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宜家有捷徑嗎?「迷宮式」路線曾被奉為經典,消費者買帳嗎

2020-12-17 北晚新視覺網

逛一次宜家,你需要多久?你又知道可以走捷徑麼?日前,錘子科技CEO、微博大V羅永浩因為在宜家賣場內找不到捷徑通道,在微博上公然批評宜家是「迷宮式」設計。

宜家的單動線設計曾被讚譽為「危險的仙境」。然而,最近它也被消費者指出存在方向過於單一、捷徑標識不清晰的問題。記者實地探訪,發現的確不是每條捷徑都有標識。業內專家表示,單動線設計是體驗式消費的經典,既能提高效率又能讓商家滿意,但經典設計也應提高標識性能。

爭論

「迷宮式」設計引發吐槽

「逛宜家,你用了多久?」對於這個問題,至少錘子科技CEO、微博大V羅永浩用了很久,以至於羅永浩連發了數十條微博聲討宜家。

「我領著84歲的老太太挑完東西,想用最短路線離開,服務員甚至拒絕幫忙。要不是同去的朋友找到捷徑,還不知道要在裡面繞多久。」羅永浩在新浪微博上稱,宜家是一個偉大的企業,但它「迷宮般」的賣場路線引導設計卻很不光明。

作為一家明星企業,羅永浩對宜家的批評近日來引發了不少網友的關注和評論。記者梳理發現,網友們的觀點主要分為兩大陣營。一派反對羅永浩的觀點,認為「迷宮式」的單動線設計正是逛宜家的樂趣,是體驗式消費的主旨,網友「a_a_l_o」就評論「這就是逛宜家的樂趣啊,不然淘寶買買好了」。

另一派則贊成羅永浩的觀點,認為「迷宮式」的單動線設計對有明確購物需求或者逛著逛著想回頭的人很不友好。網友「三角形的對角線」就寫道:確實有些不合理,對於想逛的人倒是沒什麼,對於腿腳不方便而且對裡面不熟悉的人來說就有點不人性化了,非要走完才能出去,腿腳不方便的真心會走得很惱火。

財經網也發起了一場「你覺得宜家的購物路線設計得怎麼樣?」的投票,3.1萬人參與了投票,其中選擇「挺好啊,啥都能轉轉」的有7333票,佔比23.3%;選擇「一般般,老人小孩不方便」的有3610票,佔比11.5%;選擇「有意見,想買的都在出口」的有1416票,佔比4.5%;選擇「不滿意,繞來繞去像迷宮」的有1.9萬票,佔比60.7%。

探訪

不是每條捷徑都有標識

情況真的像羅永浩說的那樣嗎?在宜家購物想找捷徑卻找不到麼?日前,記者來到宜家西紅門店,進行了實地體驗。

從購物中心入口搭乘扶梯直上三樓,經過一塊標有商品所在區域和瀏覽線路圖的指示牌,記者便進入了逛宜家的第一站——家具展間。從高往低瀏覽,這也是宜家一直以來的動線設計慣例。家具展間的商品,是按照客廳、門廳陽臺、餐廳、廚房、家庭工作室等特定主題而排列,在每個主題區內會出現「捷徑」的指示牌,按照圖示走可以跳過部分區域。比如,逛完客廳家具區的實例展間後,記者就通過第一條捷徑直達餐廳家具的體驗中心。只是,相對於商品促銷的提示,捷徑標識的面積較小,並不能讓人輕鬆地一眼發現。

當然,也並不是每條捷徑都會被清晰地標識出來。從客廳家具區到臥室用品區的捷徑就是一條布簾,揭開布簾消費者就能到達另一個區域,然而,記者走到這個區域時發現,對於這條捷徑,上方並未掛有指示牌,地上也沒有路線指示。而另一方面,家具展間和家居用品兩個區域的捷徑並不互通,從入口走到出口,仿佛是一條單行道,要想出去基本得走到頭,能略過的只是部分區域。

