……登封二十四節氣冬至文化節精彩不斷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 通訊員 郝曉靜  拜周公、測日影、千人餃子宴……又是一年冬至到,12月21日,登封市告成鎮熱鬧非凡。在這裡舉行的「中國•登封第六屆二十四節氣冬至文化節」活動現場精彩不斷,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參與。
  • 紀念建壇六百年 天壇公園首發二十四節氣門票冬至款
    人民網北京12月22日電(池夢蕊)今天是冬至,天壇公園首次發行二十四節氣門票冬至款,限量一萬張。 我國古代曾把冬至這天設為「歲首」,就此迎接新的一年到來,明清兩代皇帝每年冬至都要在天壇舉行祭天大典。
  • 冬至護腎陽
    來源:新浪財經2020年12月17日消息,北京市衛生健康網公布健康知識:《冬至護腎陽》。2020年12月21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節氣。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那麼,在「一陽始生」的寒冷時刻,我們該如何進行養生保健呢?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是人體陽氣最弱的時節。此時,最該注意的是對腎陽的護與藏。
  • 二十四節氣從哪來,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之始是冬至,而不是立春。這是因為第一節氣的核心,是太陽和月亮的『朔旦冬至』。就是說,在這個時刻,太陽和月亮的黃經正好相等。其他二十三個節氣,都不具備『朔旦』的條件,第一的位子毫無爭議地應當讓冬至來承擔。」
  • 唐朝元稹二十四節氣詩裡的冬至,周朝立年,日照南天
    元稹的廿四氣詩,也就是二十四節氣詩,是他在做丞相的時候頒布的面向全國的節氣詩詞歷,是日曆的一種補充,讓普通人都能知道每個月有哪些節氣,節氣應對的氣候知識與歷史掌故。
  • 二十四節氣有什麼用?簡單有效記住全部二十四個節氣的訣竅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一套時間曆法, 用來指導農耕活動,是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如果不百度,不看手機上日期同步的節氣,我們這一輩年輕人,能完全把二十四個節氣全部說出來的極少,那麼如何簡單、快速的知曉並記住二十四節氣?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一些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