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英語被動句翻譯無能,只好「被」個不停,咋辦?

2021-02-15 翻譯米

小夥伴們,周末好呀!既然你有緣點進這篇推文,不如來學點乾貨叭!話不多說,我們直接進入正題。

學習英語的小夥伴們都知道,英語中被動句的使用比漢語要更多,比方說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句子:

The boy was beaten for disobedience.Such a precious gift did he give me that I was deeply touched.

但令人深感奇怪的一點是,在英譯漢的過程中,明明英文中有「被」的涵義,但譯文中卻並不體現這個「被」字,往往是以其他方式來呈現。

 

甚至被動句本身就有些怪,為什麼這樣的句型當中,並不強調主語,把它放最前面呢?

年輕人,別大驚小怪,英語句子結構的玄機豈是我等能輕易參透的?什麼?你以為自己很了解被動句啦?No,讓米姐來給大家科普下,被動句的圈裡,或許也有你不知道的冷知識哦~

說到被動句,很多小夥伴第一時間就想到現代漢語中的例子,比如:「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有被笑到」。

 

其實自古代起,被動句就廣為流傳,比如《陳涉世家》中所言:「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這句文言文中,「為」字正可以翻譯成「被」,「為」字也是文言文中被動句的一個經典標誌,是否勾起了小夥伴們被文言文翻譯支配的恐懼hhh

說到現代漢語中的被動句,其實和英文被動句還是有所不同。那我們先來說漢語被動句,它們往往並沒有明確的形式或者標誌詞,但我們卻能一眼看出這就是個被動句。

原因是漢語被動句的定義是根據主語代表動作的受事這一規則來決定一個句子是否為被動句的哦。

 

接著我們再來看看英文,英語被動語態可翻譯為passive voice,因而又被很多小夥伴調侃為「消極語態」,相對應的,英語主動語態可以翻譯為active voice。

想必英專的小夥伴還是對此有所了解的哦,米姐就不再多言,我們就來討論下上面說到的這個「受事」是個什麼意思。

 

重點來啦!被動句是有固定結構的,受事者和施事者的位置不同,就能構成不一樣的語態,那講到這,很多小夥伴就疑惑了,什麼施事,整的像什麼犯罪團夥似的?

認真的解釋起來,其實本質上的意義也差不太多(胡言亂語子)。施事者也就是發出動作或發生變化的人或事物,如「水結成冰」裡的「水」。

那小夥伴們不懂就問,表示施事的名詞一定做句子的主語嗎?米姐誠心誠意地告訴你:definitely not,不然被動語態怎麼構成呢?

 

通常來說,漢語句子順序結構是「施事者+動詞+受事者」,但被動句中則會呈現相反的句式,即「受事者+動詞+施事者」,但這裡動詞需要有所變化,比如漢語中需要增加「被」這樣的字眼去體現被動,英文則需要採用be動詞+過去分詞(past participle)的結構表示出被動的意味。

大家在英漢互譯被動句的過程中,一定要抓住兩種語言中各自被動句的特點,才能更好地傳達意思並且保證結構準確哦,千萬不要寫出有語法錯誤的句子啦~

此外,還有一部分被動句有些特殊,也被稱為「主動表被動」,這類句子其實不是語法意義上的被動句,但確確實實的起到了被動的效果。

 

那小夥伴們又問了,是不是所有動詞都能改成被動,就能體現這種意味?當然不是!!!著重強調,不是所有動詞都能被用於被動語態的哈,千萬不要想當然。有些動詞本身很特殊,主動的句式下,就已經能表現出被動的意義,可不要多此一舉哦!

 

比如說大家最常見的be worth doing,deserve doing,還有一些連繫動詞(smell, look)等等,都是可以主動形式表達被動意義的。

介紹過被動句的定義之後,小夥伴們一定想知道,那被動句有什麼作用呢?

                  

被動句最顯而易見的作用就是弱化原本主語的存在感,也就是說之所以這個句子使用了被動語態,意圖旨在強調動作本身更為重要,而不要去關注這句話原本順序中的主語。

科技類文本翻譯就是弱化主語的好例子,在陳述這種客觀事實的時候,我們通常會對現象進行一個客觀的陳述,比如說Both instruments are not precised,可翻譯為:兩臺儀器並不都是精密的。

 

我們在處理這類句式時,可以使用漢語中「…是…的」這一句式來表示人和事物的客觀情況,來與英語的被動句相轉化,這樣就能很好地處理英語中說明客觀情況的被動句啦,快學起來噢!


逆序法——英譯漢,轉被為主

許多小夥伴在翻譯時有個誤區,習慣用中文思維去套到英文句式裡,這樣翻譯出來的句子其實是不大符合英文原本的表述習慣的哦,一定要多多注意這點!

 

那我們在被動句翻譯中,如何規避這點呢?怎樣才能不體現「被」字,但卻達到「被」的涵義呢?這就要說到一種翻譯技巧——逆序法。


所謂的逆序法是指原文和譯文的語序完全相反,比如英譯漢時,要把英語句子後面的詞或短語提到漢語譯文的最前面。

有些同學會擔心,這樣打亂句子的結構,會不會影響表意。其實翻譯的目的除了要儘量保證原文的結構以外,如果可以達到異化的目的,也可稱之為十分地道了。話不多說,舉個慄子:

The area is needed for a land reclamation project.

