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強制對流對枝晶生長的抑制!

2022-01-15 材料學網

收錄於話題 #結構材料前沿 324個

導讀:粗糙的樹枝狀沉積物的形成是金屬電沉積過程中的關鍵問題,並且可能會在使用金屬電極的下一代可充電電池中發生。電對流是由強電場與電極表面附近帶電流體的耦合引起的,被認為是導致枝晶生長的原因。但是,很少在保真度範圍內進行研究。作者使用微流體顯示出在電沉積過程中穿過電極表面的強制對流可減少金屬枝晶的生長(97.7至99.4%)並大大延遲了電對流不穩定性的發生!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電對流被認為是造成高直流偏置電流的原因,並且在金屬電沉積過程中形成粗糙的樹枝狀沉積物。在SCL的形成,強離子濃度極化相伴放大局部電動反應和電對流不穩定的離子耗盡區,從而產生循環,旋渦狀的流動圖案。根據魯賓斯坦(Rubinstein)和扎爾茲曼(Zaltzman)的最新理論是由擴展SCL中的非平衡電滲滑移速度驅動的,枝晶的形成在金屬鍍覆的電極,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從一個形態不穩定的結果,從根本上是無關的流體動力學不穩定性。然而,形態不穩定性的開始破壞了陰極的平坦度,並在電極附近引發了電/擴散-滲透微流,這將在沉積物上反饋。迄今為止,已經進行了許多努力,通過經由操作在電解質離子傳送或通過降低電極表面靠近該局部電場控制動力學不穩定性,以減輕枝晶生長。其中,將添加劑如碳酸基或氟-電解質,自愈陽離子,或離子液體導致了平滑電沉積。這些添加劑用於減少成核位置處的高局部電場,從而使整個表面的電場均勻。儘管已開發出許多選擇性抑制電對流不穩定性以避免枝晶生長的策略,但很大程度上忽略了電極附近局部流體和離子遷移動力學所起的基本作用,並且缺少對流在枝晶形成和生長中的特殊作用。在金屬凝固經典研究表明在金屬熔體(枝晶生長的對流流動的效果)。然而,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流固耦合以確定滲透率,並且在樹枝狀凝固過程中沒有外部施加的電場,這與我們在此描述的根本不同。在這裡,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開發了一種基於微流體的電化學系統,同時進行高速成像和計時電流/計時電位記錄,以研究錯流對電沉積過程中電勢,電流密度,電對流渦流和枝晶生長動力學的影響。作者假設與電極表面相切的強制對流在電沉積過程中通過橫向對流提供離子,從而抑制了電對流的不穩定性和枝晶的形成,證明了強迫對流增強了離子傳輸,使其超出了停滯條件下觀察到的離子傳輸,從而減弱了對流不穩定性,並抑制了枝晶的形成和生長。相關研究成果以題「Suppression of dendrite growth by cross-flow in microfluidics」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7/8/eabf6941

本研究表明,在電沉積過程中穿過電極表面的強制對流將金屬枝晶的生長減少了97.7%至99.4%。另外,當施加恆定電壓和恆定超限電流時,高流量會導致瞬時穩態電流和穩態電位。

圖1 對流抑制了基於微流體的電化學系統中樹枝狀晶體的形成和生長。

圖2 對流抑制了電流密度過大時樹枝狀晶體的形成和生長。

理論建模和仿真表明,增加的流速延遲了電對流不穩定性的發生,並產生了一個較薄的濃度梯度。在橫流過程中使用粒子跟蹤的其他實驗證據進一步證實,電對流渦旋的強度降低了97.7%。請注意,在高流速下,電流偏離了Cottrell方程,在停滯的電解質中通常都沒有出現過衝電位和線性電位降低的現象,這表明陰極附近的陽離子不是由擴散提供的,而是橫流的。

圖3 對流保留了電極的表面光滑度。

圖4 在對流下電對流不穩定性得到抑制。

圖5 對流減少的對流渦流。

枝晶的生長通常歸因於金屬界面的形態不穩定性。但是,自增強的枝晶生長可能是由稱為對流的流體動力不穩定性引起的。樹枝狀晶體生長減少與交叉流引起的電勢降低相吻合的事實表明,離子濃度極化響應直流偏壓隨強制對流而改變。因此,通過減少離子濃度極化並抑制枝晶生長,強制對流的應用可實現對離子遷移的調節控制,並減輕電對流不穩定性。

本文來自材料學網微信公眾號,歡迎友好轉載,轉載請聯繫後臺,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為材料人保駕護航

