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鄉一「蕭」姓男子恢復祖姓的完整經歷,「肖」改「蕭」艱難過程曝光

2021-03-01 微盟萍鄉

「這位先生來做變更姓氏的,接了一個大活。」受理我訴求的警官淡定的回答她的同事,耐心地將眼前40多頁厚厚一摞材料掃描進公安系統。

坐在窗口前,聽到「變姓」這個詞雖略感刺耳卻有點激動。在填寫姓氏變更申請理由的空白處,我寫下了:蕭氏姓氏文化傳承

早在3月初就開始準備材料,3次去戶籍中心提交資料,每次都補充後再完善,從國家政策的文件及出處,到相關族譜、碑文、案例等。畢竟,天津還沒有先例,戶籍中心比較謹慎。

4月7日,40多頁申請材料遞到了津南區戶籍中心任警官面前,他翻看資料時告訴我,之前他詢問過市局的同事,這種變更姓氏情況在天津市屬於首例,至少在他們區還沒有出現過。並告知我這次材料戶籍中心需要留存一份,作為以後類似情況的範本

隨後,去到所在轄區派出所辦理變更手續,這才有了開頭那一幕。至此,公安局終於受理了我糾「肖」復「蕭」的更改姓氏的訴求。

根據族譜記錄和父輩們講述,我們本姓「蕭」而不姓「肖」,祖祖輩輩一直都是姓「蕭」,我們的神龕上供奉的是蕭氏先祖,祖宗的墓碑上刻著永古千秋的蕭XX,我們的家譜上記載的是蕭XX。我們是蕭氏祖宗的兒孫,「肖」不是「」的簡化字,不能替代「蕭」字作姓氏符號,「蕭」的正確的簡化字是「蕭」

「蕭」與「肖」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兩個字,在中國三千多年的文化史上,蕭(蕭)的讀音一直是xiāo(一聲,音宵),蕭由蕭簡化而來,已經是現行規範漢字的最簡形式。肖的讀音是xiào(四聲,音笑)。蕭和肖在《辭海》、《辭源》及《漢語規範詞典》中均有不同注釋,注「蕭」時有姓的義項,注「肖」時則無姓的義項,足見蕭與肖是音、形、義都不相同的二個字。

1952年起,我國第一次漢字簡化,把「蕭」簡化為「蕭」。

1977年12月20日,國家語委公布《第二次漢字簡化字表(草案)》,其中第二頁中將蕭簡化為肖,但是沒有註明「姓氏不在簡化之列」。然後國家語委又在權威出版物《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中,特將蕭姓作了獨家注釋:蕭俗稱肖。於是出現了「肖」代「蕭」錯誤的形成、姓氏錯用的現象。

1986年6月,國務院廢除了1977年的《二簡字表》

但是這個《第二次漢字簡化字表(草案)》還沒來得及「轉正」,根據眾多專家,學者和有識之士的意見,於1986年6月24日被國務院明令廢止《第二批漢字簡化方案(草案)》,規定一律以1964年公布的《簡化字總表》為準,並且明確要求:「……社會用字以《漢字簡化字總表》為標準,凡與《漢字簡化字總表》不相符的,都屬不規範的簡化字,一律停止使用……」。

1987年10月,《簡化字總表》再次提出蕭簡化為蕭

在1987年10月10日,關於重新發表《簡化字總表》的說明,其中第十四頁再次提到「蕭」簡化為「蕭」,1977版的「蕭」簡化「肖」,此時已經被廢除了。

因前後兩者公布的時間相距八、九年,1977版《二簡字表》深入人心,1986年雖經國務院廢止,但因國家文語委未通過正常渠道和公開形式予以糾正,致使濫用九年的錯誤「肖」姓「約定成俗」了,致使戶籍管理部門將錯就錯,以錯「肖」取代了正「蕭」,「蕭」、「肖」二字的混淆,以及在學校教材、報刊雜誌、郵政金融等社會交往中錯誤使用,並沿用至今,造成了我們蕭氏後代失去了祖傳本姓,更影響蕭氏後人的姓氏文化發展。

