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專題:神經生物學技術突破

2020-12-20 生物谷

    生物谷報導:神經生物學家們近幾年來獲得了巨大的技術突破:用於細胞標記的複合了複雜方法的成像技術方面的進步已經可以讓科學家們在活體腦細胞中觀測細胞和亞細胞事件,這為研究基礎神經系統進程打開了一扇窗,而複合了高通量方法的新穎遺傳工具則為進一步了解構成神經環路的各種成份提供了幫助,除此之外,近幾年在腦活性操作研究方面也提出了一些新方法,也帶來了新的研究進展,最新一期的《Nature》雜誌中就得到了這一新技術——證明了光敏感蛋白可以用於精確激活和定時沉默神經元研究。

    同時在本期的 Nature 雜誌上,網絡焦點(Web Focus)以「Technical breakthroughs in neuroscience」為題,也進行了這方面內容的詳述。其中包括video,podcast,以及目前和之前的一些研究進展。

目前的研究:

ARTICLEMultimodal fast optical interrogation of neural circuitry Free access
Feng Zhang et al.
Nature 446, 633 (5 April 2007) doi:10.1038/nature05744
Abstract | Full Text | PDF |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複雜的神經工程技術使得人們有可能對活的腦迴路進行成像和控制。這一領域的最新進展涉及將一種來自古細菌Natronomonas pharaonis的光激發的氯化物泵轉染(transfection)進小鼠海馬體神經元中,從而能夠在毫秒時間尺度上對神經活動進行抑制。這種方法可以補充通過一個可以光激發的藻通道來激發神經元的一種現有工具。這兩個通道對不同波長的光產生響應,允許對同一迴路中的神經活動進行快速雙向控制。在完好的動物身上也是這樣,因為具有這兩個通道的轉基因蛔蟲C. elegans的運動受光的影響。該體系可以通過遺傳學方法定位於特定類型的神經元,因而便出現了這樣一種可能性:它有可能導致神經疾病的光學治療

之前的研究:

神經元光學激發(OPTICAL STIMULATION)

  • 技術報告
    Anticonvulsant and anesthetic effects of a fluorescent neurosteroid analog activated by visible light 
    Lawrence N. Eisenman et al.
    Nat. Neurosci. 10, 523 - 530 (25 February 2007) doi:10.1038/nn1862
    Abstract | Full Text | PDF |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Millisecond-timescale, genetically targeted optical control of neural activity 
    Edward S. Boyden, Feng Zhang, Ernst Bamberg, Georg Nagel and Karl Deisseroth
    Nat. Neurosci. 8, 1263-1268 (8 September 2005) doi:10.1038/nn1525
    Abstract | Full Text | PDF
    Light-activated ion channels for remote control of neuronal firing 
    Matthew Banghart, Katharine Borges, Ehud Isacoff, Dirk Trauner and Richard H. Kramer
    Nat. Neurosci. 7, 1381-1386 (7 December 2004) doi:10.1038/nn1356
    Abstract | Full Text | PDF

  • 觀點透視
    Channelrhodopsin-2 and optical control of excitable cells 
    Feng Zhang, Li-Ping Wang, Edward S. Boyden and Karl Deisseroth
    Nat. Methods 3, 785-792 (3 October 2006) doi:10.1038/nmeth936
    Abstract | Full Text | PDF
    Photochemical tools for remote control of ion channels in excitable cells 
    Richard H. Kramer, James J. Chambers and Dirk Trauner
    Nat. Chem. Biol. 1, 360-365 (1 December 2005) doi:10.1038/nchembio750
    Abstract | Full Text | PDF

微環路(MICROCIRCUITRY)

  • 研究文章
    Targeting neural circuitry in zebrafish using GAL4 enhancer trapping 
    Ethan K. Scott et al.
    Nat. Methods 4 323-326 (18 March 2007) doi:10.1038/nmeth1033
    Abstract | Full Text | PDF |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Fine-scale specificity of cortical networks depends on inhibitory cell type and connectivity 
    Yumiko Yoshimura and Edward M. Callaway 
    Nat. Neurosci. 8, 1552-1559 (8 November 2005) doi:10.1038/nn1565
    Abstract | Full Text | PDF |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Heterogeneity in the pyramidal network of the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Yun Wang et al.
    Nat. Neurosci. 9, 534-542 (9 April 2005) doi:10.1038/nn1670
    Abstract | Full Text | PDF |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基因特徵&功能分析

