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滷水
李家天然小磨香油邀您品鑑:名店當家菜第六期 ——裕達國貿四川滷水
1
對於滷味,很多人都很熟悉。
無論是高檔酒店,或是街頭巷尾,都能見到它;同時也說明,不管是王孫貴族,抑或升鬥小民,都愛吃它。
畢竟,美味不分階層。
當豬手、牛肉、羊腿從滷水中撈出來時,且不說透天香氣,只看油淋淋的外觀,就惹人垂涎。
但你若問起賣滷者,這鍋滷水中都有什麼調料時,賣者則還你一個蒙娜麗莎般的微笑——滷水中的至寶,自然不能輕易示人。
有好事者千方百計地打聽,所得者無非如八角香葉等尋常調料,其中配比,卻欲求不得;於是乎,滷水愈加顯得高深莫測。
之前遇到過一家滷味老店,傳承百年有餘,其店掌柜先人早在北京城做滷味,八國聯軍來時,滿城倉皇逃離,此人情急之下,拋卻金銀細軟,竟只攜一罐老滷水逃跑,兒子埋怨他,此人卻凜然道:「老滷是根,錢財是葉,沒有了根,哪還有葉?」
2
中國幅員遼闊,食材多多,不同地域的滷味也不盡相同,究其根源,自是滷水之差異。
而天下各種滷水中,川滷是繞不過去的,其味辛、色鮮、略麻,無論何種滷味,吃進腹中,雖辣卻不燥,那感覺,恍恍然如吞下一粒火種,漸漸在周身成燎原之勢,少頃,四肢百骸亦通透無比。
鄭學洪是重慶人,已做廚師二十年了,現在裕達國貿做中餐廳廚師長,他所擅長者,除川菜、粵菜外,還有川滷。
鄭師傅說:「滷味因滷水的不同而口感各異,做滷水,是個功夫活兒。」
滷水分三種——白滷、黃滷和紅滷。
所謂白滷,是指無上色,滷味是本色,比如夫妻肺片;黃滷則是針對蔥椒雞這道菜,專門做的滷;紅滷比較常見,用處也最廣,我們常說的「滷水」,一般指紅滷。
其實,說是滷「水」,實質卻是滷「湯」,所以有「欲做滷水,先吊湯」的說法。
鄭師傅把採購來的豬棒骨、龍骨(豬脊椎骨)和老母雞,洗乾淨、稱重,再入沸水焯片刻,撇去浮沫,撈出,再用清水洗淨,方可放入鍋內。
吊湯用涼水,而所兌涼水與骨頭則有嚴格的配比。
大火煮開,轉小火8—10小時才可,高湯極鮮,只需加少許鹽就美味無倫。
鄭師傅說:「如果是在家自己做,沒必要吊湯,用清水就行,味道雖差一些,不過,勝在方便快捷。」
3
做川滷,最重要的一步是炒滷料。
將數十種草本調料按照一定比例配好,用雞油炒之,炒時不過5分鐘。「雞油是我們自己煉的,因其清淡,不搶滷料和食材的味。」
鄭師傅做川滷,所用調料有四五十種,所起作用主要是去腥增香;常見者如辣椒麻椒桂皮等物,也有當歸白芷紅曲米等不常見的調料,其中的配比,有師傅傳授,鄭師傅自個兒也摸索改進一些。
鄭師傅說:「川滷的特點是麻辣,為把滷味做地道,我們都是從四川採購這些草本調料,其中也有少量中藥材,一方面是補氣養神,另一方面則是平衡不同調料間的寒熱溼燥,所以,吃川滷,你不必擔心辣而上火,前輩們早就想好對策了。」
調料中有一味「紅曲米」,色如紅豆,香氣淡然,鄭師傅說是專門上色用,使得滷味看起來鮮豔一些。「現在市面上色澤鮮豔的滷味,大多是加了添加劑,吃了對人體不好,而紅曲米則對人體有益。」
滷料炒好後,就被裝進一個乾淨的小布包中,放入高湯。
當然,一個料包肯定不夠,鄭師傅還會把蔥姜蒜等物另放一個布包中,丟進鍋裡,另外,紅曲米也會單獨做料包下鍋。
這些滷料包每隔三五天就得換一次,因其作用是增香增色和去腥,如果長時間不換,做出來的滷味,口感就會差很多。
4
滷水大成之後,就該投放食材了。
鄭師傅多滷豬手豬尾豬小肚鴨胗等物,也會滷些豆乾嫩藕片。不過,滷素菜須另起滷,如果把葷素食材放在一個鍋裡,滷水很容易壞掉。
各種滷味所用時長也不同,例如,滷豬手需要1個半小時,滷鴨胗則20分鐘即可出鍋。
時間一到,關火,再燜上片刻,更入味。
甫揭鍋蓋,香透雲霄,若有路過此處的神仙聞了,怕也站立不穩,按落雲頭,吃一口滷味先。
豬手肥卻不膩,麻辣適口;豬小肚最為脆嫩,麻味甚厚重;至於鴨胗、豬尾,口感也各有千秋。
這一鍋不起眼的滷水,卻讓這些尋常食材,有了精緻的靈魂。
吃滷味蘸醬料,也是一份難得的享受。
若不怕辣,可蘸些調製好的辣椒粉,不過,更多人會選擇蒜蓉油碟——搗成末的大蒜,滴上幾滴香油,滷肉蘸之,委實美味得緊。
鄭師傅說:「這小小的蒜蓉油碟裡,也暗藏玄機哪,大蒜肯定要用山東大蒜,但是香油的選擇就有區別了,如果是普通香油,不但不香,還會拉低滷肉的分,做油碟,最好是用天然小磨香油,油純,而且口感醇厚,增香的同時也增分。其實,不但油碟裡面用天然小磨香油好,涼菜裡面用也好,不知道比普通香油香多少倍,健康多少倍嘞。」
鄭師傅每過幾天,就會清一下滷水,所謂『清』,是用濾勺將鍋底肉末、滷料渣撈出來,再續上高湯。
滷水熬下去一寸,滷味就多香一分。
所以,鄭師傅將這鍋滷水視若珍寶,從不輕易讓人碰。
如果把鄭師傅放到開頭的那個故事裡,讓他在金銀和滷水之間權衡,想來,他可能會選擇那罐價值連城的滷水吧。
李家天然小磨香油帶你揭秘
四川滷水 做法
製作原料
豬棒骨、豬脊椎骨、老母雞、辣椒、青花椒、草果、白芷、當歸、白芷、桂皮、八角、香葉、蔥、姜、蒜、紅曲米、雞油、豬手、鴨胗
製作步驟
1、將豬棒骨、豬脊椎骨、老母雞洗淨,熱水焯一下,放入鍋中,兌入涼水,可根據骨頭重量選擇涼水量。
2、大火煮湯,沸騰後,轉小火8—10小時
3、將紅曲米用雞油炒制5分鐘,裝入料包,投進高湯中
4、將蔥姜蒜切成細段,裝入料包,投進高湯中
5、將其餘草本調料用雞油炒制5分鐘,裝入料包,投進高湯中
6、將豬手、鴨胗清洗乾淨,熱水炒片刻,撈出,清水洗淨,放入滷水中,大火煮開後,轉小火
7、豬手煮1.5小時,燜半小時;鴨胗煮20分鐘,燜5分鐘
-END-
文丨一桿槍品牌寫手長弓
圖丨裕達國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