中華文化底蘊厚實,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國傳統的宗族觀念主要的外在表現形式,以一種血緣文化的特殊形式記錄了中華民族的形成,在中華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國家統一上曾起過獨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姓氏作為某個人的標記是非常重要的。

老家江西萍鄉有大年三十上午掃墓的傳統習俗,也曾經一度疑慮我的姓氏究竟是蕭還是肖?記懂事起,每年都會去墓地掃墓,先輩們的墓碑上都是篆刻」蕭」姓。1999年按照家族傳統修訂族譜時,族譜封面寫的是《蕭氏支譜》,有關蕭氏起源、歷史名人、家族變遷、 族規、代系記錄等翔實資料,在提到姓氏都是簡化後的「蕭」。然而在身份證和戶口上,卻寫的是「肖」姓。

在社交過程中,新認識的朋友經常也會討論姓氏蕭與肖的區別,每次都會耐心解釋,社交中造成一定的不便。包括一些宗親微信群,群內三百多人暱稱幾乎都是寫為蕭姓,尷尬的是我們戶口或身份證都寫的是肖,在生活中也造成諸多誤解和不便。無論是傳統習俗還是網絡社交上,在文化屬性上我們認同「蕭」,而戶籍上大家用的是「肖」姓。

近年來,全國各地蕭氏宗親族人為尊重歷史事實,傳承優秀民族文化,秉著「名從主人」原則,紛紛向有關部門提起「糾肖復蕭」請求,已引起高度重視和支持,山東、湖南、江西、重慶、貴州、湖北、廣東等多地的蕭氏宗親也成功復蕭了。

萍鄉宗親墓碑篆刻「蕭」

趁著疫情期間,最終我決定要恢復祖姓蕭時,父親開明的支持並寄來族譜作為重要材料,並感謝萍鄉蕭氏宗親群群主蕭雄先生在清明節提供墓碑照片,感謝全球蕭氏宗親平臺編輯蕭化宗先生提供的1986版國務院關於廢除《二簡字表》的原件照片、教育部語言文字管理司《關於「蕭」寫法不規範的問題》原件照片等政策性文件。歷時1個多月的復蕭之路,派出所終於受理了我的申請。

中華文化底蘊厚實,姓氏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之一,與孔孟文化、漢字文化,組成傳統文化的精髓。姓氏文化就是炎黃子孫的根,能否支持正確的姓氏文化也是衡量一個地方文化底蘊和文化執法、戶籍管理水平的標尺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古話,慎終追遠,敬宗愛族,不忘祖姓。長期以來,人們只知《二簡字表》的公布,卻不知道《二簡字表》的廢止,總把「肖」當成「蕭」的簡化字,混淆的局面,未得到解決。糾肖復蕭重點是宣傳問題,不是一代人能夠完成的,是必須幾代人堅持不懈才能完成,請奔走相告。
如果您姓蕭或身邊有蕭姓朋友,可以轉發給TA,如需要相關資料,可以與作者聯繫。如需作者聯繫方式,後臺回復「蕭氏」即可。

爆料、合作請聯繫小編

電話:15170334410(微信同號)

