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開學以來,杭城中小學生網絡學習近兩月。
在此期間,錦繡育才教育集團做了一個大膽的實驗——全集團萬名中小學生,白天在家自主學習,儘量不上網課,不依賴電子產品,晚上老師集中線上答疑,把綁定家長的時間減到最少。
老師怎麼教,孩子怎麼學?不自覺怎麼辦?學習效果能保證嗎……實驗之初,不少家長都有擔憂。
兩個月下來,疑慮被打消。從師生、家長最新反饋的評價看,大家比較集中的表達是「這樣的居家混合式的教和學,整體效果越來越好,這其中成長最快的就是自律性特別好的學生。」
全集團教研組9天編出「習得課程」
今年1月26日,年初二,因為疫情的發展,當時學校預判開學可能要延遲了。那孩子們在家學什麼?
「網絡上的各種課程其實應有盡有,但複雜的教學不能千校一網、萬人一課,且網課直播基本屬於單向輸出,平常老師面對面授課,孩子都未必能坐二三十分鐘,這樣的學習方式效果堪憂。」學校負責人在徵求各方意見後,決定做一個前所未有的嘗試。
不搞在線直播上課,集團調集200多名老師組成核心組,開發適合自學自教的「育才習得課程」。學生在家學習,不依賴網絡,不上網課,全程自主學習,老師從臺前走到幕後,雖然不授網課,但是時時陪伴,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各種學習資源的支持,同時也不斷激勵學生持續學習的動力。
讓孩子在家自主學習,學校全新開發了這套教材,涵蓋所有學科,根據育才學生特點設計。前兩天,育才中學初二女生丁頎瀚,剛拿到新一期課程教材,這已是長假裡的第三期了。
為了做好教材,很多老師夜以繼日,幾易其稿。
學校負責人說:「看起來9天出爐,其實我們已經為此準備了兩年多。兩年前就以初一數學為突破點,開展了習得課程的研究,成果獲得杭州市一等獎。這次是把研究心得覆蓋到了全學科。我們根據居家學習的特點,整體理解,系統規劃,逆向設計,把國家課程校本化。用『期統籌』『月計劃』『周目標』,然後順向『日落實』的思維方式,開發了適合自學自教的『育才習得課程』。」老師和學生白天同步學習晚上答疑
除了自編教材,還有豐富的課表。來看看初二年級這周的課表,每天的活動、課程安排細化到分鐘。
每天8:00到22:00,從背古詩、英文誦讀開始一天的學習,之後是語文、數學、文綜等,中午是書法、音樂欣賞等,下午除了學科學習外,還有勞動、運動等。以上這些內容都是同學們在家自主學習完成。
拿語文舉例,自己讀一篇課文就算學好了嗎?絕非這麼簡單。課程每一天每一課都有詳細的學案,學完課文後,要能回答出自學提綱裡的問題,這樣就能檢測自學成果。
18:30起,所有老師全部上線。同學們自學一天,不會做的難題、想不通的疑問,都可以請老師來解答,每門學科20-40分鐘,中間休息10分鐘。
丁頎瀚媽媽感慨頗深:「經歷了混亂、碰撞等複雜的過程後,女兒進入穩定的自律階段,甚至破天荒主動要求買輔導書。」
育才集團1000多名老師白天和學生同步學習,中學老師晚上繼續全體上班到22:30,集體答疑。
這麼做,學校有自己的用心。「我們希望把孩子們看在線直播網課的時間降到最低,把綁定家長的時間減到最少,共性問題共同解決,個性問題分頭解決。「老師的全程陪伴,可以減輕家長負擔,也能減少學生對電子產品的過度使用,保護好眼睛。」學校負責人說。
每周萬人誠信測試
自學之後,學習效果每日落實,一周一次檢測,一月一次考試。在家打開攝像頭,「雲考試」就可以開始了。
剛開始宣布居家學習要進行周測月考,很多人持懷疑態度,能組織得起來嗎?有必要考試嗎?真實性怎麼保證?
