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的疫情催生了宅經濟,為了儘量避免出門和與外界密切接觸,線上訂菜買菜越發成為一種全新的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現在疫情消退,線上買菜依然熱度不減。
買菜跟一日三餐一樣高頻、剛需,但是現在很多年輕人忙於工作,很少有時間到線下菜市場買菜,這裡就造成了一個「線上買菜」的需求。而線上買菜業務的出現,讓人們對於「買菜」這件事不那麼頭疼。
可能很多人會產生疑問,線上買菜這個小事,為什麼市場會如此火爆?
下面我從以下2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懶人經濟是根本,線上買菜,成為年輕人眼中的「便捷」
熟悉的朋友可能都會知道,現在線上買菜的消費群體年經人居多。為什麼呢?就拿每個人日常生活舉例子吧。
你在工作一天後,甚感疲憊,還想再去菜市場買點菜嗎?
你在炎炎烈日的夏天,會選擇頂著烈日走到菜市場去買菜嗎?
你在線下買了一袋子菜,把手勒的一條紅一條紫的,這時候你開心嗎?
最重要的一點,你能接受早起,跟大爺大媽們搶新鮮或者打折菜嗎?
換成是我的話,我是不會的。你應該也會想著:要是能在網上買菜送貨上門多好!你看,這就是需求。同時,你要記住,像你一樣的年輕人,是不在少數的。
當下,年輕人的主流思維是:以方便為主,節省時間就是節省金錢。
雖然大部分小區的周邊都會有線下菜場,但真正離菜市場僅一步之遙的消費者屈指可數,還是需要老百姓走上個三兩分鐘才能到達。
在年輕人的認知中,「幾分鐘」基本等同於「不方便」。
而線上下單購菜送貨上門的模式,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年輕人不願「多走幾步」的問題。
同時,線上買菜可以像「順便取個快遞」一樣,便捷地拿走所需食材,換成是我,我也會選擇。
二、線下生鮮受阻,更多商家想要盈利,就要擴展線上買菜業務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生鮮電商的出現,確實給線下生鮮實體店重重的「一錘」。
最重要的是,站在用戶角度看,現在年輕人因為文化、外賣、網購、社交等原因的影響,越來越不習慣於去菜市場,通過手機App買菜已經是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選擇。
甚至可以說,年輕人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去逛菜市場。
就是在這樣的需求變化下,線上買菜想不火都難!
另外,站在菜攤攤主角度來看,他們面臨著鋪租日益高漲等問題。
同時,社區生鮮新零售的日益風靡,正在讓他們感受到客源被瓜分的風險,如何將年輕人和老主顧拉回來成為燃眉之急。
他們十分需要藉助網際網路打開新的銷售渠道,擴大經營半徑,提高整體坪效和收益。
而線下實體店轉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不僅順應了時代的潮流,也滿足了消費者額購物需求。再宏觀的說,線下實體店的轉型,在減少運營成本擴大銷售流量的同時,其實也是在變相的為線上業務擴展市。
線上賣菜市場佔額比重越大,輻射的範圍就會越大,消費者購物就會越方便,而生鮮產品是剛需品,時間久了,以新帶舊的趨勢會越來越明顯,最終導致的就是線上買菜業務的火爆!在我看來,未來十年內,我依舊很看好線上買菜業務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