相關焦點

  • 軟固體電解質材料可有效抑制鋰電池陽極上的枝晶生長
    此外由軟質和固態材料製成的新型電解質,能夠有效抑制對電池性能造成嚴重損害的枝晶的生長。表面平滑的電池陽極 X 光圖像(來自: Berkeley Lab )由於具有出色的能量密度,鋰金屬在能源界被寄予了厚望。通過持續的改善,純鋰金屬電極有望讓電池容量提升至當前的 10 倍,且極大地縮減充電所需耗費的時間。
  • 鋰離子電池鋰枝晶生長:影響因素和抑制方法
    但鋰金屬在循環過程中的枝晶生長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因此,平穩鋰的沉積、抑制鋰的枝晶生長是可充電鋰金屬電池研究的關鍵問題。Miller等最近報導稱,脈衝充電可以抑制96%的枝晶生長,並指出較短的電極脈衝持續時間有利於降低枝晶的形成概率。
  • 王春生團隊一周9篇頂刊!Nature Energy/JACS/Nano Letters等成果匯總
    小編每天都會跟蹤其課題組動態,近期更新頂刊9篇,其中6篇見刊。Nano Letters:金屬鋰電池無機人造SEI自調節現象在高能鋰金屬電池中,固體電解質膜是抑制鋰枝晶生長的關鍵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74801322030027X高安全性、低成本、高容量的可充電鎂電池
  • 金屬領域突破性進展:兩月2篇Science,6篇Nature和Science子刊
    但是自9月份以來,金屬材料似乎也進行了一波爆發,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不斷地問鼎Science以及Nature和Science子刊。筆者在這裡梳理了這些突破性進展,就讓我們來領略一下吧!1.《Nature Materials》重大突破:追根溯源!原子角度揭示金屬硬化機理人們對金屬硬化的理論解釋是位錯密度的增加導致加工硬化。
  • 天津大學羅加嚴教授綜述:鋰枝晶的抑制、誘導與消除
    從熱力學界面能和機械力的角度,對抑制枝晶、誘導枝晶生長和消除枝晶的幾種方法進行了探討。抑制枝晶生長是物理阻止枝晶生長的最基本策略,可在小電流密度和小容量下得到廣泛應用。但是在高電流密度和高鋰負載下,枝晶仍會生長並刺穿隔膜,通過控制鋰的成核位置、鋰離子擴散通道和枝晶生長方向來誘導光滑形貌的枝晶。最後從機械力的角度探討了枝晶的消除。
  • 馮新亮等Nature子刊:擴展層間距,結晶水大有可為!
    圖2a、b比較了兩個樣品在初始階段的三個恆流充放電循環,對於α-MoO3,在第一圈循環過程時位於2.75V處存在還原峰,與不可逆相變有關,而在e-MoO3樣品中,第一圈鋰化反應中沒有觀察到這種特徵,這說明了層間距的擴大對不可逆相變的抑制作用。 e-MoO3電極比α-MoO3電極有著更高的容量和倍率性能。
  • Cell子刊iScience到底怎麼樣
    最近有粉絲在後臺諮詢Cell小子刊iScience怎麼樣,值不值得投稿呢?生命科學前沿將開設期刊鑑賞欄目,分析熱點期刊走勢。iScience 是Cell Press於2018年新開的綜合性開源期刊。當然2020年還沒有結束,一直到2021年3月左右,web of science資料庫才會完整的收錄全2020年所有引用。但我們可以橫向比較一些影響因子比較穩定期刊的即時影響因子,判斷期刊的後續走勢。作為比較的PLoS Pathogens2020年即時IF為0.973。
  • Science子刊揭秘:抑制腫瘤復發的秘密武器——β受體阻滯劑
    腫瘤生長伊始,有一些細胞會移動到腫瘤生長位置附近或遠端並進入休眠狀態。β-受體阻滯劑抑制中性粒細胞S100A8/A9的分泌(來源: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另一種藥物S100A8/A9阻斷劑他喹莫德
  • Science子刊重大突破!皮膚中的細菌竟然可以對抗皮膚癌!
    圖片來源:UC San Diego Health「我們已經發現健康皮膚中存在的一株表皮葡萄球菌具有選擇性抑制某些癌症的能力。」UCSD醫學院皮膚科主任和資深教授Richard Gallo博士說道。6-HAP是一種可以阻止DNA合成的物質,可以防止轉化的癌細胞轉移,並抑制紫外線誘導的皮膚癌。連續兩周內每48小時靜脈注射一次6-HAP的小鼠不會經歷明顯的毒副作用,但是當移植黑色素瘤細胞後,腫瘤的生長受到抑制,腫瘤大小僅為對照組的一半不到。「越來越多證據表明皮膚微生物是人類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
  • Abaqus強制對流分析實例演示
    Abaqus具有完善的熱分析功能,可以很方便的進行熱傳導、對流換熱和熱輻射計算。
  • 蘭迪:「蘭迪金鋼」系列強制對流爐