相關焦點

  • 蕭、肖姓氏用字混而不分 肖揚院長到底姓什麼?
    此「肖」《萬姓統譜》列於《去聲•十八嘯》中,今音讀xiào。  根據上述論證可知,蕭和肖都是漢族的姓,雖然古已有之,但並不同源。  此外,據當代學者的調查研究,滿、蒙、回、土家等族中也有肖姓,但其源流無法弄清,讀音為xiāo(平聲),與漢族中讀xiào(去聲)的肖姓顯然是兩碼事。
  • 蕭、肖-漢字的藝術與中華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
    姓,如南朝梁有蕭統。三、姓氏起源起源一,出自嬴姓。史載賢士伯益善用火,夏禹時掌管火種,他帶族人焚燒荊棘,使禽獸逃匿,開闢農田,疏通河道,為人造福。因其功績,孫都得到了封賞,其中一個叫孟虧的分封至蕭地(今安徽蕭縣西北),建立了蕭國,並以國為氏,其後代都姓蕭。
  • 古代契丹的耶律和蕭這兩個姓消失了,那他們的後代現在姓什麼
    在整個遼代,契丹族只有耶律與蕭兩個姓。耶律氏是皇族,蕭氏是後族。而且,遼代規定,皇族的娶親範圍相當嚴格,「王族唯與後族通婚」。那麼為什麼會只以兩個姓氏的形式存在呢?契丹在唐代曾被賜予「李」姓。契丹族產生初期只有名字,沒有姓氏。它最早的姓氏始於唐朝,這個姓還是被別人賜予而來。
  • 漢字「蕭」和「肖」到底是一個姓氏嗎?解開背後的答案
    講一個很多人都疑惑的漢字謎團:「蕭」和「肖」到底是一個姓氏嗎?我身邊有很多姓肖的朋友,記得他們上學的時候都寫這個「肖」。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在後來寫名字的時候慢慢的又換成了這個「蕭」。有的時候連我的姓肖的朋友也說不明白。今天我們就從漢字的角度來解開這個疑惑。
  • 70年代的「漢字二次簡化」,雖然失敗,卻改變了這些姓,有你的嗎
    「傅」姓與「付」姓傅姓的起源,是出自殷高宗武丁的名相傅說,《元和姓纂》中有記載:傅,殷相說之後,築於傅巖,因以為姓。」而原本我國的姓氏中並沒有「付」姓,宋代的百家姓也沒有收錄「付」姓,「付」便是「傅」的二簡字,使得許多傅姓人改為了付姓,後來二簡字被取消,「付」姓卻依然還在使用,沿用至今。
  • 常家是中國相聲界的豪門 但常家祖上並不姓常 常貴田說他曾祖姓趙
    上一篇文章,蕭陶留了個扣,這一篇就來解這個扣。不過,在解扣之前,蕭陶先來回答一位網友的問題。 在上一篇文章裡,蕭陶說,常連安七歲喪父,沒有兄弟姐妹,「孤獨一枝」。這裡蕭陶多說一句。常連安的確有個親妹妹,名叫小紅,但很小的時候小紅就因病夭折了,所以說「常連安孤獨一枝」並無不妥。其實,常家祖上並不姓常。常貴田在《五「毒」俱全》一書裡說他爺爺(指常連安——蕭陶注)的生父姓趙。
  • 怎麼介紹自己的姓才又簡潔又有內涵呢?快來看看別人都是怎麼說的
    你是怎麼介紹你的姓的呢,如何介紹才又簡單又有內涵呢?你姓什麼?我姓「林」,雙木林。這樣聽起來是不是簡單明了?除了雙木林,還有什么姓氏可以這樣介紹呢?下面,小編來給您介紹一下!>李,木子李王,三橫王張,弓長張劉,文刀劉陳,耳東陳楊,木易楊趙,走肖趙
  • 屈楚蕭,勸你善良
    經歷了昨天一天的羅志祥事件,網友們已經直呼這瓜吃得夠大。可誰不知,在次日,又有一男星被前女友爆料。4.20日,有媒體曝光了屈楚蕭和萬籽麟的甜蜜約會的畫面,視頻中兩人共赴紅螺寺燒香祈福,之後還有甜蜜相擁的畫面,可以說是實錘了,離戀情公開就差官宣了。
  • 父親姓「陽」女兒想改回祖姓「歐陽」 杭州市民遭遇改姓難
    陽先生祖姓「歐陽」       他女兒想姓「歐陽」被拒  「我們那兒,歐陽是大姓,好幾個村都是姓歐陽的。」陽先生說,他原籍安徽省太湖縣。有據可查,太湖縣的歐陽一脈,遷自彭澤,往上可追溯到「五代十國」時的歐陽奕,源遠流長。
  • 臺灣商家520促銷 姓馬、蕭52元吃到飽
