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血糖高,需關注尿蛋白

2020-12-25 中國數字科技館

無論在門診還是住院部,對於高血壓或者糖尿病患者,醫生都要問「小便怎麼樣啊,有沒有尿蛋白」。患者會納悶,尿蛋白是腎病的一項重要指標,醫生為什麼對它如此關注呢?下面就給大家聊聊。

高血壓高血糖會導致腎損害

白蛋白是人體血液中一種重要的營養物質,正常情況下通過腎臟時,由於腎臟存在濾過膜,白蛋白不會隨著尿液排出體外。但是如果腎臟(濾過膜)受到損傷,血液中的白蛋白就會通過尿液排出體外,稱為「微量白蛋白尿或者尿蛋白」(MAU)。採集任意時刻尿樣(清晨首次尿最佳)檢測,如果尿蛋白在30~300毫克/克範圍,或「+」以上,即可診斷為MAU,它是診斷早期或輕微腎臟損害的敏感指標。

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皮損傷,也可導致白蛋白從血液中滲出到尿道進而進入尿液。而腎小球毛細血管的這種結構特點與全身血管相似。所以,尿蛋白陽性不僅反映了腎小球內皮功能的受損,也是全身血管內皮損傷的一個重要標誌。同時,腎小球內皮損傷常常提示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過程已經啟動。

而在出現明顯心腦疾病之前,許多心血管病高危患者的尿蛋白排洩量已輕度增加。同時,高血壓、糖尿病也會導致腎等多個器官的損害,因此,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也是腎臟病的高危人群。

多舉措綜合防治

高血壓與糖尿病人群微量白蛋白尿的篩查幹預中國專家共識指出,積極有效地控制血壓與血糖水平是治療MAU、改善患者心血管預後的根本保障。對於伴MAU的高血壓和(或)糖尿病患者,既要強調血壓和(或)血糖達標,也要強調尿蛋白排洩量的達標。具體的防治方法包括——

1.降壓達標

降壓的基本目標是<140/90mmHg,如果患者耐受可以考慮降至130/80mmHg以下。

2.血糖達標

空腹血糖控制在7.0 mmol/L以下,隨機非空腹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糖化血紅蛋白應小於7 %。

3.血脂達標

已經出現心腦血管疾病者,血脂低密度膽固醇(LDL-c)<1.8mmol/L;未出現心腦血管疾病者,血脂低密度膽固醇(LDH)<2.6mmol/L。

4.藥物治療

首選普利類或者沙坦類藥物,具體藥物指導:口服卡託普利片25毫克,每日2次;或者口服依那普利片10毫克,每日1次;或者口服貝那普利片10毫克,每日1次;或者口服厄貝沙坦150毫克,每日1次;或者口服替米沙坦40毫克,每日1次;或者口服氯沙坦40毫克,每日1次。注意用藥初期要監測腎功能及血鉀水平,血鉀>5mmol/L或者腎功不全、肌酐升高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減量或停藥。

上完廁所要回頭看一眼

慢性腎病起病隱匿,大多數腎病早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建議日常養成如廁後回頭看一眼的習慣,觀察下尿液的顏色和性狀。若尿中有泡沫,而且長時間不消失,那可能是尿蛋白的症狀;遇到勞累、感冒、上火後尿色加深,呈濃茶色甚至醬油色,應及時到腎病科進行尿液檢查。

