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井裡蛤蟆醬裡蛆,飯裡的沙子老規矩」啥意思,啥道理?

2020-12-20 小娛說三農

農村常常說一些話糙理不糙的語言,雖然聽起來不好聽,但是道理卻是非常在理實用的,而這句俗語說的「井裡蛤蟆醬裡蛆,飯裡的沙子老規矩」是什麼意思,又有什麼道理呢?

這句話聽起來就比較粗俗的感覺,又是井裡蛤蟆又是飯裡面的沙子,又是醬裡面的蛆,聽起來以及想像起來就不雅觀,這句話到底想讓人吃好飯呢還是噁心人呢?

其實這句俗語源自一句歇後語也可以說是俏皮話,後面的釋義是「算不了一回事」,就明白了許多了。 從字面意思是說水井裡面常常會有蛤蟆出沒以及生活,調味醬裡面也是常常會有蛆的,人在吃飯的時候也經常會吃到沙子,這是一個很自然的事情,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蛤蟆喜歡在水井裡邊潮溼的環境中生活,井裡的生活條件合適,自然井裡就會有蛤蟆了,而我們常常吃的調味醬它的製作方法往往是通過食材發黴發酵而來,發黴的時間長了自然會有蛆出現,這是生產過程是必然會有的,而且這個蛆沒有毒,是成為醬料的主要成分,像大家常吃的黴豆腐也是如此,越發黴之後製作成功後越好吃。

