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買菜,線上賣菜 能否繼續火爆?

2020-12-19 騰訊網

潘立峰 攝

《2020線上生鮮行業報告》

■ 預計市場規模將達到2475.7億元

■ 同比增長高達48.9%

■ 增速遠高於過去三年

──中國市場信息調查業協會

天津北方網訊: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很多人的消費習慣發生了改變。除了年輕人,一些以前只去菜市場買菜的大爺大媽也開始領取各種優惠券,用好幾個買菜APP來比價、下單,就連微信聊天,都要和親戚朋友交換天貓超市、盒馬、京東到家、每日優鮮等各種應用的最新活動。線上買菜滿足了用戶的現實需求,也給商家帶來了無限生機。

買菜群 電商平臺搶佔社區陣地

線上買菜之所以能夠成為「紅海」,背後的助推者一定是今年這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

而在線上買菜這塊大蛋糕裡,扮演重要角色之一的就是社區拼團形式。

市民李阿姨清楚地記得,今年二三月份,由於疫情的關係,自己不敢去超市、大型菜市場了。以往每周都要大採購的她一時慌了神,自己家附近也沒有像樣兒的小型菜市場,這可怎麼辦呢?沒想到的是,這樣的焦慮根本沒有持續幾天,很快,她的微信開始響個不停──不知怎的,像是一瞬間就加進了好幾個「買菜群」:「有的是鄰居介紹的,有的是看見小區門口擺攤送菜好奇加進去的,還有的是門口便利店老闆推薦的……」

這些「買菜群」好不熱鬧!群主在群裡隨時更新著新到的蔬菜、水果、肉蛋奶,一張張圖片令人愛不釋手;群成員你要三斤,他要二斤,有時幾十斤一大箱的菜品,一轉身的工夫就「搶」沒了。這些微信群讓李阿姨應接不暇,幾乎成了疫情期間的主要工作,拼上了就喜笑顏開,有時沒拼上,別說,心裡還有點兒彆扭。

更重要的是,送到小區門口,還沒運費!

怪不得,業內普遍認為,疫情重新激活了生鮮創業的賽道。

「社區團購以小區為中心樞紐,具有極強的地域性,拿下一個優質小區,就提前佔住了關鍵點位。現在所有的入場玩家,都在瘋狂開城,按行政區劃來劃分戰區,或者帶子弟兵親徵,或者在當地組建團隊。」有業內人士這樣說道。

實際上,在各大招聘網站和網際網路社區裡,今年以來一直不乏各種社區團購地推人員的招募需求。即便到了眼下,地推和團長也仍是各平臺爭奪的重點。在58同城上,記者就看到了不少地推、團長的招聘信息。

撥通其中一個招聘人員的電話,對方幾乎沒有詢問記者的任何情況,就立即熱情地介紹起團長工作的特點和經驗,甚至有些推銷的意味。這位招聘人員表示,想成為團長,要有維護微信群的能力,同時要有固定的、可以讓用戶提貨的時間和場所。團長的收入主要來自團員的下單提成,一般在5%至10%不等,例如酒水等利潤本身比較高的,提成就高些;蔬菜調料等利潤較低的,提成也就低些。

「您要是沒那麼多群的話,可以多用幾個平臺,也就是說,在一個群裡,您可以同時當好幾個平臺的團長,發好幾個平臺的銷售信息。比如,可以同時賣多多買菜、嘿嘛等。」

「這樣也行?」記者有些疑惑。

「現在當然行,好多平臺現在剛剛進駐天津,正是鋪團長的時候,現在團長門檻低,以後平臺更專業、要求更嚴了,也許團長要求也更高了……」對方又說,「還有在申請團長的時候,取貨場地的照片一定要拍得光鮮亮麗點,這樣好通過審核;留的姓名一定得是真名,要不然平臺沒法給您轉帳;您還可以加入一些二手置換群等,只要加進去,不就可以在裡面賣貨了嘛……」