本文來自《家庭醫藥》

相關焦點

  • 尿蛋白、尿酸、血糖、血壓、血脂,高到什麼程度就必須吃藥?
    腎病常見的相關指標:尿蛋白+四高慢性腎臟病最普遍的表現是尿蛋白升高。此外,大家還知道「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而在腎病領域有「四高」的說法,就是在三高的基礎上再加上一個「高尿酸」,四高會誘發或加重腎臟病。
  • 腎病患者必知:12種降低尿蛋白的方法
    在慢性腎臟病到達四期之前,尿蛋白的控制不可鬆懈。下面是 12種降蛋白作用比較明顯的方法:1. 糖皮質激素:比如潑尼松、甲強龍、地塞米松等,激素有抗炎、抑制免疫的作用,當出現中重度蛋白尿時,激素經常是首選用藥。但是副作用大,比如滿月臉、水牛背、妊娠紋等外貌改變,以及血糖升高、骨質疏鬆等。2.
  • 宜章縣糖尿病微量尿蛋白高應該去哪看?
    核心提示:尿蛋白是腎病常見的症狀之一,其中尿蛋白中有一種成分為白蛋白,有些腎友早病情早期檢查發現存在微量蛋白尿,其中漏出的蛋白主要成分就是白蛋白,即微量白蛋白尿。那微量蛋白尿嚴重嗎?對腎功能的影響大嗎?今天河南譽美腎病醫院就來和大家講解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 腎病只知道尿蛋白、血肌酐?3個更有用的指標你卻錯過了
    判斷腎病,大多需經過系統的檢查,其中最基礎的是「兩規+一超」,即尿常規、血生化檢查和腎臟B超。基本上可以把腎臟的問題查得透透的。其中尿常規中反應腎功能典型的指標就是尿蛋白,尿蛋白陽性表明有大分子蛋白漏出,可能腎小球出現問題,要具體確定到底有多少蛋白漏出來,還需要進一步檢查24小時尿蛋白定量指標。
  • 洛陽孕婦尿蛋白3個加號去哪個醫院看看好?
    核心提示:首先了解一下尿蛋白(+++)的意義有多大,蛋白(+++)是定性檢查,相當於24小時尿蛋白定量在2--5g之間,一般孕婦尿蛋白小於1g,考慮生理性可能,觀察,妊娠風險較小,大於1g,考慮病理性,妊娠風險較大,需要查明病因,給予適當治療,讓尿蛋白控制在1g一下,如控制不了,需終止妊娠。
  • 尿蛋白突然從「+」變成「±」,是怎麼回事?
    臨床上經常碰到這樣的現象:糖尿病患者因為血糖高或者其它急性情況入院,檢查尿蛋白「++」,在治療一段時間後,複查尿蛋白,突然變成「±」。 提問者 這是怎麼一回事? 尿蛋白「++」,是不是說明腎臟病變很嚴重?
  • 降尿蛋白,有3樣不能忽略,記住3點,尿蛋白治療更有效
    尿蛋白有升高就會有降低,如果用了各種方法治療好久之後仍然無法降低,那很可能是沒有找對路子,比如一味聽取別人的治病用藥方案,不看病情隨意用藥,偏信偏方等等,不但達不到降蛋白的效果,反而很可能會加速病情惡化,這些都是不可取的。
  • 蛋白尿傷腎,這些辦法就可以降低腎友的尿蛋白
    01.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與甲強龍等,抗炎與免疫抑制作用強,但副作用相對較大,需權衡利弊後使用;02.免疫抑制劑:如嗎替麥考酚酯、環磷醯胺、他克莫司、環孢素及來氟米特等,免疫抑制作用強,必須密切觀察其副作用與不良反應;03.雷公藤多甙片:從中藥中提取出來的有效成分,副作用相對較小且可控;04.沙坦及普利類降壓藥:它們有降血壓之外的降蛋白作用,長期使用效果更佳
  • 腎病尿蛋白治療,不同病情尿蛋白治療方法不同
    尿蛋白對病情反應,主要分為三種情況,不同情況的尿蛋白,治療方法不同!一:病理類型嚴重,體內漏蛋白量重不同病理類型的腎病反應在蛋白尿上也不同,降低體內尿蛋白需從病因著手來治。降低體內尿蛋白需先控制發病因素,如血糖、血壓等,其次進行消除炎症、降蛋白治療,此外還要注意預防併發症的發生,比如感染性併發症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感染,還要心血管疾病、及電解質紊亂誘發的併發症如高鉀血症、腎性骨病等等。
  • 除了肌酐、尿蛋白,你更需要關心這幾個指標
    尿蛋白肌酐尿素氮還是尿酸???事實上,下面這幾個指標才是你更需要關注的。然而,近半數的患者即使吃了降壓藥,也沒有將血壓控制在目標範圍內。吃藥≠血壓控制好了,飲食中的鹽對血壓的影響非常巨大,想要控制好血壓,必須嚴格控制住鹽的攝入量。另外,日常的血壓監測,對於腎病患者也非常重要。
  • 尿蛋白為什麼遲遲不降?
