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學同學與高考

2020-09-03 吳彤25

我1975年小學入學,遇到一位好班主任老師。好的啟蒙老師的作用就是未來會出一些好學生。這在我們小學這個班的學生1986年高考時充分的體現出來了。

J同學,中考考入本市四大名校之交大附中,高考理科617分(總分710),這考分當年應該是全上海前二十,進上海交大物理系。B同學,中考考入本市著名的松江二中(韓寒校友),高考理科548,進入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L同學,中考也考入松江二中,高考542,進西安交大

這三位學霸之後輪到本人,雖然只比L同學少2分,但因為父母不讓去外地上學,只考上當年的上海科學技術大學(後該校合併進入上海大學)。

以上都是男生,都是理科。在我之後,開始出現女生。好像那些年班上前幾名都是男生,跟現在都是女生冒尖很不一樣。排我後面的女生也是理科。再後面又是男生了,有兩個大專的,也都是理科。那年頭,似乎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只有理科學不好的才去轉讀文科,高中文科班基本被視為差生班。

一個小學班裡出五名本科,兩名大專,其中本科三名全國重點大學,這在現在看起來可能不算什麼,但在當年,確實也算相當厲害了。更何況,這是一所非常普通的農村小學的普通班。帶我們從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的這位啟蒙班主任陳老師就這業績能讓她榮耀一生。

