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讀小學了,數學成績很差,要提高孩子數學成績就必須做到&34;:
運算能力就是要按照運算法則,正確快速計算得到問題的答案或結果。運算好主要就體現在算得又對又快。那麼家長可以通過每天進行十分鐘的口算或計算練習,題目可以從20道開始起練習,其中包含加減乘除的獨立算式,也可以混合運算式。然後每天把式子的順序隨機調換一下,每三天增加5道或十道,當到達50道題以後可以增加兩小數以內的簡單計算,直至增加到100道題。九十年代初以前的家長都可能記得在讀小學時,自己也曾在數學期末考試中要進行&34;(100道題)考試,其實就是加強運算能力的培養,先構建學好數學的&34;,以確保數學成績不會渣底。
觀察能力是思維的知覺。在學習數學過程中,一點要運用觀察,獲得感性認識,通過分析思考、抽象概括達到理性認識。最初的觀察其實就是認真審題,也就是讀題。在解答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往往看一遍題目只是形成初步印象,還容易被數字、相近條件、相似公式所混淆,通過再次或多次地進行讀題和審題,就會把混淆的、模糊的解題思路給理清楚或分析出來。就像是想到某個地方,這個地方很久以前曾經去過,現在路徑模糊不清了,但通過手機或電腦地圖導航,查找到達目的地的路線,再通過回憶思考,就能找到自己曾經&34;。通過長期的審題觀察,才能迅速準確地看出和想出解決問題的特徵和重要細節方法,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和思維能力,發展智力。
孩子都喜歡遊戲和好玩,孩子正好利用課本中的&34;或有關數學的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好奇、好探究、好秩序、好分享的四大天性,採用&34;孩子就想去摸一摸的念頭;&34;孩子對算理的理解;&34;孩子就想試一試的&34;,並且家長要參與其中,讓學生的&34;與教師&34;相輔相成,讓孩子盡情地遊玩好,同時在此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達到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共同發展,拓寬知識面,開闊學習數學思路,養成對數學學習保持積極思維狀態的&34;。
這裡是說孩子要靈活運用已學的知識經驗,通過與家長、教師、同學之間的學習互動與合作解決問題的方式,從而形成自己的心智活動方面的智力技能。孩子的智力技能是會隨著學習練習的次數與時間增加而提高的。孩子的智力活動情況有時會持續增長,有時又會停頓不前,還有時會回落後再提高。我們在對孩子進行智力活動過程中也要遵循學習規律,有詳細練習目標,及時反饋,分散時間練習(如早上、上午、下午和晚上各選取20-30分鐘左右時間即可),做到循序漸進,防止疲勞。也是就說要不斷反覆輪迴練習,直到學生能&34;找到&34;之路,使孩子形成自身數學智力運作方式的順暢快捷,體現為學習數學技能好。
就是孩子要在家長和老師的啟迪下,逐漸養成要完成一項學習任務時,就知道要先做什麼,要怎麼做,為什麼要這麼做,得到的結果會怎樣等思維活動指導行為活動的良好習慣。正如傑·泰勒說:&34;。也就是說,孩子會在老師和家長的敦促與指導下養成一定的學習習慣,但孩子也會根據自己的智力活動和行為活動情況形成特有的學習習慣,即是形成獨特的解題&34;。
總的來說,孩子小學的數學成績很差不可憂,只要在家長持之以恆細心地輔導培育和老師循循善誘地耐心指引下,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掌握數學思維方法,構建自身的知識體系,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發展智力,促進提高數學成績。
本文原創是@暖陽鴿說教 ,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如果你有困惑或者有更好的方法和建議,歡迎留言與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