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除了血糖,還要做哪些檢查?不同時間,項目可不一樣

2020-12-20 荊山浮屠話健康

趙女士55歲,已經患糖尿病有2年了,平時對自己的飲食控制比較好,另外還經常在家裡用血糖儀做空腹血糖監測,按理說應該控制得不錯,但最近她發現晚餐後還是會有血糖突高的情況,而且皮膚會有瘙癢的情況,為此,她去醫院求診,醫生告訴她應該是血糖控制不佳導致的,因為她的糖化血紅蛋白7.1%,雖然她空腹血糖還好,但這說明她餐後血糖控制的並不好。仔細問其飲食,發現她有每天晚上喝雜糧粥的習慣。

雖然雜糧是有利於糖尿病患者的食物,但熬成粥以後,升糖指數大幅上升,如果再加上主食,可能導致血糖控制不佳,而且目前趙女士出現了皮膚瘙癢的情況,正是血糖出現異常的跡象,需要更加密切的測量血糖,觀察自己的血糖變化。趙女士覺得有點頭疼,問了醫生,除了日常飲食管理和血糖監測之外,自己是否還需要其他的一些理性檢查呢?醫生告訴她其實到她這個年紀,除了要固定監測血糖外,還應該進行一些例行的身體檢查:

糖尿病患者1該做哪些身體檢查

例行性檢查,大致可分為每天經常性檢查、每三個月一次、每半年以及一年一次等不同周期性的重要檢查,以下分別介紹:

每天、經常性檢查

血糖

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每日定時監測血糖是每天必備的功課,特別是飯前以及飯後的血糖測量很重要,以便了解這次餐飲對血糖的變化。以空腹飯前血糖來說,建議控制在4.3-7.0mmol/L,飯後2小時建議血糖需控制在4.3-9mmol/L之間為理想,在這個範圍內血糖對身體的損傷較小,也能減少併發症的發病機率。

血壓

許多糖尿病患者也有高血壓的問題,測量血壓也是心血管保健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建議糖尿病患者將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避免血壓太高、進而有心血管病變的問題。如果出現腎病的患者,建議把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體重與體脂率

定期測量體重與體脂率,有助於了解自身狀態與用藥情形,將體重控制在合理範圍內,不僅可以穩定血糖、避免併發症,更是維持健康的秘訣!至於體重該控制多少,則可以按照身體質量指數(BMI) 來看,建議BMI應維持在18.5-24之間,體脂率建議男性維持在10-20%,最多不超過25%;女性則建議維持在15-25%,最多不超過30%。

每3個月檢查一次

糖化血紅蛋白(HbA1c)

影響血糖變化的因素非常多,除了測量飯前與飯後血糖外,糖化血紅蛋白是醫生了解患者過去血糖控制狀況的重要指標,檢測糖化血紅蛋白可以反映血糖2-3個月的血糖狀況,一般建議每3個月檢測一次糖化血紅蛋白,20-65歲的患者建議將HbA1c控制在7.0%以下。

每6-12個月檢查一次

牙齒檢查

糖尿病患者患牙周病的機率是正常人的3倍左右,為了擁有良好的牙齒健康,除了每半年1次的牙齒檢查外,平時口腔的保養與清潔也非常重要喔!如果糖尿病患者發現牙齦發炎流血或紅腫不適的情況,建議儘早去牙醫診所進行檢查或治療。

心血管檢查

如果糖尿病控制不當,容易出現大小血管併發症的問題,所以除了日常血壓的監測外,也建議糖友每半年一次進行血脂檢查,可以了解血管的健康,也能作為用藥狀況評估的依據。若有醫生指示或有冠心病或心臟病史等高風險人群,建議至少每半年做一次心電圖檢查,來初步篩檢冠心病等大血管並發問題。

此外,如果患者出現了糖尿病腎病的話,還要定期測量血脂,因為高血脂不僅傷「心」還傷「腎」,越來越多的研究也表明,如果甘油三酯升高,出現蛋白尿的風險更大,對腎臟的損傷也非常大。甘油三酯的標準為0.56-1.7mmol/L之間。

腎功能檢查

糖尿病易並發的小血管病變部位包括腎臟與眼睛,建議糖尿病每年要做一次尿液檢查尿蛋白與肌酐,如果發現尿蛋白便要儘早進行治療,微量的尿蛋白代表有較高的機率發生血管病變,及早診斷、治療並控制血壓,便可避免或延緩並發問題。

眼底檢查

糖尿病是視網膜病變的好發人群,而視網膜病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起初常因為沒有症狀而被忽略,直到視力模糊、甚至視力嚴重惡化才會警惕,所以除了控制血糖外,糖尿病患者每年做一次完整的眼底檢查非常重要。

足部檢查

糖尿病如果長期控制不當容易出現末梢神經病變,也就是所謂的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會影響腳的活動性,導致足部變形、壓瘡、潰瘍,甚至可能需要截肢。所以建議患者可從經常性檢查足部有無水泡、紅腫等外傷或不適,並每年進行一次足部神經檢查來預防糖尿病足發生。

良好的健康習慣從日常做起,除了經常測量血糖外,定期做健康檢查觀察目前的身體狀況,對糖尿病患者來說也是很重要的事,及早注意身體的狀況,才能活得更健康又長久!

