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18年7月7日,「立鴻鵠志,做奮鬥者」第二期致良知四合院大學生學習會落下帷幕,360多名大學生代表收穫滿滿,灑淚而別,他們帶著一顆顆致良知的種子,去奔赴世界各地,把陽明心學帶到地球村的每一個角落。以下是他們與致良知四合院老師之間的一問一答。
提問:
我感覺自己從來沒有真正發自內心地感到過開心,這是為什麼?我應該怎麼辦?
四合院老師:
首先,你的心被堵住了。陽明先生告訴我們「樂是心之本體」,我們心中原本就擁有無比的快樂,而你之所以感覺不到,是因為被不明和貪慾所遮蔽、堵塞。因此,首先把這些「垃圾」倒出去,才會感到輕鬆,才能找到這種快樂而莊嚴的感覺。
第二點,根據行為作用與反作用,真正能讓自己感到幸福快樂、有成就感乃至崇高感的,不是被愛,而是付出愛。
有機會利益他人是自己的幸運,當我們擁有這份心的時候,心中就會升起浩然之氣,它會趕走我們身上的負能量,讓自己整個生命都帶著溫暖與光明。當我們把這份溫暖與光明傳遞出去,給他人帶來微笑與快樂時,自己將會感到更加快樂。
所以,一方面要超越自己,把心中的垃圾倒出去;然後,找到可以利益別人、為他人奉獻的機會,與周邊世界建立良善、持久的連結,從而擁有持久的快樂。在快樂的基礎上,不斷開發心中寶藏,就能再上一個臺階,到達幸福,再往上是自在,然後圓滿乃至覺悟,自己的人生就會沿著這幾個臺階不斷向上攀登。
提問:
我之前內心沒有信仰,渾渾噩噩過了20多年,很希望能改變自己。我一直在思索自己的崇高理想是什麼,卻始終沒能找到。我想問一下,如何快速認清自己、反省自己,讓自己找到人生的使命和目標?
四合院老師:
解決這個問題,需要要做兩個功課:
第一,反省過去二三十年間自己的惡行、惡念、惡語,把它們寫在紙上,向天地懺悔,直到淚流滿面,甚至嚎啕大哭,這是一個倒出心中垃圾的過程,這個過程中你會感到輕鬆,與世界和解、與周邊的人和解。我們需要每個月都做一次這樣的功課。
第二,用大約三小時的時間,在自己不被打擾的狀況下,在紙上逐條寫下自己的渴望與夢想,不斷不斷地寫,直到有一條能讓你哭出來,此時你可能就找到了自己心靈深處的人生使命。
通過這兩個練習,我們就能讓心乾淨起來,找到人生的目標和方向。這樣的練習因人而異,有的人可能很快就能找到,有的人則需要一個過程。這都沒有關係,只要我們牢記聖賢的教導,相信心中擁有無盡寶藏,有足夠的耐心和誠心去做,終有一天,每個人都能走上光明的大道。
提問:
我們知道要以「是非」作為判斷的準則,但是「士人-能人-君子-賢人-聖人」,處於不同層次人們的是非觀肯定是不同的,那我該如何判斷自己的是非觀是否正確呢?我想去做的事情、我認為對的事情,究竟是對還是錯呢?
四合院老師: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認知層面上,有怎樣的心就有怎樣的格局和境界,當我們上一個臺階後,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就會不一樣。所以,人生最大的戰略就是垂直攀登,登上人生更高的臺階,這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積功累德、建功立業,在這種積累與磨鍊中通過明心和淨心不斷提升心靈品質。
我們要反省自己過往的渾渾噩噩,但同樣要尊重自己曾經走過的路,尊重自己今天所處的層面,並在當下儘可能把事情做到最好。同時,我們要保持一顆向善向上的心,用這樣一顆心隨時照耀、激勵、引導自己。
這樣我們再來看淨心功夫的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觀照起心動念,我們的念頭有兩類,一類是利益社會、利益他人也利益自己的,另一類則是包含私慾的。對待不好的念頭我們就要及時反省。同時用好的念頭引導自己。
所以,如果我們能每天通過觀照和分辨自己的念頭並及時反省和引導,雖然看起來我們是在自己現有層面上做事情,但其實已經在心上垂直攀登了。如此兩個月後就會發現自己對事情已經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有了更大的格局,悄然之間上了新的臺階。
因此,我們懷揣夢想,不浪費生命的每一分鐘,堅定地通過明心和淨心不斷建設自己的心靈品質。
提問:
縱觀中華民族歷史,農耕民族的文化相對更加先進繁榮,但在軍事上卻常常被遊牧民族所打敗。對這樣的現象如何看待?應該如何理解文化自信的力量?
