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17日是北方的小年,明天1月18日是南方的小年,不管北方還是南方,到1月24日就是中國的除夕,過年了。
春節過年,對孩子們來說是一件特別開心的事情,這個節日有著其它節日沒有的傳統習俗,大人要給孩子壓歲錢。
在我國,最早的壓歲錢出現在漢代,但此「錢」並不能在市面流通,而是為佩戴玩賞,且作為闢邪品使用。
至於壓歲錢的來歷,民間相傳在年三十的晚上,有一種叫「祟」的小妖會來傷害小孩,令百姓們害怕得不敢睡覺,通宵陪著孩子玩耍。
其中有一對夫妻,在屋裡陪孩子把能玩的東西都玩過後,便拿出幾個銅錢和一張紅紙來給孩子玩。
這孩子玩著玩著,大家都睡著了,此時祟這隻小妖前來,剛想靠近睡熟的小孩,卻被他身旁的紅紙及銅錢發出來的神光給嚇跑了。
自此,每到春節過年,家裡大人就會把銅錢放進紅包裡給小孩當「壓祟錢」。可見,壓歲錢的重要寓意在給孩子闢邪鎮災。
在日本,每到新年時,他們也會給小孩發壓歲錢。日本壓歲錢的來歷,據日本民俗史料記載,源自新年的年糕,也就是他們給孩子的新年禮物。這個新年禮物到後面才演變成「壓歲錢」。
實際上,日本的壓歲錢不叫「壓歲錢」,它叫「年玉」。在我國漢語中有「琦年玉歲」的說法,意思是指如花似玉的年華,或許日本的大人給孩子壓歲錢,其寓意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長,守住最美年華。
雖然中國和日本對壓歲錢的寓意有所不同,但這種過新年的傳統習俗,大家都保留下來了。然而,近日有媒體報導,在日本有七成人認為新年給壓歲錢是一種負擔。
其調查結果顯示,日本人給壓歲錢的平均金額為4470日元,約278元人民幣。這個金額的壓歲錢在中國也差不多,但中國地域較大,每個地方的人給壓歲錢的金額不一,再加上每個人的經濟狀況不同,他們給出的壓歲錢金額也不同,有的人可能給1000元的壓歲錢,有的人可能給10元。
壓歲錢金額的大小,大家都要量力而行,不可因為好面子而讓自己陷入難堪的境地。在我國有句老話,叫「有心就好」,意思是心意到了就不再苛求其它。
這種充滿人性化的理解,或正是當今社會所需要,大家高高興興過個年就好,不必拘泥於表面上的形式。
對孩子來說,過年時他不管收到多大金額的壓歲錢都會很開心,那是別人給他的新年禮物。當然,孩子收到多少紅包,背地裡就有大人送出去多少紅包,這個關係是相互存在的,大家圖的無非就是一種新年的喜慶氛圍。
如果新年的這種傳統習俗變成人們的一種負擔,可想而知大家內心的變化則會帶來不愉快的感受,也會失去壓歲錢原本的寓意,這個問題大家要有所注意。
新年給壓歲錢,不能攀比,我們的心意給到孩子了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