相關焦點

  • 糖尿病患者做檢查前要注意什麼
    糖尿病控制住就是勝利,而為了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要做很多的檢查,那麼糖尿病患者在做檢查前要注意什麼呢?  糖尿病患者做檢查前要注意什麼  1、患者檢查前一天晚飯後至第二天檢查前不再進食藥物,採血前12~14小時內禁食。
  • 糖尿病患者做消化內鏡檢查十大注意事項
    因此,糖尿病患者做胃鏡腸鏡,檢查前後應注意的內容尤為重要。下面就結合相關指南,對需要注意的內容,以及怎麼避免低血糖或高血糖提出建議: 1. 對於糖尿病患者,應評估與血糖控制相關的哪些信息?
  • 糖尿病患者血糖居高不下如何應對?
    糖尿病人的血糖長期升高,容易出現腎小球微血管病變,患者的蛋白排洩、濾過異常,嚴重可引發腎衰竭、尿毒症。但沒有一個糖尿病人不想控制好血糖,後半生被糖尿病的各種併發症困擾,甚至落得透析的下場,無處脫身,連累家庭。
  • 哪些情況下,糖尿病患者需要做胰島功能評估
    在2型糖尿病治療中,醫生經常會為初次診斷糖尿病者或已經接受治療的糖尿病患者檢查胰島功能,以確定治療方案或了解治療效果。 哪些糖友需要做胰島功能檢查 初次診斷糖尿病時 初次診斷糖尿病時,除了確定糖尿病類型外,我們需要檢查胰島功能,常需要抽血查糖友自身的空腹及餐後胰島素、C肽。
  • 糖尿病必做的8個檢查項目,做到遠離併發症
    為全面了解糖尿病的控制情況,減少併發症發生,除定期測空腹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體重、血壓、心電圖外,哪些體檢項目是不可缺少的呢?專家指出,糖尿病患者體檢至少要檢查胰島功能、血糖、體重、血壓、血脂和心臟功能,才能了解糖尿病有無惡化。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哪些體檢項目是不可缺少的呢?
  • 糖尿病患者就診時應做哪些檢查?日常必備物品有哪些?
    糖尿病患者就診時,應檢查:1.量體重,測血壓:觀察有無超重、肥胖,有無高血壓。2. 血糖:包括空腹和餐後2小時血糖,複診時應在服藥的情況下查。3. 每3個月應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評價3個月來血糖控制的整體情況。4.
  • 健康提醒:血糖忽高忽低 除了內科檢查還要關注眼科
    健康提醒血糖忽高忽低 除了內科檢查還要關注眼科  11月13日,在聯合國第十一屆糖尿病日來臨之際,由蘭州市城關區健康教育所與愛爾眼科聯辦的「告訴你有關糖尿病的真相」健康講座在蘭舉辦,有關專家在講座上提醒:糖尿病引起的失明離我們並不遙遠
  • 一文讀懂:患了糖尿病需要做哪些檢查?做檢查時需要注意些什麼?
    想必大家都遇到過這種情況,每次去醫院看病時,總是需要做各種各樣的實驗室檢查,需要做檢查也就罷了,可是有的檢查卻有特定的要求,比如說有的需要空腹、有的需要憋尿、有的需要提前服用各種試劑、也有的需要提前停用某些藥物,不同的實驗有不同的要求,可是我們作為一個不知情的人,有的時候卻會因為一個小小的要求
  • 抗過敏藥可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普通的抗過敏藥可以幫助患有糖尿病的實驗鼠減肥並控制血糖。這項研究也許可以為人類開發新的糖尿病藥物提供思路。   北京天壇醫院:控制血糖的方法  運動療法可以有效控制血糖  北京天壇醫院內分泌科自 2001 年 1 月開始,堅持對住院的糖尿病患者進行個體化的治療、健康教育並輔以有效運動療法,療效顯著,受到了患者及家屬的充分肯定,病友們都說:「這裡既是病房,又是學校」。
  • 警惕糖尿病併發症!定期檢查7個項目,預防糖尿病併發症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除了配合醫生積極治療外,定期檢查有助於監控病情的發展,為藥物的使用提供依據,此外一些檢查項目還能早期發現併發症,方便醫生及時幹預,避免病情惡化。血糖檢查定期進行血糖檢查,主要是為了方便醫生能夠及時了解糖尿病人的血糖變化,並根據血糖變化調整治療方案。糖尿病人的血糖檢查包括空腹血糖、隨機血糖、糖耐量測試、糖化血紅蛋白等項目。
  • 糖尿病患者需要到醫院定期檢查,查哪些指標?
