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三九貼貼起,固護腎氣,護初陽生不得病!

2021-01-11 騰訊網

轉眼間,四季輪迴,我們迎來了2020年的最後一個節氣--冬至。2020年即將翻篇,一年又快過去了,相信一切都會隨著時間流逝好起來!

《三禮義宗》記載:「一者陰極之至,二者陽氣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謂之冬至也。」

冬至,冬藏之氣,至此而極。它是藏之終,生之始,也是進去「三九天」的開始,民間更是有「三九貼」貼起的約定俗成。從古至今,都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被當做一個較大節日,一般來說南方吃湯圓,北方吃餃子等等,天地間陰極則陽氣初生,也是個大吉之日。

關於餃子的習俗,是因為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相傳醫聖張仲景他告老還鄉回到南陽時,正值大雪紛飛的冬天,他看見南陽鄉親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裡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餃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

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故北方因此形成吃餃子這種習俗。

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結。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

二候麋角解。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動。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易經》也有「冬至陽生」的說法,具體的話,這天要養好腎臟不讓初生的陽氣受損是最重要的事情。

《黃帝內經》中說:「腎臟為封藏之本,精之處也。」我們要順應自然規律,讓腎臟和水一樣潛藏、凝滯,人體陽氣內收,精氣固藏。

日常什麼行為傷腎?

1、憋尿、喝水少、吃太多鹹食

憋久了尿液會回流,引發尿路感染和腎炎,甚至增加膀胱癌風險。因此,有尿意就去排尿,憋久了人難受,腎也難受啊。吃太多鹹食、而喝水少,影響腎臟廢物代謝,造成水鹽失衡,廢物代謝不出身體。

2、不擇時過度運動

如果長期不運動,心血來潮一番過度劇烈運動,會產生大量肌酸,使腎臟超負荷代謝,嚴重可導致橫紋肌溶解,即急性腎衰竭。

而從中醫角度看,特別是大晚上劇烈運動,是沒有順應自然界氣機的升降浮沉變化,容易遭受邪氣侵襲,氣機外洩,收藏不足。

建議大家遵循規律、適度的原則運動,日常較少運動的,先從跑步、遊泳等有氧運動入手,再加入無氧運動。

3、放縱性慾、勞費心神

現在人一提傷精,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個問題,這是對的,縱慾在很大程度上,會損傷精氣。

《靈樞·本神》說:「心藏神,腎藏精。」心與腎的關係,是水火既濟,心火與腎水相交才是正常。可是,如果人心火過大,則會耗幹腎水。

4、受寒

《黃帝內經》告訴我們,冬三月要「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瘻厥,奉生者少。」

5、熬夜、飲食無節制

現在很多人喜歡熬夜追星、追劇,陰血不得休息,精氣耗傷,就會容易得不償失。而飲食無節制、胡吃海喝,脾胃無法正常運轉,後天之精無法轉化,也會間接傷腎。

如何護腎養陽?

適當曬太陽

《本草拾遺.火部》中說日光浴可「除溼止寒,闢舒經絡。痼冷,以體曝之,則血合而病去」。

古人稱曬太陽為負暄,從中醫角度來說,曬太陽不失為養腎的好方法。中醫認為,前為陰,後為陽,在曬太陽的時候,最好多曬後背。如果是嬰幼兒、陰虛火旺等人群,就不適合用此方法,以免曬傷。

少吃鹹食

在冬至左右,陽氣初生,這時吃得太鹹,易引起腎氣、脾氣和心氣的受傷,平時要少吃鹹來養腎。

因為鹹味食物多性寒,最易損陽,而人體陽氣根本在腎,腎陽被傷,體內的各個系統就出現問題。

適當吃些滋補的食物

最容易獲得的滋陰食物就是米湯,大米多放水,小火熬成米湯。略濃稠,尤其適合喝水也不解渴的人。米湯又叫米油,補脾益腎。最上面的一層白沫極為滋補,千萬不要撇掉,有多補呢?

《綱目拾遺》記載 「治精清不孕,用煮米粥滾鍋中面上米沫浮面者,取起加煉過食鹽少許,空心服下。其精自濃,即孕也。」

還有吃羊肉,羊肉味甘性溫,有補腎壯陽的作用,歷來作為補陽佳品,是冬至進補的重要食物之一。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氣補虛,補血助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禦寒能力。但是,如果本身咳嗽痰黃、小便黃、舌尖紅等人群,需要找中醫生頸項調整好自身情況,宜先通暢後進補。

甚至是喝膏方/中藥調理,冬至進補膏方,對於脾胃虛弱的人群來說,可以有效調整好體內的亞健康狀態。不過膏方需要醫生辨證論治後根據個人情況開方後熬製成,自行不要盲目服用!