  • 技術報告
    FACS-array profiling of striatal projection neuron subtypes in juvenile and adult mouse brains 
    Mary Kay Lobo, Stanislav L. Karsten, Michelle Gray, Daniel H. Geschwind and X William Yang
    Nat. Neurosci. 9, 443-452 (9 March 2006) doi:10.1038/nn1654
    Abstract | Full Text | PDF |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 研究文章
    Genome-wide atlas of gene expression in the adult mouse brain 
    Ed S. Lein et al.
    Nature 445, 168-176 (24 January 2007) doi:10.1038/nature05453
    Abstract | Full Text | PDF |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Molecular taxonomy of major neuronal classes in the adult mouse forebrain 
    Ken Sugino et al.
    Nat. Neurosci. 9, 99-107 (9 January 2006) doi:10.1038/nn1618
    Abstract | Full Text | PDF |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Systematic analysis of genes required for synaps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Derek Sieburth et al.
    Nature 436, 510-517 (28 July 2005) doi:10.1038/nature03809
    Abstract | Full Text | PDF |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A gene expression atla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based on 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s 
    Shiaoching Gong et al.
    Nature 425, 917-925 (30 October 2003) doi:10.1038/nature02033
    Abstract | Full Text | PDF |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成像技術&顯微技術

  • 研究報告
    Ultramicroscopy: 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of neuronal networks in the whole mouse brain 
    Hans-Ulrich Dodt et al.
    Nat. Methods 4 331-336 (25 March 2007) doi:10.1038/nmeth1036
    Abstract | Full Text | PDF |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Imaging cellular network dynamics in three dimensions using fast 3D laser scanning 
    Werner Göbel, Björn M. Kampa and Fritjof Helmchen
    Nat. Methods 4, 73-79 (4 January 2007) doi:10.1038/nmeth989
    Abstract | Full Text | PDF |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Reconstruction of firing rate changes across neuronal populations by temporally deconvolved Ca2+ imaging 
    Emre Yaksi and Rainer W. Friedrich
    Nat. Methods 3, 377-383 (3 May 2006) doi:10.1038/nmeth874
    Abstract | Full Text | PDF |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 技術報告
    Supersensitive Ras activation in dendrites and spines revealed by two-photon fluorescence lifetime imaging 
    Ryohei Yasuda et al.
    Nat. Neurosci. 9, 283-291 (9 February 2006) doi:10.1038/nn1635
    Abstract | Full Text | PDF |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相關焦點

