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融合為什麼這麼難?

2020-12-09 千家智客

導讀

DeepMind的阿爾法go、zero、fold中的阿爾法,alpha,即α,是希臘字母表的第一個字母,有第一個、開端、最初的含意。

連接時間與空間的是速度, 

連接能量與質量的也是速度,

連接事實與價值的會是什麼呢?

連接人與機的又會是什麼呢?

是不斷修正的推理規則?

還是不斷修正的規則推理呢?

DeepMind的阿爾法go、zero、fold中的阿爾法,alpha,即α,是希臘字母表的第一個字母,有第一個、開端、最初的含意。

如果

計算是溝通事實與價值、態勢與感知的渠道,

那麼

算計則是聯繫主客觀、感理性、意形化的蟲洞

人工智慧中的「人」並不是一個「人」

 一般而言,對於一個具體的任務態勢而言,事物的價值量常常圍繞其事實(顯著性)量而發生變化,但不是確定性的變化,而是不確定性的彌聚變化,時大時小,彌散聚合富有彈性,這與我們通常生活中的價值觀相似,不斷同化順應、修正平衡。就像費曼所說:事物在微小尺度上的行為完全不像大尺度上的行為。反之,也相似。有時,變化態勢中事物的事實量與價值量不是線性變化的,而是像電影裡的鏡頭一樣按照自己的邏輯線索改變,不需要日常的中間時空,既可以無中生有,也可以有中生無。某些特定的態勢下事物的事實性與價值性即便相距的再遠,也能瞬間互相識別,形成自動模式匹配效應。

人工智慧中的「人」不是真「人」。自主並不代表智能,或者說自主是智能的必要而非充分條件,只有具備了價值觀的自主體,才能說它是智能體。所以說,事實性自主僅是自動化,價值性自主才是智能化,洞察性自主更是智慧化。真的人常常是沒有主體性或本體性的,會隨著系統和體系而變化。

人機互蕩,機器處理線性,人處理非線性。

一部好的作品,是眾人創造的結果,比如《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寫的,是李野墨說的,是演員演的,是無數讀者/聽眾想的,是各種媒介傳的……;一個好的智能產品或系統,也是眾人創造的結果,比如「阿爾法狗」或「阿爾法元」是Deep Mind開發的,是前人棋譜訓練出的,是群眾想像出的,是各種媒介傳的……

有人說:「感性是複雜的模式模糊計算,是最節能與最高效的平衡」。其實不然,感性智能不是計算,而是加了算計的計算計機制,這才是複雜的模式模糊計算計,是最節能與最高效的平衡。計算計機制時常在不一定了解發生事情的確切過程時能給出一個滿意的答案,儘管這些過程是不透明的,而且很難清晰的證明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對感性智能而言,規則是可以被修正的,如果它產生了我們不願意接受的推理;推理可以被拒斥的,如果它違反了我們不願意修改的規則。事實轉換為價值的過程就是在規則與被接受的推理之間進行相互調整的一種微妙的過程;最終確定的價值就存在於他我或自我達成的協議中。也許,真的不能用人工智慧的基本規律去解釋人類智能的規律。

連接時間與空間的是速度,連接能量與質量的也是速度,那麼連接事實與價值的會是什麼呢?即用什麼指標來衡量值不值得做某件事的問題。這也許是連接真實與虛擬、現實與虛構、結構與功能等平行世界的問題吧!

人機融合的矛盾在於:人發散,機收斂,人辯證,機規則,一彌一聚,一動一靜。再有我們面對的常常不是一個問題,而是交織在一起的一群不同問題!所以運用單純的數理邏輯方法很難實現解決的目的,所以還需要同時使用形式邏輯、辯證邏輯,甚至非邏輯手段。

機器學習甚至人工智慧的不確定性和不可解釋性主要緣於人們發現發明的歸納、演繹、類比等推理機制確實有可能導致某種不完備性、不穩定性和相悖矛盾性,而且隨著計算規模的不斷擴大,這些不確定性和不可解釋性越大。而人類的反事實推理、反價值推理可以從虛擬假設角度提前預防或預警這些形式化的自然缺陷。把人機融合體當做一個認知主體,更有利於解決複雜性問題,只是需要解決在不同任務下的如何融合的問題。另外,一人一機的單一融合與多人多機的群體融合從根本機理上也會很不相同,正可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命題邏輯的關鍵點在於它是二進位的。每個句子(也稱為命題)假定為真和假。沒有中間答案,也不接受不確定性和概率,只允許兩個「真值」,即真和假。熱力學比邏輯更接近大腦的功能。邏輯學被統計學取代,單一單元被集合取代,確定性純度被概率噪音取代。

