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歲的高女士,是一家會計事務所的會計師,喜歡運動,愛說愛笑,但最近卻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整日愁眉苦臉。原來,高女士平添了一種羞於啟齒的病,在咳嗽、打噴嚏、大笑或站立時,尿液會失去控制不由自主地流出來。最讓她感到痛苦的是,每次外出或在公共場所,她總是提心弔膽,慎之又慎。無奈,她只好放棄喜歡的運動,遇到出差也只能讓別人去,甚至連打噴嚏、咳嗽也得忍著。人變得越來越憔悴,陷入到極度困苦之中。其實,高女士患的這種疾病,就是尿失禁。
中老年女性出現尿失禁,大多屬壓力性尿失禁,這是臨床比較常見的疾病。壓力性尿失禁也稱張力性尿失禁或應力性尿失禁,是指當咳嗽、打噴嚏、大笑、運動、起立等腹壓突然增高時,尿液失去控制而不由自主地流出。
壓力性尿失禁的成因
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的發病原因,主要由分娩損傷所引起,尤其是胎兒過大、胎位不正、骨盆狹窄、難產手術所引起的盆底組織損傷更為嚴重。如果這種損傷波及了支持尿道及膀胱的組織,就會改變尿道、膀胱的生理位置,導致壓力性尿失禁。
也有的婦女並沒有經陰道分娩過孩子,在更年期前後也常出現尿失禁,這主要是由於絕經後卵巢功能減退,導致雌激素分泌減少,使支持膀胱、尿道的盆底組織張力削弱,造成對尿液的控制能力下降。
此外,尿道、陰道手術和盆腔的巨大腫物等,也可引起壓力性尿失禁。
尿失禁的其他常見原因
急迫性尿失禁 控制排尿的逼尿肌無抑制性地收縮而引起的尿失禁。其病因主要是膀胱炎、尿道炎、膀胱結石、腫瘤等。這種尿失禁是暫時性的,待上述病情得到控制後,尿失禁情況會好轉。
充盈性尿失禁 膀胱內尿液大量瀦留引起的尿失禁。病因有二:一是由於尿道狹窄、膀胱結石等原因導致的尿路下段梗阻,使排尿不暢;二是因神經性疾患使膀胱處於麻痺狀態,膀胱逼尿肌失去收縮功能,不能完成正常的排尿動作。多見於糖尿病、周圍神經損傷、脊髓損傷等患者。
尿失禁的治療
1.行為治療
首先是定時排尿。建議尿失禁患者每2~4小時上1次廁所,有規律地按排尿時間表排尿。對於虛弱的老年人、臥床不起者或老年痴呆患者這種方法常被採用。
其次是膀胱訓練。鍛鍊膀胱延遲排尿,使排尿間隔變長。此外,還可通過盆底肌肉鍛練法進行治療。
2.藥物治療
這是另一種常用的治療方法,常使用的有管通(米多君)和雌激素類藥物。
3.手術治療
有膀胱頸懸吊、尿道旁塊狀物注射和人工括約肌植入等。對於那些不能治癒的尿失禁患者或需要觀察等待治療的尿失禁患者,一些設備可幫助解決,如導尿管、盆腔器官支持裝置、尿道植入物(塞子)等。
尿失禁的護理
1. 心理護理
尿失禁病人的心理壓力大,常感到自卑,不願和他人交往,期望得到理解和幫助。護理者應尊重病人人格,給予精神上的安慰。
2. 皮膚護理
保持皮膚清潔乾燥,床上可鋪橡皮單或一次性尿墊,定時用溫水清洗會陰部,防止褥瘡。
3. 設法接尿
可用女式尿壺緊貼外陰接尿液或用一次性紙尿褲。對慢性病或老年病人每隔3小時提前協助排尿,適當擠壓膀胱,有意識地控制排尿。
4. 保健指導
患者應多飲水促進排尿反射,還可預防泌尿系感染,每日攝入液體2000~3000毫升,入睡前限制飲水,以減少夜間尿量。訓練患者以手掌用柔力自膀胱上方持續向下壓迫,使膀胱內尿液被動排出,以後逐漸延長排尿時間,並鍛鍊盆底肌肉,促進排尿功能恢復。
尿失禁的預防
1.保持心情舒暢
患有尿失禁的人多數性格內向,膽小謹慎遠離人群,勢必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所以,患者要有樂觀、豁達的心情,以積極平和的心態,笑對生活和工作中的壓力和煩惱,要學會自己調節心境和情緒。
2.防止尿道感染
養成便後由前往後擦拭的習慣,避免尿道口感染。性生活前,夫妻先用溫開水洗淨外陰,性交後女方立即排空尿液,清洗外陰。
3.適度房事
研究證明,婦女保持有規律的性生活,能明顯延緩卵巢合成雌激素功能的生理性退變,降低壓力性尿失禁發生,同時可防止老年性疾病,提高健康水平。
4.體育鍛鍊
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鍛鍊和盆底肌群鍛鍊。最簡便的方法是每天晨醒下床前和晚上就寢平臥後,各做50次緊縮肛門和上提肛門活動,每天堅持5~10分鐘,可以明顯改善尿失禁症狀。
5. 防治慢性病
肺氣腫、哮喘、支氣管炎、肥胖、腹腔內巨大腫瘤等慢性病,都可引起腹壓增高而導致尿失禁,應積極治療這些疾病,改善全身營養狀況。不要過度勞累,不可長時間憋尿,飲食要清淡,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防止因便秘而引起腹壓增高導致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