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護腎陽

2020-12-19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2020年12月17日消息,北京市衛生健康網公布健康知識:《冬至護腎陽》。

2020年12月21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節氣。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那麼,在「一陽始生」的寒冷時刻,我們該如何進行養生保健呢?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關鍵節氣,是人體陽氣最弱的時節。此時,最該注意的是對腎陽的護與藏。

首先要做到防寒保暖 冬至天寒,人們身體的抵抗力也較差,此時出行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風寒侵襲機體,引起疾病發生。

早睡晚起 冬天最好在陽光出現才外出活動。除了保證夜間睡眠,儘量有午休時間。

夫妻生活有節制 在人體陽氣虛弱時,宜養精蓄銳,切不可過思邪淫傷身。

運動適量:大量排汗同時也會耗費大量精氣。冬季應順應天時,注意養藏,安靜休養,不宜劇烈運動,大量出汗。

常曬太陽:要想補充人體的陽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曬太陽。但需要注意的是,能有效補陽的方式是曬背部。因為背部是人體督脈所在,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

食療滋補陽氣 :生活中有很多具有滋補功效的食物,比如:羊肉、牛肉、雞肉、韭菜等都有溫補腎陽的作用,適量食用都是培補陽氣的好方法。

不可暴飲暴食: 冬至後元旦佳節臨近,遇到美食難免要饕餮一番,但是暴飲暴食並不可取。因為此時,陽氣最弱,無法幫助身體運化過多的食物。

中醫保健: 艾灸可刺激身體經脈運行,有溫補陽氣的作用,如果您在冬至時節能每天灸一灸神闕穴(肚臍),對陽氣生發也是極有好處的。搓後腰,養腎氣。雙手搓熱後,緊按於腰眼處片刻,再向下重推至尾閭部,每日反覆50-100遍。不僅可以疏通經脈、強壯腰骨,還能起到固精益腎和延年益壽的作用,且男女都適用。