謹以此文紀念三十四年的那場高考和去年過世的小學啟蒙老師,她的名字叫陳水英。那所普通的農村小學叫上海市南匯縣祝橋前進小學,後改名為祝橋中心小學。

相關焦點

  • 高考三部曲之小學
    高考是目前中國社會與醫療並列的最重要的民生大事。隨著上世紀70年代恢復高考以來,高考逐漸成為了所有家庭的頭等大事,而且伴隨著高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高考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商業化的模式:學區房-重點小學-重點初中-中考-重點高中-高考-重點大學。
  • 農村學生通往高考之路:小學8個同學,只有2個上了高中
    上一次高考在7月,還是18年前,今年由於疫情,高考再次回到「黑色7月」。他出生於中國最底層的農民家庭,這是一場關乎命運的考試。小學六年級時,在電視上看到介紹大學的節目後,他第一次感覺大學真好,儘管也不知道好在哪裡。那時,他心裡有一顆種子開始發芽——考上大學。他在山村小學讀書時,班裡8個孩子,如今只有2個有機會參加高考,其他都已步入社會。
  • 湖北武穴東風小學:2020年高考全市文科狀元胡健同學母校探秘
    《中國新聞365》新媒體 田樹兵 胡均星 通訊員 江志軍 發自湖北武穴2020年高考武穴市文科狀元胡健7月23日,2020年湖北高考成績放榜,武穴市武穴辦事處東風小學2014屆畢業生胡健同學以606分的優異成績奪得全市高考文科狀元。喜訊傳來,舉校歡慶。作為時任老師梅書釧、胡博更是欣喜不已,他們為胡健同學取得這樣的成績感到高興、驕傲和自豪,並衷心地祝願他能再接再厲,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一路拼搏,一路精彩!
  • 重慶高考文理科最高分竟是小學同班同學
    「其實高考之後,我自己覺得考得不太好,尤其是我理綜生物的成績不是特別穩定,有點擔心,睡覺時也很激動,昨晚3點就睡不好,一直到今天醒來,直到中午查了分,跟自己的預測710分左右有點差距,應該是和語文評卷比較嚴格有關係。」理科最高分:謝恩澤斬獲高分,這個17歲的男孩子卻沒有人們想像中的激動,「沒有多少興奮的感覺,因為我感覺高考其實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只是人生階段中的一個小部分。」
  • 「今年的數學高考題,我竟然在小學奧數裡找到了!」
    像果爸,就在高考題和小學奧數題之間找到了關聯。我雖然是一個文科生,不善於總結分析數學題目,但我依然記得當初學文綜的時候,我從來不是把政治、歷史、地理當做單個學科來學,遇到一個問題,我會從這三科的角度分別思考它的知識點。
  • 高考1979:只念過小學的我,一舉考入重點大學 |「恢復高考四十年...
    那一年,我已經23歲,已經工作了8年,是市鞋廠有著5年正式工齡的工人。上大學,曾經是我少年時代的最大理想。雖然我出生於工人家庭,父親與母親文化程度都不高,但從小我就喜歡上學讀書,夢想著上完初中、高中,有一天能夠去考大學。可"文化大革命"打碎了這一切想法。"破四舊"一開始,所有學校包括我就讀的小學就停了課,我小學未畢業就離開了學校。
  • 高考成績出來,平時成績差不多的同學比我高50分,很難受怎麼辦?
    這不,今天早上我就被邀請去回答一個匿名提問,匿名者說,她和一個同學在高中三年裡成績總是不相上下。或許因為同班,成績又常常相差無幾,所以每次考試後她總會去留意這個同學的考試成績和排名。24號查成績,她考了536分,算正常發揮。本來她心情還可以,可是當她在班群裡看到那個女生跟班主任說高考成績是587分時,她瞬間就感到很難受了,甚至那天晚上還失眠。她說,為什麼我那麼難受,到底要怎麼辦呢?
  • 小學同學聚會感言 有一種感情叫小學同學
    小學同學聚會感言都很催人淚下。數十年過去,當年還是小小兒童,如今已經年過半百,甚至古稀之年。歲月滄桑,總是感慨良多。在此整理了小學同學聚會感言10篇,供大家參考。小學同學聚會感言精選1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 相比小學和大學,為什麼中學同學難以成為一生的朋友?
    自大學畢業,至今參加工作也有10年了,近期正巧趕上機會到帝都出差,正好趁這個機會,打算跟久未謀面的、帝都成家的同學見個面。結果,跟幾個大學同學相聚很是讓人開心。高中同學這邊,卻始終聚不到一起。張同學在我那個高中是個學霸,大概10來年沒見,相談之下,感到他在帝都生活也很不容易。也逐漸了解到,我那幾個在帝都的高中同學,竟然近10年未曾聯繫,儘管他們幾個都在同一所城市,互相之間最遠不過兩個來小時的車程。過後認真回想一下,自打工作後,對於維繫同學感情,大致是,過年回老家,就找找小學同學。工作期間有空,就找大學同學。
  • 楊青林:我的高考之路
    楊青林:我的高考之路原創 楊青林 方志四川 2020-09-15晨霧 / 轉帖作者:楊青林農村小學校辦「戴帽」初中我和廣大農村同齡人一樣,童年是在農田裡度過的,入校後簡單的摸底考試,鎮上同學各科平均分都在80以上,最高的95分;而我卻只有70多分。
  • 2020年貴州高考文科狀元黃阿想同學被清華大學預錄取
