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孫微,來自遼寧大連。現在是課外輔導機構的一名小學老師,很高興在兒童閱讀師資認證和大家相遇,期待和老師們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圖畫書——《漏》。其實,我在購買這個版本的時候,心裡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親近母語選擇推薦這個看起來有些粗獷的水墨畫風格的《漏》,而不是那個繪畫風格親切可愛、顏色鮮豔的《漏》呢?
通過這段時間的研讀,我的心中有了一點點答案。
封面:封面上是一個黑乎乎的好似老虎的頭,這個頭巨大,幾乎佔滿整個畫面,它瞪著大眼睛、咧著嘴呲著牙,似乎正從山上俯衝而下……封面上方的正中央,是用毛筆寫成的一個大大的白色的「漏」字,一黑一白,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同時引人疑惑:這個「漏」到底是什麼?
環襯:打開環襯,在一片深深淺淺的淡墨色的畫面上,有幾組黑色的印記,好似雨後動物出沒的腳印。
封底:封底是一個人倒立的樣子,人物形象並不清晰,但那雙瞪大的眼睛似乎是看到了什麼驚恐的事物。
這些懸念的設計讓人迫不及待想要翻開書讀一讀。
《漏》改編自民間故事,其故事本身也充滿了詼諧與幽默。它主要講述了在一座山中央有間簡陋的小草房,房裡住著老頭子和老太婆,樸實的老兩口養了一頭俊俊碩碩的小胖驢。山上有隻老虎想要吃掉小胖驢,山下有個小偷想要偷走小胖驢。
於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老虎下山了,小偷上山了,他們都是為小毛驢而來的。只不過,種種巧合後,他們都誤以為對方是「漏」。於是,展開了一場讓人啼笑皆非的雨夜狂奔……
梅子涵老師說:如果一部作品好笑,我們要分析這個好笑。一部作品的好笑之處在於它的文學作品裡的藝術。
我覺得《漏》的文學藝術,就在於它的「巧」字。俗話說「無巧不成書」,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在這個滑稽可笑的故事中都有哪些「巧」。
第一「巧」,在於老虎和小偷同時在一個烏雲遮月的夜晚來小草房幹壞事。
第二「巧」,在於兩人作案時同時聽到了老兩口的對話,並對這個素未謀面的「漏」產生了疑慮和驚懼。
第三「巧」,在於小偷從房頂滑下去時,正好掉在了老虎的背上。
第四「巧」,在於這一夜正值大雨,雨夜既讓老兩口擔心「漏」,又讓老虎和小偷在漆黑的夜中看不清對方。
第五「巧」,是老虎和小偷第一次被對方嚇跑後,又同時想要回去,才正好在漆黑的雨夜中看到了影影綽綽的對方,然後再次狂奔……
第六「巧」,是屋子因為下雨真的漏了。
諸多的巧合促成了這個詼諧幽默的故事。
(1)偏於口語化,簡單利落。
和另一個版本的《漏》以及小學課本中的《漏》相比,這個版本的語言更偏於口語化,簡單利落,給人更多的想像空間。
(2)語言的重複,增強了喜劇效果。
例如,在這一情節中——
老虎想:翻山越嶺我啥都見過,就是沒見過漏,難道這漏比我還厲害?
小偷想:走南闖北我啥都見過,就是沒見過漏,難道他比我還厲害?
(老虎:)糟啦,漏捉我來啦!
(小偷:)糟啦,漏捉我來啦!
