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 通訊員 郝曉靜
拜周公、測日影、千人餃子宴……又是一年冬至到,12月21日,登封市告成鎮熱鬧非凡。在這裡舉行的「中國•登封第六屆二十四節氣冬至文化節」活動現場精彩不斷,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參與。
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這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先民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是安排農業生產、協調農事活動的時間制度,也是順天應時的生活指南。2016年,二十四節氣獲批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登封告成鎮觀星臺雙世界文化遺產所在地,它不僅是測算曆法的主要天文建築,也是二十四節氣傳承的最直接文物史證,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載體。由此,當地百姓一直保持著慶賀冬至的習俗。
當天,告成鎮舉辦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展演、民間祭拜周公儀式、測日影、千人餃子宴、星光大道天地之中賽場選拔賽、二十四節氣學術研討會等多項活動。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展銷區,民間剪紙、麵塑、葫蘆烙畫等傳統技藝項目悉數亮相,讓大家在互動體驗中加深了對非遺傳統手工技藝的認知和情懷;舞獅、二鬼摔跤、旱船等表演藝術項目輪番上演,剛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太極拳也來到現場助陣,贏得現場遊客掌聲連連,叫好聲不斷;觀星臺前拜周公、測日影,專家、老師和測影愛好者利用探照燈模擬日光來講解測影方法和計算方法、實地測日影、計算,參觀民眾紛紛表示增長知識,受益匪淺。
更讓人難以忘懷和感動的是,「濃情冬至日,幸福一家親」的千人餃子宴吸引了四面八方的遊客,在擀麵皮、包餃子、話家常之間共度美好的節日,讓大家在寒意襲人的冬日感受著融融暖意。
在二十四節氣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圍繞「二十四節氣與黃河文明」「二十四節氣文化展示空間探究」等主題進行探討。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楚小龍說,二十四節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典範,體現了傳統農耕文明的博大精深。今後,我們將加強開展百姓喜聞樂見的傳統節日活動,深挖二十四節氣文化內涵研究,出版相關學術成果等,讓人們更好地感受二十四節氣之美,在全社會形成非遺保護傳承工作良好氛圍。
此次活動由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中共登封市委、登封市人民政府主辦,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登封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等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