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買菜火爆,但行業危機已悄悄來臨

2020-12-18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郭靜

上海是中國消費活力最高的城市,2019年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5萬億元,規模穩居全國城市第一名。龐大的消費活力激發出上海地區靈活的零售業態。全國第一家生鮮電商平臺易果生鮮就誕生在上海,後來在全國風靡的盒馬鮮生第一家店也是開在上海。

易果生鮮之後,莆田網、天天果園、淘寶網生鮮頻道、京東生鮮頻道、順豐優選等生鮮電商平臺紛紛先後上線。

2015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迎來第一次爆發,共16家公司獲得了近30億元融資。可惜無情的資本市場很快就讓瘋狂的創業者們嘗到了苦果。

一年後,資本市場就調整了投資策略,O2O、智能硬體等重度依賴資本的行業都受到打擊,生鮮電商行業也受到波及,美味七七、果實幫、青年菜君、優菜網等平臺陸續倒閉。

中小型生鮮電商被洗掉之後,行業資源向頭部集中。2017年,天天果園、易果生鮮、本來生活等平臺均獲得了過億元融資。與此同時,TMT行業的風口開始轉向無人貨架、社區電商,每日優鮮、果小美、愛鮮蜂們開始嶄露頭角。

2019年,生鮮電商行業再次爆發危機。呆蘿蔔、妙生活、吉及鮮等多家公司開始出現危機,或關閉門店、或暫停運營、或關倉削減規模。

是的,生鮮電商多年來就是這樣如過山車一般,忽而到峰頂,忽而到谷底,起伏非常大。

2020年春節期間,受疫情因素影響,大多數人都開啟了網上買菜模式,有熱心網友還根據搶菜時間、配送時長、價格、菜品等維度製作出了網上「搶菜指南」。

生鮮電商行業再次爆發。

QuestMobile公布的數據顯示,生鮮電商App的使用時長2020年春節後兩周比平日增長96.4%。生鮮電商App日活用戶從平日的不到800萬,在春節期間突破了1000萬,節後再次突破到1200萬。

每日優鮮、叮咚買菜、京東到家、美團等平臺都透露了訂單量翻倍的消息。受行業利好消息影響,搜尋引擎內關於「生鮮電商系統」、「生鮮電商解決方案」等方面的廣告都多了起來。

訂單量暴增、營業額翻倍、用戶時長暴增,甚至平臺不需要做過多的營銷推廣,便能獲得大量自然增長的用戶,這要放在平時,平臺做夢都要笑醒。

然而,在生鮮電商行業一片叫好的形勢下,卻暗藏兇險,行業危機已經悄悄來臨,一個不好,關閉門店、暫停運營、關倉削減規模等情況還會再次出現,「獨角獸沒有角」的窘境會再次降臨。

短期增量帶來多種隱患

受交通等方面的影響,平時觸手可及的糧油米麵菜成為人們生活的難題,即使是便利店遍地的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也是如此,網上買菜成了大多數人的首選渠道。

1.網上買菜的安全係數相對更高;

2.減少出門的距離和次數;

3.無需「查找」店鋪;

4.SKU更全。

以往發生在菜場、商場、超市等地方的需求短期內迅速向生鮮電商平臺轉移,這才有了訂單量暴增、營業額翻倍、用戶時長暴增的故事。但是,據郭靜的網際網路圈觀察,增量同時也帶來了隱患。

第一,訂單量暴增背後,商品品質很容易被犧牲。糧油米麵菜等商品中,只有菜是最難「囤」的,其中尤以青菜最難「囤」,放幾天可能就沒辦法食用。對於經常在家做飯的人來說,他們對於青菜的新鮮度要求非常高,他們現在買菜確實沒那麼容易,但並不代表他們能夠忍受青菜的品質也隨之下降。

而平臺上的訂單量突然暴增,他們的物流配送、倉儲等處理能力會出現欠乏,很難跟平時一樣精心確認菜品的品質,此時,平臺更加關心配送效率而不是商品品質。

在高效率的思維決策下,商品品質只能被犧牲。同時在「反正不愁賣」的局面下,有些平臺對於商品品質就更不在乎,大不了讓用戶投訴賠錢就是,但又有多少人會因此去平臺上投訴呢?只要沒投訴,平臺就賺了。

第二,價格帶來不滿。並不是所有的平臺都維持商品的原價,商品價格並不受平臺/商家控制,因春節期間人力成本的上漲、物流運輸價格的上漲以及進貨價的上漲,商家不可能大規模貼錢保持商家原價。

