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楊堅:在治國方面有著什麼的痛處,能讓唐太宗這般的評價他

2020-12-24 青山綠水歷史常在

說起隋朝大家肯定就會想起隋煬帝楊廣,但是今天小編要說的是隋文帝楊堅,這還要從齊國開始說起。北齊國諸位皇帝都很奇葩,「情痴」高緯更是驕淫昏暴,終於在公元577年被北周的武帝宇文邕攻滅。這宇文邕非常了得,屬於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從傀儡變成真龍的帝王之一。東西魏分裂之際,西魏的實際統治者是宇文泰。宇文泰死後,雖然自己的嫡長子宇文覺繼承了大業,算是北周的開國皇帝,但是因為宇文泰諸子年齡都還小,權力被他的侄子,也是他手下的得力大將宇文護所篡奪。作為武將的宇文護只能說是個還不錯的將領,但是在另一個方面,他卻創了一個紀錄——歷史上直接殺皇帝最多的人。

宇文邕登位的兇險

因為一般來說,試圖篡位或者立威的權臣,像宋武帝劉裕、齊文宣帝高洋這種,一般都是在前朝末代的皇帝退位之後將其毒殺。而直接刺殺現任皇帝,還一殺就是三位的,只有這位宇文護。先是宇文覺對其不滿,試圖聯合手下大臣獨孤信和趙貴起事,不幸事洩,這兩位大臣被殺,宇文覺沒有漢獻帝那樣的好運氣,被迫退位然後不久便神秘死亡了。宇文護立他的弟弟宇文毓為皇帝,是為周明帝。可憐的周明帝雖然「寬仁遠度,睿哲博聞」,但是依然不能避免在歷史上打了一個大大的醬油,僅僅即位一年。因為他不避諱宇文護,積極處理朝政,讓宇文護感到了威脅,便再次慘遭宇文護毒殺。臨死前,宇文毓當著群臣的面留下了遺詔,立自己的弟弟宇文邕為皇儲。

宇文邕就是在這種兇險環境下繼位的,而他當皇帝的風格,也一反其兩位兄長的做法,對宇文護多方忍讓,慢慢放鬆其戒心。就這樣整整過了十二年,宇文邕終於等來了自己的機會。他對宇文護說太后最近嗜酒,希望宇文護作為自己的兄長能夠進宮規勸規勸太后,讀酒誥給太后聽。宇文護不知是計,到了太后的住所就開始讀,宇文邕這時在背後突然暴起,用手裡的玉笏猛擊宇文護的後腦,趁著宇文護倒下之際,宇文邕的弟弟宇文直跳出,一刀了結了這位權臣的性命。殺了宇文護之後,宇文邕大展拳腳,東取北齊,南迫陳朝,怎麼看都像是劉邦出關中的重演。當宇文邕滅了高洋,正厲兵秣馬地準備攻伐契丹的時候,不幸得了大病,英年早逝了。

周朝滅亡隋朝興起

可惜功業不終,白白便宜了自己的親家——隨國公楊堅。在周武帝宇文邕死後,繼任的周宣帝宇文贇暴虐無道、荒淫無度,幸好只當了六年的皇帝就早早歸西,柱國大將軍楊忠之子楊堅趁機輔政,收攬了朝政大權。不久之後,在公元581年,經過了依樣畫葫蘆的受禪,北周的小皇帝——周孝靜帝退位,而周也就變成了隋。因為這段經歷,後人經常笑隋文帝楊堅是從「孤兒寡母」手裡奪得天下,但是總體來說,楊堅還是一個好皇帝,二十多年的「開皇之治」還算是政績斐然。從武功上說,他統一天下,結束了自西晉以來近三百年的分裂和割據,恢復了漢官威儀。當年逐鹿中原的少數民族要麼已經與漢族融合,要麼被趕出了中原;而在大草原上的契丹和突厥,都被他挑撥拉攏得四分五裂,終隋文帝之世也不能成大患。