了解了這些自然也就知道了這句話的意思,也教育大家對人對事不要過於苛刻了,要有容人說錯話說錯事情的度量,也是一種善的美德。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井裡蛤蟆醬裡蛆,飯裡的沙子老規矩」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井裡蛤蟆醬裡蛆,飯裡的沙子老規矩」是什麼意思?文/圓非日月我們都知道,農村有很多老話都非常有意思,雖然,這些老話都顯得有些簡單粗暴,但是,話糙理不糙,在一定程度上,這些農村老話也是有道理的,雖然這些道理,我們年輕人了解的少,但正因為了解的少,我們更加應該多了解一些,這樣我們才能知道,現在的生活和曾經的生活相對比,有多麼的來之不易!
  • 俗語:十裡路莫問飯,二十裡莫問宿,是啥意思?出門在外要知道
    俗語:十裡路莫問飯,二十裡莫問宿,是啥意思?出門在外要知道俗語是老一輩人一輩子的生活經驗所積累得來的,有的仔細分析還是很有道理的,雖然很多已經不適用於現在社會,但對我們的為人處世還是很有啟迪的。古代交通落後,出一趟遠門很不容易,舟車勞頓,與之有關的一句俗語「十裡路莫問飯,二十裡莫問宿」是什麼意思呢?十裡路莫問飯,二十裡莫問宿。這句俗語想必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有人認為其意思是前行十裡不要問如何吃飯,前行二十裡不要問何處住宿、如果這樣理解那就大錯特錯了。
  • 農村俗語「親戚莫共財、共財斷往來」啥意思?到底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親戚莫共財、共財斷往來」啥意思?到底有啥道理?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同樣也領先世界幾千年。之所以能領先世界幾千年,也是因為我們有著幾千年的文化沉澱。那時候人們會把日常生活中所積累下來的經驗以及人生大道理,通過簡單的幾個字俗語,一直在民間廣泛流傳。有很多的的農村俗語,到現在也一直在流傳著。尤其是農村的老人家,基本可以隨口就能說出一句俗語來。這些俗語之所以能流傳到現代,說明這些俗語裡所包含的道理,一樣適用於現代社會。但隨意社會科學的發展,現在的年輕人也說不上幾句俗語來。今天就跟大家聊幾句現在在農村還相當流傳的俗語。
  • 農村俗語「井深槐樹粗,街闊人義疏」啥意思呢?有什麼道理
    在農村裡有很多的俗語,這些俗語也是農村裡的一部分,俗語也是農民的一種文化,對於說在農村裡,很多的人都會說上幾句俗語,可見俗語在農民心裡也是根深蒂固的位置了,農村的俗語有的是反映天氣的問題,有的俗語是教人做事,還有的俗語就是反映了當前的人情世故,畢竟在農村裡大家都是講人情的地方,就比如這句俗語
  • 農村俗語「羊不姜、雞不椒、狗不蒜」是啥意思?這樣做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羊不姜、雞不椒、狗不蒜」是啥意思?這樣做有道理嗎?哈嘍,大家好,我是大廚江一舟,今天又到了和大家分享美食的時刻了,你準備好了嗎?「民以食為天」,吃飯乃是人生的頭等大事。說起吃飯,就必須有人做飯才能吃到飯。在我們平時吃的飯菜當中,可以吃肉菜也可以吃素菜。
  • 農村俗語「養母大於天、生母小於邊」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養母大於天、生母小於邊」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在我們國家有許許多多的農村俗語一直在農村流傳著,而這些農村俗語全都是來自我們祖先,通過日積月累總結出來的經驗。而這些俗語也可謂是環象眾生,包含了方方面面的哲理。而這些哲理都可以說是至理名言,之所以能流傳到現代,也正是因為現在我們所碰到的一些社會現象,在我們祖先的時候也存在過。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國家也實行了免費9年義務教育,而這些農村俗語卻很少會出現在教科書裡,而導致現在的年輕人,知道的農村俗語少之又少。
  • 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啥道理呢?
    導語: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何道理呢?話說農村人沒有什麼文化水平,可是現實生活中,農村人所知道的知識和人生道理,一點也不比現在讀書人少。甚至在現代社會中還有很多讀過很多書的人,所知道的道理和做人做事的方法都比不上農村人。
  • 農村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啥意思?有道理嗎
    如今已經是農曆十一月除二了,眼瞅著這西北風呼呼的刮,可就是不下雪,可溫度已經降到—6℃,村裡的積水處結了一層薄冰,每年到這時候應該下一場雪了,可就是因為陰天,太陽就是出不來,農村有句俗語『冬月初一晴,正月地泥濘』,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親家上門,不值半分」,啥意思?說的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親家上門,不值半分」,啥意思?說的有道理嗎?人情關係中,親戚是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彼此之間關係較為親密,自古以來也流行「走親戚」這一傳統,大家逢年過節都會聚在一起吃頓飯。當然親戚關係有親疏之分,此前就有這麼一種親戚屬於不討好的類型,那就是親家。為此還產生了一句俗語:「親家上門,不值半分」,這句話啥意思呢?
