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鈣離子的神經分子機制專題

2020-12-22 科學網

鈣離子,作為信號轉導通路中的第一信使,對於整個中樞神經系統的突觸神經元和神經膠質至關重要。然而,只是隨著近年來一些新的精密儀器的出現,人們才開始對鈣離子的潛在的分子機制及其引發的生理現象有所了解。就這個問題上,9月25日的《神經元》(Neuron)雜誌刊出了7篇有關突觸鈣離子動力學的綜述。而封面的照片象徵著鈣離子流的動態本質,以及突觸受到刺激後引發鈣瞬變。

 

一、從突觸到神經核:控制突觸發育和功能的鈣依賴型基因轉錄

 

高等生物的獨特的優勢在於學習與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這種可塑性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大腦中樞具備將短暫刺激轉換為長久改變的能力。實際上,這個過程是非常複雜的,涉及受體轉運的改變,部分mRNA的翻譯,蛋白質周轉和新基因的合成等。Greer和Greenberg綜述了神經元活動如何引發鈣依賴型基因的表達,從而調節突觸的發育,成熟和完善。有趣的是,許多組成部分的活動依賴型基因的表達程序在人類認知障礙時發生突變,這表明這種表達程序對腦的發育和功能非常關鍵。

 

二、鈣離子在調節神經遞質釋放中扮演多重角色

 

胞內鈣離子濃度([Ca2+])對於觸發神經遞質釋放和調節短期可塑性(STP )具有重要作用。神經遞質釋放是由高濃度的微區引發,而短期促進作用則被「剩餘鈣」的整體修復作用強烈地影響著。整體[Ca2+]的增加會可以加速了釋放囊泡的募集,從而控制持續活動中出現短暫消退的程度,以及細胞休息期間囊泡的恢復。Neher和 Sakaba綜述了相關的研究數據,結果表明:在募集囊泡過程中[Ca2+]扮演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角色,一是加快「分子啟動」(囊泡對接和釋放機制的修復),促進釋放的囊泡育Ca2+通道之間的緊密耦聯。這種耦合耦聯對於[Ca2+]瞬時變化和產生激發囊泡的敏感性是必不可少的。

 

三、鈣離子納米/微區控制KCa通道

 

胞質鈣離子的瞬時上升會引發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元和其他細胞類型的諸多鈣離子依賴型活動。這些活動的特異性,速度與可靠性的實現和保持是由鈣離子信號時空領域的嚴格限制達成的,即圍繞鈣離子滲透通路的「鈣離子納米和鈣離子微區」。這種配置需要位於時空界限內的鈣離子依賴型效應器,在這裡鈣離子域和鈣離子傳感器的特性決定了通路效應活動。Fakler和Adelman運用微摩爾和亞微摩爾的Ca2+激活K+通道(KCa和BKCa通道)來親和鈣離子,為鈣離子效應器與鈣離子的耦合提供距離的限制,從而考察中樞神經系統中KCa通道對細胞生理中的重要性。該結果可能為研究其它鈣離子區域的運行機制提供範例。

 

四、鈣離子通道調控與突觸前可塑性

 

電壓依賴性鈣離子(Ca2+)通道在突觸中引發神經遞質的釋放,突觸前Ca2+通道調節對於突觸的強度有很強大的影響。突觸前Ca2+通道可以形成一個龐大信號複雜系統,它使突觸囊泡指向Ca2+通道進行有效的釋放,同時引導Ca2+通道的調控。突觸可塑性調節突觸功能是以微妙到分鐘的時間域來響應神經遞質和動作電位的頻率。Catterall 和 Few綜述了Ca2+信號效應器和調節器調控的突觸前Ca2+通道,提供了大量數據描述了Ca2+通道在調節和控制神經傳遞和突觸可塑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突觸前Ca2+通道調節功能的缺失會導致偏頭痛,步態不穩,並可能引起其他形式的神經系統疾病。因此,文章建議:突觸前Ca2+通道作為個動態、多層次的信號網絡的管理節點,在響應突觸活動中發揮著短期控制神經傳遞的作用。

 

五、樹突和樹突棘中的鈣信號:應用與功能的思考

 

細胞內鈣(Ca)離子濃度的變化以及隨後的突觸和閾上的活性可以被許多物質介導,並有助於調節各種神經的功能。鈣成像技術的發展,大大增加了我們對由不同鈣源和它們可以產生空間和時間特異性信號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的理解,即使這種相互作用發生在細胞內區域,如樹突和樹突棘。然而,現今鈣成像技術的應用已比較普遍,因此實驗方法需要細心謹慎,對數據的解讀闡釋也在不斷增加。Higley和Sabatini綜述了最近利用成像方法的研究樹突鈣信號的最新進展,還描述了為衡量和闡釋細胞內鈣離子的改變而採用的螢光量化指標。

 

六、鈣調蛋白激酶:神經發育和可塑性的調節器

 