諺語說:「今年冬令進補,明年三春打虎。」營養學也研究證明,冬至進補不僅能調養身體,還能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護頭頸

中醫說「頭為諸陽之首」,陽氣很容易從頭部散調,就像熱水瓶不加塞子一樣。

脖子是風寒的「窗戶」,寒風極易從頸部吹進衣領,所以,頭頸保暖很重要,我們出門時不妨戴個帽子或圍條圍巾可以降低感冒風險。

冬至飲食、生活方式一定要尤其注意!今年冬天較冷,固護好陽氣,免受寒邪幹擾,提升免疫力,是對自身本體的保護。如果出現頭暈頭痛的不良症狀,最好及時就醫,調理好人體偏性,使得體內陰陽平衡。

在冬至這麼重要的日子裡,祝大家身體健康,平安快樂!

相關焦點

  • 今日冬至 | 你不知道的養生秘訣!
    冬至是北半球一年裡黑夜最長的一天此後,白天慢慢變長此時也是陽氣初生之時固護好陽氣,人體陽氣充足,才能祛病延年這時要重視養生保健今天就給大家介紹這個節氣2三九「補冬」小心上火冬至時節,天氣寒冷乾燥,導致鼻咽乾燥、皮膚缺水,易上火,補充熱性食物的同時別忘補充津液,可食用荸薺、藕、蘿蔔、白菜、獼猴桃、柚子、橙子等滋陰去燥的食物。
  • 今日冬至,護好一處,多食二白,做好三個字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一陽節」等。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節氣,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一日,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很多地方,有「吃了冬至餃,不凍耳朵」之說。而冬至吃餃子,也是為了紀念我國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吃湯圓風俗,更早在南北朝南方荊楚一帶就有。「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
  • 今日冬至如大年 滋補靚湯喝起走
    今日冬至,標誌著正式進入數九寒天。記者昨日從氣象局了解到,今日天氣陰見多雲,白天氣溫最高11℃,晚上氣溫最低5℃。    昨天曬了太陽 今天開始「數九」    老一輩人說,冬至大如年。自古以來的中國人重視冬至,主要是因為到了冬至這一天,白晝最短,黑夜最長,是天地混沌,陰陽相爭的關鍵時刻。從這一天起,北半球白天逐漸變長,夜間逐漸變短。    數九寒天從冬至開始。「數九」是自古流傳下來的民間習俗。老一輩的人介紹說,「一九」、「二九」代表著時間段,每九天為一個時間段,九個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過」之數,從冬至開始數81天,春天就來到了。
  • 冬至將至,俗語「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啥意思?
    冬至作為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重要節氣,冬至我們也叫它「小年」。冬至時節到來,北方地區有吃餃子的喜歡,而南方多地農村有祭祀祈福習俗。冬至的到來也說明著我國冬季又進了一步,而從冬至開始我們就到了數九的時節了。什麼是數九?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是啥意思?三九應該怎麼補?
    很多人會說,現在人們生活條件變好以後才開始注重養生,其實並不是,早在很多年前人們就已經開始關注起養生問題,在農村中關於養生的俗語有很多,其中有很多是和節氣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是三九,我們應該怎麼補呢?
  • 冬季養生宜斂陽護陰 調養情志動靜有度
    冬三月,從立冬起至立春前一天的時日,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節氣。尤其是三九,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萬物生機閉藏,陰氣盛而陽氣潛伏,人體新陳代謝也處於相對緩慢的水平,同化大於異化。那麼,在冬季如何做到「天人相應」,以維護肌體陰陽相對平衡和諧呢?
  • 冬至陽生春又來
    至今老百姓都知道在正午豎直一根筷子,看影子最長的一天,就是冬至(反之,影子最短的一天,就是夏至)。古人認為,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長之至,即「冬至」。亦曰:「冬至一陽生。」《史記律書》載:「氣始於冬至,周而復始。」又說:「日冬至,則以陰下藏,以陽上舒。」唐朝大詩人杜甫《小至》(「小至」是指「冬至」的前一天,亦說冬至後一天)詩云:「冬至陽生春又來。」這就是說,冬至到,陽氣上舒,陰氣下藏。
  • 今日冬至:冬至大如年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三候,水泉動水乃天一之陽所生,現在一陽初生,所以,水泉已經暗暗流動。
  • 今日三九,農諺「三九不颳風,來年一場空」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三九是數九寒冬的第三個九天,是北半球全年最冷的時間段,等過了三九天後氣溫會逐漸回升,天氣也會慢慢變暖。在農村中關於三九天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三九不颳風,來年一場空」,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有道理嗎?數九是從冬至節氣開始算起,每9天為一個單位,第一個九天是一九,第二個九天是二九,第三個九天是三九,依此類推,一直到九九結束,共81天的時間。