  • 農村俗語:「雲裡日頭、洞裡風,蠍子尾巴、後娘的心」,啥意思?
    俗語,可以是漢語文化裡特殊的語種,其書面形式多似詩詞,但又有所不同,它沒有詩詞的高雅,但是卻更加貼近於生活,而且俗語是廣大人民群眾根據生活經驗而創造出來的
  • 民間俗語:「十裡路莫問飯,二十裡莫問宿」,究竟啥意思?
    十裡路莫問飯,二十裡莫問宿這是一句蘊含人生哲理的俗,表面意思說的是出門在外,走十裡路的時候就要打聽哪裡有飯館;而走了二十裡路,則需要問詢住宿的客棧。這對於經常出遠門的人來說,既然經驗之談也是出門須知。但如果深挖這句俗語的內涵,其實還可以反映出路途艱險。由於古代社會交通特別不發達,再加上你根本沒有現代化交通工具。
  • 農村俗語中的「男人行千裡,切莫吃枸杞」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中的「男人行千裡,切莫吃枸杞」是啥意思?有道理嗎?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一直傳承至今,其中農村的俗語就是文化的一種,而這些農村的俗語也非常有意思。俗語的傳播力很高,已經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而對於這些並沒有很多文化農民來說,這些俗語都可以算得上是有道理的至理名言,甚至對他們來說這些俗語已經深入了他們的血脈裡,成為了他們行動或者是生活的信條。那麼今天小慄就給大家分享一些有意思的俗語吧!
  • 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
    農村俗語: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而我們的先人,把自己一代又一代的經驗,通過用簡單易記的農村俗語的方式,在民間流傳,一直流傳到現在。
  • 農村俗語「寧夜宿於荒墳,也不可旅居在古剎」啥意思?有道理嗎?
    小編相信大家對俗語一定很是熟悉了,俗語之所以流傳至今,是因為它不僅富有趣味性,而且更具有一定的道理性。俗語是人們對日常生活經驗的總結,但是隨著時代發展,可能有很多人已經將這些俗語忘記了,這不免讓人覺得有點可惜。作為新時代的一員,仍然需要我們去學習俗語,並將其傳承下去。
  • 農村俗語「寧可一思進,不可一思停」,是啥意思?
    文/青夕 農村俗語「寧可一思進,不可一思停」,是啥意思?工作學習會用到 我們都清楚在農村流傳下來了各種各樣的俗語,設計的範圍也特別的廣泛。
  • 農村俗語「門前開方塘,家敗人又亡」,啥意思?真的有這麼講究?
    農村俗語「門前開方塘,家敗人又亡」,啥意思?真的有這麼講究?農村的老話那真是說上幾天都說不完的,不管是衣食住行還是人生大事結婚娶媳婦,還是家裡辦喪事。都有一句老話能依據,今天咱們就來說說在咱們農村的一句關於蓋房子的老話:「門口開方糖,家敗人又亡」這老話到底是啥意思,真的有這麼講究嗎?其實這句話的一句很容易理解,就是在咱們農村都是自建房,在房子的正前方是不能有那水塘的,一旦誰家房子正前面有池塘或者是水塘的話,這一家就會比較容易出事,會走向衰敗。
  • 俗語: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啥意思?
    俗語: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啥意思?經歷過的人才懂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限的,在曾經科技並不發達的年代裡,勤勞聰明的先輩們曾經發明過許多減輕勞動力增加產量的工具。但是即便如此,大部分農活還是需要人力去耕作,家境稍微好一點的人還可以買一頭牛或者租用來減輕負擔,若是家裡沒錢那麼地裡的活只能有家裡的老少少共同去參與完成。
  • 農村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有道理嗎?這句農村俗語,在很多地方是這樣說的,「富怕添兒,窮怕添女」,其實意思是一樣的。這句農村俗語是我國古代社會農村的真實寫照,非常符合那個農村社會現實生活,非常貼切生活,但是,在現在這個時代,已經失去它存在的現實意義,成為一個不切近現實的農村古老的俗語,已經被時代所淘汰,已經被農村人逐漸淡忘磨滅了。這句農村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富不添丁」,在有些農村是說「富怕添兒」,是說一個富裕的農家,是害怕多生兒子的。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農村俗語:靠老大,疼老三,最不待見是老二,啥意思?有道理嗎?
    生活在農村的朋友都知道,在以前科技信息不發達,人們物質文化生活還比較匱乏的年代,農村的老人們更喜歡用自己的語言和智慧,對一些人情事物做出自己的總結,這也就是咱們所說的農村俗語,在沒有更多獲取信息渠道的年代裡,一些俗語還被當作參考,給人們的待人接物起著指導作用,可見當時人們對於俗語的重視程度
  • 農村俗語『三九不封河,來年雹子多』,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小寒,也是『數九』天氣『二九』的第三天,距離『三九』也就兩天的時間了,小寒節氣後,天氣溫度驟降,北方大部分地區溫度都下降到零下10℃左右,到處天寒地凍,農民也都冷的不想出屋,窩在家裡貓冬,農村有句俗語『三九不封河,來年雹子多』,這是啥意思,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