  • 北京神經內科最好的醫院取得重大突破
    北京神經內科最好的醫院取得重大突破 字號:小大 2010-09-23 14:15 來源:北京海華癲癇病專業醫院 近日,北京海華癲癇專業醫院的「平癲祛癇黃金組合」神經調控技術,在臨床治療癲癇病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它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 【每日一練】常用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原理及其應用
    二十二、常用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原理及其應用解析1 解析:C聚合酶鏈反應
  • 新譯科技:混合神經網絡算法使智能機器翻譯實現顛覆性突破
    新譯科技:混合神經網絡算法使智能機器翻譯實現顛覆性突破時間:2017-05-19 14:09   來源:中華網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新譯科技:混合神經網絡算法使智能機器翻譯實現顛覆性突破 在智能化的今天,傳統語言翻譯迎來智能化浪潮。
  • 2018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中科院神經所杜久林研究組副研、助研和...
    該研究組以斑馬魚為模式動物,運用分子細胞生物學、電生理、顯微成像、行為學、圖像處理等多學科交叉手段,研究:1)感覺-運動信息處理及其神經調節神經機制(Neuron 2012a, Neuron 2012b, Developmental Cell 2012, Neuron 2016,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6, Neuron
  • 【海水魚專題】淺談石斑魚神經壞死病毒病
    【海水魚專題】淺談石斑魚神經壞死病毒病出處:利洋水產 作者:劉明 水產養殖網 2019-11-10 07:28:00 近幾年養殖石斑魚的朋友越來越多,但成活率逐年降低,養殖難度越來越大,其中神經壞死病毒病是影響成活率的一個重要因素,下面針對石斑魚神經壞死病毒病的一些情況做簡單介紹,以期對您有所幫助。
  • 【CCCF專題】深度學習在自然語言處理中的應用
    深層神經網絡通常使用反向傳播的方法來訓練,然而由於層數較多並且隨機初始化造成的訓練結果不穩定等,使得深層神經網絡一直沒有在實際應用中推廣起來。直到2006年,辛頓(Hinton)等人使用了基於受限貝爾茲曼機(restricted Bolzman machine)的逐層無監督訓練的預處理方法,率先在數字圖像識別上獲得了突破(將錯誤率降低到1.4%)[4]。
  • ...谷歌神經機器翻譯再突破:實現高質量多語言翻譯和zero-shot翻譯
    (GNMT),該系統實現了機器翻譯領域的重大突破,參見報導《重磅 | 谷歌翻譯整合神經網絡:機器翻譯實現顛覆性突破》。昨日,谷歌再發論文宣布了其在多語言機器翻譯上的突破:實現了 zero-shot 翻譯!昨天,谷歌在其官方博客上宣布其在谷歌翻譯(Google Translate)上再次取得重大進展。
  • 《自然》雜誌:「可微分神經計算機」問世
    英國《自然》雜誌12日發表了一項人工智慧重要成果,描述了一種集神經網絡與計算機優點於一身的混合型學習機器,既能像神經網絡那樣學習,又能像計算機那樣處理複雜數據
  • 醫學大突破:迷走神經激活法國昏迷15年植物人
    中新網9月27日電 據《文匯報》報導,法國一名男子15年前遭遇車禍,成為植物人並昏迷至今,當地科學家近日在男子的胸腔植入迷走神經刺激器後,他竟然呈現恢復知覺的跡象,顛覆了學術界有關人持續昏迷超過12個月就無法喚醒的既有認知。報導稱,如果研究結果能夠在更多患者身上得到驗證,將有望成為醫學大突破。
  • 中國科研人員解密神經突觸「黑匣子」
    記者10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科研人員在利用冷凍電鏡解析神經突觸超微結構方面取得突破,解密了神經突觸「黑匣子」。
  • 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主任李航:神經符號處理開啟自然語言處理新篇章
    面向未來,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將如何發展和演進?在哪些方面會有新突破?7 月 23 日,第二屆語言與智能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主任李航以《神經符號處理開啟自然語言處理新篇章》為題作了報告,就自然語言領域的發展、神經符號處理對自然語言處理的影響等方面闡述了他的看法。
  • 一建建築133分,學霸都在背名師內訓專題突破與攻略,建築+管理等
    去年我在備考一建建築的時候,真的是走了不少的彎路,備考快兩個月的時間,發現自己什麼都沒有記住,後來請教了不少的同事,才知道大家在備考的時候都在用《一建專題突破與高分攻略這份《一建專題突破與高分攻略今天教研組老師整理一份2020版的一建專題突破與高分攻略
  • 重大突破!Google發布神經網絡機器翻譯系統:支持中英
    Google今天宣布發布Google神經網路機器翻譯系統(Google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簡稱GNMT,使用當前最先進的訓練技術,能夠實現到迄今為止機器翻譯質量的最大提升。
  • LED醫療重大突破:漸凍症等神經疾病患者治療有望
    當神經失效LED光成功直接刺激肌肉 防止萎縮 任教於醫療神經學系,同時也身兼大腦修復中心主任的維特·拉弗斯(Victor Rafuse)教授和他的共同研究夥伴,同部門的助理教授張瑩(音譯Ying Zhang)表示他們成功用LED燈光刺激肌肉,能夠使神經受傷和神經退行性疾病所引起的萎縮和癱瘓肌肉有所反應。
  • 有關鈣離子的神經分子機制專題
    二、鈣離子在調節神經遞質釋放中扮演多重角色 胞內鈣離子濃度([Ca2+])對於觸發神經遞質釋放和調節短期可塑性(STP )具有重要作用。神經遞質釋放是由高濃度的微區引發,而短期促進作用則被「剩餘鈣」的整體修復作用強烈地影響著。整體[Ca2+]的增加會可以加速了釋放囊泡的募集,從而控制持續活動中出現短暫消退的程度,以及細胞休息期間囊泡的恢復。
  • 記敘文閱讀專題突破:考點 49 修辭 / 擬人
    (1分)或者運用比喻的手法(1分)形象地(1分)後勤描繪出陽光從葉縫間透出的狀態(1分),從側面寫出葡萄的茂盛(1分)往期推薦☞  記敘文閱讀專題突破:考點 46 修辭 / 雙關☞  記敘文閱讀專題突破:考點 47 修辭 / 借代☞  記敘文閱讀專題突破:考點 48 修辭 / 比喻
  • 2020年二建高分攻略與專題突破七科免費下載
    2020年二建高分攻略與專題突破七科免費下載!
  • 神經ODEs:另一個深度學習突破的細分領域
    這基本上是神經ODE的主要思想:神經網絡中的殘差連接塊鏈基本上是ODE與Euler方法的解決方案!在這種情況下,系統的初始條件是「時間」 0,它表示神經網絡的第一層,並且x(0)將提供正常輸入,可以是時間序列,圖像,無論你想要什麼!「時間」 t的最終條件 將是神經網絡的期望輸出:標量值,表示類或其他任何東西的向量。
  • 適用於特殊類型自然語言分類的自適應特徵譜神經網絡
    適用於特殊類型自然語言分類的自適應特徵譜神經網絡 王一峰, 孫麗茹, 崔良樂, 趙毅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理學院,廣東 深圳 518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