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上中學時,讀魯迅的《紀念劉和珍君》,覺得1926年3月18日發生在北平的「3.18」慘案一一北洋軍閥槍殺北平女子師範大學學生劉和珍等人,是絕對的暴行。
作為女師大校長、中國歷史上首任女子大學校長,楊蔭榆十分可惡。簡直就是一條北洋政府的忠實走狗,她和那個《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的陳西瑩,都屬於走狗糸列,人人得而誅之才解心頭之恨。
隨著社會閱歷的不斷豐富,對問題有了辨證客觀的認識:壞人並不是從頭到腳的壞;好人也未必一生都好。前者比如楊蔭榆、段祺瑞;後者如汪精衛,張國燾等,汪精衛年輕時不滿清朝統治,刺殺清顯赫親王,讓他曾是「英名」如中天之日,難怪孫中山十分體重他。誰會料到,汪精衛後來竟淪為頭號漢奸,千古罪人!雖說楊蔭榆當了北洋政府「走狗」,段祺瑞執政府,是屠殺劉和珍等學生的劊子手,但在中國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他們卻能把得住做為中國人的道德底線,段三次「再造共和」,堅決不肯向日寇遞上「投名狀」,讓後人記住他們的骨氣,民族靈魂陽光的一面。
女師大「驅楊」後,楊蔭榆儘管聲名狼藉,卻不肯出賣良心,總結教訓的同時,知道「包容」剌兒頭學生,甚至不惜以辭職表示對學校當局隨便開除激進學生的偏執憤慨;在反日情緒極高的日子,1938年1月1日,楊蔭榆慘遭日寇誘出殺害……
楊萌榆乃錢鍾書太太楊絳女士嫡姑母,是典型的「海龜」,在短暫一生的54年裡,留學日本6年,留美4年,成績優異,學成歸來,是中國現代教育史上的前輩人物之一。楊乃一學霸,亦為中國第一位女子大學校長。早年不滿父母包辦逃婚後,終生未嫁。風光一時,曲折一生,死得其所。
生,曾毀譽參半;死,雖比不得泰山之巍巍,然錚錚鐵骨,民族氣節,仍是令世人肅然起敬的榜樣。當在大敵當前,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有氣節,骨頭硬,足可令後人深深懷念。
於今環境寬鬆,重新發現,解密甚多,比如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那麼多愛國將士,在主戰場浴血殺死,為民族解放而戰鬥到流盡最後一滴血。只要愛國只要不將中國領土分裂出去,並為之戰鬥到底的英雄與普通人,我們都應該牢記他們的名字與英雄事跡……
以上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