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免疫檢查點控制營養吸收的機制

2020-12-10 科學網

研究揭示免疫檢查點控制營養吸收的機制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9 13:10:35

德國柏林慈善大學Andreas Diefenbach研究團隊取得一項新突破。他們提出第3組先天性淋巴樣細胞(ILC3)對白介素(IL)-22BP產生的樹突狀細胞的不同亞組進行編程,將其定性為單獨的腸淋巴組織。相關論文於2020年11月17日發表於《免疫》。

使用腸道單核吞噬細胞的全基因組單細胞轉錄譜分析和多維流式細胞術,他們發現隱斑(CP)和孤立的淋巴濾泡(ILF)相關的CD11c +細胞是腸道cDC的轉錄特異亞群,他們將其稱為CIA-DC。 CIA-DCs需要通過cDCs中的淋巴毒素β受體信號傳導,由CP和ILF駐留的CCR6 + ILC3進行編程。CIA-DCs差異表達與免疫調節相關的基因,並且是穩定狀態下IL-22結合蛋白(IL-22BP)的主要細胞來源。缺乏CIA-DC來源的IL-22BP小鼠表現出上皮脂質轉運蛋白的表達減少,脂質吸收減少以及體內脂肪穩態的變化。他們的發現為控制營養吸收的免疫調節檢查點的設計原理提供了見解。

據悉,孤腸淋巴組織(例如CP和ILF)構成穩態激活集線器,其中包含連續產生IL-22的ILC3。CPs和ILFs的外表面由CD11c +細胞特徵不清晰的區域劃分。

附:英文原文

Title: Group 3 Innate Lymphoid Cells Program a Distinct Subset of IL-22BP-Producing Dendritic Cells Demarcating Solitary Intestinal Lymphoid Tissues

Author: Fabian Guendel, Michael Kofoed-Branzk, Konrad Gronke, Caroline Tizian, Mario Witkowski, Hung-Wei Cheng, Gitta Anne Heinz, Frederik Heinrich, Pawel Durek, Paula S. Norris, Carl F. Ware, Christiane Ruedl, Susanne Herold, Klaus Pfeffer, Thomas Hehlgans, Ari Waisman, Burkhard Becher, Anastasios D. Giannou, Sebastian Brachs, Karolina Ebert, Yakup Tanriver, Burkhard Ludewig, Mir-Farzin Mashreghi, Andrey A. Kruglov, Andreas Diefenbach

Issue&Volume: 2020/11/17

Abstract: Solitary intestinal lymphoid tissues such as cryptopatches (CPs) and isolated lymphoidfollicles (ILFs) constitute steady-state activation hubs containing group 3 innatelymphoid cells (ILC3) that continuously produce interleukin (IL)-22. The outer surfaceof CPs and ILFs is demarcated by a poorly characterized population of CD11c+ cells. Using genome-wide single-cell transcriptional profiling of intestinal mononuclearphagocytes and multidimensional flow cytometry, we found that CP- and ILF-associatedCD11c+ cells were a transcriptionally distinct subset of intestinal cDCs, which we termCIA-DCs. CIA-DCs required programming by CP- and ILF-resident CCR6+ ILC3 via lymphotoxin-β receptor signaling in cDCs. CIA-DCs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genes associated with immunoregulation and were the major cellular source of IL-22binding protein (IL-22BP) at steady state. Mice lacking CIA-DC-derived IL-22BP exhibiteddiminished expression of epithelial lipid transporters, reduced lipid resorption,and changes in body fat homeostasis. Our findings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designprinciples of an immunoregulatory checkpoint controlling nutrient absorption.