就像當年的外賣地推大戰一樣,各大平臺的地推員奔走在大街小巷,尋找那些有意入駐平臺的便利店、小超市、快遞站點等。如今,在這場「買菜大戰」裡,一切又重新上演,地推員又開始積極地搜尋著可以作為代收點的小店,和那些潛在的社區團長。

買菜人 對線上買菜越來越依賴

在微信小程序內測2個多月後,10月,拼多多正式在APP內上線買菜業務「多多買菜」,與其他平臺不同,拼多多的買菜平臺主打「次日達」配送,業務範圍覆蓋湖北、江西、天津等十餘個省市。

線上買菜平臺可為消費者提供蔬菜水果、肉禽蛋類、水產海鮮、牛奶乳品等生鮮食品的線上下單、配送上門服務。在盒馬、叮咚買菜、美團買菜等選手進入後,線上買菜業務早已是一片「紅海」。

「我最早從APP下單買菜、買水果是2017年前後,那會兒正懷孕,出門不方便。當時每日優鮮經常有大額優惠券,我就從那上面買東西,當時覺得能直接送到家,實在太方便了!」家住河北區的全職媽媽劉榴說。

她回憶,最早每日優鮮下完單最快2個小時就送到,後來會員可以1個小時之內送到,而眼下,只要是用戶,常常最快半個小時就能送達。「這幾年,我家幾乎80%的生鮮蔬菜,都是從每日優鮮上買的,畢竟帶孩子出門,沒法買太多東西。」

劉榴說,有時太晚了,每日優鮮當日已不能再配送,自己也會使用餓了麼、京東到家的買菜業務──有點兒類似代買、跑腿。

說起網上買菜的好處,劉榴一下打開了話匣子:「我真是太依賴於這種買菜形式了,除了方便,更重要的是,質量也一點兒不含糊,我買過的蔬菜生鮮裡,從來沒有爛的、壞的。有的蔬菜還放在塑料盒子裡,不僅乾淨新鮮,還顯得挺精緻。冷凍食物會配有便攜保溫袋,有時我不能及時把食物放進冰箱,也能維持兩三個小時。」

作為一位全職媽媽,劉榴坦言,對於她來說,方便和新鮮是她最看重的。「足不出戶就能買到新鮮的食材,這對於一位每天忙忙碌碌的媽媽來說,簡直不能更好了!」

劉榴的閨蜜楊婕也是網上買菜的最佳「選手」。和劉榴不同的是,楊婕網上購菜的平臺更加廣泛,除了每日優鮮、京東到家等知名平臺,她還會選擇天津本地的嘿嘛易購,以及從永旺、大潤發等超市的網上平臺選購。

「平時的話,我可能會選擇嘿嘛易購,社區團購的形式今年很流行,在小程序裡選好自己社區的團長,下單,第二天去團長那提貨;但疫情期間,我就比較傾向於永旺等大超市,覺得食材更安全,有保證。」楊婕說。

賣菜電商 平臺、小商家躍躍欲試忙圈地

在拼多多五周年慶典上,董事長黃崢曾表示,買菜業務的模式並不能簡單地解釋為「社區團購」,而是前置倉、拼小站、社區站點等多個形態混存。

目前,買菜業務的玩家主要分自營型以及平臺型兩種,其中自營模式又分為前置倉和倉店一體。前置倉如每日優鮮、美團買菜、叮咚買菜等,倉店一體如盒馬等。多多買菜屬於平臺型。

前置倉和倉店一體模式最核心的區別在於前者完全放棄線下引流,通過壓縮地租成本,追平純線上獲客的高額成本;後者承擔較高的地租成本,門店具備線下引流的功能,同時從線上和線下獲客。

對此,買菜人楊婕則提了個醒兒──「是不是還有一種類型?就是那種小型商家,有自己的實體店,同時有好幾個微信群支持網上訂貨,用戶可以到店自提、快遞或商家直接配送過去。比如我微信裡就有一家紅橋區賣海鮮的店,也賣果蔬。」可見,線上買菜業務已不僅僅是大型電商平臺爭相「跑馬圈地」的局面,小店老闆們也早早瞄準了時機,紛紛試圖爭得一塊蛋糕。

