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員動態 | 王立新博士在植物鈣離子與活性氧潛在分子機制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2021-02-12 HEBAU青年教師學術沙龍

2020年7月1日,我沙龍成員、我校園藝學院青年教師王立新博士應邀在植物科學期刊Plant Science(IF 3.591、中科院二區)發表了題為「Review: Microtubules monitor calcium 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signatures in signal transduction」的綜述論文,為深入研究植物鈣離子與活性氧潛在分子機制指明了方向。我校園藝學院王立新博士為論文第一作者,河北農業大學為第一單位。該項目得到了河北省自然基金綠色通道項目(C2019204308)的資助。

該綜述論文全面總結了植物細胞響應逆境脅迫時細胞內外鈣離子的濃度差與活性氧的爆發的相互關係;鈣離子與活性氧早期信號轉導的功能。並詳細闡述了微管蛋白作為細胞骨架,在植物細胞響應逆境脅迫早期信號轉導過程中的信號放大作用;其可與鈣信號和活性氧信號形成信號連續反應體,調控植物對逆境的早期信號感知功能。微管(MTs)是細胞骨架之一,在細胞分裂、擴張等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微管具有動態性及剛性的性質,方向是各向異性的。近年來,微管被提出在響應逆境脅迫過程中為質膜交聯的受體信號轉導提供結構基礎。其中,微管的動態性是引導或放大信號轉導的關鍵因素。而鈣離子與活性氧在植物細胞響應逆境脅迫信號轉導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基於此,本綜述論文系統總結了植物響應逆境脅迫時ROS、鈣離子以及MTs之間的關係,提出了鈣離子-MTs-ROS連續反應體調控植物對逆境的早期信號感知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王立新博士一年多以來,圍繞植物鈣信號途徑關鍵基因家族解析和植物響應低溫脅迫等研究內容,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20年3月2日,我校園藝學院劉孟軍教授團隊在國際期刊BMC Genomics(IF 3.594、中科院二區)發表了題為「Genome-wide identification of CNGC genes in Chinese jujube (Ziziphus jujuba Mill.) and ZjCNGC2 mediated signalling cascades in response to cold stress」的學術論文,論文從全基因組水平鑑定了棗中鈣信號途徑CNGC基因家族,並對其成員響應逆境脅迫機製做了初步研究,指出ZjCNGC2受微管蛋白調控影響鈣信號的變化來調控棗樹響應低溫脅迫,為深入研究其潛在的分子機制奠定了基礎。王立新博士為第一作者,我校園藝學院劉孟軍教授為通訊作者,河北農業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

2020年2月10日,我校園藝學院劉孟軍教授團隊在國際期刊BMC Genomics(IF 3.594、中科院二區)在線發表了題為「Genome-wide identification of MAPKKK genes and their responses to phytoplasma infection in Chinese jujube (Ziziphus jujube Mill.)」的學術論文,論文從全基因組水平鑑定了棗的MAPKKK基因家族,並對其成員響應植原體侵染做了初步研究,為深入研究其潛在的分子機制奠定了基礎。我校園藝學院劉志國副研究員、王立新博士為並列第一作者,劉孟軍教授為通訊作者,河北農業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

2019年9月27日,國際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IF 5.908、中科院二區TOP)在線發表了題為「Upstream of gene expression - what is the role of microtubules in cold signalling?」的綜述論文,對植物細胞微管在早期低溫脅迫信號轉導過程中的調控功能進行了詳細論述。王立新博士為論文第一作者,河北農業大學為第一單位。

原文連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8945220301953https://bmcgenomics.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864-020-6601-5https://bmcgenomics.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864-020-6548-6https://academic.oup.com/jxb/article-abstract/71/1/36/5574896