家具展間之後,宜家設置了一個交叉口,往北是家居用品賣場,往東是宜家食物餐廳,往南穿過狹長的通道,可以回到三樓入口離開宜家。有一位工作人員站在餐廳前面,熱心地為顧客指路。記者上前指著南邊的通道問:「這邊可以走嗎?」工作人員微愣,答道:「可以,走那邊就直接離開了。不過您人出去了,東西也出不去呀。」

「我們走了3個多鐘頭,累死了。」一位帶著孩子、和朋友同來購物的寶媽一屁股跌坐進沙發。當被記者問到為何不走捷徑時,她和她朋友同時露出了疑惑的表情,停頓一會兒後說:「可能沒看到吧。」

第二次來逛宜家的劉小姐,倒是知道宜家有捷徑可走,不過她仍然沿著正常路線一邊逛著,一邊挑選著商品,「其實宜家設計的路線挺好的,能讓人逛完所有東西,就是不能中途退出來。」

記者同時查詢到,一篇名為《體驗式家居商業建築空間設計研究》的碩士論文中,研究者曾針對四元橋宜家店做過一次問卷調查,在回收的150份問卷中,「動線方向單一」和「找不到動線中的捷徑」就被消費者列為宜家消費空間存在的主要問題。

設計

「迷宮式」路線被奉為經典

和消費者有褒有貶不同,實際上,在商業領域,宜家的這種「迷宮式」的單動線設計至今仍被奉為體驗式消費的經典,不少商場和賣場都在效仿。記者也隨機體驗了兩家超市。

與宜家相同,位於陽光新生活廣場的家樂福零售賣場也把出口和入口設在相距遙遠的兩端。記者從二樓入口進去,穿過排排貨架,走到最邊上的柱子,後邊是個小小的收銀臺,不注意看便瞧不見。三樓同樣如此,只有走過整個食品、雜貨貨區,才能抵達收銀臺,這樣的設計幾乎也是其他大超市的標配。

「有時間便來轉轉」的孫女士逛一次就能耗上1個多小時,但她樂此不疲:「買東西嘛,就是要看看這個看看那個,平時有時間的時候,慢慢逛一逛商場對我來說也是一種休閒。」她帶著女兒晃晃悠悠來到三樓,順手拿過一盒蛋撻,不一會兒,購物車裡就壘起了小貨堆。

位於西大望路的沃爾瑪超市,因為只有一層,通達性設計的較好,記者從入口進入,隨機挑選了幾樣商品,就可以穿越貨架直接到達手機支付區結帳離開。

專家

經典設計也應提高標識性

在一篇名為《宜家的「秘密」》的文章中,作者就把宜家的動線設計稱為「危險的仙境」。作者在文中寫道:當你踏入宜家門口,你就會被「導線」默默地引導著走完所有角落。你從入口進去就被惟一的一條曲折迴轉主路依次引入客廳家具、客廳儲物室等各個主區域,直到一個不落地走完才抵達出口。但細心的你會發現,為了確保一些消費者在購物中想快速離開或快速抵達感興趣的區域,每個主區域間有一些較隱蔽的輔助捷徑作為輔動線。

宜家以這種獨特的店面路線設計和購物指引,讓顧客看完了所有商品,雖然中途避免不了有種走迷宮的感覺,但顧客找到東西的快樂被「延遲」了,最後買到東西時的快感會是原本「計劃購物」的好幾倍。而對宜家來說,高達「60%」的購買品本不在你原本想買的清單之內,但你卻選購了,那宜家的目的就達到了。

「商場做生意的邏輯其實很簡單,讓消費者儘可能多地停留,這樣才能把商品賣出去,把錢收回來。」某品牌商業地產研究部副總告訴記者,不只是宜家,如今很多購物中心都採用了單動線設計。這樣的好處主要有二,一是效率高,對顧客來說不容易迷失,且能增加體驗感;二是讓所有的商戶、品牌都開心,提高每個品牌的客流量,增加衝動性消費,「我覺得,至少從商業和顧客滿意平衡的角度看,單動線設計還是很不錯的。」