據郭靜的網際網路圈觀察,有不少商家的菜品價格均出現了上漲,以包菜為例,平時可能也就三五塊錢/個,但現在的價格幾乎翻了一倍,有的商家甚至能賣到20元左右,青菜的價格急劇飆升。

無論是平臺的主動漲價,還是被動漲價,消費者都會將其中的不滿算在平臺頭上,如果平臺提供的商品品質不好,那更是容易被消費者暗自記上。

商品品質不佳+價格上漲帶來的隱患,會讓消費者對於網上買菜的整體體驗下降,而這種體驗會隨著其他需求的恢復而下降。如今復工潮已經漸漸開始,線下的菜場、商場、超市等也逐漸開業。這意味著原先突然轉移到生鮮電商上的流量又開始回歸線下,生鮮電商的生意被奪走了。

七麥數據顯示,叮咚買菜、每日優鮮在App Store總榜免費榜中從2020年2月16日便開始下滑,排名甚至低於2020年元旦之前。

需求下滑、用戶體驗下滑,生鮮電商平臺是時候該考慮接下來的生存問題了。

盲目擴張,容易造成庫存積壓

賣菜並不是一門「高大上」的生意,但當「菜」成為稀缺性商品的時候,誰都想來分這塊市場的蛋糕。

百果園是一家以賣水果為主營業務的連鎖品牌,截至2019年9月,百果園全國門店數超過4000家。2020年2月28日,百果園宣布開始賣菜。

2020年2月15日,中國石化宣布在北京的340座加油站開始售賣新鮮蔬菜。

除這兩家名企跨界賣菜外,某鮮奶公司也提供了線上賣菜服務。

進入線上賣菜最瘋狂的行業當屬餐飲、酒店業。餐飲業的「食材成本」在20%——30%之間,因消費者的減少,不少餐飲企業都將春節囤積的食材進行售賣,從而減少虧損,賣菜是它們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

百果園、中石化、餐飲業跨界到賣菜業務,有很多因素導致。但它們盲目擴張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容易造成庫存積壓,造成積壓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如今用戶買菜的方式已經逐漸重回菜場、商場、超市,而且叮咚買菜、京東到家、美團等平臺也會分流,流到百果園、中石化上的流量就會非常少,它們此前準備的商品就可能積壓。

第二,百果園、中國石化進入賣菜行業的時間並不算早,此時涉及到菜的成本價、人力成本、物流成本都不低,這意味著它們很難以低價進行銷售。對於消費者來說,百果園、中石化只是買菜渠道之一,而他們的商品價格並不便宜,又是一個全新的平臺,消費者信任度也成疑問,商品被積壓的概率就會非常高。

當然,面對積壓問題,他們也可以在將來用低價促銷的玩法來賣掉,但此舉也意味著他們賣菜嘗試失敗。

行業競爭激烈,誰能成為「剩者之王」

「一窩蜂」現象在網際網路行業是常見現象,團購、共享單車、智能硬體、無人貨架、社交等行業莫不如是。

網上買菜變得火爆後,自然也吸引了各方的覬覦。PC6安卓網的數據顯示,目前各類買菜App多達117個,其中包括京東到家、順豐優選、美團、餓了麼、盒馬、蘇寧小店等多家巨頭公司,每日優鮮、叮咚買菜、食行生鮮、美菜網等新的明星公司也不在少數。

行業處於巔峰期,總體需求大幅上漲,各大平臺的訂單量、用戶時長會暴增,但一旦疫情過後,線上買菜的需求會隨著消費者的買菜習慣會重新回到菜場、商場、超市而呈現下滑趨勢。

此時,行業的競爭問題很有可能導致新一輪洗牌。網際網路行業的趨勢證明,多數情況下只會是少數人的紅利,百分之八九十的企業會因為競爭力不夠而被淘汰。生鮮電商必然也逃不過這個宿命。

誰能成為「剩者之王」?這是每一個生鮮電商平臺接下來應該考慮的問題。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85239億元,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0.7%。電商的市場越來越大,但生鮮電商在中國的滲透率並不高,極光大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7月,中國的生鮮電商行業滲透率僅為3.44%,遠低於綜合電商。

毫無疑問,受2020年春節影響,生鮮電商的滲透率、用戶習慣等會大幅提升,行業會因此而受益,可落到每個生鮮電商平臺上,並不止利好,只有打敗其他競爭對手,才有資格談未來。

