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教育局了解到,
就轄區內有農村學生爬至山頂「找信號上網課」一事,當地通信部門了解情況後,目前正著手改善所涉村莊網絡環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地學生大多窩在家裡上網課,竹山縣輕土坪村的孩子們卻面臨著「尷尬」:因村子所在地位於山底,網絡信號不佳,大家不得不結伴爬到信號稍強的山頂。
對此,竹山縣教育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3月4日,湖北省通信管理局曾聯合湖北省教育廳下發《關於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通信業助教助學行動的通知》,要求各地「針對特殊時期特殊情況」,為學校師生提供網絡支持。
「這個文件我們已經轉發給各個學校要求落實了。」上述工作人員稱,「對於沒網的家庭,可以申請快速辦理,而對於家庭貧困的學生,政府會提供特殊補助」。此外,學校不能強制孩子必須上網課,對於暫時沒有條件上課的學生,可將教材或作業列印成紙質版,通過志願者送至家中。
3月5日,輕土坪村支書陳浩(化名)稱,目前的解決方案是,在有學生上課的家裡增加一臺信號放大器,等到5月份後,再架設鐵塔、安裝設備。
為上網課,村裡娃結伴爬山找信號輕土坪村位於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蚊峰鄉,原本位於半山腰,後來村民搬到了交通更為方便的山底。「住進新房」對村民來說無疑是好事,但村裡基礎設施尚不夠完善,尤其是沒有光纖網絡,這給生活帶來了不少困擾。
「我們是2016年住進來的,到現在三年多了,別說4G網絡,連2G網都沒有覆蓋,網頁都打不開。」村民陳先生告訴澎湃新聞,村子所在地方受地形影響很大,「阻擋比較嚴重,附近5公裡信號都沒有覆蓋到」。
根據縣教育局統一安排,2月中旬,村裡孩子開始上網課,這時,「網絡信號」成了一個問題。據陳先生講,一到上課的時間,孩子們便「滿山找信號」。「目前只有山頂有信號供孩子上網課,而且還不是很穩定。」陳先生稱,早上七點,村裡孩子們結伴上山,經過兩個多小時後才能到山頂。
陳先生向澎湃新聞提供的照片顯示,山頂處一塊平地上,8名學生圍坐在篝火旁,手裡各自拿著手機、書本學習。陳先生稱,到了中午飯點,家長們會送飯到山頂,直至下午6點左右,孩子們才能下山回家。「高中生走路還比較快,小孩子就會很慢,需要大人陪著一起上山。」陳先生告訴澎湃新聞,遇到下雨天時,尤為不方便,不僅山路比較滑,山頂還是露天的,「得撐著傘學」。
據其介紹,之前有村民親戚家的孩子跟著一起到山頂上網課,因路滑「摔到了腿」。考慮到當地的網絡問題,部分孩子被學校允許可不上網課,但有的孩子已經是高三,「正處於關鍵時期」,不能落下課程。
採訪期間,陳先生的手機信號一度中斷,澎湃新聞不得不反覆撥打。「我現在都是在外面不斷找信號,我要是在家裡就打不通的,根本沒辦法聯繫。」陳先生說。
教育局:通信部門正採取措施對於輕土坪村民網絡環境差的問題,3月5日,竹山縣教育局相關工作人員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稱,當地通信部門了解情況後,已調集本地技術力量,改善該村網絡環境。
據其介紹,目前該縣47948名學生通過網絡或電視參學,未參學人數共411人,參學率為99.1%。「未參學學生有的是因為學生身體不好,有的是無網絡或無設備。」上述工作人員表示。
針對未能參學學生的困難,竹山縣教育局爭取通信部門支持,為貧困學生提供免費流量服務,為普通學生提供優惠流量包,同時提供帶寬升級服務;同時要求各學校要特別關注無法參加在線學習的學生,幫助他們制定疫期學習計劃。
「我們也要求各學校不能強制孩子必須上網課,學校可以想辦法把教材或作業列印成紙質版的,通過志願者送到學生家中,給他們一些關愛。恢復開學後要對學生耽誤的課程做一個評估,採取相應措施為學生補課。」上述工作人員稱。
比如,該縣擂鼓鎮中心學校為全鎮8名無電話的學生架起「教師-村委會-學生」的溝通橋梁,分周布置複習任務,引導學生自學,並安排志願者將列印的電子教材和作業送到不能參學的10名學生家中。
「喂,能聽到嗎?我們這邊信號不好……」3月5日,輕土坪村支書陳浩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信號同樣「斷斷續續」,其掛斷電話後用簡訊回應稱,「電信部門將於6日下午來維修(網絡設備),目前的解決方案是在有學生上課的家裡增加一臺信號放大器,等5月份開始架鐵塔裝設備。」
3月6日下午,陳先生反映,電信部門工作人員確已到了村裡。
著力關懷被網課「漏掉」的農村學生前述竹山縣輕土坪村孩子的遭遇並非個例。部分農村地區網絡信號較差,這一問題因疫情之下的「網課」顯得突出。
澎湃新聞注意到,河南省南召縣一名網友近日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稱,其所在的城郊鄉北大莊村龍頭組「長期沒有網絡手機信號」,「20多名學生無法網絡上課」。
對此,南召縣委督查室回復,該地屬於山區,通信信號覆蓋較弱,縣移動公司已向南陽總公司報備審批,臨時調配30個信號增強器,待設備通過物流到貨後,即可安裝使用。
2月底,河北省承德市一名村民在該省「陽光理政」平臺留言反映,「村裡手機就是擺設,三大運營商網絡信號都很差,近年來稍微有點信號了,竟然來自內蒙古」。「孩子們沒法上網課,老師在網上留了作業,卻因沒網上交不了,急得哭。」該村民稱。
類似於農村學生「遷徙找網」的新聞,近來媒體也有報導。據《華商報》3月2日報導,甘肅慶陽不少農村學生家長反映,因所在的村子沒有通網且家裡信號太差,孩子不得不在戶外田地或院落中學習,「坐在冷風中,覺得很心疼」。
「疫情重壓之下,原本存在的『數字鴻溝』被猛然放大,使不少貧困家庭的孩子難以跨越。」《半月談》3月5日曾刊發評論稱,看似隨手可得的網課,對於貧困孩子來說並不容易:有孩子走很長的路到有信號的山頂上學習,也有一家人省流量讓孩子上網課,還有孩子滿村跑著蹭網學習,西部某縣因無智慧型手機、無電腦、無網絡等原因無法上網課的學生就有2000多名……最近新聞中的一些案例,讓人看了很難過,暴露出網上教學有盲點待除。
對於上述現象,工信部近日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寬帶網絡助教助學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快農村偏遠地區網絡覆蓋,著力解決網速慢、信號弱等問題,及時做好疫情重點地區、臨時教育教學場所等區域的網絡保障;
鼓勵基礎電信企業重點面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推出特惠流量包等精準幫扶舉措,減輕困難學生用網資費壓力。
「各地通信管理局要組織基礎電信企業持續加大寬帶網絡和4G/5G基站建設力度,不斷提升學校網絡帶寬條件,加快農村偏遠地區網絡覆蓋,著力解決網速慢、信號弱等問題。」工信部在上述通知中提及。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