    2020年畢業於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一中的黃阿想同學,以694分的高考優異成績榮獲貴州省2020年高考文科狀元,目前被清華大學預錄取。黃阿想同學出生於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謨縣油邁鄉各沙村一個普通的布依族家庭,從小就愛好學習,認真學好各門功課,受到父親給予的:『知識改變命運』的影響薰陶,決心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將來為祖國四化作出貢獻的理念,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努力讀書;從小學到高中成績都很優秀,進入興義一中就讀時,選擇了文科專業,因為他對文科情有獨鍾,在各科任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不辭辛勞對知識文化的循循善誘下,加上他個人的艱苦努力
  • 王智明 我的同學情緣
    ,與同學結下同窗奇緣,與同學和同事建立桌球情誼,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與丁海軍的同學情緣文 / 王智明我和丁海軍的同學情緣從小學一直到高中,都不曾分開。記得最早讀書時銅礦還沒有學校,我們是在石菉小學上的一年級。一九六八年銅礦才建校有了自己的學校,我們又一起在銅礦學校上二年級,之後同班一直到高中畢業。真可謂十年同窗,情誼深長。
  • 給我戴上紅領巾的那個小學同學死了
    給我戴上紅領巾的那個小學同學死了,將近三年半了。他叫關貴元,滿族,家住東四二條的內務部宿舍,父親是個老司機,專門給部長開車。近水樓臺先得月,文革前我就知道了國務院裡部長級別數曾山最高,行政三級。我們都是1961年進的東四小學,他是一班,我是二班。1963年6月1日上午,我被發展成為少先隊員,老師指定他給我戴紅領巾,那時他巳經是一道槓的小隊長。後來我也當上了小隊長,水漲船高,他又當上了兩道槓。巧了,中學時我們又一起進了25中,正好一個班。
  • 當談起小學同學時,我卻要和你聊聊王安憶
    當談起小學同學時,我卻要和你聊聊王安憶 2021-01-08 1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今天上午發生的一件事兒,讓我想起了我的一位小學同學
    小女孩兒的奶奶過來了,問我是不是小女孩兒揚的沙子,我笑了笑說沒什麼!這時候小女孩兒撒謊說,是兒子先向她揚的沙子,所以她才拿沙子揚兒子的小自行車。他們在玩沙子的時候,我一直在他們身旁看著,兒子自始自終都在那兒認真地玩沙子,根本就沒有向她身上揚沙子。她向兒子的小車揚沙子不說,還在為自己的錯誤找藉口,雖然她還是一個孩子,但是我聽了之後,多少還是有點兒驚訝!
  • 對記者說「明年還能採訪我」的同學,高考成績出來後,大家震驚了
    每次考試結束後,學渣都會說,我勒個去,這次考砸了,那他真的是考砸了。如果學霸說我勒個去,這次考砸了,請擦亮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一定不要相信,真相最後只有一個,他一定是在騙你!,從小學到大學,換了幾個不同的學校。
  • 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哪個階段的同學情最難忘呢?
    「青山在,人未老,同學情正濃!」人生十幾年的學生生涯,我們總會遇到很多同學,也正是同學,陪伴我們走過了最青蔥的一段歲月。有的同學,演變成了閨蜜、兄弟、知己甚至是家人,那麼在這十幾年的學生生涯裡,哪一個階段的同學情最難忘呢?
  • 高考那天我被「騙」了
    >高考之前曾經有人問過我,如果你高考考砸了,你會難受多久。我把自己鎖在自己屋子裡面,空洞的看著練習題。聽不進去任何勸導。因為突然一下子,從小學到高中的所有的期望在這一刻一下子全部都無情地壓在我的心臟上。
  • 跟著高考試題,安排小學文言文的學習計劃,積累得從小學開始
    都說高考語文越來越難,文言文閱讀理解更是難上加難。能在高考語文試卷中,考出130分的高分,無疑都是學習積累的高手。常有人問我,如何給孩子學習語文?不愛閱讀怎麼辦?也不愛背誦,有沒有什麼應試技巧可以幫助孩子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家長們想從捷徑給孩子拉分,老師覺得學習不付出努力和刻苦,是收穫不了好成績的。130分的背後,是時間與精力的付出。
  • 給高考失意同學的一封信
    昨晚,我回想起自己高考又一次失利的那個夜晚,百感交集,於是給失意考生寫了一封信。    給高考失意的同學:  我想你這幾天肯定很失落,我理解!因為我有過兩次同樣的經歷。特別是第二次高考失敗,我記得發榜那天晚上,自己和幾位同樣沒有考進大學的同學一起,躺在老浙江圖書館門口的平臺上,望著滿天的星星,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憂慮惆悵……怕被人看不起,怕被家人埋怨,怕自己會永遠抬不起頭,怕自己沒有未來……  人生變化無常,今天的順利未必未來就一定會成功。今天不成功也不意味著未來就沒有機會。有些人是天生會讀書,會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