四合院老師:
看待歷史問題不能過於簡單化。農耕文明、遊牧文明屬於不同的文明,但這些文明的背後是文化,而文化的本質是心的呈現。所以,哪種文化在心的層面上有更深的體證,這種文化就是更有生命力的。
中華文明五千年來,我們也經歷過外族侵略,可是所有外族都漸漸被中華文化同化了,原因就在於中華文化是根植於人心的,不管是什麼民族,人們都渴望通過建設自己的心靈品質,讓自己有所成就。
我們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幾乎所有和中華文化結緣的民族都能從中受益。中華文化的核心密碼是心,對心有所體證,也就明白了基於心而建立的中華文化。在此基礎上我們再去讀歷史,就能穿越歷史的迷霧。
中華文化延續5000年,僅僅是在近代的100年間遭受挫折.「一年之計在於冬」,100年的挫折洗滌了我們身上許多積習,打破了許多歷史的枷鎖。所以,當中華民族重新回到世界舞臺中央時,它的能量一定是超越歷史上任何時期的。
當今世界面臨諸多文明衝突、貿易衝突等等,此前所盛行的零和博弈、叢林法則是不會使人擁有持久幸福。要想獲得幸福生活,本質上還是要從心上下功夫解決。當人們共同明白了關於心的真理、秘密,基於此建立起的世界文明才能真正實現世界和平。為此,中國領導人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地提出並且切實倡導和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理想。
人類歷史是一部心靈的創造史,是行為作用與反作用的歷史,而聖賢引領我們超越自己的歷史。面對網際網路新世界,我們如何建立新的秩序?如何尋求一份安寧與定力?這就是新時代新商業哲學所要解決的問題,人們之所以有煩惱和焦慮,是因為自己的心靈還處於比較低的層面,格局和境界不夠高,思考得不夠深刻,看不到問題的本質。所以,在我們對一些歷史或時代問題下結論以前,我們首先要垂直攀登,建設自己的心靈品質,才能穿越許多似是而非的觀念,看清問題的本質,甚至可以駕馭自己的言談、舉止、行為,影響周邊的人,帶著大家清爽地朝向光明,而不是在泥潭中跋涉。
當我們的人生因為有一顆空靈的心而變得純粹,我們的創造力、影響力等等也就全都激發出來了,自然可以成就一番事業、擁有美好的家庭等等。
提問:
致良知四合院倡導「以生命喚醒生命」,強調篤志力行,我從中確實感受到很多能量。但我在學比較宗教學專業的過程中,需要提交邏輯嚴密、考證精確的學術論文,不能過多表達自己的主觀感受,因此,我應該如何在學術上呈現相關的內容?
四合院老師:
首先要把握一個根本,人有東西南北、古往今來的差別,但關於心的秘密、真理沒有差別。
第二,聖賢教誨我們,宇宙人生的真理是可以體悟和體證的。「心即理」,有怎樣的心,就能體會到怎樣的天理、天道、規律、法則。比如關於數學,小時候我們能體證到加減乘除的原理,中學時能體證到方程式的原理,大學時體證到微積分原理。我們的心在哪個層面,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和體會就在哪個層面。
對宗教、哲學思想的認識也是同樣,我們對每個宗教能有多深的體悟,取決於自己有怎樣的一顆心。所以歸根到底,要有一顆空靈純粹的心,這樣才能聽懂宗教創始人的初衷,看清他們的本心、意圖。
亞里斯多德的思想影響了整個西方一千年,為什麼他的思想可以有如此持久的影響力?羅素在《西方哲學史》中提到,亞里斯多德說「當我在看一束花的時候,我發現我不僅僅是在用眼睛看,我在用心看」。由此可見,用心來體察世界所得出的認識,是很難被超越的。
同樣,1644年笛卡兒發表《哲學原理》,提到「我思故我在」,意思是,正因為我有一顆心,我可以去思考,所以我才是我自己。這體現的正是陽明先生所說的「身之主宰便是心」,笛卡爾就是憑藉這樣的心上體證,開闢近代哲學史,在西方產生了廣泛而重大的影響。
所以,你可以把宗教當作一門學問去研究,但更重要的是要建設自己,讓自己的心靈得以成長,否則我們無法看懂這個世界,更聽不到時代的召喚。不管我們研究的是哪種學問,唯有自己的身有體證、心有體悟,開發自己的心靈寶藏,才能心明眼亮。
有怎樣的心,就有怎樣的格局和境界,就有對這個世界怎樣的認識,才能寫出怎樣的論文、發表怎樣的報告,進而影響多少人。
提問:
孔門家法中說,惡事不易傳揚。通過致良知的學習,我們知道,面對惡事我們要通過明心、淨心來察覺自己的起心動念並深刻反省。但是如果因為不傳惡而導致有的人並不知道自己心中有惡,他們永遠難以正確面對自己心中的惡,對此應當怎麼看待?此外,惡現象的產生是個事實,媒體為什麼不能傳播這種事實呢?