DOI: 10.1016/j.immuni.2020.10.012

Source:https://www.cell.com/immunity/fulltext/S1074-7613(20)30453-2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CD8+T細胞代謝與腫瘤免疫機制
    研究揭示CD8+T細胞代謝與腫瘤免疫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7 16:00:38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鄒強/劉俊嶺/蘇冰課題組,發現了醯基甘油激酶(AGK)可維持CD8
  • 研究揭示植物免疫受體功能發揮機制
    研究揭示植物免疫受體功能發揮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3 13:56:51 近日,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和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取得一項新進展。
  • 【學術前沿】徐平龍實驗室揭示核酸免疫識別的線粒體功能及分子機制
    【學術前沿】徐平龍實驗室揭示核酸免疫識別的線粒體功能及分子機制 2020-11-10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防科大合成生物學研究團隊揭示微重力先天性免疫新機制
    該論文建立了地基模擬微重力下先天性免疫研究的動物模型,揭示了TRIM25介導的正反饋免疫調節環路受阻是模擬微重力下先天免疫功能失調的關鍵因素。與此同時,該論文登上了該期刊2021年第一期的封面。全基因組表達譜分析結果全面揭示了斑馬魚胚胎中響應微重力的先天性免疫相關基因,發現抗病毒先天性免疫系統中的炎症免疫響應、先天免疫應答、NF-κB信號通路和病毒響應機制在微重力環境下均存在顯著抑制。
  • 研究揭示ILC2促進癌症肺部轉移的機制
    研究揭示ILC2促進癌症肺部轉移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4 21:12:04 英國劍橋大學Timotheus Y. F.
  • 國防科技大學合成生物學研究團隊揭示微重力條件下先天性免疫新機制
    該論文建立了地基模擬微重力下先天性免疫研究的動物模型,揭示了TRIM25介導的正反饋免疫調節環路受阻是模擬微重力下先天免疫功能失調的關鍵因素。人類通過使用空間運載器進行太空飛行和對宇宙深處的探索已經有許多年的歷史。
  • 中南大學研究團隊發表原創性論著 揭示腫瘤免疫治療新方案
    該研究首次報導舒尼替尼(Sunitinib)的靶點與抑制性免疫檢查點及免疫抑制細胞呈正相關,揭示了舒尼替尼通過p62介導的選擇性自噬調控腫瘤PD-L1的分子機制,並提出了舒尼替尼聯合CTLA-4單抗有效治療黑素瘤與肺癌的新策略。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訊作者單位均為中南大學。博士後荔輝、匡欣薇、梁龍,以及葉幼瓊研究員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陳翔教授、劉靜教授、劉洪教授和韓冷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 狄文和鄧劉福團隊聯合研究揭示腫瘤免疫治療新型機制和臨床治療新...
    狄文和鄧劉福團隊聯合研究揭示腫瘤免疫治療新型機制和臨床治療新策略 2020-07-09 11: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醫學科學院揭示精神壓力調控腫瘤免疫應答的機制
    中國醫學科學院揭示精神壓力調控腫瘤免疫應答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10 16:31:26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蘇州系統醫學研究所馬瑜婷和Guido Kroemer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了壓力-糖皮質激素
  • 中國科學家揭示植物硝酸鹽信號傳導通路和氮磷營養平衡分子機制
    然而,長期以來NRT1.1如何傳導硝酸鹽信號的分子機制卻不清楚,這也是制約全面理解硝酸鹽信號通路的核心問題。NRT1.1B的自然變異不僅導致秈稻硝酸鹽吸收及轉運的增強,同時觸發更強的硝酸鹽信號反應。近期,胡斌博士等進一步揭示了NRT1.1B介導的硝酸鹽信號向細胞內的傳遞機制,首次在植物中建立了硝酸鹽信號從細胞膜受體到細胞核內的核心轉錄因子完整的傳導通路。
  • 中國科學家揭示植物幹細胞先天抗病毒免疫機制
    中國科學家揭示植物幹細胞先天抗病毒免疫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9 15:01:37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田朝霞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WUSCHEL在植物幹細胞中觸發先天抗病毒免疫
  • 生物物理所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逃逸或拮抗宿主天然免疫,是否有利於病毒自身的複製?這其中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近期,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鄧紅雨課題組鑑定出一個負調節STING和MAVS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的宿主蛋白磷酸酶PPM1G,並解析了卡波西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SHV)利用間質蛋白ORF33挾持PPM1G,進行免疫逃逸的分子機制。
  • 鄧紅雨課題組揭示皰疹病毒免疫逃逸及宿主天然免疫調節的分子機制
    病原體特別是病毒是否操縱這種調控過程,以逃逸或拮抗宿主天然免疫,有利於病毒自身的複製?這其中的分子機制是什麼?該研究鑑定出一個負調節STING和MAVS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的宿主蛋白磷酸酶PPM1G,並解析了卡波西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SHV)利用間質蛋白ORF33挾持PPM1G進行免疫逃逸的分子機制。皰疹病毒是一個古老的病毒家族,在進化過程中發展出多種策略,抑制宿主的天然免疫反應,以成功地感染細胞並建立持續的潛伏感染。
  • Nat Cancer:揭示癌細胞如何產生PD-L1實現免疫逃逸!
    而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科學家的最新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Nature Cancer雜誌上,揭示了這一機制的關鍵部分。這些發現可能提供新的靶點,可能進一步改善目前癌症免疫治療的效果。近10年前,美國FDA批准了一種名為檢查點抑制劑(checkpoint inhibitors)的新型藥物中的第一種藥物。
  • 免疫檢查點阻斷抗體副作用的處置
    正文免疫系統在癌症的控制與消除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近期通過阻斷T細胞上叫做檢查點的負調控部分的策略來增強T細胞功能,在患有不同腫瘤的病人身上取得顯著效果。CTLA-4抗體易普利姆瑪(ipilimumab)被美國FDA批准治療惡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總生存期獲益。
  • 研究揭示CD47調控細胞吞噬的機制
    研究揭示CD47調控細胞吞噬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10 14:46:31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Ronald D.
  • 全新DNA複製起始位點調控機制獲揭示
    12月26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紅和朱明昭課題組聯合在《自然》上發表論文,揭示了組蛋白變體H2A.Z對DNA複製起始位點的調控機制。
  • Cell:揭示細菌通過調節鎂離子吸收抵抗抗生素機制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和西班牙龐培法布拉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將實驗和數學建模結合在一起,發現了一種意想不到的機制,這種機制允許細菌在抗生素的作用下存活。具體而言,他們發現細菌通過控制對鹼金屬離子的攝取來抵抗抗生素。
  • 科學家揭示糖皮質激素抑炎的機制
    科學家揭示糖皮質激素抑炎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5 17:18:25 美國克利夫蘭診所勒納研究所Booki Min團隊發現,糖皮質激素(GC)的抗炎作用是由Foxp3 +調節性
  • 針對CTLA-4的免疫檢查點療法(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最新...
    最初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闡明了阻斷CTLA-4和PD-1的效果,而且其臨床治療效果非常顯著;研究人員將其稱之為免疫檢查點療法(immune checkpoint therapy),該療法能夠有效改變惡性癌症患者的治療結局;與其它癌症療法類似,這種療法也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有時候甚至會危及患者生命,而這些副作用是由過度免疫反應所誘發的自身免疫反應所致,但其是可以進行控制的,如今研究人員一直在深入研究來闡明該療法背後所設計的分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