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往往與商機並存。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間催發的「網上買菜」「無接觸配送」給市民培養了消費新習慣,也讓敏銳的商家們順水推舟找到新商機——「到家最後一公裡」。最近華潤旗下超市、華聯超市等蘭州市內大型超市紛紛通過聯合線上平臺等方式,開啟「送貨到家」服務;拼多多、美團等線上平臺也開發小程序,聯手社區電商,主攻蔬菜、水果、生鮮、零食領域的「線上下單、線下自提」業務。隨著商家線上線下越來越深度的融合,市民體驗到了更加便利日常生活。
超市藉助線上平臺發展「送貨到家」服務
11月12日下午2點,華潤萬家超市西站海鴻店2樓的取貨區窗口,排隊等候著十幾名顧客和快遞送貨員。「我去了超市,但是買完可以不帶東西直接走人,快遞2小時左右就能把我的東西送回家,簡直太方便了。」陳先生從超市買了100多元的牛奶、零食等物,在手機平臺上下單後只支付了80多元,「新客首單減去4元快遞費,再用上30元優惠券,加上線上秒殺商品的折扣,合起來節省了43元。」目前,華潤萬家旗下的超市已在線上平臺全面發力,除了自主開發的「萬家」APP,還牽手了京東到家、美團、餓了麼三大線上平臺,全面開啟「配送到家」服務。
「在超市裡轉轉,看中的東西用手機掃個碼,就能直接加到購物車,不用再費心瀏覽搜索,挺方便。」體驗了線下逛超市、線上去下單的楊女士還發現,「就是線下的商品在線上還沒有全覆蓋,有些超市裡折扣力度大的或者冰鮮食品在線上還沒法下單。」華聯生活超市廣場店店長魏烈霞也印證了這一發現,「目前我們超市有上萬個商品品類,而線上平臺的商品只覆蓋了30%左右。不過公司已經成立了相關的專業團隊,下一步計劃在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配送服務方面有更多的新舉措。」
在百貨、商超行業均有布局的蘭州虹盛百貨購物廣場有限公司,自2018年下半年就在旗下超市自建了配送中心,「除了內部配送外,我們還給老年人等需要特殊照顧的人群提供免費配送服務,今年以來針對顧客的配送範圍也在逐步擴大。」虹盛百貨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在線上業務板塊,公司已成立了電子商務部,並和京東合作,將超市、百貨的產品逐步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目前來看,超市商品的線上銷售量比百貨類業務增長快。」
線上平臺加速「搶灘」網上買菜業務領土
為了搶佔「到家最後一公裡」,線下超市火力齊發,線上平臺也不甘示弱。
拼多多旗下的「多多買菜」、美團旗下的「美團優選」近期紛紛聯合成熟的社區電商,開啟了「線上買菜、線下自提」新業務。
「點開我的團長訂單,你就能看到我買了啥,你也跟著下單就行。」在「網上買菜」這一新技能面前,60後的魏女士比80後的女兒更在行,瑞特購、多多買菜、美團優選三個買菜小程序每天換著來,哪個便宜買哪個,都是一個線下自提點,比去菜市場買菜提回家省力多了,「秒殺商品很划算,400克龍眼1.99元、300克金針菇0.99元……今天下單,明天就能取貨。」
記者在多多買菜的小程序裡看到,多多買菜還是延續了拼多多「以價取勝」的風格策略,主頁商品全部是補貼價或限量低價,另外還有「5元封頂」等價格專區;美團優選則在銷售之外作了延伸服務,主頁菜單欄設置了「菜譜」窗口,買菜做菜都給用戶考慮到了。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趙文瑞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