四合院老師:
人性中的陰暗面會導致不好的行為,對此我們需要揭露和批判,但不要過度傳播,因為這種傳播會產生大量的負能量。
在中國,隨著視頻監控行業的快速發展普及,中國的惡性搶劫事件明顯減少,通過監控、曝光惡劣行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性之惡。
但如果通過媒體等形式過度報導就會有負能量。比如,改革開放40年,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造成了一些對環境的破壞,對此,社會上呈現出兩種態度,
一種態度是感到憤怒,心生抱怨。有的人通過網際網路發表視頻、圖文等,激發更多人的憤怒、抱怨,指責企業、指責政府、職責官員、互相指責推卸,甚至在社會上引發惶恐,使民眾產生負面的情緒。但這樣的指責,對於解決實際問題,卻並沒有絲毫的幫助。
還有一種態度:在致良知四合院,有一位創業者所從事的業務是修復被汙染的土地、江河、草地。他告訴我們,不管過去由於怎樣的原因造成了環境的破壞,現在都有機會、有可能被修復。這給人們帶來希望,讓人們感到一份正能量,讓我們願意去擔當和奉獻更多。
由此可見,過度傳播惡事可能會給民眾帶來強烈的負能量,對大家的心靈沒有助益。尤其是那些擁有話語權的人或者機構,當他們帶頭傳播一些偏知偏見、錯知錯見、邪知邪見乃至惡知惡見,將這些東西注入到大家心田中的時候,這樣的危害比往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的危害要大得多。
因此,孔門家法是聖賢教誨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面對問題,我們要把精力放在反省上面,反省自己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找到自己的責任與擔當,而不是利用自己的話語權去四處傳播惡事,引發更多的罪惡。
還要注意的是,不傳播不代表不作為。當父母的,有責任指出子女成長中的問題;作為企業家,有責任幫助員工成長。我們要弘揚這份責任與擔當。
因此,聖賢不斷喚醒我們的浩然之氣,面對問題,我們要思考如何解決,而不是抱怨。我們要反省自己能做些什麼,自己的生命才可以成長,才可以傳遞和接受純粹的正能量。
莊子講「夏蟲不可以語冰」,我們的人生也是如此。聖賢通過穿越時空的教誨為我們指引著前進的方向,讓我們領會世界的本質。此時我們不能做「夏蟲」,沉浸在自己的小知小見上,而是要追隨聖賢、聆聽教誨,不斷建設自己的心靈品質。
提問:
我們要以一顆光明心去感化他人、引人向善。但面對一些有負能量的人或者組織,甚至面對國際爭端等,我們可能並不能夠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反而會導致他們心中的惡變本加厲。對此,我們該如何去做?
四合院老師:
在國外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少年時立志改變世界,結果青年時他發現自己沒法改變世界,所以他立志改變國家;30歲時他發現自己很難改變國家,又立志改變自己的城市;到了40歲發現自己的城市也很難改變,他就立志改變自己的村莊;直到60歲時他發現唯一能改變的就是他自己。
於是他在生命結束前寫了一段話:改變世界的捷徑是改變自己。他發現,自己的整個生命都顛倒了,應該在年輕的時候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強大,然後影響自己的家族,進而影響村莊,慢慢影響到城市,或許還能對國家乃至世界都做出貢獻。
所以,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好好做人,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當祖國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才能義無反顧地貢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我們心中若是燃起小小的火苗,一定要呵護好這個火苗,並且與更多人連結,讓火苗聚集起來,形成更大的能量,此時大家合力形成的大火苗就能夠幫更多人照見光明。
歸根到底,我們建設心靈品質,開發心靈寶藏,這樣我們就能擁有更高的格局和境界,更大的能量、智慧、胸懷和仁愛,如此,當機會來臨的時候,當祖國和人民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才能衝得上去,才能獨擋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