  • 今日冬至!冬至具體時間是幾時幾分?冬至起源由來習俗盤點
    今日冬至!我國開始進入「數九寒天」時節,民間俗稱「進九」。古語有云:「冬至大如年」,在古人心中,冬至的地位不亞於新年。它是農曆中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意味著這一年將要結束。古人認為,從冬至起每數九天算一個「九」,數到九個「九」,共計八十一天後春天便翩然而至。冬至時間幾月幾日幾時幾分?
  • 【護苗課堂】認識二十四節氣——冬至
    冬至這天,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冬至作為一個傳統節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又被稱為「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 今日三九,農諺「三九四九,凍死老狗」啥意思?今年啥時候最冷?
    時間過得真快,感覺剛過完冬至沒幾天的時間,一轉眼今天已經是三九的第一天。三九是數九寒冬的其中一「九」,是從冬至開始後的第3個寒天,在農村中關於三九天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三九四九,凍死老狗」,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今年什麼時候最冷呢?
  • 鄉下人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為什麼三九最冷?
    鄉下人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為什麼三九最冷?今日是1月2日,受前幾天強冷空氣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出現了強降溫天氣,氣溫雖已降至極低,但仍未達到全年最冷時期,農村地區有「三九寒三伏」的說法,意思是全年三九天最冷,三伏天最熱。那為什麼三九會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呢?
  • 今日冬至|祝眉目舒展,順問冬安
    今日冬至|祝眉目舒展,順問冬安 2020-12-21 07: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冬至養生小常識 冬至養生吃什麼、2017年三九貼時間安排
    冬季既不適宜吃生冷食物,也不適宜進食過於燥熱的食物,以防內熱出現口鼻乾燥、口腔潰瘍、口乾口苦、面部痤瘡、大便乾燥等症狀。對於體寒者,宜適當吃一些溫補食品,例如羊肉、牛肉、雞肉等。  對於容易上火的人,日常飲食以清淡為原則,如大白菜、蘿蔔、蓮藕、香蕉、梨和蘋果等。白菜、蘿蔔都是這個季節的當季食物,而且,白蘿蔔能清火、降氣、消食,非常適合冬季食用。  宜食補腎食物。
  • 今日冬至:縣機關幼兒園開展冬至主題活動
    數九』,九九消寒走一走;北方餃子吃的好,吃完耳朵凍不掉。」等冬至的節氣知識;由中三班小朋友帶來的《紅紅的太陽》節目,孩子們歡快的表情,準確掌握音樂的節奏,配合默契,將活動現場氣氛推向高潮,充分展現了孩子們陽光率性,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縣融媒體中心 鄭永樺)大家都知道「冬至」是數九的第一天,所謂「冷在三九」,一年中最寒冷的幾個月就要來了。來學習這些養生小常識!
  • 農村俗語「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為啥三九最冷?今年何時三九?
    三九是數九的第三個九天,數九又叫做冬九九,從冬至節氣開始算起,每9天為一個單位,第一個九天為一九,第二個九天為二九,依此類推,一直到九九結束。在民間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的說法。
  • 今日冬至,開始「數九」,食一肉,吃二蔬,做三事,身體逐漸強壯
    關於「數九」,民間流傳著的歌謠是這樣說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今日冬至,開始「數九」,食一肉,吃二蔬,做三事,身體逐漸強壯食一肉羊肉冬季寒冷,飲食上應該以溫補為主,所以在平時多吃一些溫熱性的食物,更有助於守住體內陽氣,呵護身體健康。
  • 今日冬至 | 世間美好 如期而至
    今日冬至 | 世間美好 如期而至 2020-12-21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元穴——固護人體元氣的大穴!
    只有多做一些保養,才可以使人體的正氣充足,陽氣不虧,從而減少各種病症發生的機會,提高我們的生命質量。在我們的身體當中有三個非常重要的穴位,那就是足三裡穴、關元穴和氣海穴,其中關元穴具有固護人體元氣的作用,是調理各種男·性·病·症的重要穴位。關元穴位於人體「陰脈之海」的任脈,位於肚臍之下三寸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