儘管各個玩家都躍躍欲試,但想真正佔盡優勢,恐怕還有相當一段長路要走。

例如深耕天津多年的每日優鮮,雖然官方稱最快1個小時送達,但當記者定位新梅江區域的某小區時,商品頁面均顯示「16:00之前下單,最快次日送達,預計1—4日送達」。隨後記者又隨機更換了幾個地址定位,發現確實並非所有地址都能享受1小時送達的服務。對此,每日優鮮客服解釋,只有定位地址3公裡範圍內有倉庫點的,才能即時送達,若定位地址3公裡範圍內沒有站點,則只能最快次日送達。「顯示1小時送達的,將由我們倉庫的配送員為您配送,而超出3公裡的由倉庫合作的快遞企業為您配送。」

該客服表示,目前天津大約有20個倉庫站點,確實難以覆蓋天津全域。「後期會根據用戶需求增加倉庫數量。」

對於蔬菜來說,若次日送達甚至2日送達、3日送達,還能否保證品質?無論是自營型還是平臺型,對於線上購買蔬菜等生鮮產品,消費者最關心的方面,無疑就是新鮮度。

10月26日,中國市場信息調查業協會發布《2020線上生鮮行業報告》,其顯示,線上生鮮行業整體保持高速增長的發展態勢,2020年預計市場規模將達到2475.7億元,同比增長高達48.9%,增速遠高於過去三年。生鮮線上化趨勢明顯增強,已經成為當下生鮮零售市場的主要增長動能。而2020年前三季度,線上生鮮用戶對生鮮產品的關注熱點主要集中在「食品新鮮」「包裝完好」「冷鏈配送」等方面;在對生鮮電商平臺的關注中,「食品安全」「配送及時」「平臺服務」成為了消費者購買決策中的三大優先考慮因素。

「吐槽大會」 滿減更糾結優惠成雞肋

買菜業務火爆的背後,難道就沒有「槽點」嗎?

「網購整體來說肯定比線下便宜,但是買菜還真不是這麼回事,常常是比菜市場要貴。」買菜人楊婕說,線上買菜平臺通常只有幾款搞活動的價格是比較吸引人的,大多數菜品比起菜市場,還是高了不少。

「如果使用優惠券的話,也許總價還不錯,但優惠券經常是獎勵新人的誘餌,老用戶並非常有優惠券,即便有,額度也沒有那麼可觀。網上還經常有一些『第二件5折,第三件0元』的活動,買三件的話整體算來單價可能低於菜市場,但三件下來可能要買一大袋子同一種蔬菜,剩下的菜如果沒及時吃就會變質,無形中我這一頓飯的成本還是高了不少。」

和楊婕有著相同想法的還有李阿姨,經過了疫情期間的網上「買買買」之後,如今面對線上買菜,她也冷靜了不少。她說,有時網上的說明一點兒沒看清,就可能帶來損失。「一次買豆芽菜,寫著1.5元,我以為是1斤的價格,還覺得和菜市場的價格差不多,結果到手了才發現只有四兩,原來 『每份200克』!」

採訪中,還有消費者表示,線上買菜的另一個「陷阱」同樣讓人有些尷尬。有時明明想吃一種普通蔬菜或者水果,可平臺只賣高檔「替代品」。例如有市民就笑道,本來想吃獼猴桃,平臺卻只有十幾元一枚的進口奇異果!「你說吃嗎?肯定是想吃獼猴桃,但也確實不想吃這麼貴的。」

此外,優惠券門檻過高,例如99元以上才能滿減,也讓不少用戶有些頭疼:買點菜而已,怎麼才能湊到99元?可優惠券不用,棄之可惜,畢竟不少優惠券折扣很「香」──「滿99元減25元,難道不用?」