歡迎關注「HEBAU青年教師學術沙龍」

沙龍活動面向全校師生開放

期待您的加入與交流

相關焦點

  • 有關鈣離子的神經分子機制專題
    鈣離子,作為信號轉導通路中的第一信使,對於整個中樞神經系統的突觸神經元和神經膠質至關重要。然而,只是隨著近年來一些新的精密儀器的出現,人們才開始對鈣離子的潛在的分子機制及其引發的生理現象有所了解。Neher和 Sakaba綜述了相關的研究數據,結果表明:在募集囊泡過程中[Ca2+]扮演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角色,一是加快「分子啟動」(囊泡對接和釋放機制的修復),促進釋放的囊泡育Ca2+通道之間的緊密耦聯。這種耦合耦聯對於[Ca2+]瞬時變化和產生激發囊泡的敏感性是必不可少的。
  • 生態中心在叢枝菌根提高植物抗旱性分子機制方面取得進展
    最近,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城市與區域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陳保冬研究組在叢枝菌根提高宿主植物抗旱性分子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結果在國際著名植物學期刊《新植物學家》上發表(New Phytologist 197: 617-630;2013)。
  • 生物分子模擬應用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國輝團隊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合作,在生物分子模擬應用研究中取得新進展,以共同通訊作者形式在Nature 雜誌上發表全文(Article)。
  • 科研動態丨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學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科研動態丨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學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2020-07-02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植物也「補鈣」 科學家發現水稻抗低溫分子機制
    記者從中國農科院了解到,該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萬建民院士團隊,系統闡釋了鈣離子通道蛋白OsCNGC9調控水稻對低溫響應和耐受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2020年12月4日,浙江德清縣,氣溫在7℃左右,這裡的水稻還沒有收割。
  • 研究揭示鈣通道蛋白調控水稻對低溫響應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該研究建立了一條從低溫信號感知到鈣離子通道激活的低溫信號轉導途徑,填補了植物低溫信號轉導途徑中缺失的重要一環,為利用OsCNGC9 進行水稻抗逆遺傳改良提供了理論依據。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分子植物》。 據萬建民介紹,低溫脅迫是影響植物生長、發育和地理分布的重要環境限制因素之一。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糧食作物之一,起源於熱帶、亞熱帶。相對於小麥、大麥等作物,水稻對低溫脅迫更加敏感。
  • 提高植物光能利用效率研究取得進展,糧食安全或有新解決方案
    2020年4月21日,國際植物生物學著名期刊Nature Plant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分子遺傳國家重點實驗室郭房慶研究組的最新突破性研究成果,題為《Nuclear-encoded synthesis of the D1 subunit of photosystem II increases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 硒與典型汙染物汞、砷等元素交互作用研究取得進展
    近年來,關於土壤-植物體系硒與重金屬之間相互作用的研究逐漸成為領域熱點之一。近期,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馮新斌課題組張華領導的交叉創新團隊成員、博士在讀研究生常傳宇、巴基斯坦籍博士在讀研究生Waqar Ali分別在「硒-汞、硒-砷交互作用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
  • 近期抗病毒免疫領域研究進展速覽
    目前關於幹擾素表達精確調控的分子機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天然免疫信號通路蛋白分子,而以細胞核內RNA修飾的方式調控幹擾素表達的機制尚不清楚。此外,該研究也首次指出了酪氨酸激酶抑制在抗病毒防治中的潛在重要價值。這些新發現為理解抗病毒免疫機制和發展抗病毒的防治手段提供了新的理論與實驗依據。細胞質核酸識別及其啟動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存在於我們機體幾乎所有類型的細胞中,是一類古老而進化上高度保守的細胞生物學機制,不僅對病毒感染防禦至關重要,更在自身免疫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及腫瘤發生中有重要功能。
  • 專家點評Nature | 欒升團隊發現植物免疫早期鈣信號關鍵鈣離子通道複合物及其活性調控機制
