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歲自閉症患者成為美國科學家,講述她的一生
自閉症,這個詞語對於現今的社會已經不陌生了;自閉症的孩子總是因為他們的舉止、行為和談吐被歸類為不正常。其實何為不正常呢?在這些小孩的世界裡,他們有自己的想像空間和創意,在他們認知裡可能認為這樣才是正常的。外界都認為自閉症的孩子都是孤獨的,他們並不孤單。在他們的世界裡,還存在著他們的父母親,作為後盾一直堅強地支撐著這些孩子。
-
關愛自閉症兒童| 什麼是自閉症?自閉症兒童有什麼症狀?
現在美國社會對自閉症的包容與愛護是如何養成的?這兩本書中內容互補,提到了從自閉症被醫學定義出來後,美國與歐洲國家對自閉症的社會認知成長的過程,其中太多辛酸血淚,現在撰一小文,因為之前寫過一文《自閉症的前世今生》,現在命名為第二章。希望引起中國社會大眾與政府的思考,如何避免再走美國與歐洲的彎路,儘快將自閉症孩子的教育工作推進向前。
-
一位15歲自閉症患者對媽媽的講述:為什麼我會是這樣糟糕的?
你知道自閉症是什麼樣的嗎?自閉症患者心中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嗎?很多剛剛面對自閉症的父母可能十分想知道,今天星悟說帶來一篇自閉症患者對媽媽的講述,讓你更加清晰了解自閉症,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最大限度的融入社會。
-
自閉症患兒母親的罪惡感從何而來?為什麼很少有人指責爸爸?
遇到一個來自南方某城市的星媽講述了她的故事:家裡的爺爺罵她生出這樣的孩子,說是因為她在懷孕期間亂吃東西,才生出這樣的有精神殘疾的自閉症孩子。並且會經常指桑罵槐甚至指名道姓地說是因為她才生出這樣的孩子,反正就是怪媽媽,從來不會去探究基因導致自閉症兒童等家庭教育的問題。
-
跌落人間的「失聲天使」,母親用視頻記錄成長,網友:再生一個吧
跌落人間的「失聲天使」,母親用視頻記錄成長,網友:再生一個吧有一個4歲的小女孩,被網友們親切地稱為「失聲天使」,因為她從小就沒有張口說過話,每天最多的一個動作就是45°仰望天空,仿佛是在人間經歷磨難的仙女,盼望著回到天上。
-
我唯一的職責,就是做好她的媽媽——自閉症孩子母親講述育兒歷程
3歲時確診為自閉症(又稱孤獨症譜系),從此,我與她開啟了與普通孩子不一樣的成長之路。 在自閉症孩子幹預路上走過了1年,各種的酸甜苦辣體驗的很真切。雖說現在孩子的進步很大,但我知道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孩子確診後一個月的時間裡,作為母親,我無奈、痛苦、自責。面對同事、鄰居們的議論紛紛,家裡老人的不解,我看在眼裡,痛在心裡,遭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暗地裡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淚。
-
一位自閉症兒童的母親:我甚至希望他走在我前面
(原標題:一位自閉症兒童的母親:我甚至希望他走在我前面)
-
世界自閉症日,讓星星的孩子不孤單
自閉症也被稱為孤獨症,是一種先天性大腦發育障礙類疾病。人們通常把自閉症患者成為「星星的孩子」,因為他們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遙遠而漆黑的夜空中獨自閃爍著。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自閉症關注日」,它提醒著人們:普通人和自閉症人士之間應當實現「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關愛」,「消除誤會,倡導全納」。在中國,統計結果發現自閉症佔兒童精神殘疾首位。
-
《不同的音調》:自閉症的故事
2009年上映的由李連杰和文章主演的電影《海洋天堂》講述的是一個身患絕症的父親和他患有自閉症的兒子故事。由李連杰飾演的父親因為肝癌晚期,只剩下3到4個月到生命,而他死前最放不下的就是患有自閉症患者兒子。片中將兒子的患的病症描寫為孤獨症,現在人們更習慣於稱這種病是自閉症。
-
《穿越孤獨擁抱你》講述孤獨症孩子成長曆程
在此後十數年間,這本書成為國內孤獨症領域的科普入門書之一,七個孩子和家庭的故事感動了萬千讀者。十年後再版的《蝸牛不放棄》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和肯定,獲2016年騰訊華文生活在好書獎。近日,華夏出版社出版了《蝸牛不放棄》的續集《穿越孤獨擁抱你》。十多年間,作家張雁一直與她故事中的主人公們一起生活,一起成長。她的新書如實記錄了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的艱難曲折,家庭的悲歡遇合。
