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在官方對如儒學的大力提倡下,豪門大族逐漸發展起來,潁川陳氏和荀氏就是其中之一。三國時著名的陳群和荀彧分別出自這兩個家族。
有一次,祖父陳寔帶著陳群去拜訪荀彧的祖父荀淑,陳寔的大兒子陳元方駕車,小兒子陳季方跟在車後面。到了荀家,荀淑帶著八個兒子和孫子荀彧,一起迎接招待陳氏一家人。
這次家宴可謂是群賢畢至。因此,連朝廷的太史都報告說,賢才往東方去了。
而陳群正是陳寔長子陳紀(字元方)的兒子,很有才能;而陳諶有一個兒子名叫陳忠。
一天,陳群和陳忠在家裡爭論,究竟誰的父親功業和品德更加突出?爭論了很久都沒有結論,兩兄弟便一起去諮詢他們的祖父陳寔。
面對兩個孫子的諮詢,陳寔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話: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陳寔這句話的本意是誇獎自己的兩個兒子:兩兄弟雖然有年齒上的差別,但在能力和品德上,卻是不分伯仲,一樣的優秀。
這則故事出自《世說新語》。
然而,這句話後來慢慢演變成了一個成語,難兄難弟,意思是出於相同困境的兩個人,有些略帶貶義。與當初這句話的本意難分伯仲已經相去甚遠。
歷史的發展很多時候也是如此,走著走著就偏離了最初的方向。陳寔說這句話的時候,或許也沒有想到最後會變成這個意思。
文/子彧
今天拖更,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