    餐飲大放送 姓馬蕭52元吃到飽    迎接520商機,臺灣餐飲業者也紛紛動員,甚至打出52元用餐的超低優惠價格,拉抬買氣也拉抬業績。  臺中通豪大飯店就將5月20日訂為「總統、副總統就職日歡慶日」,當天在帕裡斯庭苑自助餐廳,推出和正副總統同姓用餐只要52元的特惠價。
  • 專家:外形很像日本字,還讓很多人改了姓
    最後要提的是,「二簡字」還讓很多人改了姓,出現了親兄弟二人不同姓的情況,如二簡字將「傅」簡化為了「付」,從而造成很多姓傅的在戶籍上改為了「付」,而付姓原是罕見姓氏,源於春秋時鄭人史付,因「二簡字」倒成了個常見姓氏。
  • 《燕雲臺》中,讓蕭太后看作榜樣的女人,到底有多厲害?
    熟悉歷史的朋友,可能都知道,遼國是由契丹人建立,奠基人叫耶律阿保機,最初名的皇后是蕭太后,也就是《燕雲臺》中的蕭燕燕。但是,可能只有很少的人知道,其實遼國的皇后,幾乎都姓蕭,因為在遼國,耶律是皇家姓氏,而能和耶律家通婚的只有蕭氏一族。有人看到這裡可能會問,述律平不就是例外嗎?
  • 江山愛情兩雙全,遼國蕭太后與漢臣韓德讓的君臣之戀
    蕭太后名蕭綽,小字燕燕。出身於契丹貴族蕭氏。話說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立大遼之後,因為崇拜漢高祖劉邦,便以劉邦自比,將自己的漢姓認作「劉」姓。將契丹「乙室己」氏和「拔裡」氏兩大家族,被比作漢相蕭何,賜姓為「蕭」。這幾大家族,原本就互為親家,長期彼此通婚。因此,耶律阿保機之後的遼國第二代皇帝耶律德光,便下令這兩股蕭姓,確立為「後族」。《契丹國志》記載:「王族唯與後族通婚。」也就是說,遼國的皇帝和親王,只能娶蕭家姑娘。蕭家男子,也必須聘皇族閨女。而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宗室、外戚,勢分力敵,相為唇齒,以斡邦家。」
  • 蕭平實
    這種本未倒置邪師蕭平實就像秦叔寶戰秦始皇戰到秦皇島一樣、嶽飛打張飛打的滿天飛的無稽之談。可憐一干弟子跟著邪師不問青紅皂白也間接性的誹謗了龍樹菩薩而不自知!正因為邪師蕭平實與正宗佛教的教義相違,蕭平實將世尊及各宗門派歷代高僧大德全否定毀謗了個遍,詳細內容如下:●毀謗世尊顯然還是有分別心存在的。
  • 一張圖讓你了解「蕭」字的最初起源與象徵
    在原始部落中,圖騰、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圖騰的名稱就演變成同一氏族全體成員共有的標記——姓。蕭氏圖騰蕭氏圖騰起源於安徽蕭縣,以社會發明命名組成的。該圖騰是一種觀測太陽運轉變化的儀器,叫做「蕭」。古人用它觀測太陽,獲得數據,然後根據這些結果,制定當年或是幾年的指導人們進行農業生產或日常生活的曆法。
  • 媽媽,我想改「姓」,為什麼?我的「姓」不好聽
    我能改一個嗎?什麼好聽啊?慕容,獨孤,令狐,東方。多好聽啊!回去問你爸去!聽了這段母子的對話,我忍俊不禁。小時候的我也曾經有過這個想法。中國的傳統是孩子都隨父親的姓。把這個「姓」字拆開來看,女+生。為什麼會這樣呢?姓氏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社會。那個時期,女性的社會地位是遠遠高於男性的。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姓。有地位有身份的人才配擁有姓。
  • 傳說龍族有六個姓:1燭2元,3龍4敖,餘下兩姓才是「萬龍之祖」
    不過既然龍能夠生育,那必然會帶來一個問題,龍的兒子必然跟著龍姓,龍九子的名字我們都知道,而龍的姓氏我們卻不知道,那麼中國古代神話當中的龍族究竟姓什麼呢?傳說當中,比較普通的龍族姓氏有燭、元、龍、敖,被認為「萬龍之祖」的姓氏是哪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