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請先點擊關注,以免錯過每日精彩更新~
最近,一張父親輔導孩子寫作業的照片在網上瘋傳。
照片中,一位父親正在輔導孩子寫作業,自己的手卻被綁在了身後。
看到這張照片,不知該心疼孩子,還是心疼這位爸爸。
照片中的爸爸是杭州的吳先生,他的孩子正在上四年級,「其實綁手這個方法我從今年3月就開始用了,到現在差不多半個學期了,還在用。」
這位爸爸無奈的表示,「我為什麼要綁自己的手啊,還不是實在沒辦法了。反覆講過的題,還是一遍遍錯,我心裡那個火,忍不住會打兒子。」
最後,他還說了一句令大家印象深刻的話:要學會和自己和解。
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家長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可以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有利於孩子的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和整體的心理健康。
有一位兒童心理學家曾說過:父母的情緒暴力,對一個孩子的傷害是致命的,他會影響孩子一生的性格和人格發展。父母的壞情緒,讓孩子來買單,是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劇。
曾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1965年9月7日,世界撞球冠軍爭奪賽在紐約舉行。
路易斯福克思的得分遙遙領先,只要再得幾分就能穩拿冠軍。就在這時他發現一隻蒼蠅落在主球上,他揮揮手趕走了。可是他伏身擊球時蒼蠅又飛回來了,他起身驅趕,但蒼蠅好像在跟他作對,他一回身,蒼蠅又落在主球上。
他的情緒惡劣到了極點,也失去了理智,憤怒地用球桿去擊打蒼蠅,結果碰到了主球,裁判判他擊到了球,於是他失去了一輪機會。後來連連失利,導致最後錯失冠軍。
第二天人們發現了路易斯的屍體,他投河自殺了。
一隻小小的蒼蠅,竟然打垮了大名鼎鼎的世界冠軍。本來可以一笑了之的事情,竟因情緒的失控而導致最後自殺的結局。
其實,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稱之為「踢貓效應」,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
一位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闆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心裡窩火,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老闆撞傷了。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說:孩子就是父母情緒的接收器,當父母不安時,孩子就會立即警覺;當父母放鬆時,孩子立即感到愉悅。
孩子對於父母有著天生的依賴感,以及寄託的安全感。
在這種心理下,孩子面對父母的情緒變化會更加顯得小心翼翼。
父母心情好,孩子會更敢於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更有勇氣接觸外面的世界。
而父母情緒不穩定,孩子容易自卑敏感。會認為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事,讓爸爸媽媽不開心了,長大後也會習慣性地看別人臉色做事。
那麼,父母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1、正視情緒的存在
情緒有好壞之分,沒有對錯之別。首先要正視這些情緒。當孩子讓你生氣、失望的時候,首先要明白這些情緒的存在非常合理,接著告訴自己不要讓這些情緒佔據了理智,深呼吸,讓自己先冷靜下來。
其次要明白,自己的這些情緒是正常的,孩子的憤怒也是正常的。接受自己的情緒,冷靜下來,不要讓壞情緒控制自己太久,也不要在壞情緒包圍下,做衝動的事情。
2、做孩子「出乎意料」的父母
如果你真的被孩子的挑釁行為或者調皮逼到爆炸,不如做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情。通過擁抱等行為有效地讓孩子知道你聽到了他的不滿,並且你也很同情他,但是你還是會堅持你的原則。
快速的情緒轉移,也帶動的孩子的情緒轉移。
3、給自己點時間放空一下
與其讓孩子去站牆角冷靜一下,不如讓自己冷靜幾分鐘。這個時候,你可以對孩子說:「媽媽/爸爸需要幾分鐘冷靜地想想怎樣才能更好地幫助你」。同時也給孩子做了個好榜樣:當有壞情緒如生氣,困惑的時候,應該怎樣處理自己的情緒。
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卿初為人母時,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曾經也陷入迷茫,直到好友的一句話提醒了她。「你希望孩子變成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董卿頓悟,對自己說:「我應該很努力地把自己變得更好,讓孩子在未來真正懂得的時候,對於父母有愛也有尊敬,可以從父母身上可以學到一些好的品質。」
優秀的父母,應當是永遠不停下前進的腳步。無論面對怎樣的困境,都淡定從容,在陪伴孩子成長的同時,自己也能變得更好。
父母只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孩子才能管好自己的人生。
如果孩子需要父母陪寫作業,正確的陪寫姿勢是什麼呢?如何才能避免因為陪寫作業而引發與孩子的爭吵呢?當孩子留了很多作業,天天熬夜,父母又該如何做呢?面對老師的暴力作業,家長又該如何處理呢?
推薦您聽《中小學生家長陪寫作業勝利法則》,解決父母陪寫難題!已經購買課程的家長,私信【課程】二字,邀請您進父母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