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九十座,河北保定修德寺塔

2020-12-19 冒牌東方朔2020

河北保定修德寺塔,位於河北省曲陽縣境內北嶽廟南300米處。

此塔修建的年根據塔身所嵌一方石碑上面得記載「大宋天禧三年四月八日,水鬥巖等村邑眾共修舍利塔一級」,可知此塔始建年代應早於北宋。

佛塔為實心磚塔,建在一方形塔座上,造型奇特,平面呈八角形,共六層,通高32米,各層南面都有一券門,門內置佛龕。

第二層塔身特別高大,一反傳統造塔的閣樓樣式與密簷樣式,周身砌小型塔龕110座,呈現「一多相即,大小互融,重重無盡,事事無礙」的華嚴法界勝境,建築界稱之為「花塔」。

修德寺石造像的題材,經歷了對釋迦和彌勒菩薩信仰為主,過度到重視阿彌陀佛和菩薩信仰的過程,出土造像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和河北省博物館。

1953年,在修德寺塔基下出土了一批北魏至唐代的漢白玉石雕佛教造像,修德寺紀年造像中,以隋大業年間造的最多,共48軀,其次是北齊天保年間的,共33軀。

修德寺塔上為樓閣式,下為花塔式的「準花塔」形制非常獨特,花塔在全國僅發現十來座,準花塔更為稀少,像修德寺塔這樣的在花塔塔身之上又建4層樓閣的佛塔可說是絕無僅有。

「花塔」實質上是佛教信仰中國化在建築上的反映,而此種形制的塔類建築流傳下來的的確非常少見,2006年,修德寺塔作為宋代古建築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美中國古建築之「中國古代名塔」系列,感謝關注,感受中國古建築之美!

大美中國古建築系列內容,等待你的支持,別忘關注哦!!!