    來源:糖尿病之友作者:方玉糖尿病患者每年都要做這些檢查。包括空腹及餐後血糖,不穩定時天天查,穩定時周周查,以了解血糖水平決定用藥。每3個月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以了解血糖總體趨勢。不只要了解尿糖情況,還要看有無尿酮體、尿蛋白,以利於臨床分型和排除酮症存在的可能,同時了解有沒有泌尿感染等情況。每3~6個月檢查一次。檢測肝腎功能不僅可以掌握肝臟及腎臟的情況,還能給選擇用藥提供依據,因為在肝腎功能問題較大時,有些口服降糖藥是不宜使用的。
  • 糖尿病患者,除了不吃甜食以外,或還要注意4樣不甜的食物
    導語: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飲食也多樣化,但是很多病又是吃出來的,糖尿病就是典型。除了遺傳,糖尿病還和飲食習慣有關。如果在生活中攝入過多的糖和油,都會引發糖尿病。一、糖尿病患者,除了不吃甜食以外,或還要注意4樣不甜的食物1、醃菜在我國北方人們喜歡吃一種醃製類食物,就是醃鹹菜。
  • 糖尿病患者必做的6個檢查,你做了幾個?
    胰島功能胰島功能檢查包括胰島素、C肽、血糖測定。胰島素是人體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而C肽是胰島素時段下的肽段,檢測胰島素的同時測定血中的C肽含量,可以更真實地反映胰島的分泌功能。通過胰島功能檢查,可以了解胰島素的分泌情況,有無胰島素抵抗,並指導降糖藥物的使用。
  • 2型糖尿病有什麼特點?檢查與治療手段有哪些?聽聽醫生怎麼說
    02哪些手段可以確診2型糖尿病呢?為了防控併發症,2型糖尿病患者需定期做哪些檢查呢?(一)確診檢查1、空腹血糖檢查想要確診或複查糖尿病,空腹降血糖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項目。通常都是在醫院抽血後,用生化分析儀進行化驗,來測試患者靜脈血糖的濃度。
  • 哪些糖尿病患者需要「C肽」檢查
    因為C肽不容易被肝臟降解,因此測C肽就是測了胰島素的含量,能準確反映胰島細胞的功能。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的同時可抽血測定空腹血糖負荷後1小時、2小時、3小時的血清C肽水平,正常人在服糖60分鐘後C肽水平升高至基礎水平的3倍以上。1型糖尿病C肽水平極低,胰島功能減退者餐後C肽上升的幅度常低於3倍。
  • 哪些類型的糖尿病患者可以不用藥?糖尿病患者藥物治療原則
    格列奈類藥物 作用機制 這類藥物是非磺脲類促胰島素分泌劑,格列奈類藥物也是作用於胰島的β細胞,但是與磺脲類的作用位點不同,它主要通過刺激胰島素的早期分泌,而降低餐後血糖,這類藥物吸收快、起效快、作用時間短,可以在餐前或餐時即可服用
  • 血糖多高算糖尿病前期?哪些人是高危群體?逆轉糖尿病,該這麼做
    據了解我國目前有1.2億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其中還有一半人處於糖耐量受損的狀態,也就是糖尿病前期的情況。同樣在國外,比如美國也面臨比較嚴峻的顯示,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患糖尿病,而且有相當大的比例不知道自己患病,更不知道自己是否處於糖尿病前期的狀態。
  • 血糖忽高忽低?除了關注內科還要警惕暴盲和眼前飛蚊
    當血糖忽高忽低時,實際上是非常危險的,眼底嚴重出血的患者甚至會出現一夜暴盲的情況。宋蓓雯主任提醒讀者注意,糖尿病引起的失明離我們並不遙遠。控制血糖,對於併發症的控制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時,除了定期的內科檢查以外,也需要進行定期的眼科檢查。  葉雪菲  糖尿病需當心, 眼睛犯病很典型  我國糖尿病患病率居於全球首位,是『世界糖尿病之都』。
  • 高血壓除了檢查血壓、常規檢查外,還要做哪些檢查?一文說清
    高血壓患者自然需要進行血壓的檢查,查看血壓的控制情況。然而,長期高血壓可能會損害其他器官,或者合併其他疾病時會增加不良事件發生的風險,需要通過額外的檢查項目了解到高血壓對身體的危害情況。高血壓患者在門診就診過程中往往被要求做一些常規檢查。
  • 糖尿病應該做哪些檢查
    正常人血糖超過8.9~10mmol/L(160~180mg/dl)時即可查出尿糖,這一血糖水平稱為腎糖閾值。老年人及患腎臟疾病者,腎糖閾升高,血糖超過10mmol/L,甚至13.9~16.7mmol/L時可以無糖尿;相反,妊娠期婦女及一些腎小管或腎間質病變時,腎糖閾降低,血糖正常時亦可出現糖尿。糖尿的檢查常用的有班氏法(藉助硫酸銅的還原反應)和葡萄糖氧化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