    自蘭迪機器於10年前推出JetConvectionTM系列強制對流系列強制對流爐以來,伴隨著各種鍍膜玻璃,尤其是在線、離線Low-E
  • 基於MOFs的自支撐鋰硫電池隔膜用來抑制多硫聚物穿梭和鋰枝晶生長
    但是,循環過程中的多硫聚物溶解、穿梭以及鋰負極枝晶生長等問題嚴重影響了鋰硫電池的循環穩定性以及安全性。減少硫正極多硫聚物的溶出以及抑制鋰負極的枝晶生長已成為當今電化學儲能領域的熱點話題。在所報導的研究中,一些功能化的隔膜具備調控電池中離子傳輸的能力,因而有望用來同時改善鋰硫電池的正、負極性能。
  • Science子刊詳解!揭示腫瘤微環境中的巨噬細胞叛徒導致乳腺癌生長...
    2020年11月29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探究「腫瘤微環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的新研究中,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倫敦國王學院和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揭示了巨噬細胞如何成為非凡的叛徒,而且還揭示了它們如何積極支持某些乳腺癌的腫瘤生長和轉移進展。
  • Science子刊:1歲菌群被"修正",剖腹產兒也不易哮喘
    Science子刊2020-11-11, doi: 10.1126/scitranslmed.aax9929Nature子刊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從而惡化DSS誘導的小鼠結腸炎;② SOD1缺失促進先天性免疫細胞向結腸的浸潤,增加結腸中的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促炎症性CD11c+巨噬細胞及CD11b+CD103-樹突細胞,而減少抗炎症性CD206+巨噬細胞及CD11b− CD103+樹突細胞;③ 在SOD1敲除小鼠中,口服灌胃解澱粉芽孢桿菌的SOD可通過抑制
  • 黃建宇組原位揭示鋰枝晶生長機理,助力固態電池應用
    諸多研究致力於探索如何抑制鋰枝晶的產生,但是以往研究主要停留在宏觀尺度,鋰枝晶生長的微觀機理、力學性能、刺穿固態電解質的機制及抑制其生長的科學依據都不清楚。,精準測定了其力學性能和力—電耦合特性,並提出固態電池中抑制鋰枝晶生長的可行性方案。
  • 腦科學日報:Science子刊揭示嗜酒成癮之謎;老年聾的真正原因
    《Nature》子刊發布!全球獨一無二的資料庫,揭示人類和130種哺乳類動物大腦連通性守恆!來源:腦友記BrainUp以色列的研究人員對大約130種哺乳動物的大腦進行了先進的擴散MRI掃描,生成了一個全新的、全球獨一無二的資料庫。
  • Science子刊:明尼蘇達大學完成3D列印心臟瓣膜模型,模擬患者真實感受
    Science子刊:明尼蘇達大學完成3D列印心臟瓣膜模型,模擬患者真實感受 2020-09-02 0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Science 子刊封面:機器狗「絕影」陌生環境中摸...
    2020 年 10 月,瑞士 ANYbotics 公司設計的機器狗 ANYmal 登上 Science 子刊、機器人頂刊 Science Robotics 封面。來源:雷鋒網 作者:付靜引用來源:https://robotics.sciencemag.org/content/5/49/eabb2174http://www.cse.zju.edu.cn/redir.php?
  • Science子刊:臨床試驗表明IL-33抑制有望治療特應性皮炎
    2019年11月7日訊/生物谷BIOON/---對細胞因子途徑的靶向抑制為了解人類體內的基本生物學特性提供了機會。細胞因子IL-33與包括特應性疾病(atopy)在內的多種疾病有關,是一種新興的治療靶標。IL-33途徑通過遺傳關聯和功能關聯參與了特應性疾病的發病機理。
  • Science子刊背靠背研究:抑制大腦炎症的藥物或可逆轉痴呆
    近日,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兩篇背靠背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以色列本古裡安大學的科學家團隊表明,抑制大腦炎症的藥物可以減緩甚至逆轉隨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認知能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