從文治上說,他廢除了九品中正制,首創科舉,確定了三省六部制,將宰相的職能一分為三,減少了對皇權的威脅;還廢除郡一級的行政關係,減少政府的冗官冗員,節省了政府開支,也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從經濟上說,他在統一之後,也仿照漢晉的制度進行了均田制,讓老百姓有地耕、有樹種。開皇之治二十多年,到隋煬帝楊廣即位之後,全國的統計人口已經幾乎翻了一番,從四百多萬戶增加到了八百多萬戶。除開這些統計數字,他也是一位自信好男人。他曾經說過:「帝王乃是天命所歸,人力是求不來的。像孔子這樣的人,能夠為萬世作法,難道還不想坐大位嗎?但是天命不到,沒辦法啊。」想來孔子若是九泉之下遇到隋文帝,難免會弱弱地解釋一句:「天可憐見,我孔丘一輩子都在宣傳尊王攘夷,真心沒有想過要坐大位……」

隋文帝的治國之道

但是當毛澤東看完《隋書·高祖本紀》之後,在旁邊注下:蘊藏大亂。那麼隋文帝有哪些做法值得商榷呢?隋文帝治國,用法峻急。當時長安治安不太好,隋文帝詢問群臣應該怎麼辦,還沒有等臣下回話,隋文帝自己說:「哦,朕知道了,我們要發動廣大人民群眾,若有能出首告發盜賊的,可以獲得抄沒的家產!」群臣看到皇帝發話了,也都唯唯諾諾說陛下聖明。此令一出,長安城安寧了一個月,然後慢慢的,就有些「聰明」人,專門在家境殷實的人家門口放一些財物,等這些人出門之後就拾取了立刻報官,藉此侵佔其家產。楊堅也注意到了這種情況,心想:我管不了設套的人,還嚇不住人不撿嗎?!於是:「傳朕的旨意,凡是有私自偷取一文錢的人,一律棄市處死!」

結果市面上確實少有人做這種事情了,但是大家做生意走路都小心翼翼的,生怕交易的時候「被撿錢」。一時間長安的集市都冷落了不少。老百姓過日子戰戰兢兢,官員小吏同樣也不好過,隋文帝知道官員會貪贓枉法,但是苦於沒有證據,於是經常會派遣人偷偷地去賄賂自己手下的官員,一旦有人收受了,立斬無赦。對其他的過錯,楊堅往往也會不依律法,重重懲處。按理說,這樣的高壓管理,官員和百姓們都該老老實實的了吧?其實不然,越國公楊素就對楊堅的三板斧了如指掌。知道聖上喜歡重處,尤其在心情不好之時,於是楊素和自己手下的黨羽就專門挑時候來啟奏與自己不對付的官員的錯處,結果這些官員往往被重刑處死,甚至當堂仗斃。

更加惡劣的後果是,隋文帝有法不依,肆意加重處罰,給了臣僚們策略行為的空間,這意味著只要能夠讓皇帝生氣,那麼就可以在法外加重對某些人的懲罰。進一步講,一旦摸清楚了皇帝的喜怒,就可以加以利用,讓自己所喜歡的人升遷,對不喜歡的人趕盡殺絕。朝堂的鬥爭會因此變得越來越兇險,所謂權臣、佞臣也就應運而生了。後來,唐太宗李世民評價隋文帝說:「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夫心暗則照有不通,至察則多疑於物,自以欺孤寡得之,謂群下不可信任,事皆自決,雖勞神苦形,未能盡合於理。朝臣既知上意,亦復不敢直言。宰相已下,承受而已。朕意不然,以天下之廣,豈可獨斷一人之慮。朕方選天下之才,為天下務。委任責成,各盡其用,庶幾於理也。」雖有洋洋自得、對比找優越感之嫌,倒也切中了楊堅治國之痛處。