在中樞神經系統,許多提升鈣離子水平的胞內應答是由鈣調蛋白激酶(CaMKs)介導的。鈣調蛋白激酶的活性是由鈣調蛋白與Ca2+結合之後再磷酸化來調節的。目前,大家公認CaMKII對突觸可塑性與學習和記憶有很好的調節作用。但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一些歸因於CaMKII的神經元發育和功能的活動已經被其他的CaMKs替代或補充,如CaMKK、CaMKI和CaMKIV。在這期《神經元》中,Wayman等綜述了CaMK在信號轉導、基因轉錄、突觸發育和可塑性以及行為等關鍵的神經元功能,並討論了細胞蛋白激酶信號通路等技術進展。

 

七、星形膠質細胞鈣(Astrocyte Calcium)的神經生理學功能

 

星形膠質細胞大約是成年哺乳動物大腦組成的一半,它是神經細胞的主要結構並為其提供營養。星形膠質細胞一般是由不同的非重疊域組成,它的組成精細、密集,並與突觸和多種神經活動密切相關。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人們認為星形膠質細胞在激活神經遞質釋放G蛋白偶聯受體之後可以提升細胞內鈣離子的濃度。這種認識顯示:星形膠質細胞不僅是一種神經興奮的形式,而且可能是大腦信息處理的積極參與者。最近幾年,人們對星形膠質細胞提升鈣濃度在神經生理學上的功能,尤其是在調節神經元活動方面的研究非常深入。Agulhon總結了有關星形膠質細胞鈣信號的神經生理過程功能的最新進展,並就星形膠質細胞作用方面的一些爭議問題進行了討論,這篇綜述對進一步研究星形膠質細胞大有裨益。(科學網 武彥文/編譯)

 

(《神經元》(Neuron),2008: 59 (6), 846—932)

 

更多閱讀(英文)

 

 