育才集團在整個長假已進行了多次「雲考試」。「雲考試」的誠信度越來越高。初三年級剛剛還組織了一場全仿真的模擬中考。
今天是第七次周測,早上8點多,初二(9)班班主任徐燕兒就坐到電腦前,打開攝像頭,開始點名。徐老師說完考試須知後,家長們就把提前列印好的試捲髮給孩子。有些家長坐在孩子後面「監考」,有的則離開房間。
8:30考語文,同學們把攝像頭對準桌面,讓上半身出現在鏡頭裡。因為考試在家進行,也沒有老師現場監考,是場「誠信檢測」。
「通過攝像頭,我主要是看看大家的狀態,說實話,孩子們都很自覺,假如有同學在座位上扭來扭去,我會發微信給家長,提醒孩子一下。」徐老師說。
考試結束,家長收卷子,拍照上傳給老師。試卷基本都是當天批,老師會當天線上講評試卷,學生如有疑問,當天就能全部解決。
徐老師說:「日學、周測、月考、期結,是育才質量評價周期的閉環。問題暴露越早、越充分,就解決得越徹底。」
第一次課程動員會上,學校就告訴大家,習得課程納入教學進度,編入教學計劃。正式返校後,課也不會再上一遍。第一周的周測,考試的誠信度就達到90%-94%。
初一女生小陳第一場考完數學,媽媽收試卷時,小陳發現個錯誤要改,媽媽堅持說收卷了不能改,媽媽說:「孩子哭了,後來慢慢想通,經過這件事,未來女兒會明白今天的誠信是一生受用的。」不進家門,不打擾家長老師和學生在小區門口親切交流
課程根據情況變化,不斷在調整。孩子們居家學習到了臨界點,學校不斷放出各種各樣的大招。
第一個大招是,課表在變。原來的課表每天差不多,第二階段開始,課表每天都不一樣。
學生學習也不是一刀切,育才推出綠碼計劃,自主自學、自律能力特別強的孩子,不用同步習得,可以自主決定學習內容。
學校專門推出「領航班」,面向資優生群體。授課老師全是育才招聘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畢業生,包括清華物理博士應振根、北大化學博士儲鵬翔、清華數學博士後俞慧峰等共六位。領航班的目的——解放特優生,讓最優秀的人去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
儲鵬翔說:「這批學生水平很高,有的已學到高中內容,跟著大部隊走不合適。所以讓大家根據自己的興趣把握節奏往下學,每晚答疑時間,六位老師上線,一對一解決大家自學過程中的所有疑問。」
第二個大招是老師全部回學校,到教室裡和同學們同步學習。
3月4日,育才所有老師全員返崗復工,對教室進行各具特色的布置,把同學們的名字做成桌籤,在黑板上寫上漂亮的板書,用對著鏡頭板書的方式講課,讓每一位同學看到乾淨明亮的教室,身臨其境。孩子們在家就能感受到學校的氛圍和節奏。
杭州復工復產後,育才放出第三個大招,老師們開始全員區訪。
老師穿著育才標誌性的「黃馬甲」,不進學生家門,不打擾家長,在學生家邊上親切交流。「我們看看作業,檢查筆記,其實最重要的是和孩子們聊聊天,解決習得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知識和心理困惑。有的孩子太激動,當時就哭了。」一位班主任說。一周下來,育才集團的老師總計走訪了一萬多人次。
老師「區訪」時帶了蛋糕,給一位同學慶祝生日
這個過程中,時時會遇到問題,所以近兩個月,育才集團總校長郜晏中以電話錄音的方式,和1000位老師每天交流三十分鐘,布置工作,探討問題,分享教育管理心得,進行業務培訓,涉及面非常廣。這已經成為一道「線上風景」,老師們都說,這樣每日教研活動,豐富了老師們素養,開闊了眼界,提升了格局。
兩個月的業務培訓已整理列印成稿
紮實探索課程煥發更強生命力
實驗進行快兩月,育才的師生和家長寫了成千上萬篇習得筆記和感悟,在記錄中反思、調整、進步。絕大部分同學進步明顯。
初一男生李金宸的爸爸李亞清馳援武漢,說:「工作忙,每天早出晚歸,和兒子視頻通電話,發現他進步了許多,學習主動性也增強了許多。對於所有援鄂醫務人員來講,孩子是大家心中最放心不下的,正是老師們的辛勤付出給予了大家內心強有力的支撐!」
初二女生丁頎瀚的家長說:「習得課程,三周時間檢驗了孩子們的自律、誠信、耐心和家長的投入,配合度。翻看這一冊冊精美精心的教材,我真心佩服育才集團教學的深厚功底,體會學校『讓孩子因為我們而幸福』的教育初心。我們家娃還需要加倍努力,不管怎麼說,每天進步一點點,我們這周做到了,繼續加油!」
現在,育才正在進行全方位的梳理、總結,要把傳統教學和線上學習的優勢進行混合,還要進行結構化的研究。目前,這項研究的初步成果以《錦繡育才教育集團:扶放有度的結構化在線教學探索》為題,發表在3月20號的《上海教育》上,全方位介紹了有綱可循、有理可據、有法可依的習得課程。
「兩個月來,學校管理者有收穫,老師和學生也有收穫,這些成果將全部落到常態教學中。從備課發生改變,教法、學法都要發生改變,最終找到適合師生教學風格匹配的混合式的結構化的課改方向。」學校負責人說,一步步紮實的探索,育才的習得課程將會煥發更強勁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