這位副總也坦言,在標識系統的清晰度上,特別是動線中的捷徑的可辨析度上,不少商場做得仍不足夠,特別容易讓初次光顧或較少光顧的消費者感到迷惑,「有時候,這種不清晰也是故意為之。」

回應

開放心態傾聽消費者聲音

對於單動線設計引發的爭議,記者也採訪了宜家方面。

宜家在給記者的回覆郵件中稱:「宜家致力於為大眾創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並將努力為各位消費者提供優質的購物體驗。宜家希望為顧客提供沉浸式的家居體驗,給顧客更多家居生活的靈感。同時,宜家以開放的心態傾聽來自消費者的聲音,並將持續努力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購物體驗。」

不過,對於未來是否有可能提高捷徑可辨識度的問題,宜家並沒有給出具體回復。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趙瑩瑩 實習生 胡少華

流程編輯:tf011

相關焦點

  • 宜家「迷宮」設計拉動六成消費 網友微博求路線
    「難道變路痴,逛宜家居然會完全迷路。」北京晨報記者昨日通過網絡搜索發現,僅一下午時間,發出如此感慨並發圖片在微博上求助宜家路線圖的消費者達數十位。最近一份報告顯示,在宜家家居中,有高達60%的購買品不在顧客原本的購物清單內,而主要原因就是賣場內像迷宮一樣的設計,致消費者衝動消費。
  • 羅永浩懟宜家著火難逃生!真相如何?記者實地探訪
    北京四元橋宜家商場外景。張旭 攝中新網客戶端北京6月28日電(張旭)連續兩天,羅永浩連發數十條微博聲討宜家,稱其有著「迷宮般的賣場路線引導設計」、「這樣的迷宮萬一著了火,後果不堪設想」。網友紛紛跟帖:「宜家缺少提示牌,顧客多走冤枉路」、「以前在宜家走迷路了」……宜家商場是一座進去就出不來的迷宮嗎?發生火災只能被困在裡面?日前,記者帶著問題走訪北京四元橋宜家商場。
  • 商場的「迷宮式布局」套路有多深?一招教你如何快速「逃脫」
    例如宜家在地面上畫的那些箭頭指示就從來都不是從入口到收銀臺的最短路線,恰恰相反,是最長的路線,顧客沿途能看到所有產品。不過這也有一個好處,確保每一位來宜家購物的顧客可以逛遍每一個貨架區,不會有顧客想要購買的東西被遺漏的情況出現。
  • 羅永浩連發N條微博懟宜家 六成網友不滿意「宜家迷宮」
    樂居財經訊 耀儒 連續兩天,羅永浩連發N條微博懟宜家,痛批其不符消防安全,稱其有著「迷宮般的賣場路線引導設計」、「這樣的迷宮萬一著了火,後果不堪設想」。另有網友紛紛跟帖分享經歷:「宜家缺少提示牌 顧客多走冤枉路」、「我十歲的時候在宜家迷路了」…… 6月26日,財經網展開「你覺得宜家的購物路線設計得怎麼樣」投票調查,截止發稿前,參與人數突破2.3萬,約62.2%的選擇「不滿意,繞來繞去像迷宮」。
  • 拼命求生的宜家,哪裡顧得上羅永浩
    而宜家的迷茫則是從去年開始的。去年年初,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去世後,宜家砸血本啟動電商化改革。但1年過去了,銷售額只提高了5%,淨利潤卻大跌40%……如今迷茫之際,又被羅永浩盯上,後者直接連發數十條微博,抨擊宜家迷宮式的動線極易引發消防風險。
  • 一家被賣家具耽誤的餐廳,去宜家吃飯怎麼成為逛宜家的標配?