總之,這次漲價過高以及品控不佳的平臺,遲早會遭到「反噬」;而體驗好的平臺,未來會更加明朗。

用戶體驗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你怎樣對用戶,用戶就怎樣對你。

相關焦點

  • 北京疫情期間超市如何買菜?(網上買菜+出門買菜)
    ,「速戰速決」)  》》北京新型肺炎期間各大商場超市營業時間一覽  2、北京疫情期間超市網上買菜  【家樂福買菜攻略】  特點:  ①食物品類較完備  ②小程序含除菌防護專區,餓了麼APP及美團外賣APP含寵物專區  下單平臺:家樂福、
  • 線上買菜,線上賣菜 能否繼續火爆?
    劉榴說,有時太晚了,每日優鮮當日已不能再配送,自己也會使用餓了麼、京東到家的買菜業務──有點兒類似代買、跑腿。說起網上買菜的好處,劉榴一下打開了話匣子:「我真是太依賴於這種買菜形式了,除了方便,更重要的是,質量也一點兒不含糊,我買過的蔬菜生鮮裡,從來沒有爛的、壞的。有的蔬菜還放在塑料盒子裡,不僅乾淨新鮮,還顯得挺精緻。
  • 網上買菜哪個網站好網上買菜品質有沒有保證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真的是忙到連去菜市場買菜的時間都沒有,所以網絡的發達使得這些人選擇在網上買菜。然而對於多數人來說,一提到網上買菜,可能會好奇的問題之一就是網上買菜哪個網站好了。像蔬菜這種東西,在網上買就已經讓大家不免擔憂了,所以自然就更加關注網上買菜哪個網站好了。
  • 線上平臺加速布局「網上買菜」 線下超市...
    線上買菜平臺在社區公告欄貼出宣傳廣告。危機往往與商機並存。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間催發的「網上買菜」「無接觸配送」給市民培養了消費新習慣,也讓敏銳的商家們順水推舟找到新商機——「到家最後一公裡」。最近華潤旗下超市、華聯超市等蘭州市內大型超市紛紛通過聯合線上平臺等方式,開啟「送貨到家」服務;拼多多、美團等線上平臺也開發小程序,聯手社區電商,主攻蔬菜、水果、生鮮、零食領域的「線上下單、線下自提」業務。
  • 網上買菜比市價便宜兩成
    每天有3500個家庭網上買菜家事易首創的「電子菜箱」無人交付網上買菜模式,正加速發展。「本月剛上線的『電子分揀線』將產能至少提升5倍,服務2萬個家庭網上買菜。」家事易副總經理遊澤宇透露,「現在,『電子菜箱』已經從洪山區,擴展到漢陽、礄口、江岸、江漢等區,累計在270個小區投放了近450組,發展會員12萬人,每天為3500個家庭提供生鮮配送服務。」
  • 網上買菜,當真的物美價廉嗎?
    網上買菜,當真的物美價廉嗎?文/孫新合不知道怎麼回事,最近總是收到不同網絡平臺推送的相同信息,那就是網絡買菜。著實讓人厭煩。我這人本身就不喜歡網絡購物,至於讓買菜,更加不可能。我始終認為,到菜市場能隨便直觀挑選,質量有保證,能大模大樣的和攤主討價還價,還能順便閒逛,比較有趣。網絡買菜呢,你看到的圖片都是精心做出來的,和實物有可能存在著很大的區別。送上門發現有問題,怎麼辦?是的,可以申請退貨,但是很鬧心啊。如果再等著下鍋,更是極度窩火。
  • 網上買菜變「網上買貸」?「美團月付」吃相太難看
    日前有用戶指出,今年7月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美團外賣和美團買菜分別給自己開通了金融服務,貸款100多元,額度為每月300元。其間,她表示自己沒有申請、沒有實名認證、也沒有綁定銀行卡,但依然順利開通此項類似貸款的服務。目前,當事人表示事件已處理,被免除貸款費用。
  • 線上買菜業務漸趨主流,市場火爆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持續的疫情催生了宅經濟,為了儘量避免出門和與外界密切接觸,線上訂菜買菜越發成為一種全新的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現在疫情消退,線上買菜依然熱度不減。買菜跟一日三餐一樣高頻、剛需,但是現在很多年輕人忙於工作,很少有時間到線下菜市場買菜,這裡就造成了一個「線上買菜」的需求。而線上買菜業務的出現,讓人們對於「買菜」這件事不那麼頭疼。
  • 說說網上買菜那些事