相關焦點

  • 未來的智能形式:人機融合智能
    人機環境之間的關係既有有向閉環也有無向開環,或者有向開環也有無向閉環,自主系統大多是一種有向閉環行為。人機環境系統融合的計算計系統也許就是解決休謨之問的一個秘密通道,即通過人的算計結合機器的計算實現了從「事實」向「價值」的「質的飛躍」。有人認為:「全場景智慧是一個技術的大融合。」
  • 人機融合智能指控系統的瓶頸——休謨之問
    總之,「應該」是由眾多「是」所組成的函數並取其極大值或最大值,對人機融合智能指控系統而言就是(要把握)最重要「價值態」的發展趨勢——「價值勢」。以人機工效學意義的價值概念為基礎,可以推演出一個最重要的、最基礎的、最普遍的價值命題:人機融合的一切行為和思想都是為了追求可持續的利益最大化或可持續的價值率最大化,再根據這一命題可以推演出所有人機環境系統工程領域的價值命題,因此由價值概念可以推導出所有價值命題。
  • 2019年機器人發展關鍵詞:人機融合
    人機融合採用分層的體系結構。
  • 駕駛艙研究評估:探求人機融合的新境界
    2017年9月27日, 為滿足現代化軍事要求,適應民機市場需求,完善直升機研發體系,航空工業直升機所獨立設置直升機駕駛艙研究和評估中心(研評中心),採用一個中心抓總,多個研究方向協同,依託型號任務、預先研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攻關等多渠道,藉助軍民融合研究成果, 以突破人機功能分配與告警系統研究
  • 基於知識圖譜的人機對話系統|公開課筆記
    為什麼人機對話系統目前在工業界這麼熱門?它最重要的一個意義是有望取代目前在手機上的 APP,成為 IoT 時代的一個最重要的人機互動形式,這是它的最主要意義所在。3.Amazon Echo 則是遠講模式,你可以離麥克風 3 米甚至 5 米這麼遠。它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因為你離它遠了以後更容易受周邊噪音的影響,還有一個更致命的影響是聲音反射引起的混響問題,特別是在玻璃房裡,聲音不斷在反射,麥克風收到的聲音就是很多聲音混雜在一起。
  • 健康管理師人機對話考試難嗎?要注意哪些方面?
    現在健康管理師不管是在國家政策還是社會認可上健康管理師這個行業都越來越受到關注與支持,正在備考7月份考試的學員應該都明白考試科目中專業技能操作考試形式是人機對話。那麼健康管理師人機對話考試難嗎?要注意哪些方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人機共生:人工智慧發展的必然趨勢
    機器智慧正朝著「超越人類智能」的奇點邁進,越臨近這個奇點,人類將越難探知此時的機器智慧在「想」什麼。這時,智慧共享體系所再次湧現的新智慧已經不再是純粹的自然人的聰明才智所能表達的。在線式智慧共享體系是一個記憶永不衰退的特殊社會大腦,其特殊的工作原理在於:非選擇性的永久存儲、智慧產生與演化的計算性路徑,以及雙向參與的累積性(分布的主動性與調用的目標性的循環積累)。
  • 教育公平為什麼這麼難實現?
    都是同一個國家的人啊,為什麼區別這麼大?全國並不是統一的試卷,據說是要照顧邊疆地區教育落後地區的考生。可是北京上海的考卷也並沒有最難啊,反而是河南湖北這些並不是最發達地區的試卷非常難,就因為這些省份考生多,競爭大,需要刷掉一批人?太多人想出生在北京上海了,有了北京上海的戶口,真的是高人一等啊,連高考都沒有別的地方那麼大壓力,而且從小學到大學都是最好的教育資源。太多家長想買學區房來讓孩子讀公辦學校,導致又小又破的一個房子要掏空一個家庭的積蓄。這還是有錢人家才能做到的。
  • JavaScript為什麼這麼難?
    JavaScript為什麼這麼難? 只有真正的javascript程式設計師才知道javascript太難了。其他程式設計師都覺得javascript是門玩具語言。
  • 人機互動的內容有哪些_人機互動主要研究什麼
    因此,研究人機互動界面的表示模型與設計方法,是人機互動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   可用性分析與評估(Usability and Evaluation)   可用性是人機互動系統的重要內容,它關係到人機互動能否達到用戶期待的目標,以及實現這一目標的效率與便捷性。人機互動系統的可用性分析與評估的研究主要涉及支持可用性的設計原則和可用性的評估方法等。
  • 為什麼大學生就業這麼難?