    歸根到底,因為宜家有意識打造外出遊玩一天式的體驗。很多小夥伴去宜家逛並不是為了置辦家具,而是去拍拍照,如果有合適的裝飾品便收入,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在宜家解決吃飯問題!一塊錢的甜筒誰不愛呢?宜家創始人Ingvar Kamprad曾說「跟飢腸轆轆的人是做不了生意的。」
  • 逛宜家居然迷路 網友呼自備乾糧水和睡袋
    「難道變路痴,逛宜家居然會完全迷路。」北京晨報記者昨日通過網絡搜索發現,僅一下午時間,發出如此感慨並發圖片在微博上求助宜家路線圖的消費者達數十位。最近一份報告顯示,在宜家家居中,有高達60%的購買品不在顧客原本的購物清單內,而主要原因就是賣場內像迷宮一樣的設計,致消費者衝動消費。
  • 羅永浩為何瘋狂Diss宜家家居,是為了消費者安全還是另有隱情?
    6月25日晚至6月26日,老羅發布多條微博Diss宜家家居,難道新品跟家居有關?(截止發稿,羅永浩共發布了69條與宜家相關的微博)大致意思為:老羅認為宜家家居設計不合理、較複雜、很像迷宮,買完想買的東西沒有捷徑可直接到達出口,逼迫用戶必須逛完。
  • 兩個人合不合適,一起去趟宜家就知道了
    這個時代,「旅行」兩字可以改成「去宜家」。「情侶在宜家更容易吵架」在國外社交網絡和媒體中,已經不是新鮮話題。《華爾街日報》曾發表過一篇名為《你們的情侶關係能撐過一趟宜家之旅嗎?》△ 不同家居可能在情侶間引發的「憤怒值」一直倡導體驗式消費的宜家,線下門店通過曲折豐滿的購物路線,鼓勵消費者靠在沙發上發會呆,鑽進雖小卻五臟俱全的廚房想想今晚吃什麼,還有臥室、兒童間、不同尺寸不同風格的樣板房,讓你在體驗當中想像過上宜家式的生活。
  • 宜家中國開出首家城市店 中國消費者會買單嗎?
    北京商報記者通過在線直播看到,宜家上海靜安寺城市店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僅為普通門店的10%。在三層空間中,一層設立了首個宜家輕食集,包含肉丸意面熱狗、三文魚熱狗、SFM咖啡豆、甜筒等經典宜家食品;二層為家具展間,以家居場景的形式展示著客廳、臥室空間;三層的社區實驗室是首次公開,計劃打造成自溝通的社群平臺。
  • 從「迷宮」到「迷你店」,宜家怎麼越開越小了?
    去宜家是一場需要規劃的冒險活動。 規劃,在於宜家商場通常位於市郊,無論是開車還是公交,路線是得預先了解的。而且,路程 + 逛商場 + 吃肉丸,去一趟不騰出個半天也難。 至於冒險,指的則是宜家著名的「迷宮式」動線設計,在(周末)踏入購物區的一刻前就必須做好在擁擠的人群裡緩慢前行兩小時的準備。
  • 再見,宜家代購!終於能躺著逛宜家
    對於忙碌的年輕人來說,逛宜家成為一種心靈治癒。停下來品嘗冰涼舒爽的一塊錢冰淇淋,看看清新簡約的居家商品,在舒適的家具擺設裡逛一圈,滿心都是對於未來的家的勾勒。有人說,逛宜家不買東西,靜靜地欣賞也是一種享受。內心的小激動,敗給了時間和距離一到節假日,會發現宜家門口車流擁堵。
  • 從宜家餐飲的火爆到瀋陽百年商圈的冷清,商場餐飲的經營之道
    貼近消費者的生活習慣和服務方式,宜家家居讓消費者產生吃的有氛圍,有情調,有感覺,還要讓吃飯之外的「附加值」提高。宜家不缺乏營銷策劃團隊,狗年送個狗,不少人就是為了狗也得吃點什麼。營銷吸引年輕人,迎合新生代消費者需求,它在個性化體驗上進行場景營銷。宜家餐廳可謂是非常的吸金。