除了平臺讓人常常身陷糾結外,社區拼團的形式有時也給一些用戶帶來意外的困擾。多位市民都表示,自家小區之前都有團長帶著大家購物,自己已習慣了這種方式,可某一天團長因為個人原因不幹了,整個社區的用戶都「無處買菜」了。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分析師蒙慧欣認為,這種情況反映出了平臺維護的不到位,缺乏服務團隊進行管理。在處理團長和消費者的關係之間,平臺沒有搭建起信息互通的橋梁,從而導致在服務、售後等方面不能很好地協商處理問題,這會使消費者對平臺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觀察 電商平臺需不斷優化

眼下,線上買菜市場中的高手已比比皆是,美團、阿里、滴滴紛紛入場,也在積極探索各種模式。「2020年的疫情給了生鮮電商機會,但生鮮電商在及時配送、質量保證、後端供給等方面的壓力加大,也暴露出了前後端協同的不足。只有促使電商在商品、供貨渠道、配送、服務等環節更加完善,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說。

誠然,在「賣菜」的過程中,農產品採購、冷鏈物流運輸和最後一公裡的配送,這三大問題都需要平臺在用戶使用中不斷優化,否則就會牽一髮而動全身。

有人說,社區拼團的意義在於,在疫情期間不僅解決了用戶的買菜難題,也滿足了人們的社交需求。但眼下,這些買菜平臺無疑更要面對如何留住消費者的難題。

畢竟,當生活恢復如常,用戶尤其是中老年用戶,他們是否又會重新走進菜市場?(津雲新聞編輯孫暢)

