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帶了二孩,大家周末都去祝賀。推杯換盞,席散人去之際,朋友拉住了我。原來老大本學期開始讀四年級,但數學成績一直不理想,學習興趣也越來越低,尤其是生了老二後,情緒更見低落。朋友不希望孩子就此消沉下去,也在學習上做了一些努力,但收效甚微。他們一家人都很著急,又不敢逼孩子,所以讓我給想想辦法,該怎樣提高孩子的數學成績。
四年級,在小學階段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節點,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如果孩子在以前的學習中成績較優秀,現在提升成績,就是「查缺」;如果孩子以前成績不理想,現在要提升成績,則屬於「補漏」。
這裡以朋友孩子為例,重點說說如何「補漏」。
一、首先,以四年級上冊(七冊)為例,了解一下教材的編排。
七冊數學教材整體內容分布:
(一)數與代數
1.大數的認識
2.三位數乘兩位數
3.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註: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原來安排在教材第六冊,現在因為整個計算的要求降低,又加入了許多新的內容,所以計算內容後移。
(二)空間與圖形
1.角的度量
2.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註:原來角的度量、垂直與平行、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共同安排在第八冊,現在把三角形單獨放在第八冊教學,其餘內容提前教學。
(三)統計
(四)數學思想方法:數學廣角
(五)綜合應用
1.1億有多大
2.你寄過賀卡嗎?
現行教材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突出了數感和數概念培養,加強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同時強調的了對學生綜合知識的滲透,讓學生在足夠的空間中,注重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思考能力。
二、提高孩子數學成績,家長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1.分析「差」的原因
分析、找準原因,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一方面是通過與孩子的交流,了解其學習困惑所在,進行查找和分析;
一方面可以通過與老師的溝通,了解孩子存在的問題,並請教老師,家長可以做哪些方面的努力;
最後,根據綜合信息,制定相應的幫助和輔導策略,這塊工作可以由家長獨自來完成。
2.培養數學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放之四海而皆準。孩子數學成績不太理想,首先要做的就是激趣。
數學重在一個「數」字,培養學生的興趣,可以結合生活體驗,從這個「數」入手。比如,在「大數的認知」這一節,為讓孩子充分體會「億」的概念,可結合「綜合應用」中「1億有多大」的環節,設計一個親子活動:
問孩子:「聽說,一個大人三餐都吃飯,至少要吃500克大米。你知道500克大米有多少粒嗎?」(天天都在吃飯,可誰會關注每天吃多少粒米呢?一下子就引起孩子的好奇。)孩子肯定不知道,那就對孩子說:"其實我也不知道。但今天我們可以一起來算一算,你願意嗎?"孩子定欣然應允。
分工操作,孩子負責測量,父(母)負責記錄。拿出事先備好的500克大米,一個小杯子,一個小天平(或其它的計量工具)。讓孩子用小杯子,先裝滿一小杯米,數出一杯米所包含米粒的數量,再看500克能裝幾杯,最後算出總的顆粒數量。經測量,一般500克大米大約有16000粒。這時孩子會想,原來人一天要吃這麼多粒米啊!趁孩子興趣未消,再問:一天吃掉16000粒米,那一億粒米,能吃多少天?多少年呢?然後協助孩子進行計算:100000000/16000=6250(天);6250/365=17(年)。告訴孩子:在長大成人之前,你至少要吃掉1億粒米,這麼多的糧食,農民伯伯要用多少時間,要流多少汗水啊!
這樣,通過親子合作的過程,既培養了孩子對「數」的感知和興趣,也能培養孩子節約糧食的意識。一旦孩子帶著感知和興趣投入學習,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習慣成自然!一旦良好的習慣形成,以後學習就基本不用家長操過多的心了,但在習慣形成前,辛苦家長是少不了的。
課前預習,課堂聽講,課後總結,這三個都是搞好學習的基本習慣,相信家長都明白,前兩個就不一一贅述了,重點說說「課後總結」。
解答數學問題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在解題時,要引導孩子,在解決每一道練習題後,都要總結解題規律:
(1)本題最重要的特點是什麼?(2)解本題用了哪些基本知識與基本圖形?(3)本題你是怎樣觀察、聯想、變換來實現轉化的?(4)解本題用了哪些數學思想、方法?(5)解本題最關鍵的一步在那裡?(6)你做過與本題類似的題目嗎?在解法、思路上有什麼異同?(7)本題你能發現幾種解法?其中哪一種最優?那種解法是特殊技巧?
總結解題規律,在前期需要花較多的時間,但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一旦孩子養成了這種習慣,學習將不再是問題。
4.培養孩子的專注能力
說到專注力,就不得不說到注意觀察力。
我們經常聽到孩子這樣說:「哎呀,我又粗心大意了,把題看錯了!」「這道題我本來是會做的,如果再給我一點時間一定能做出來!」聽到這些話時,很多家長都不會引起重視,真的以為,孩子不是不會做,只是粗心大意而已,以後注意點就行了。
其實,這不是孩子粗心大意,也不是孩子時間不夠,根本的原因在於孩子基礎不紮實,審題不深入,提煉文字信息的能力不足造成的。這些問題,說小不小,說大也不大,但不及時糾正,將對孩子造成深遠的影響。
要解決這個問題,需在平時注意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家長可以這樣做:
一是陪孩子再學教材,把書上的例題、分析吃透,夯實基礎;
二是讓孩子多作一些基礎運算,在練習中培養孩子做題的速度和準確度;
三是陪孩子一起讀題,審題,學會提練題中的關鍵信息。
5.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數學,強調的是邏輯思維能力。在輔導孩子時,不僅要讓孩子知道「是什麼」,還要讓其知道「為什麼」。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不僅難以構建邏輯思維,也難以做到舉一反三、學以致用。
在實踐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孩子,無法理清各知識點之間的關係,聯繫鬆散而不緊密。這樣的知識基礎不紮實,再學習新的知識時就很難領會,表現出較弱的學習能力,導致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6.多溝通,多鼓勵,慎批評
孩子學習不好,本身就內疚,甚至自卑。這時,就需要家長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孩子的心理,思考問題的解決。要用發展的眼光,相信孩子,鼓勵孩子,給予其信心和力量。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如果家長只會一味地責怪、批評,並一味地拿TA跟其他的孩子比較,只會讓孩子沉積更多的挫敗感,從而對學習失去信心,那以後就真的麻煩了。
數學成績不好,家長切忌慌張盲從。小學的數學主打基礎,只要善加引導,多加練習,把基礎夯實了,以後的學習就不會有大問題。
關注豆爸侃教育————生活培養人生態度,教育開啟價值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