    不知從哪一年,網絡上開始喊大學生就業難,於是,似乎每一年都是「史上最難就業年」。大學生就業真的這麼難嗎?為什麼這麼難?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我國出臺了相關政策,解決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然而,大學生的就業本身是一個複雜的項目,需要一個系統而完整的機制來確保其實施。近年來,中國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農村人口的不斷湧入,對大學生的就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加上戶籍制度的限制,城市學生不願放棄城市戶口,在村鎮工作,這無形當中導致人才從農村流向城市,從西部流向沿海地區。大城市交通擁堵,城市人才短缺。
  • 為什么女性性高潮這麼難?
    為什么女性性高潮這麼難?為什么女性性高潮這麼難呢?如果你把這個問題丟給一位進化生物學家,他很可能會反問你:女性為什麼會有性高潮呢?在他看來,女性性高潮和生殖能力無關,根本就不應該被進化出來。男性就不同了,沒有性高潮就無法射精,那可不行。關於這個問題,目前最為流行的理論是,女性性高潮是男性性高潮的副產品。
  • 第五人格:國際服實施新「人機」規則,這個信號,暗示修改無望?
    不少萌新玩家甚至因為這個新的人機規則感覺沒有繼續玩下去的動力,也是因此他們不停地找官方進行問題反饋,希望可以改回原來的人機系統。01人機局和隱藏分既然說了早期的人機比較有趣,那麼我們就回顧一下當時的人機究竟是什麼樣子,為什麼它們能讓萌新如此喜愛
  • 為什麼算法這麼難?
    那麼,為什麼說算法很難呢?這個問題只有兩種可能的原因:1、算法本身就很難。也就是說,算法這個東西對於人類的大腦來說本身就是個困難的事兒。2、講得太爛。下面會說明,算法之所以被絕大多數人認為很難,以上兩個原因兼具。我們說算法難的時候,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學算法難。第二種是設計算法難。
  • 線條眉為什麼做起來這麼難
    什麼是線條眉,這是紋繡界的一個紋眉項目,其紋繡效果根根分明,就像長在眉毛上的,所以更加逼真和自然,通常我們聽到或看到的「仿真眉」「仿生眉」「野生眉」等等都是線條眉衍生而來的,線條眉一直霸佔著高價眉的位置,但是做的紋繡師不僅少,技術還各異,為什麼這麼好看的眉毛做的這麼少呢,因為難啊,為什麼線條眉這麼難呢?
  • 為什麼臭氧這麼難控制?
    這一節將探討臭氧是不是我們獨有的新問題,為什麼這麼難控制和我國在臭氧方面取得的進展與努力的方向。01臭氧是不是我們獨有的新問題?下一個問題。剛才我們一直在說是2013年之後臭氧反彈這麼厲害,這是不是有新的問題,中國獨有的問題?
  • 人機互動作品集,一定要展現技術嗎?
    01、人機互動作品集選題那麼回到我們的作品集選題,要了解當下HCI人機互動的趨勢,不妨從近些年大家耳熟能詳的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5G等風口浪尖的高新技術名詞來進行簡單分析。自2017年開始,「AIoT」一詞便開始成為科技行業中的熱詞之一,「AIoT」即「AI+IoT」,指的是人工智慧技術與物聯網在實際應用中的落地融合。
  • 人機工程學
    所謂人性化產品,就是包含人機工程的的產品,只要是「人」所使用的產品,都應在人機工程上加以考慮,產品的造型與人機工程無疑是結合在一起的。我們可以將它們描述為:以心理為圓心,生理為半徑,用以建立人與物(產品)之間和諧關係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潛能,綜合平衡地使用人的肌能,保護人體健康,從而提高生產率。
  • 人機工程學/人因工程學的定義
    人機工程學(Human Machine Environment)和人因工程學(Human Factor Environment)國際百科全書的標題表明,人機工程學和人因工程學可能是兩個獨立的學科領域。幾年前,在美國,這個領域中主體的專業組織決定將其名稱中加入「人機工程學」。他們還決定添加連詞「和」而非用破折號或斜線將名稱分離,這個形式更經常被使用來暗示同義。現在社會稱它為「人因工程學和人機工程學學會(HFES)。如果人機工程學和人因工程學是相同的,那麼為什麼不使用斜線而是「和」,或稱它為人因工程學/人機工程學學會呢?而對於這個問題,為什麼不稱這個百科全書為人機工程學/人因工程學國際百科全書?
  • 2020年護士資格考試:人機對話第一輪的試題比其它輪次更難?
    最近有很多考生都會關心參加人機對話考試第一輪考試比後面輪次考試更難嗎?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好好聊聊這個問題一、試題難易程度試題難易程度一向是大家最為關注的問題。通過歷年的考情分析來看,人機對話與筆試難易程度基本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