    這是植物得以抵禦病原菌、農作物得以在田間健康生長的關鍵所在。已經知道植物利用多種免疫受體感受病原分子,並通過一系列複雜的信號傳導機制激活下遊響應。鈣離子是免疫信號轉導中的重要一環,也是是植物免疫研究的熱點。當免疫受體激活後,胞質中鈣離子濃度迅速上升。
  • 華中農業大學柑橘團隊在柑橘自交不親和分子機制研究領域取得突破
    院士領銜的柑橘團隊題為「Evolution of self-compatibility by a mutant Sm-RNase in citrus」的研究論文,在柑橘自交不親和分子機制與進化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進展。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若林教授團隊在植物進化基因組領域取得新進展
    來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93/molbev/msaa031推薦閱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康振生/王曉傑課題組在小麥條鏽菌致病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小麥耐旱性調控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0年基礎科學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20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廣大科教人員堅持「四個面向」,嚴謹治學、追求真理、勇攀高峰,一大批科研團隊圍繞國家重大需求,集智攻關、團結協作、潛心研究,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農學院:小麥基因組學團隊在大麥適應性進化和物種形成領域取得新進展, 在表型、基因型和轉錄表達等多個層次解析了野生大麥微環境適應性進化的分子機理,為同域物種形成理論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為揭示物種多樣性的來源及植物變異的基礎提供了重要信息。
  • 每日摘要:植物鈣離子通道活性調控機制(Developmental Cell)
    鈣是所有真核生物都具有的信號,但編碼鈣信號的分子機制在很大程度上都處於未知狀態。在開花植物中鈣振蕩控制花粉管的生長和植物受精作用,這是解析鈣波動分子調控機制的模式系統。作者在本文報導了花粉管特異性環核苷酸門控通道CNGC18、CNGC8和CNGC7與鈣調蛋白CaM2一起構成了一個分子開關,依賴於細胞內的鈣水平控制該通道的開啟或閉合。在低鈣水平的情況下,不曾結合鈣離子的CaM2(Apo-CaM2)與CNGC18-CNGC8複合物互作,激活鈣離子流入通道,進而提高胞質的的鈣離子水平。
  • 動物所等在非典型肌球蛋白Myo5a調節機制方面取得進展
    近年來,該研究組在Myo5馬達活性調節的分子機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該研究得到了周邊院所的大力支持,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葉克窮和鄭三多參與了蛋白晶體結構的解析,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 (Biopic)研究員孫育傑和博士生蘇乾參與了單分子實驗的數據分析。
  • 我國科學家在提高植物光合效率和產量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郭房慶團隊在提高植物光合效率和產量方面取得進展,讓「光合作用」不再被「高溫」困擾,為應對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條件下的糧食安全生產挑戰,提供了解決方案。相關成果4月21日在線發表於《自然—植物》。  溫度是影響植物生長周期和地理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
  • CaMKII調節T型鈣離子通道的分子機制
    首頁 » CaMKII調節T型鈣離子通道的分子機制 CaMKII調節T型鈣離子通道的分子機制 來源:生物通 2006-10-08 08:53
  • EMBO J|中農楊淑華團隊揭示低溫誘導植物鈣信號產生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不僅揭示了低溫誘導特異鈣信號的產生機理,還發現蛋白激酶OST1通過調控鈣離子轉運蛋白AtANN1活性從而放大低溫誘導的鈣信號。鈣離子 (Ca2+) 在植物生長發育以及響應不同環境刺激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不同刺激下細胞質游離鈣離子濃度 ([Ca2+]cyt) 的變化在強度、頻率、振幅、持續時間以及空間分布等方面存在特異性差異,即Ca2+信號。
  • 生命科學學院鐘上威實驗室揭示植物機械碰觸「記憶」形成的分子機制
    研究發現纖毛被碰觸時,捕蟲器中將產生動作電位,引發細胞膜上鈣離子通道打開,讓細胞內鈣離子濃度快速上升然後逐漸降低,20秒後恢復到靜息狀態。如果在20秒內給予第二次碰觸刺激,細胞質中的鈣離子濃度累積並超過觸發捕蟲器閉合的閾值,引起捕蟲器夾子關閉。雖然大多數植物是靜止不動的,但有一類植物,例如含羞草和捕蠅草,受到機械碰觸後會迅速做出運動響應,說明這些植物能感受環境中的機械碰觸。
  • 華東理工大學在超分子化學組裝調控化學發光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曲大輝教授課題組在超分子化學調控化學發光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Color-Tunable Single-Fluorophore Supramolec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