相關焦點

  • 今日冬至:三九貼貼起,固護腎氣,護初陽生不得病!
    《三禮義宗》記載:「一者陰極之至,二者陽氣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謂之冬至也。」 冬至,冬藏之氣,至此而極。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故北方因此形成吃餃子這種習俗。 冬至三候
  • 大雪後陰氣最重的15天,喝一碗粥,幫助孩子護腎陽、暖心陽
    ① 護腎陽大雪陽氣火苗微弱,要給寶寶的腎陽加把柴。對應到小朋友的身體也是一樣,腎主生長發育,保護寶寶的腎陽,就是保護陽根。這樣小火苗中間的火燭能更旺盛地燃燒,寶寶的陽氣也壯大起來了。所以,媽媽們此時就要順天地之勢,養護小朋友的腎陽,為寶寶來年的長高、長大做好準備,養足「動力」。
  • 冬至養生 暖字當先
    12月22日就是冬至了,作為養生學上的重要節氣,中醫認為此時節飲食起居都要以「暖」為先,千萬不能凍著。 《黃帝內經》云:「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意思是說,陽氣就相當於天上的太陽,大自然若失去太陽的溫暖,萬物便不得存活;人若失去陽氣,體內就失去了新陳代謝的活力,生命也將終止。
  • 說吧,冬至你吃的水餃還是湯圓?
    >冬至吃水餃, 是為了紀念神醫張仲景。 於是, 他在冬至給老百姓分發驅寒嬌耳湯, 用祛寒嬌耳湯來治療老百姓的耳朵凍瘡。 人們便用冬至吃餃子的習俗, 來紀念張仲景醫生的高超醫術, 久而久之,便流傳了冬至吃水餃的故事。
  • 【護苗課堂】認識二十四節氣——冬至
    冬至2020-12-21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
  • 今日冬至,護好一處,多食二白,做好三個字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一陽節」等。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節氣,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一日,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很多地方,有「吃了冬至餃,不凍耳朵」之說。而冬至吃餃子,也是為了紀念我國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吃湯圓風俗,更早在南北朝南方荊楚一帶就有。「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
  • 腎陽不足致不孕 女性腎陽不足如何調理
    作者:寶寶知道 知心密友中醫認為,腎陽又稱元陽、真火、真陽,為人體陽氣的根本,對人體各臟腑組織的功能起推動、溫煦作用。女性腎陽不足的症狀表現1、失眠煩躁一旦女性有腎陽不足的情況,就很有可能會出現有失眠、煩躁等現象,如果沒有及時解決的話將會導致提前衰老。
  • 今日冬至|長夜相思日,歲月正醇時
    ,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冬至三候dong zhi san hou「冬至一陽生,來復之時」冬至三候您知道是什麼嗎?冬至餃子,夏至面。冬至蘿蔔,夏至姜。北方·餃子在北方,餃子是冬至的「標配」。相傳,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叫其弟子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
  • 冬至後,養生宜以溫陽為先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第22個節氣,也是冬天的第4個節氣。今年是從12月21日進入冬至時節,一直到次年1月4日結束。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古人就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冬至也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節氣。
  • 冬至即將到來,腎友們能吃膏方嗎?
    腎悅說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腎病科致力於中西醫防治腎臟病的臨床和科學研究,秉承醫院「精、容、創、和」的精神,藉此平臺構築醫患溝通交流的紐帶,成為腎友們愛腎護腎的腎悅家園!本周開始氣溫驟降,天氣迅速轉冷,冬至即將到來,不少腎友在門診詢問是不是可以吃膏方?什麼情況可以吃,什麼情況不適合吃?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記得在11月份,我們向大家介紹了膏方針對廣大民眾的補益作用,今天,我們將為大家解讀腎友服用膏方的適應症和禁忌症。
  • 「冬至」暖陽開啟「數九」 老字號捧出熱騰騰的餃子
    冬至節氣,石景山區八角街道50餘名社區居民進行包餃子、寫「福」字等活動。21日18時02分,將迎來「冬至」節氣。從今天起,也正式進入「一九」,開啟「數九寒天」模式。周日氣溫將破冰點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時間最長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冬至日的白晝雖短,但是冬至日的溫度並不是最低,這是因為地表尚有「積熱」。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後,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
  • 今日冬至,楚小布請你吃餃子
    冬至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在冬至這一天,中國南北方會有不同的習俗,北方大部分地區會吃餃子、南方會吃湯圓。冬至到,吃水餃你喜歡什麼餡的餃子?
  • 冬至養生正當時,但需注意這4點,這份養生攻略請收好~
    冬至是一年當中夜最長晝最短的一天。冬至後,陽氣緩緩回升,白天慢慢變長。所以冬至在古代也寓意為新生命的開始。飲食習俗北方餃子南方面,「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吃一面,長一線」等俗語流傳在南北方。由此可以看出冬天是養生的好時機。
  • 關於冬至的那些事,古人隆重的冬至生活:冬至大如年!吃什麼呢?
    我們現在談論冬至,對很多人來說就是一個節氣,但是實際上,冬至不僅僅是個節氣,它還是一個節日,一個很重要的節日。我國的歷朝歷代都是很重視冬至的,漢代以冬至為「冬節」,觀復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冬至稱為「亞歲」,民眾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到了唐僧時期,冬至則是拜天祭祖的大日子。
  • 腎陰腎陽雙補的中成藥有哪些
    那麼,如果是腎陰陽兩虛的情況,需要腎陰腎陽雙補,那麼有哪些中成藥呢?今天就來介紹幾種腎陰腎陽雙補的中成藥。龜鹿二仙膠,出自古代醫書《醫便》,由鹿角,魚板,人參,枸杞等藥物組成。它能夠滋陰填精,益氣壯陽,是陰陽氣血同補的中成藥。現代臨床經驗總結,龜鹿二仙膠多用於內分泌障礙引起的發育不良,重症貧血,神經衰弱以及性功能減退等屬於腎陰陽兩虛的病證。
  • 今日冬至,飲一湯,食二果,揉三處,做四事,寒冬少生病,更健康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冬至是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是陰陽二氣自然轉化之時。此時,白晝最短之日,也是「數九寒冬」開始之時。從冬至日開始,每隔九天作為一個「九」,共分成9個「九」。「數九」這這樣的一首順口溜: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在北方,冬至吃餃子。很多地方,有「吃了冬至餃,不凍耳朵」之說。
  • 腎陽(氣)虛、腎陰虛、腎精虧損的區別
    初步了解中醫的人都知道,中醫說的虛,包括脾虛、腎虛,腎虛又分腎陽(氣)虛、腎陰虛、腎精虛,那麼這些「虛」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中醫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指導下,形成了獨特的理論體系。中醫所說的脾、腎等臟腑,其實都不是我們可以看到、摸到的實體器官。
  • 冬至到了,思念長了
    在冬至過後不斷變長 從氣候上看 冬至日是「數九」嚴寒的第一天 冬至期間 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
  • 冬至大如年!除了吃餃子,外出祭拜的同時也要記好這些……
    昨天就是二十節氣中的「冬至」啦吃餃子!對一般人來說,溫補腎陽主要通過藥膳方式即可,最著名的「當歸生薑羊肉湯」就能很好地補氣補血助陽。老母雞湯在冬至這天喝雞湯,可以補上一年。祭天祭祖冬至這一天,全國大部分地區有祭天祭祖的習俗,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 冬至後的27天,一年中最好的進補時機,記好10個一
    12月21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自此開始,我國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即人們常說的「進九」。而此時開始也是陽氣初生之時,護好陽氣,人體陽氣充足,才能祛病延年。冬至是「冬令進補」的最佳時節,素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之說。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的任順平接受山西晚報採訪時介紹,冬至時節外界陰寒至盛,極易損傷機體陽氣,因此每年這個時候都是心、腦、腎、胃等多系統疾病高發期。「此時脾胃作為『後天之本』,如果能得到正確調養,則會對其它臟腑的保養起到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