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時隔一年,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重症監護中心的張晨美主任還是清楚地記得那一天。
2011年7月2日,星期六,當時25個月大的妞妞從所住的白金海岸10樓墜下,被同住一幢樓的吳菊萍接了一下,滾落到草坪裡,隨後被緊急送進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
大家都說,這孩子怕是救不回來了:那時的妞妞生命體徵極度不穩定,神志不清,全身多處骨折,肝臟、脾臟破裂,肺挫傷,腦損傷……嚴重的傷勢讓妞妞一度陷入深度昏迷。
23天後,大家驚喜地發現,妞妞不僅被救回來了,而且身體恢復得很好。當妞妞唱著兒歌「小燕子」出院時,沒有人不感嘆這生命的奇蹟。
奇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夜以繼日的搶救,事無巨細的護理,從心底散發出的愛和關懷,給了妞妞重生的機會。
那一晚,他們幾乎沒合過眼
妞妞入院當天,醫生護士全部取消休假,全力投入搶救。醫院成立了由副院長龔方戚親自帶隊的專家組,組織醫院各外科主任進行大會診。
小兒外科專家和重症監護室醫務人員全力救治,整整一晚上,他們幾乎沒有合過眼,守在妞妞的床邊,時刻關注著孩子的病情變化。
重症監護室主任張晨美,全面了解妞妞的救治情況並第一時間參與制定了搶救方案。本來,他要到印尼參加學術會議,機票都已買好,但還是取消了行程,「沒什麼事比搶救這個小生命更重要了!」
醫護人員輪班24小時監護,專家組根據情況隨時調整治療方案,妞妞的病情,讓大家的心都揪緊了。
我們摸她頭髮、捏她小手、輕聲叫她,想喚醒這個昏迷的小姑娘
去年7月7日,妞妞撤下呼吸機,可以自主呼吸了。
7月12日,妞妞腦部功能逐漸康復,能開口叫媽媽了。
7月18日,妞妞神智基本恢復,衝泡好的奶粉大口大口喝光……
附屬兒院重症監護室近40名護士,至少一半都曾護理過妞妞。
「我們每天要給她做清潔,頭髮弄乾淨,梳小辮,擦身體,所有的管子固定好,任何一根管子都不能滑脫,護理過程中的每一個細小動作都必須確保萬無一失,不然可能會給她造成生命危險,或是影響預後。每兩個小時翻一次身,翻身需要多人合作,每人看好幾條管子,然後一起用力,必須保持身體在同一條直線,用力要均衡,身體每一處需要保護的地方都要保護到。」護士長樓曉芳,說起一年前的護理情形,仿佛就是眼前的事。
「妞妞沒醒來時,護理特別小心,每個人當班時,都要對她做些催醒工作。」護士邱賓說,「比如摸摸頭髮,輕捏小手,輕聲叫她名字。」重症監護室的醫生護士只要有空,就會來到妞妞床邊,像對待清醒的孩子那樣和她打招呼、聊天。
23天全力搶救,搶回了這條可愛的小生命
每小時記錄一次生命體徵,每兩小時翻一次身,每兩小時做一次導尿管夾管,每三小時吸一次痰,每四小時檢查胃腸引流管,每天用5%的蘇打溶液清潔口腔……妞妞的護理記錄,每天都能寫滿兩頁紙。
整整23天夜以繼日的全力搶救,妞妞從生死線上被拉了回來。
去年7月25日出院前,妞妞神智清醒,生命體徵穩定,感染得到控制,重要臟器功能恢復,右側肢體能運動自如,左側肢體上下肢都能運動,並能在頸部撐託下坐起,視力也開始恢復。
「小燕子,穿花衣……」出院前,妞妞稚嫩的歌聲見證了這個令人難以置信卻又無比溫暖美好的生命奇蹟。
出院後,妞妞爸媽一直和張晨美保持著聯繫。重症監護中心的護士們也都在默默關心著這個小生命,每次聽到妞妞的康復進展情況,都頓生自豪:這是我們一手護理過的妞妞呀,她可真棒!
今年2月,妞妞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康復科進行檢查和康復治療,前後一共五次。
康復科主任周雪娟說:「第一次是做檢查,後面幾次是康復治療。妞妞當時左手力量比較差、左腳走路時有點往外撇,我們就對她進行了負重訓練、精細動作訓練、對稱性訓練和姿態矯正。醫生們也指導妞妞爸媽如何在家中進行康復訓練。」
妞妞爸爸說,就是因為聽了醫生的指導,他後來在家裡搭了一個木頭架子,讓妞妞爬上爬下,讓孩子手腳功能得到了最大的恢復。
就在前幾天,張晨美、樓曉芳等人,還到妞妞家看望了這個他們一直牽掛的小女孩,妞妞為大家跳舞唱歌,看著她轉圈扭屁股,大家笑得前仰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