相關焦點

  • 你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和隋文帝楊堅是什麼關係嗎?
    昨天一則「唐太宗和隋文帝的行宮新發現」上了熱搜,小編看到的時候,第一反應,怎麼他們兩個名字擱一塊了,有什麼關係嗎,再細看,哦是行宮呀。不過這不經勾起了小編的探知欲,一查發現唐太宗和隋文帝有著錯綜複雜的關係。你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和隋文帝楊堅是什麼關係嗎?
  • 隋唐英雄傳之——千古一帝楊堅(上)
    研究隋朝就必須重點說一說他的開國之君隋文帝楊堅。如何評價楊堅?這是一個簡單又複雜的問題。之所以說它簡單,是因為只要學過中國古代史的人都能夠說上幾句;之所以說它複雜,是因為要想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楊堅其實很難。楊堅已逝世一千七百多年,對於他的功過是非至今仍眾說紛紜,無法「蓋棺定論」。在進入這個正題之前,我們不妨先看看前人是如何評價楊堅的。
  • 隋文帝對獨孤皇后承諾「誓無異生之子」,是怕老婆?還是愛老婆?
    說起隋文帝楊堅,我們可能對他並沒有那麼熟悉,但說到他和他的皇后獨孤伽羅之間的愛情故事,我們很多人應該都不陌生。最近熱度很高的《獨孤皇后》和《獨孤天下》,其中就有他們的身影。她和隋文帝共同參與國家大事,在她的協助下,隋文帝北御突厥、南平陳朝,一統華夏,使得社會安定、國家富強,動蕩分裂近四百年的南北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逐步融合發展,從而開啟了隋唐盛世。獨孤皇后深度參與朝政,終身對隋文帝保持了強烈影響力,於開皇之治功不可沒,宮中並尊帝後為「二聖」。
  • 他設立科舉制,開鑿京杭大運河,為何後人卻只當他是一個昏君?
    隋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開國便是盛世的朝代,但是他終究沒有逃過像大秦帝國的命運,只因為他的兒子隋煬帝——楊廣。看過《隋唐演義》的都會知道楊廣是一個昏君,隋朝那繁榮的家業都是被他敗掉的,讓百姓民不聊生。但是真正了解歷史的人就知道,隋煬帝他並不是那麼的昏庸無能,相反他在位時期的很多的行為對後世有著很深遠的影響,他為隋朝所創下的功績並不亞於他的父親隋文帝。
  • 漢太宗經天緯地,能力不輸李世民,廟號的知名度為何不如唐太宗?
    歷史上能被尊為太宗的人,都是帝王裡面的佼佼者。漢太宗劉恆開創了文景之治,唐太宗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明太宗朱棣開創了永樂之治。同樣是開創之君,明太宗由於子孫改廟號,已經很少人知道他是太宗皇帝了。漢太宗劉恆,治國能力不比李世民差,為何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太宗皇帝呢?這就得說一說帝王的諡號了。
  • 從秦始皇稱帝到宣統退位,若按皇帝綜合實力排名,誰能排第一?
    當然另外尚有爭論的千古一帝還有隋文帝楊堅、宋太祖趙匡胤、明成祖朱元璋以及元太祖成吉思汗。 這8位皇帝便是最終進入決賽的人了,不過以個人意見,不管是從哪一方面分析,秦始皇終將是凌駕於其他七人之上的存在。漢武帝能入選大約還是運氣太好,他上位的時候,漢朝已經苦心經營了六七年,這時候不管哪個皇帝上來,只要不是昏庸殘暴,都能開創一個一個好局勢。