    網上買菜的不斷拓展方便了不少市民,但在使用服務的過程中,市民也發現存在不少問題。  品質參差不齊  家住河西區的馮女士經常使用網上買菜、送菜到家等服務,用她的話說,網上買菜節省了買菜時間,下班時下個單,到家就有新鮮的蔬菜送上門,很是方便。
  • 網上買菜增多 平臺連夜補貨
    來源:北京晚報今早8時左右,記者通過手機登錄各平臺,看到盒馬APP上已正常售賣韭菜、菠菜等綠葉菜,每日優鮮APP已上架了萵筍、冬瓜等加工淨菜和根莖蔬菜,美團買菜APP上也上新了油菜、海鮮菇等。為防範疫情傳播,春節假期裡很多市民都通過網絡平臺採購生活用品,網上訂菜也成了不少家庭的新選擇。突然增加的購買量,讓多家生鮮配送平臺中的蔬菜都提前售罄了。「每日優鮮、美團買菜的綠葉菜都斷貨了,連香菜蒜苗都沒了。」昨天下午,一位網友在朋友圈發布消息說。
  • 瀋陽:網上買菜 方便便宜受歡迎
    新華網瀋陽4月15日專電(記者李克瑤)「4.2元/斤的西紅柿在買菜網上3.5元/斤;3元/斤的芹菜在買菜網上2.5元/斤;買菜網上的椰菜花4.5元/斤,也要比市場上每斤便宜0.9元。」近年來,在南方很多城市興起的買菜網也現身沈城,由於價錢比市場還便宜,省時省心,很受人們歡迎。
  • 疫情期間線上訂單量暴增,疫情過後你還會網上買菜嗎?
    重慶百貨線上生鮮業務的火爆,並非個案。菜園壩水果市場的線上銷售平臺——香滿圓,近期每天的訂單量在1500單左右,比疫情前增加了70%。蘇寧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家樂福的新用戶及其復購率均表現良好,而且到家業務銷售佔比逐月快速提升,3月份佔比近10%。但事實上,生鮮生意並不好做。
  • 肺炎疫情北京怎麼網上買菜?這份全攻略請收好
    肺炎疫情北京怎麼網上買菜?  五、網上買菜,這些情況要知道  1、網上買菜,漲價售罄現象時有發生  近日,很多網友反映網上買菜不但貴,還不容易買到。在盒馬鮮生、多點、美團買菜、七鮮等多個APP上發現,部分蔬菜價格確實不算便宜,有的土豆每斤都10元起。
  • 合肥周谷堆10月份可網上買菜 便宜又方便
    合肥周谷堆10月份可網上買菜 便宜又方便 資訊標籤: 周谷堆 網上 買菜 電子商務
  • 東方網開通"網上菜場" 買菜可以不用擠菜場
    東方網記者趙小磊11月28日報導:平日買菜,質量、價格,安全性、便利性,這些都是市民最關心的問題,現在,點點滑鼠就可以辦到——東方網的「網上菜場」上線了,「質優、安全、方便」正是這個平臺服務的宗旨。
  • 除了在網上買菜,你還可以在網上買房了?
    恆大啟動網上售房,更給出超值優惠!宅家的二十多天裡,機智的我們摸索出了各種支持我們宅家的線上模式,什麼網上買菜、在家遠程辦公、在線上課那都不算什麼,還有雲K歌、雲健身、雲蹦迪等娛樂休閒也被挖掘出來。而現在,你除了能在網上做這些,你還可以體驗網上買房,這一新型購房方式。
  • 網上買菜,真的便宜了嗎?
    我這人本身就不喜歡網絡購物,至於讓買菜,更加不可能。我始終認為,到菜市場能隨便直觀挑選,新鮮有保證,能實際地了解到菜價,還能順便閒逛,比較有趣。然而網絡買菜呢,你看到的圖片都是一群年輕人精心做出來的,和實物有可能存在著很大的區別。至於這些菜是從哪裡來的,我們消費者還真的不得而知。
  • 網上買菜要燒錢的節奏?我不看好!
    現在外賣市場趨於平靜,他們得找新的出路啊,估計就想到反正有這麼大的配送隊伍,買菜上門試試看,反正順便的事情。結果網上買菜這個模式最近就開始火了。前幾天,在小區偶然就碰到幾個網上買菜的地推人員,好像在那裡無所事事,也沒什麼人去圍觀。拍了張照片,我笑了,我看這個商業模式又要涼涼。為什麼這麼說呢?
  • 「網上買菜」這麼簡單的事,為什麼在美國難以普及?
    編者按:同樣是疫情期間居家隔離,中美兩國人民上網買菜的感受卻是天壤之別,不得不說國內的生鮮電商和物流配送真是太方便了,只要你想,幾乎什麼都可以在網上買到,很快就送到家門口,但發達的美國為什麼生鮮電商發展得如此之差?來看看下文的介紹吧。
  • 酷狗星曜計劃新歌上線 要不要買菜《火紅的薩日朗》火爆
    (原標題:酷狗星曜計劃新歌上線 要不要買菜《火紅的薩日朗》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