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2日電 (記者 陳小願)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太平紳士龍子明2日在北京說,希望國家能規範名勝古蹟和革命歷史遺蹟的英語介紹,「外宣英語無小事,做好公示語翻譯是為國家樹形象,促進交流做好事。」
他在舉例中提到,在名勝古蹟和革命歷史遺蹟中最常見的標示「W.C」,人們都知道這表示洗手間,實際上在外國人看來,在公眾場所用這樣的標示非常不雅。因為在英語中,「W.C」類似中文的「茅廁」,這種說法比較粗俗,更恰當的說法應該是用「restroom」或「washroom」。
前來北京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的龍子明當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談到與會提案時作上述表示。
作為香港資深青年工作者,龍子明十多年前就開始組織香港與內地的青年交流活動,讓很多香港青年人走進祖國內地。
龍子明說,在交往過程中,一些香港青年學生發現各地的名勝古蹟和革命歷史遺蹟的英語介紹中,存在不少語法上的錯誤和用詞不妥之處。
「英語介紹是一個國家文明的標誌,出現錯誤,會把中國各地的名勝古蹟和革命歷史遺蹟豐富的文化內涵,錯誤地傳遞給香港青年和外國遊客,這對中華文化和國家的形象都有著不利的影響。」
龍子明說,近年來,這些情況有所改善,特別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北京針對之前大量存在的「蹩腳英語標識」開展了一場糾錯運動;2009年為迎接上海世博會,有關方面也展開搜尋雙語標識翻譯不當的行動。
龍子明表示,「做好公示語翻譯工作是為國家樹形象,促進交流做好事。」為營造一個更加純淨的英語環境,促進中外文明的融匯交流,有必要在專業英語機構的指導和社會大眾的積極參與下,對全國各地公共空間的英語錯誤進行一次全面的糾正。
他建議,由國家有關部門成立公示英語規範委員會,收集名勝古蹟和革命歷史遺蹟乃至各行業的專業英語術語,匯成文集供全國各地借鑑。
龍子明同時提出,建議設立英文標示牌,要參照國際慣例,比如像「請勿隨地吐痰」、「上車請排隊」等標示是不用翻譯成英文的。因為在國外,這些禮節都是不說就知的,標註出來,反而會出笑話。
龍子明建議,新設立的名勝古蹟和革命歷史遺蹟的英語介紹,要經過英語專家審定。「應制訂相應法規,進行分級管理,公共景點英語介紹須經審批後方能發布使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