相關焦點

  • 叮咚買菜創始人梁昌霖講解線上賣菜如何做到靠譜
    周健報導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我是叮咚買菜的金牌客服,大家如果有問題可以找我,我反應非常快。」10月13日,上海舉辦2020「在線新經濟」論壇·虹橋峰會。叮咚買菜創始人梁昌霖在發言中指出,所有巨頭都進入了賣菜市場;叮咚買菜做生態鏈,與上遊(供應商)一起成長。
  • 線上賣菜,真是一本萬利嗎
    平臺看中的是龐大的市場,消費者到線上買菜,顯然隨性,也更隨心所欲,消費者到線上買菜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場景:一是時間緊。沒有時間到傳統菜市或超市買菜,線上方便快捷的方式恰恰切中了這部分消費者的需求。對許多上班族來說,下了班再去買菜,還要花去路途和挑選的時間,這讓本來就少的業餘時間更少了。
  • 線上買菜業務漸趨主流,市場火爆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持續的疫情催生了宅經濟,為了儘量避免出門和與外界密切接觸,線上訂菜買菜越發成為一種全新的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現在疫情消退,線上買菜依然熱度不減。買菜跟一日三餐一樣高頻、剛需,但是現在很多年輕人忙於工作,很少有時間到線下菜市場買菜,這裡就造成了一個「線上買菜」的需求。而線上買菜業務的出現,讓人們對於「買菜」這件事不那麼頭疼。
  • 社區團購席捲線下零售:又一家便利店推出線上賣菜小程序
    線上賣菜與社區團購,可謂是近兩年網際網路最受關注的領域,尤其是在疫情爆發後,討論度更是再創新高。對線下零售業態,這兩個風口也是轉型的機遇。而據廣州赤焰信息了解,近日,安徽的鄰幾便利店也推出「菜姐菜市」小程序,以今天下單明天自提這種典型的社區團購賣菜模式,上線果蔬肉禽蛋水產海鮮全品類生鮮。社區團購賣菜業務,為何能受到全國如此多家便利店品牌的青睞,甚至成為行業標配?今天廣州赤焰信息就為大家來分析這一現象。
  • 如何讓線上賣菜變得更加靠譜,叮咚買菜是這樣做的
    在生鮮這個領域,很多企業都在嘗試新的模式和打法,但叮咚買菜的商業邏輯則有些不一樣。通過對用戶需求的洞察,叮咚買菜主要是通過解決品質、時間以及品類這三個方面的確定性,而只要實現了,那麼獲取的用戶信任就會越來越多,復購率也會增加,這樣帶動整體規模的擴大。對叮咚買菜來說,首先是解決品質的確定性。
  • 線上買菜平臺紛紛進場,哪個平臺更適合線上買菜?
    線上買菜風起雲湧,眾多平臺紛紛效仿,於是乎,線上有很多買菜平臺上線,不過平臺數量眾多,雲龍混雜,讓人難以辨別真偽,那麼哪個平臺更適合線上買菜呢?今天就為您推薦物美價廉又方便的佰裡購平臺。「佰裡購是我見過最好用的線上買菜平臺,他們價格普遍低於市場價,而且蔬菜比菜市場的還新鮮,重點是方便,在手機上下單,不用多長時間蔬菜就送到家了,特別方便,再也不用擔心買的菜多拎不動的問題了。」一位接受採訪的大媽說道。
  • 線上買菜「又好又快」 怎樣還能「多」和「省」?網際網路巨頭大戰...
    原標題:線上買菜「又好又快」 怎樣還能「多」和「省」?伴隨著中國居民消費習慣的轉變、冷鏈配送技術的更新迭代,資本不斷湧入中國線上買菜平臺行業。未來,線上買菜平臺將與線下渠道逐步融合,共同推動生鮮配送發展。
  • 市場買菜像點外賣!珠海「線上市場」來啦!直送到家!
    市場買菜像點外賣!珠海「線上市場」來啦!直送到家!5月22日起,我市將以檸溪市場、星園市場及名優特農副產品展銷窗口「零點幾集市」為首批試點,推出線上市場,市民像點外賣一樣,即可輕鬆買菜!線上市場首批試點今天開張手機下單、配送到家,繼外賣之後,網上買菜正逐漸興起。小編發現,珠海市場集團下屬的多個市場正式迎來「線上市場」上線。
  • 買菜難,「賣菜的」更難——你用買菜APP嗎?
    年前還岌岌可危的生鮮電商,還在為斷資金鍊苦惱,這一轉頭突然生意火爆了。這回它是能藉此契機破圈呢,還是曇花一現?招商證券對全國296名用戶進行調查,這些樣本中,81%的用戶所在地區有線上買菜平臺,35歲以下的調研對象佔73%。結果顯示,由於菜市場、超市分布相對密集,民眾方便選購、部分地區線上供給較少,因此線下買菜仍是主流,超市是主要渠道。
  • 超全整理,西安線上買菜攻略!