  • 這些青島人可以「逛宜家」!最新攻略奉上!
    宜家青島商場公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8月8日的活動為內部小規模試運營,目前已沒有名額;8月12日的會員活動則向註冊會員開放,感興趣的市民可以通過宜家官方微信或app進行註冊,目前活動正式通知尚未發布。準備好買買買、吃吃吃起來吧!
  • Costco大陸首店落戶上海 會員準入制消費者買帳嗎?
    現在還不知道Costco在華的定價策略,假設是300元一年,會有多少中國人先交300元辦張卡,然後再去消費呢?這是我感興趣的地方,背後是Costco這種零售模式(低SKU的倉庫式陳列+大包裝銷售+會費營收制)在中國的零售土壤中能否成功,特別是在新零售蓬勃發展、消費者有多元購物選擇的一、二線城市。下邊嘗試分析一下。
  • 宜家:一家被耽誤的餐飲巨頭
    1「外出遊玩一天」式的購物體驗「我們周末去哪裡玩?」「去逛宜家吧!」在一二線城市這樣的對話並不少見。大眾消費者對宜家的印象,不僅是滿足裝修裝潢、購買家居用品的消費場所,還是一個「周末出遊方案」。:▲圖片來源於網絡事實上把宜家當樂園的情況並不止發生在中國,曾任宜家 CEO 的「安德斯·代爾維格 Anders Dahlvig」在《這就是宜家》這本書中就透露過:之所以宜家能夠建立起了一個鮮明、獨特、與眾不同的品牌形象,與其他家具零售商形成差異化,其中很關鍵的一點是宜家有意識地為消費者打造「外出遊玩一天式的購物體驗
  • 宜家縮小版開到市中心,熱狗冰淇淋全都有,家具只能網購
    7月21日,宜家在中國的首家城市店——宜家上海靜安城市店正式亮相,7月23日,也就是明天,它將正式開門迎客。 宜家城市店是什麼概念?它和現有的宜家有什麼區別? 首先,從店面面積看,宜家城市店可以看作是普通宜家門店的縮小版。靜安寺城市店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僅為普通門店的10%。
  • 醒醒,宜家樣板間不是打工人逛得起的
    進入宜家後,光尋找大鯊魚就浪費掉她人生中寶貴的 20 分鐘,下樓找到收銀臺又花了 15 分鐘。宜家的商場是出了名的 " 迷宮式 " 單動線,據說快速走完全程只需 15 分鐘,但多年來一直沒人能夠挑戰成功。每個來宜家的人,都只能跟著宜家地面的箭頭指示,花費一個多小時,走過這條精心設計的 " 從入口到收銀臺 " 的最長路線,被迫路過宜家的所有產品。
  • 宜家為什麼要開餐廳?你會吃宜家一塊錢的甜筒嗎?
    大家逛宜家的時候,會不會覺得宜家更像是一個吃喝玩樂一站式的遊樂場所?當大家活力滿滿的時候,可以在商城裡挑選家具;當大家無聊乏味的時候,可以在那裡拍照打卡;當大家玩累了的時候,可以在沙發上休息;當大家餓了的時候,還可以去餐廳吃一頓能量滿滿的飯。
  • 把門店開進市中心,宜家想離消費者越來越近
    7月份,宜家把全球首家「城市中心店」開在了上海市靜安區CBD核心商圈。疫情期間,服裝品牌old navy關閉了靜安區擁有三層空間的旗艦店,宜家於是盤下了空出來的店面。首次開在市中心地段開店的宜家,為用戶帶來了一種全新的購物體驗。你可以在工作日的閒暇時間像逛其他商場那樣逛宜家,再順便買一杯宜家餐吧的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