相關焦點

  • CaMKII調節T型鈣離子通道的分子機制
    首頁 » CaMKII調節T型鈣離子通道的分子機制 CaMKII調節T型鈣離子通道的分子機制 來源:生物通 2006-10-08 08:53
  • 成員動態 | 王立新博士在植物鈣離子與活性氧潛在分子機制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博士應邀在植物科學期刊Plant Science(IF 3.591、中科院二區)發表了題為「Review: Microtubules monitor calcium 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signatures in signal transduction」的綜述論文,為深入研究植物鈣離子與活性氧潛在分子機制指明了方向
  • 科學家揭示線粒體鈣離子單向轉運蛋白MCU的結構機制
    科學家揭示線粒體鈣離子單向轉運蛋白MCU的結構機制 來源: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6-05-06   今日/總瀏覽:1/3267
  • 每日摘要:植物鈣離子通道活性調控機制(Developmental Cell)
    鈣是所有真核生物都具有的信號,但編碼鈣信號的分子機制在很大程度上都處於未知狀態。在開花植物中鈣振蕩控制花粉管的生長和植物受精作用,這是解析鈣波動分子調控機制的模式系統。作者在本文報導了花粉管特異性環核苷酸門控通道CNGC18、CNGC8和CNGC7與鈣調蛋白CaM2一起構成了一個分子開關,依賴於細胞內的鈣水平控制該通道的開啟或閉合。在低鈣水平的情況下,不曾結合鈣離子的CaM2(Apo-CaM2)與CNGC18-CNGC8複合物互作,激活鈣離子流入通道,進而提高胞質的的鈣離子水平。
  • 限制神經可塑性的關鍵記憶分子
    研究人員發現了蛋白RGS14作為學習和記憶阻礙分子的新功能。大腦有著驚人的運算能力,它支持著人類一生的學習和記憶。
  • 研究揭示孕婦感染影響後代神經發育的分子機制
    研究揭示孕婦感染影響後代神經發育的分子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4:58:59 美國哈佛醫學院Jun R. Huh和Brian T. Kalish團隊合作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植物也「補鈣」 科學家發現水稻抗低溫分子機制
    記者從中國農科院了解到,該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萬建民院士團隊,系統闡釋了鈣離子通道蛋白OsCNGC9調控水稻對低溫響應和耐受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2020年12月4日,浙江德清縣,氣溫在7℃左右,這裡的水稻還沒有收割。
  • 前沿顯微成像技術專題之鈣離子成像
    鈣離子在很多生理活動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除了在肌肉細胞收縮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鈣離子也是神經元活動的重要「風向標」之一:當神經元膜電位發生去極化,產生的動作電位傳導到神經元軸突末梢時,細胞膜上的電壓門控鈣離子通道打開,大量鈣離子內流,包含神經遞質的囊泡由突觸前膜釋放至後膜,下遊神經元就得以接受到上遊的信號。
  • 專家點評Nature | 欒升團隊發現植物免疫早期鈣信號關鍵鈣離子通道複合物及其活性調控機制
    已經知道植物利用多種免疫受體感受病原分子,並通過一系列複雜的信號傳導機制激活下遊響應。鈣離子是免疫信號轉導中的重要一環,也是是植物免疫研究的熱點。當免疫受體激活後,胞質中鈣離子濃度迅速上升。已有報導,免疫受體通過蛋白激酶BIK1迅速激活鈣離子內流,調控下遊多個信號通路,但其中的鈣離子通道及門控機制一直未被發現【1】。
  • 研究揭示鈣通道蛋白調控水稻對低溫響應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萬建民院士團隊系統闡釋了鈣通道蛋白OsCNGC9調控水稻對低溫響應和耐受的分子機制。
  • 第 17 章 細胞信號傳導的分子機制
    根據在體內的作用距離分為內分泌信號、旁分泌信號、神經遞質三大類(二)膜結合性信號分子需要細胞間接觸才能傳遞信號(一)受體有細胞內受體和膜受體兩種類型1、細胞內受體:包括位於細胞質或胞核內的受體,其相應配體是脂溶性信號分子,如類固醇激素、甲狀腺素、維甲酸等。
  • Nature子刊:鈣離子通道引發炎症的重要機制
    生物谷報導:在以色列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BIDMC )的研究人員揭示,一組鈣離子通道在引發炎症反應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不僅解開了長期以來氣喘和過敏症狀的分子奧秘,同時也發現了肥大細胞的重要功能。
  • Neuron | 吳太紅博士等揭示信息素調控學習行為的分子與神經機制
    這些早期的研究表明信息素能夠調節動物的學習行為,但信息素是如何調控學習行為的神經機制尚未被闡明。胰島素和胰島素類肽(Insulin-like peptide, ILP)在神經系統中廣泛表達,參與調節包括學習和記憶在內的多種生理功能【4】,並且對於使用嗅覺系統來尋找食物的生物是至關重要的。
  • 鈣離子有助卵子激活
    近期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環境健康研究所(NIH/NIEHS)的研究人員報導了鈣離子流動在卵子受精過程中的最新調控機制。
  • Science:穀氨酸受體類基因在花粉管中形成鈣離子通道且受雌蕊中的D...
    胞質中游離鈣離子濃度([Ca2+]cyt)的升高或鈣振蕩是真核細胞信號轉導機制的最基本組成部分,它涉及到幾乎所有的生物學事件。然而,激發植物信號轉導的鈣離子通道的分子基礎一直未明確,長期以來被列為理論學術界極力研究和爭論的熱點。迄今,植物體中轉運鈣離子跨越細胞質膜的載體尚未知。
  • 新技術:高靈敏度鈣離子傳感器
    ,這種傳感器能對細胞內極微量(nM:NanoMora)水平的鈣離子(Ca2+)濃度變化高度敏感,從而有利於分析與與鈣離子動態異常相關的疾病。,北海道大學電子科學研究所等處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鈣離子傳感器,這種傳感器能對細胞內極微量(nM:NanoMora)水平的鈣離子(Ca2+)濃度變化高度敏感,從而有利於分析與與鈣離子動態異常相關的疾病。
  • EMBO J|中農楊淑華團隊揭示低溫誘導植物鈣信號產生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不僅揭示了低溫誘導特異鈣信號的產生機理,還發現蛋白激酶OST1通過調控鈣離子轉運蛋白AtANN1活性從而放大低溫誘導的鈣信號。鈣離子 (Ca2+) 在植物生長發育以及響應不同環境刺激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不同刺激下細胞質游離鈣離子濃度 ([Ca2+]cyt) 的變化在強度、頻率、振幅、持續時間以及空間分布等方面存在特異性差異,即Ca2+信號。
  • 生命科學學院鐘上威實驗室揭示植物機械碰觸「記憶」形成的分子機制
    在植物生理學研究中,科學家發現多個與植物 「記憶」有關的有趣現象,例如冬性植物(如冬小麥)的春化,捕蠅草捕食的20秒「記憶」,以及植物的接觸形態建成。冬小麥通常在秋季播種,歷經漫長的寒冬之後,在來年的四月至五月收穫。如果誤將冬小麥春季播種,那麼即使生長再長的時間,當年也不會開花。除冬小麥外,許多植物也都需要經過冬天才能開花,稱為「冬性植物」。 那麼植物是如何保持「過冬的記憶」呢?
  • 雌雄行為差異的神經機制
    然而,對於內側視前區的研究長期以來停留在描述性或者損傷性實驗上,缺乏精確的功能學層面的研究,因此對於內側視前區是否調控雌雄行為差異以及其行為調控的神經機制我們一直都不清楚。 為了回答這一問題,許曉鴻課題組利用最新的光遺傳學和光纖記錄等研究方法,同時在雌雄小鼠中系統性地探究了內側視前區神經活動和性別二樣性行為輸出之間的關係(圖一)。
  • 神經生物學期末信息匯總
    3.簡述長時程增強(LTP)和長時程抑制(LTD)形成的分子機制。4.如果有人扔給你一塊熱的馬鈴薯,對你的感覺系統而言是熱還是光滑的信息首先傳入你的中樞?為何?5.嗅覺的轉導機制如何?試分析人類能夠辨別幾千種氣味的可能機制。6.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狀如何?試分析形成的可能機制。7.請簡述神經元軸漿流的構成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