有些被動句雖然並沒有主語,但是在翻譯成漢語時,如果不增添主語,則會顯得有些乾巴巴,不夠靈動,我們舉個例子來說。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wo have often been remarked on.

這句話中雖然沒有明確指出主語即施事者是誰,但我們在翻譯中卻要根據語境添補上「人們、大家」這樣泛指的詞彙,就會使整個句子更加完整並且自然,也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

很多小夥伴都在準備MTI、CATTI以及專四專八,也對翻譯技巧有特別深的執念,米姐在這裡給出一些實用的小建議,希望能幫助到正在備考的大家。相比技巧來說,「熟練」這個詞在翻譯中極為重要。華羅庚說過:「苦幹猛幹埋頭幹,熟能生出百巧來」,說明作為譯員,必須經過不斷的翻譯練習,才可以達到熟能生巧的效果。不要被一開始的難關給打敗,翻譯就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你積累的越多,語法根基越深厚,詞彙量越大,就越能玩轉翻譯,不在話下!作為翻譯來說,語法知識真的很重要,一個長句擺在你面前,能不能根據語法分析清楚句子結構,了解所有指代關係、分清主句從句,就決定了你對這個句子的翻譯能不能到位。我們做翻譯不僅要表意,更要譯得專業。大家一定要好好學習語法,把它當成工具、公式來使用,輔助我們更好地完成翻譯任務。

今日互動

你覺得翻譯過程中,哪個語法點是你最大的難關?為什麼?你是怎麼克服它的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互動喔