    尿蛋白雖然是腎病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但是並不意味著尿蛋白的降低也是如此。要想尿蛋白有效降低,還是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治療。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尿蛋白紋絲不動,沒有什麼效果,這時患者通常會選擇換醫院/醫生治療,改變自己的用藥,或者乾脆擅自把藥停了,去尋找降尿蛋白的偏方土方,但依然降蛋白效果不佳。
  • 10年糖尿病,突然查出尿蛋白2+,白蛋白尿31.1,怎麼辦?
    經他說在他們那的醫院進一步檢查後,發現尿蛋白2+,白蛋白尿31.1mg,嚇壞了他。但當時說不是很嚴重,僅給他調整了控制血糖、血壓的藥物,並沒有做腎臟相關的檢查。 這次來院檢查,時隔上次檢查已經大半年時間,有天他發現自己的雙腿水腫了,還挺嚴重,而且近一段時間也沒什麼胃口,一勞累就噁心、想吐,這才趕緊到醫院來查。
  • 尿蛋白的原因及治療方法
    想要了解更多養生知識,請關注:正杰匯盈傳媒;在閱讀中收穫健康的同時,不要忘了,閱讀廣告也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會有意外驚喜哦!
  • 判斷尿蛋白是輕是重?2項指標才是金標準!附上降蛋白攻略
    這種情況一般不會引起腎功能實質性的損傷,及時糾正誘發的因素,尿蛋白水平會恢復正常。 2、糖尿病、高血壓等引起的尿泡沫 腎病患者本身存在慢性基礎性疾病,尤其是血糖高、血壓高的情況,在腎病早期還沒有明顯尿蛋白時,也會出現尿裡有泡沫的情況。主要是尿糖、尿鈉過多,引起尿液形態的變化。
  • 尿蛋白高還會引起高血壓?它們是什麼關係呢?
    蛋白質是人類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會有一小部分的蛋白質會隨著*的體液循環經過腎臟的過濾作用和尿液一起排出體外,當*的腎功能或其他身體機能出現異常時,尿液中的蛋白質含量就會隨之增高,這就是我們常聽醫生提起的尿蛋白高。 1.蛋白尿高會引起高血壓嗎 尿蛋白、高血壓、腎功能互為因果關係。
  • 尿蛋白漏得多,腎友飲食該如何把握,必須多吃肉嗎?需注意5點!
    周遜 腎內科主任尿蛋白高是腎病患者最為常見的表現之一,尿蛋白漏出增多是以檢測24小時尿蛋白定量作為依據,尿常規中尿蛋白的「+」多少僅可作為參考。主要注意如下五點:1.肉類等優質蛋白應該補充,但絕不能多補有的腎病患者,尿蛋白高了之後不敢吃肉;而有的腎病患者尿蛋白高了之後,就要多吃肉;這兩種做法都是錯誤的。不敢吃肉的腎病患者認為吃肉會讓尿蛋白漏得更多,可以多吃肉的腎病患者認為不吃肉會讓身體越來越「虧」。
  • 尿蛋白為何總反覆?腎友早注意這3點,讓尿蛋白更聽話
    尿蛋白是慢性腎病早期典型的症狀之一,病情發展中影響著腎功能的進展。腎病早期尿蛋白不是很嚴重,及時抑制腎臟炎症反應,一般都可以將尿蛋白降下來,且保持平穩。這些加工過的肉一方面為了儲存含鈉鹽非常高,攝入太多會影響血壓、尿蛋白的穩定,另一方面添加劑很多,且營養並不充足,但達不到天然肉類的營養,反而會加重腎臟負擔。兩類調味料吃太多——鹽和糖偏向重口味也是不少腎友存在的不良飲食習慣,但可能很多人沒有意識到。
  • 血糖高就是糖尿病?還要看血糖值、葡萄糖耐量指標!附結果對照表
    過多維持血糖穩定,這部分胰島素叫做基礎胰島素。因此空腹血糖值超標,間接反映基礎胰島素的分泌功能不足。2.餐後血糖餐後血糖一般則是指飯後兩小時測得的血糖值。進餐後幾秒種之內,胰島β細胞便可感知血糖升高,及時釋放額外的胰島素將血糖控制住。因此餐後血糖間接反映了胰島β細胞的儲備功能。
  • 尿蛋白如何長期保持在0.5g以下?腎內科醫生道出2點
    腎病大多會出現尿蛋白,主要是腎臟發生炎症反應後,造成了腎小球的損傷,基底膜受損使本不該出現在尿液中的大分子蛋白漏出來了,作為「漏網之魚」尿蛋白也很無辜。但當腎功能損傷不斷發生時,沒有一個分子蛋白是無辜的,因此為了保護腎功能,避免腎衰竭的發生,必須要儘量「消滅」尿蛋白。
  • 糖尿病患者除了血糖,還要做哪些檢查?不同時間,項目可不一樣
    趙女士55歲,已經患糖尿病有2年了,平時對自己的飲食控制比較好,另外還經常在家裡用血糖儀做空腹血糖監測,按理說應該控制得不錯,但最近她發現晚餐後還是會有血糖突高的情況,而且皮膚會有瘙癢的情況,為此,她去醫院求診,醫生告訴她應該是血糖控制不佳導致的,因為她的糖化血紅蛋白7.1%,雖然她空腹血糖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