    今天,妞整理了這份【線上買菜攻略】,在家也能買到菜啦。(下單時記得勾選或備註「無接觸配送」哦!)01盒馬鮮生可以選擇在線添加商品,預約到店自提,晚上12:00開通線上預約配送,好在沒有盒馬那麼火爆。06沃爾瑪
  • 都去線上買菜,老年菜販的出路在哪裡?
    因此,當老年人和菜販的雙重身份在老年菜販的身份上重合,不就不容易的生活,對於老年菜販來說,就更不容易了。燒錢補貼用戶,是網際網路巨頭們的拿手好戲。他把我打垮了,市場上不就徹底沒人和他競爭了?這不是一場陰謀,這是一場明謀。明謀,就是你知道對方想怎麼對付你,但你就是阻止不了。高度整合的網際網路巨頭對付個體戶菜販,用的就是「燒錢」打價格戰的明謀。
  • 叮咚買菜:數位化、人工智慧賦能 賣菜也能高科技
    最近幾個月,城市居民的買菜方式發生了「顛覆性」變化,從線下的菜場買菜,到在手機上動動手指,以生鮮電商為代表的在線消費等新興產業正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上海本土網際網路企業「叮咚買菜」便是其中一員。 叮咚買菜2017年5月正式上線,2019年,總營收為50億元(人民幣),隨著疫情的暴發,僅2020年2月的單月營收就超過了12億元。
  • 網上買菜火爆,但行業危機已悄悄來臨
    商品品質不佳+價格上漲帶來的隱患,會讓消費者對於網上買菜的整體體驗下降,而這種體驗會隨著其他需求的恢復而下降。如今復工潮已經漸漸開始,線下的菜場、商場、超市等也逐漸開業。這意味著原先突然轉移到生鮮電商上的流量又開始回歸線下,生鮮電商的生意被奪走了。
  • 體驗10個線上買菜平臺:盒馬拼手速,叮咚買菜沒運費
    菜品質量是否過關、配送時效能否保證、服務價格是否合理等因素都成為了大家反覆對比、評估的重點。為此,南都零售實驗室課題組連日來選取了目前大家最常使用的10個買菜平臺作為研究樣本,分別從下單時間、配送時間、配送距離、配送費、菜品種類、菜品價格以及入駐商家等維度進行梳理總結。
  • 睿途士線上買菜平臺,買菜小程序方案
    2.3線上買菜 通過小程序的線上買菜模塊,可以幫助農貿市場找到更多的消費者。線上選購,配送到家。「擁抱」網際網路,「線上買菜」成了補給生活必需品的主要選擇。2.4生態營銷在農貿市場整個營銷生態鏈中,線上營銷與線下營銷互相結合,是智慧農貿營銷的必然方向,構建一個O2O的營銷生態鏈,讓企業建立一個良性的營銷生態,節約更多的營銷成本 。線上買菜平臺可為消費者提供蔬菜水果、肉禽蛋類、水產海鮮、牛奶乳品等生鮮食品的下單、配送上門服務。
  • 上海線上買菜全攻略
    原創 西瓜子 魔都吃貨小分隊- 今日關鍵詞 -足不出戶 · 在家買菜非常時期,出門買菜做飯也不方便我們特別整理了這份【線上買菜攻略】不用去超市菜市場,也能買到菜啦
  • 特別整理,北京線上買菜攻略
    不宜出門的非常時期也是國民廚藝的集中上升期這份『線上買菜』清單拿好每次下單記得多囤點乖乖貓在家裡好好做飯、好好吃飯ps.下單時記得勾選或備註「無接觸配送」哦!盒馬鮮生01買菜攻略下單平臺:盒馬鮮生App下單時間:8:00-24:00開放預約配送費用:6元/單下單tips:現在特殊時期,人力緊張,需要提前預約配送小哥,預約成功後才可下單及安排配送。
  • 買菜新選擇,北京四家線上買菜APP大測評
    如果重啟2020   會有哪個妙齡少女能夠想到  會有那麼一天  讓自己使出研究口紅品牌、顏色的力氣去探索線上買菜  又有哪個花季糙漢能夠料到  替代遊戲軟體的竟然是買菜APP  「一直喜歡在盒馬買,有的價格可能高一點但精緻新鮮,但最近我基本很難搶到配送員…哭泣」@月半女孩兒 朝陽區
  • 北京買菜APP哪家強?九大線上平臺實測對比
    面對疫情,全民都在減少出行,為了解決一日三餐,「雲買菜」成為了剛需。為此,萬維君選取了九個近期比較火爆的買菜APP進行對比體驗,分別為每日優鮮、餓了麼、多點、蘇寧小店、美團買菜、京東到家、盒馬、永輝買菜和叮咚買菜。
  • 線上平臺加速布局「網上買菜」 線下超市...
    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間催發的「網上買菜」「無接觸配送」給市民培養了消費新習慣,也讓敏銳的商家們順水推舟找到新商機——「到家最後一公裡」。最近華潤旗下超市、華聯超市等蘭州市內大型超市紛紛通過聯合線上平臺等方式,開啟「送貨到家」服務;拼多多、美團等線上平臺也開發小程序,聯手社區電商,主攻蔬菜、水果、生鮮、零食領域的「線上下單、線下自提」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