CATTI考試指南 | 講座 

翻譯乾貨 | 雙語新聞

長按識別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2021英語翻譯:被動語態該如何翻譯?
    英語翻譯是考研英語中的重點難點,每年的英語翻譯是得分率最低的題型,為了方便考生備考,下面為大家整理了考研英語翻譯部分的一些翻譯技巧,一起來學習吧!   在英譯漢中,通常將英文的被動語態句進行靈活的轉換,以翻譯出符合漢語表達習慣的譯文。考研英語中有關被動語態的翻譯方法一般有下面幾種。
  • 2017考研英語翻譯(四):被動語態的翻譯
    考研翻譯一般都是從一篇艱澀的文章中抽出幾句來翻譯,且以長難句為主。但是對很多英語不好的同學來說,簡單的詞彙都會理解有誤。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從翻譯碩士考試中找思路找方法,一步步學習翻譯,讓翻譯不再那麼難。   被動語態的廣泛使用是英語區別於漢語的顯著特點之一。
  • 科技英語中被動語態與名詞化結構的翻譯方法
    科技英語文體由於著重對客觀事物的描述,或者對邏輯概念的推理,因而在詞彙、句法、語篇等方面有著其自身特點,形成了獨特的文體風格。其中,在句法層面上,為了使表達更精確、簡練、客觀,科技英語廣泛使用被動語態、名詞化結構、複雜長句,以及非謂語動詞短語。在這裡,藍譯編譯簡要介紹科技英語中被動語態與名詞化結構的翻譯方法。一、被動語態翻譯方法。
  • 考研英語如何正確翻譯被動語態
    在哪些情況下,可以順序翻譯被動語態的句子?   被動語態的廣泛使用是英語區別於漢語的又一特點。這一特點在科技英語語體中反映得更為突出。據統計,在物理、化學、工程類英語教科書的全部限定動詞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用的是被動語態,其中大部分又都是一般現在時或與情態動詞連用。
  • 考研英語翻譯高頻考點之被動語態翻譯的詳細剖析
    被動語態在英語中的使用是比較普遍的,然而,漢語中的被動語態很少,因此英語中的被動語態在考研英語翻譯中都要轉化為主動語態。下面給各位考生介紹一下被動語態在轉換成主動語態的過程中常用的幾種方法。  1.逆序法  逆序法就是漢語譯文的語序和英語的語序完全相反。
  • 2017考研英語翻譯重要考點:被動語態譯法及真題例句
    2017考研英語翻譯重要考點:被動語態譯法及真題例句   一、理論常識   英語中被動句式的形式較為簡單,通常由助動詞「be」或系動詞的某一形式與動詞的過去分詞構成,二者結合在句中充當謂語;動作實施者一般不出現,如果出現的話,通常由by ,
  • 乾貨:2021考研英語翻譯複習技巧:被動語態
    摘要:在備考考研英語的過程中,英語翻譯著實重要,如何能夠利用足夠短的時間,翻譯出更為準確的句子,相信是很多考生想要了解的。幫幫整理了一篇關於「2021考研英語翻譯複習技巧:被動語態」的文章,一起了解一下吧~   被動語態在英語中的使用得比漢語要多,在英語中極為重要。考研中常常涉及到這個問題。一般說來,當強調動作承受者,不必說出執行者或的執行者含糊不清時,多用被動語態。
  • 語態轉換法巧妙應對考研英語翻譯被動語態
    由於在英漢兩種語言當中都有主動和被動兩種語態,在英譯漢時,人們常常會簡單地認為只要按照原句的語態處理就行了。事實上並非如此。在英語中被動語態的使用頻率要遠遠高於漢語。如果一味按照英語的語態來翻譯,往往會使譯文顯得十分彆扭,帶有明顯的翻譯腔,甚至出現文理不通的情況。
  • 英語語法:不能變成被動式的主動句1-4
    這一期,我們學習‍英語語法:不能變成被動式的主動句1-4。語態2.4 不能變成被動式的主動句1-4這些主動句在下列情況下一般不能變為被動語態。(1)主動句的賓語是反身代詞或者互相代詞時,不能轉換成被動語態。比如:They can express themselves in English after four years』 study.學了4年英語後,他們能用英語來表達自己了。
  • MBA考研英語高頻考點——被動語態的翻譯技巧
    【MBA中國網訊】被動語態在英語中的使用是比較普遍的,然而,漢語中的被動語態很少,因此MBA英語中的被動語態在考研英語翻譯中都要轉化為主動語態。下面給各位考生介紹一下被動語態在轉換成主動語態的過程中常用的幾種方法。
  • 初中英語被動語態翻譯,原來跟中文的翻譯是如此的接近
    英語和漢語都有被動語態,但兩種文字對被動語態的運用卻不盡相同。同一個意思,英語習慣用被動語態表達,漢語卻往往要用主動語態。例如We are kept strong and well by clean air.
  • 2018考研英語翻譯中有關被動結構的分析
    考研英語:對於考研的同學來說,考研英語的準備似乎要更提前一點,要想取得一個好成績。光靠考前的突擊是不夠的,需要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本文為廣大考生整理2018考研英語翻譯中有關被動結構的分析,更多考研英語一和英語二的區別、考研英語題型大綱及重點詞彙等備考資料,歡迎訪問北京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 2019考研英語:高頻考點之被動語態翻譯的詳細剖析
    被動語態在英語中的使用是比較普遍的,然而,漢語中的被動語態很少,因此英語中的被動語態在考研英語翻譯中都要轉化為主動語態。下面給各位考生介紹一下被動語態在轉換成主動語態的過程中常用的幾種方法。   1.逆序法   逆序法就是漢語譯文的語序和英語的語序完全相反。
  • 2021山東考研英語翻譯技巧之被動語態句式
    山東中公教育小編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備戰2021山東考研英語,特為大家帶來:2021山東考研英語翻譯技巧之被動語態句式,希望大家能在平時多加溫習,牢牢記住。預祝大家備考順利!
  • 乾貨:2021考研英語翻譯寶典:被動語態的翻譯
    這類文章的特點之一是被動句很多,因為這類文章客觀性很強,而被動語態是使文章客觀化的手段之一。不但如此,在英語正式文體中還有其他表示被動的方法,如在名詞後加-ee表示動作的承受者(如trainee, employee, addressee, payee 分別表示受訓者,受僱者,收件人,收款人);形容詞以 -able、-ible結尾和由過去分詞轉換的形容詞,大多含有被動意義,如:visible stars(看得見的星星),navigable rivers(可通航的海灣)等等。
  • 2014考研英語翻譯技巧:三種被動語態翻譯方法
    在英語中的被動語態使用得比漢語要多,要普遍使用,但大多數句子都使用主動語態,在英語中極為重要。考研中常常涉及到這個問題。一般說來,當強調動作承受者,不必說出執行者或含糊不清的執行者時,多用被動語態。
  • 翻譯衝刺「大作戰」:狀語從句和被動語態怎麼破?
    二、被動語態多數情況下,英文中的被動語態句都能轉換成漢語的主動表達,只有在強調被動意義時才使用被動句。翻譯成漢語時應該靈活採用相應的翻譯方法,以使譯文符合漢語表達習慣。在英譯漢中,通常將英文的被動語態句進行靈活的轉換,以翻譯出符合漢語表達習慣的譯文。考研英語中有關被動語態的翻譯方法一般有下面幾種。
  • 2010年考研英語翻譯特別集訓
    所謂「翻譯腔」,就是指英文的意思雖然勉強能懂,但直譯或硬譯的痕跡到處可見,「洋味」太重,可讀性太低。究其原因,一是實踐較少,經驗不足;二是語言能力有限,重形式而輕內容,沒有掌握英漢兩種語言的基本差別和一些必要的翻譯技巧,見到什麼就翻譯什麼。
  • 2020山東考研英語:主動句變被動句重點有哪些?
    山東·中公教育小編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備戰2020山東考研英語,特為大家帶來「2020山東考研英語:主動句變被動句重點有哪些?」希望大家能在平時多加溫習,牢牢記住。預祝大家備考順利!
  • 英語六級翻譯指導及練習(9)
    應試技巧   漢語被動句譯成英語被動句   漢語被動句的構成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帶有明顯的被動標記詞(就是"被""讓"那些);另一類則沒有這種標記詞。人們通常使用後一類型的被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