  • 楊堅和獨孤伽羅那麼恩愛,為什麼楊堅死前卻憤怒的說:獨孤誤我?
    獨孤伽羅是西魏大臣獨孤信的女兒,他看中了了老友楊忠的嫡長子楊堅相有奇表、氣質非凡,於是把十四歲的獨孤伽羅嫁給了他。那年獨孤伽羅14歲,楊堅17歲,小夫妻的婚姻門當戶對,二人也聊得來,這堪稱一樁良緣。楊堅少年得志,又娶得嬌妻,躊躇滿志,一心想要做出一番事業,然而變故卻發生了。
  • 如何看待隋文帝與獨孤皇后「無異生之子」的約定?
    我覺得這是個非常美好的誓言,是隋文帝楊堅情到濃時給小嬌妻許下的承諾。而且楊堅本人也嚴格兌現了諾言,終身沒有與第二個女人生孩子。首先,我要聲明一點:獨孤皇后並沒有逼迫隋文帝發誓,是隋文帝自發主觀的行為。或許她們覺得一個無父無母娘家失勢的女人,根本不配得到家世顯赫貴族男人的喜愛,以致YY出新婚之夜逼楊堅發誓的梗,而無視史書裡真實的記載。既是逼迫得來的誓言,自然並非出於本心,不足一月獨孤家便已垮臺,可楊堅為什麼還要信守諾言?其次,楊堅的確信守了承諾,與獨孤皇后育有五兒五女。大家不要相信小說裡,那些作者為了故事情節需要,可能會給人換媽。
  • 唐太宗:為君之道
    毛澤東講,「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他在《貞觀政要》裡讀到李百藥給唐太宗寫的一份奏表,寫了這麼一行字:「李世民工作有四,一、二、三、四」。「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是戰爭年代毛澤東用文言文寫的,後面一行字是他當領導人以後寫的,說明他對唐太宗是很肯定的。
  • 被遺忘的隋大將軍,楊廣曾感嘆:只要他在突厥怎敢來犯
    他是歷史上真正的金刀駙馬,深受楊堅和楊廣的信任,多次奉命出使突厥,憑藉他出眾的謀略,保證了中原和突厥幾十年的和平。後來有人評價他說:只要有長孫晟的存在,突厥就一定不敢來冒犯。長孫晟的祖籍是河南洛陽,他出生於鮮卑族,是北魏太師、北周的高官長孫兕第三個孩子。他生來就是非常聰明,對待歷史有所涉及。他非常擅長騎馬射箭,身姿比一般人都要矯健。
  • 楊堅與趙匡胤奪權過程很是相似,為何開創盛世長短不一呢?
    在開啟不同局面的過程中,隋文帝楊堅與宋太祖趙匡胤的奪權過程很相似,但結果卻都不盡相同。前者只維持了短暫的盛世,而後者則維持持久的穩定與繁榮。造成這兩種局面的問題究竟是什麼?這不得不讓我們深思其內在因素。兩種不同的模式造就兩種不同的風格,其中對錯唯有子自知!
  • 三個小故事告訴你,唐太宗以德治國理念的形成軌跡
    唐太宗被稱為中國歷史上的千古一帝,尤其是他以德治國的理念,是後世許多皇帝模仿和學習的榜樣。那麼,從武將轉型的唐太宗,如何形成以德治國的思想呢?《貞觀政要》中的三個小故事,可以讓我們看到他轉變的軌跡。說完,他解散隊伍,讓他們自謀出路,他自己則跑到山裡躲起來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馮立知道自己躲不過去,第二天又來到李世民面前請罪。唐太宗很生氣地數落馮立:你昨天帶兵殺了我很多人,說吧,你給自己找個什麼不死的理由。馮立流著淚回答,昨天是為了報答主人的知遇之恩,當時想就這些,沒想別的。
  • 一位亡國公主 憑什麼躲過善妒的獨孤伽羅 讓楊堅楊廣兩位皇帝垂涎