-
我是一個自閉症患者的母親,想帶著兒子環遊世界
那部電影講述了一個自閉症患者和他父親之間發生的故事。 今天故事的講述者就是當年那部電影所改編的原型。她叫田惠萍,是一位自閉症人的母親,也是一家自閉症教育機構的創始人。她的兒子楊弢(tāo)是一位自閉症人士,今年33歲。 1.八十年代的新一輩 我是大學畢業之後結婚生子的。在那個年代,上大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重慶一自閉症孩子的母親寫給公眾的一封信 看完淚目……
我知道從道德層面去要求公眾善待這樣的孩子很難,但我堅信多一分了解就會多一分支持……」在第十二個國際孤獨症日(4月2日)即將來臨之際,3月31日上午,「星寶閃跑,傳遞愛心」公益活動在重慶動物園展開,一位自閉症孩子的家長寫給公眾的一封信讓人淚目。她希望當大家看到這些孩子,報以善意的微笑就是很好的支持,讓愛來,讓礙走,是她的心願。
-
《我的影子在奔跑》:自閉症孩子的中國夢
方剛亮導演的《我的影子在奔跑》以夢幻的藝術方法處理自閉症孩子的成長史,電影中母子之間的溝通方式令觀眾大開眼界、動情不已,以比較俗套的比附,就是講述一個自閉症孩子的中國夢實現的公益電影。田壯壯監製的《我的影子在奔跑》,由獲「夏衍杯」優秀電影一等獎的同名劇本改編,在胡永紅編劇的故事裡,講述了一個患有艾斯伯格症候群的孩子修直,如何在張靜初飾演的單身母親田桂芳17年的悉心養育下長大成人的歷程。導演方剛亮有意淡化了含辛茹苦的艱難,突出表現了修直天賦異稟的數學天才,特別以卡通和超現實的方法表現獨特的精神世界,趣味橫生而帶有夢幻色彩,讓觀眾看到希望。
-
自閉症兒子快樂成長
直到今天我還沒有勇氣打出我兒子是自閉症這件事,社會對這方面的報導也很少。我來自平凡的家庭,這個社會有太多和我一樣平凡的人。允哲在兩歲半的時候被定義為自閉症譜系障礙,到三歲多鄭州醫院確診為譜系障礙,到現在,孩子一直在家和父母姐姐一起生活。他從剛開始一個字都不說到現在開始說簡單的句子。一直和正常的孩子學習,在幼兒園上課。特別謝謝姐姐,這是允哲的幸運。
-
一位自閉症兒童的母親:臍帶血可以減輕自閉症症狀
自從孩子丁丁(化名)2歲時被確診為「孤獨症「的那刻起,山東濟寧的李女士用了很長時間才接受這個現實。她告訴記者:「那是她人生中最辛苦的一段時期,不敢參與有關孩子的任何話題。」事實上,和丁丁一樣不幸的孩子已是一個規模越發龐大的群體。
-
神經科學專家呼籲關注自閉症:發生在每個人身上的概率均等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想像在當時的醫學知識中,很容易將自閉症也歸為由於後天家庭教養行為不當導致,因此可以想像在1950-60年代「冰箱母親」學說的流行了,該理論認為,自閉症的產生是因為父母對孩子過度冷漠導致,以至於出現如下電影場景,著名歌星貓王遇到一位自閉症孩子,貓王緊緊地擁抱住了孩子,給了他/她足夠的愛,居然一下子就把孩子治癒了。醫學上誤解造成的後果非常嚴重。
-
父母對自閉症孩子的成長焦慮是如何毀掉他們的?做到這5點不焦慮
由此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父母對自閉症孩子的成長和康復焦慮已經根深蒂固,家長很容易被孩子刻板化的行為打擊,不知不覺中放大了孩子的不足卻忽略了發展的潛力,進而對他們的成長失去了信心,如果焦慮不停止,甚至越來越深,就有極大地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毀了自閉症孩子。
-
每一個自閉症孩子的背後都缺少一個給予陪伴的父母?
最近小陀螺看到一部非常暖心的泰國公益短片——《豆芽》,短片大致講述了靠賣菜為生的母親和女兒Ju的暖心故事。」理論一直備受推崇,當時的醫學界和心理學界普遍認為: 自閉症是由於家長尤其是母親的冷漠、養育方式刻板造成的,是一種心理疾病。
-
從不開口說話到當街吵架,媽媽用抖音記錄下5歲自閉症兒子的成長
最近,一位自閉症孩子當街和媽媽吵架,媽媽不生氣反而欣慰偷笑的視頻火上了微博熱搜。 視頻的小主人公是一個5歲的自閉症孩子,名叫程寶,媽媽表示,程寶幼年不會說話,「無欲無求,這場爭吵看似普通,但她卻花了4年幹預才有今天這一幕。
-
「自閉症孩子就不該帶出來!」目睹自閉症孩子遭歧視,該怎麼做?
如果此時你的身邊有一位自閉症兒童,你會怎麼辦?在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很多人可能都會想「孩子很可憐,我們要去幫助他們」,可是當我們真的遇到自閉症孩子在公眾場合情緒失控的情況下,我們的做法是「遠遠地走開」和」無情的白眼」,還是「沒關係我們理解」的體恤呢?廣東衛視有一檔社會行為觀察類的節目叫《你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