(1)簡單勾勒,大片留白,形象突出。
關於這一特點,網友大陸小陸點評道——故事中的構圖是難得的素淨:一以貫之的大片素淨的白底色,構圖在兩個主角(老虎和小偷)之間流出的忽左忽右的大片空白,類似簡筆畫式的寥寥幾筆線條勾勒,把「小偷」和「老虎」的動作、表情襯託得清楚利落、呼之欲出。
(2)畫面形象生動有趣
第一個例子是在老虎和小聽到「漏」後,把心中所害怕的形象都想了個遍,作者藉助兒時的經歷和害怕的事物,把這些形象以詼諧風趣的手法展現出來,讓人忍俊不禁。
另一個例子在小偷滑落到老虎背上,老虎和小偷同時受到驚嚇,作者在同一幅畫面中勾勒出小偷和老虎想像出的漏的樣子,而後面一串文字「糟啦,漏捉我來啦!」也像「漏」一樣對二人窮追不捨,二人驚恐狀態表露無遺。
這樣的例子在書中比比皆是。
(3)字體設計與人物心理和情節發展緊密相連。
封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大大的「漏」字讓人疑竇叢生。還有在小偷爬上屋頂,老虎溜到牆角時聽到老兩口的談話。老兩口的談話用的是正常字體大小,白色,而在空白處小偷和老虎之間,有一個大大的黑色的「漏」字和一個大大的問號,這樣的設計,把老兩口的平常生活對話與兩個賊的疑慮與恐懼凸顯了出來。
還有後面的情節中,老虎和小偷第二次誤以為對方是「漏」時慌不擇路的場景。畫頁上大大小小的「漏」字,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兩人內心的驚恐、慌張,累到筋疲力盡時再見到對方有氣無力地說「漏」,然後,又開始踏上「逃亡之路」……
正如作者在創作小記中所說的「平平常常的心就會有平平常常的日子。心中有了貪念,才會變出各種漏來。」
正所謂,「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老虎和小偷被自己心中的貪婪的「鬼」所嚇倒。
① 你覺得故事中的哪一情節最好笑?
② 俗話說,無巧不成書,故事中的哪些「巧合」促成了這個詼諧幽默的故事呢?(提示:從時間、地點、天氣、人物的心理等方面分析)
【設計思路】通過回憶搞笑情節,並整合文中的「巧合」,讓孩子把故事情節梳理一遍。
① 故事有很多處對比,你找到了嗎?比如:
a.老虎和小偷身處黑暗中,老兩口在燈光下;
b.老兩口一心要餵養好小胖驢,老虎和小偷一心想吃掉或偷走小胖驢;
c.老人說漏的時候平平常常,老虎和小偷聽到的時候疑竇叢生;
d.屋外驚心動魄,屋內平常如水。
② 通過這些對比,你讀出了怎樣的人物形象?分別用關鍵詞說一說吧。
老兩口:善良、樸實、心胸坦蕩、不懼虎、賊
老虎和小偷:心懷鬼胎、做賊心虛
【設計思路】通過對比,發現人物特點。老兩口善良、樸實,心胸坦蕩,不懼虎、賊。老虎和小偷則心懷鬼胎,做賊心虛。
③ 老虎和小偷敢在黑夜來抓驢和偷驢,你認為他們是勇敢的人嗎?為什麼?
④ 什麼是真正的勇敢?請你聯繫生活說一說。
【設計思路】通過討論人物身上的「勇敢」和「膽小」,讓孩子了解什麼是真正的「勇敢」。可延伸到現實生活中一些看似膽大實則是莽撞,甚至給別人和自己帶來危險的行為。
老虎和小偷與老人為什麼對「漏」的理解差別如此之大?
【設計思路】正如作者梁川在後記中所說的:平平常常的心就會有平平常常的日子,心中有貪念,才會變幻出各種「漏」來。
故事中字體設計的大小與人物的心情、情節的發展有什麼關係?舉例說明。
文中有很多處作者精心設計的忽大忽小的字體,讓人也隨著老虎與小偷的心情起起落落,所以字體設計與人物心理和情節發展緊密相連。
【設計思路】體會作者設計繪本的技巧——用字體的大小來展現人物心情,體現情節的緊張。
以上是我對這本書的思考與整理。
最後,我還有一個疑問,如果有學生提到,假如老虎和小偷發現之前的雨夜奔逃是虛驚一場,他們又打起小毛驢的主意來會怎麼樣呢?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回答呢?
期待大家在留言區交流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