    在歷史上隋文帝楊堅與皇后獨孤伽羅都是以恩愛夫妻的形象出現,甚至還塑造出了全部子嗣都是獨孤皇后一人所生的帝後佳話。然而,真實的歷史卻並不是後人想像的那麼美好,實際上之所以貴為皇帝的隋文帝沒有後宮三千,卻大多數時期和獨孤伽羅保持「一夫一妻」,僅僅是因為獨孤伽羅非常善妒,而且又心狠手辣。隋文帝楊堅篡位後,原來忠於北周的舊臣尉遲迥等興兵叛亂,這次聲勢浩大的叛亂差點讓隋朝胎死腹中。因此成功平叛讓楊堅徹底坐穩了江山,所以他的心情極為興奮。
  • 原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不是唐太宗,也不是秦始皇,而是他?
    隋文帝 《影響世界的100帝王排行》中這樣評說隋文帝:他在寶座上實行的一系列改變了中國的政治結構,真正體現了一代雄主的遠見卓識。 一.從民族文明角度來說,楊堅拯救了華夏文明 因為楊堅可以說是拯救了漢文化,拯救了華夏文明。漢朝滅亡後,漢民族陷入了長達三個半世紀的廝殺戰亂中,在東晉時,佔統治地位的已經不是漢人,而是被漢人稱為「蠻夷」的民族,五胡亂華就是這時期。
  • 隋煬帝在治國和生活上被人詬病,但在文學上有所建樹?
    首先,他偽裝清正廉潔,不近聲色,使威望高於楊勇。多年來獨自廝守著老婆過清寒日子。其次,與楊素和自己的母親獨孤皇后過從甚密,讓他們在楊堅面前經常為自己說好話,道楊勇的不是。楊素曾跟隨楊堅打天下,是楊堅最寵幸的重臣,封越國公,貴盛無比。獨孤皇后深受楊堅寵愛,且是一個巾幗不讓鬚眉之人,就是楊堅也要禮讓她三分。宮中並稱皇帝皇后為「二聖」。楊堅對楊素和獨孤皇后的話不聽還會聽誰的?
  • 男兒當如長孫晟:唐太宗嶽父對突厥的肢解,是以夷制夷的最高境界
    這就要從唐朝的奠基石隋朝說起,隋朝雖然經歷二世而亡,但是隋文帝的功勞還是不容忽視的,當初隋文帝楊堅還是北周宇文氏的上柱國大將時,也就是大象二年(580年)實厥首領沙缽略可汗阿史那-攝圖與北周通婚和親。 北周皇帝選拔幾十名驍勇善戰的勇士護送千金公主出嫁,當時的長孫晟就在裡面。長孫晟是李世民的嶽父,出生於551年,河南洛陽人,鮮卑族,出自北朝勳貴世家。
  • 為什麼說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原因有這些
    隋文帝《影響世界的100帝王排行》中這樣評說隋文帝:他在寶座上實行的一系列改變了中國的政治結構,真正體現了一代雄主的遠見卓識。一、從民族文化角度來說,隋文帝楊堅拯救了華夏文明因為楊堅可以說是拯救了漢文化,拯救了華夏文明。漢朝滅亡後,漢民族陷入了長達三個半世紀的廝殺戰亂中,在東晉時,佔統治地位的已經不是漢人,而是被漢人稱為「蠻夷」的民族,五胡亂華就是這時期。
  • 楊堅屠戮北周皇室但宇文述卻得以保全,其子宇文化及後來弒殺楊廣
    作為北周宗室,宇文化及卻並不是什麼皇族,至於宇文化及為何要成為隋文帝楊堅的臣子,這就不得不提及他聰明的父親宇文述。他的祖父宇文盛是宇文泰的第十子,於武成初年被北周明帝宇文毓封為越國公,不久就遷都柱國,成為北周武帝時期越王。
  • 屢次被人點評有「帝王之相」,周武帝宇文邕為什麼不殺掉楊堅
    不過關於隋文帝楊堅的相貌可能還真不是杜撰的,而且是得到過好幾位皇帝認證的。楊堅和他的父親楊忠還在效命北周的時候,周太祖宇文泰就說楊堅的相貌看著就不像凡人。等到了周武帝宇文邕即位的時候,先是齊王宇文憲也跟周武帝說:「楊堅這個人相貌非常,不像是久居人下的人」,而後內史令王軌也跟周武帝說,楊堅此人相貌異常,未來一定要造反自己當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