相關焦點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一百零一座,河北涿州智度寺塔
    智度寺塔為八角五層樓閣式,高40餘米,據曹汛先生考證,涿州智度寺塔建於遼聖宗太平十一年,即公元1031年,塔的名字則與佛教經典《大智度論》有關。涿州智度寺塔建於遼代中期,這一時期,密簷式塔尚未如雨後春筍般在遼朝大地上興建,因為遼代中期的聖、興兩朝所建的佛塔仍是以「樓閣式塔」為主。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一百零二座,河北張家口澍鷲寺塔
    也稱「鷲峰寺塔」,俗稱唐塔或道遠塔,位於陽原縣城西南20千米處,窯兒溝村西南方向約1000米的恆山支脈鷲峰嶺上,是桑乾河流域最著名的佛教古建築。澍鷲寺始建於唐貞元年間,因其坐落在鷲峰嶺而得名,澍鷲寺塔便建在寺中,到了清鹹豐年間時曾經重修過。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一百四十二座,陝西青西村敦煌寺塔
    敦煌寺創建於晉代,為長安較早設立的寺院之一,而現今我們所見到的這座敦煌寺塔則建於清代順治年間。該塔平面呈正六邊形,基座由青石砌成,共七層,磚表土心,高約20米,底層每邊長約2米,高約3米,底層簷下每邊有5塊磚雕,為各種動物造像。底層東面有一門洞,高約1米,寬約0.6米,四層以上每角有風鈴,塔身用磚中時見「敦煌塔磚」字樣。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一百八十七座,廣西富川瑞光塔
    廣西富川瑞光塔,位於富川瑤族自治縣縣城南郊約500米富江西畔的急轉彎處,因古時塔內曾供有陰刻雕的觀音像,因此,又被稱作觀音塔、觀音閣。關於瑞光塔的修建年代,目前為止沒有十分確切的史料,但據《光緒富川縣誌》卷十二《雜記》篇中記載:「明嘉靖三十四年,即公元1555年春,雷擊瑞光塔砌面」,這就說明瑞光塔在遭雷擊的時間點之前就已經存在了。後來,在清鹹豐五年,即公元1855年,該塔毀於戰火之中,直到同治十一年,即公元1872年才進行了重修。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二十五座,北京玉泉山玉峰塔
    「玉峰塔影」也是玉泉山上的園林「靜明園」的十六景之一,塔頂距地面150米,是北京地理位置最高的塔。玉峰塔建於清乾隆年間,由於在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在鎮江的金山寺見到了高大巍峨的慈壽塔,遂命人將塔繪成圖,回到北京之後便在玉泉山主峰上建起了這座玉峰塔。由於在塔中供奉著定光佛,也稱燃燈佛的造像,因此也被稱為「定光塔」。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五十四座,江蘇南京靈谷塔
    靈谷塔是一座新穎別致的寶塔,塔高66米,九層八面,每層以綠色琉璃瓦披簷。各層外面,都圍以花崗石走廊,塔的中間建有螺旋形扶梯,可沿梯252級直登九層。該塔由茂菲和董大酉設計,造形優美,典雅莊重,具有民族風格和特點,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評價。塔的內外四壁上,鑲嵌著青石碑刻,該塔的八面,每層都有四門四碑。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一百二十五座,山西河曲文筆塔
    位於河曲縣城東五裡大東梁,建於乾隆五十九年,即公元1794年,又稱「狀元筆」,整座塔的形狀好似古時的毛筆,而修建此塔意在「振東山之勢」,以裨河曲風水。文筆塔的筆尖築於烽火臺墩上,連座高九丈四尺三寸,其中土墩高三丈,如墩頂部直徑五丈四尺,筆尖底座直徑一丈八尺。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一百五十六座,陝西西安淨業靈塔
    陝西西安淨業靈塔,位於長安香積寺旁,善導塔東約百米處,是善導大師的著名弟子淨業法師的墓塔。淨業法師,俗姓為趙,京兆人,自幼慕法,出家後能「旋登法座」「講誦經典」「剖析玄微」,且能「早開靈鍵,入如來密藏,踐菩薩之空門」,秉其歸戒者甚眾,後成為香積寺主。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二百九十四座,山東濟南四門塔
    四門塔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柳埠鎮東北方4千米處,塔身通體由巨大的青石砌成。該塔為單層,正方形,四面各開闢一個拱門,故而俗稱「四門塔」,於隋大業七年,即公元611年建成,已有1400多年歷史。四門塔是中國現存唯一的隋代石塔,也是中國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單層亭閣式佛塔。四門塔也是中國早期石質建築之典範,有「中國第一石塔」、「華夏第一石塔」之美名,其造型簡潔,有中國漢代建築的道風。四門塔對於研究中國佛教歷史和古代建築建造特色都有著較高的價值,也是中國古代建築的珍貴遺產之一。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三百零三座,內蒙慈燈寺金剛寶座舍利塔
    該塔全稱為「金剛座舍利寶塔」,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舊城東南部,因塔座上有五座方形舍利塔,故名為五塔寺。金剛座舍利寶塔,建造於清朝雍正年間, 該塔以磚石為結構建造,塔高約13米,建造在臺基上的長方形金剛座。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二十七座,北京良鄉昊天塔
    北京良鄉多寶佛塔,俗稱良鄉塔,又被稱作「昊天塔」。位於北京市房山區拱辰街道東關村附近燎石崗上的昊天公園內,最早始建於隋朝,與塔同時建造的還有一座法相寺,唐代時該塔曾被翻修。後來寺廟被毀,但塔保存了下來,現存的多寶佛塔為遼代鹹雍四年,即公元1068年復建的。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二百六十三座,湖南永州回龍塔
    回龍塔位於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瀟水東岸,該塔建於明代中葉,為一磚石結構八角七級寶塔,分為五層,高近30米。塔內有旋梯至塔頂,每層東南西北四方均開有券門,由此可以走出塔門,外繞塔身環行,遠眺四周景色。每層平座和腰簷之間的高度不等,使塔身立面具有變化豐富的韻律感。
  • 大美中國古建築名塔篇:第三百零八座,齊齊哈爾卜奎清真寺磚塔
    該塔建設於康熙二十三年,即公元1684年,目前已經被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卜奎清真寺」的附屬文物。塔為方形三級,磚木建築結構樓閣式古塔,頂端是金色的「鳳剝銅」寶葫蘆,高約兩米,葫蘆頂上斜鑲著象徵伊期蘭教的月牙。整座「窯殿」建築形制獨特,是東北乃至全過的清真寺中不多見的帶有古塔形制的「窯殿」。
  • 保定旅發大會:4個觀摩項目下月亮相曲陽
    河青新聞網訊 近日,曲陽縣舉行第三屆保定市旅發大會曲陽分會場新聞發布會。據悉,曲陽縣分會場以「展脫貧成果、促鄉村振興、彰北嶽神韻、享藝美曲陽」為主題。該縣嘉禾山自然風情區、陳文增定瓷藝術館、北嶽古城、羊平雕刻小鎮4個觀摩項目將在9月22日亮相。
  • 滄州、保定與邯鄲,河北三大城市PK,你更看好哪座城市的未來?
    滄州、保定與邯鄲,河北三大城市PK,你更看好哪座城市的未來? 在這幾年當中提起城市,可能北京,上海,廣州,江蘇比較多,慢慢的人們都嚮往大城市,其實有些城市也在努力只是人們都喜歡看結果,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河北這個省份。滄州、保定與邯鄲,河北三大城市PK,你更看好哪座城市的未來?
  • 保定:這座城市,因閱讀而更美_地方_中國西藏網
    原標題:這座城市,因閱讀而更美(河北日報資料片) 河北日報記者 李連成攝  日前,受教育部委託由中國成人教育協會組織開展的「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活動中,保定直隸尚書房持續舉辦的公益講座被評選為全國「終身學習品牌項目」。在城市實體書店落寂的背景下,作為保定市政府部門支持打造的公益書吧,直隸尚書房開業兩年來,人氣頗旺,不僅增開了分店,還捧回了全國獎項,因閱讀而凝聚的城市文化氣息愈加濃鬱。
  • 河北保定「最富有的」縣級市,人口超百萬,是河北中部區中心城市
    改革開以來,我國的城市社會經濟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城市發展布局和結構日趨合理,城市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日益顯著,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市居民生活質量和生活環境得到極大改善,今天我們來聊聊河北保定最富有的縣級市,人口超百萬,是河北中部區域中心城市。
  • 保定:這座城市,因閱讀而更美
    保定直隸尚書房在舉行公益講座。(河北日報資料片) 河北日報記者 李連成攝 日前,受教育部委託由中國成人教育協會組織開展的「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活動中,保定直隸尚書房持續舉辦的公益講座被評選為全國「終身學習品牌項目」。在城市實體書店落寂的背景下,作為保定市政府部門支持打造的公益書吧,直隸尚書房開業兩年來,人氣頗旺,不僅增開了分店,還捧回了全國獎項,因閱讀而凝聚的城市文化氣息愈加濃鬱。
  • 大美中國古建築樓閣篇:北京頤園景明樓,蘊含乾隆審美的皇家樓閣
    位於北京頤和園這座清代皇家園林之內的練橋和柳橋之間,始建於清乾隆十五年,即公元1750年。關於這座具有皇家氣派的樓閣,乾隆皇帝之所以會使用「景明」二字作為樓名,有著他獨有的用意。這其中用意的第一個方面便是,景明樓所在的位置恰好有著「柳綠桃紅、岸芷汀香」的春和佳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