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知青下鄉奇遇

2021-02-23 體小育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體小育」,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有關農村的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文革時,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我屬中不溜的麻五類,自然當不了紅衛兵,卻也逃脫不了上山下鄉的厄運。

 

到公社再往下分時,我選擇誰也不願去的荒山溝屯。這裡黃鼠狼、狐狸多,常迷人,又叫黃仙溝。離大隊公社縣裡省城都遠,四不管,也叫皇上溝。到這一看,貧窮落後。當年闖關東,開墾北大荒的土地經營者,土改時被消滅了。土地落到一群懶漢手中,幾十年的窮折騰,分得土地的貧農,依然是貧農。二流子當上貧協主席,革委會主任。知青接受他們再教育,很多人墮落了,學會了油嘴滑舌、三吹六哨、溜須拍馬,吃喝嫖賭、偷雞摸狗、打架鬥毆,本應是最好的社會資源,被汙染成社會垃圾。

 

這裡山高皇帝遠,再強烈的運動風波,到荒山溝也微弱無力了,所以這裡的民間優秀傳統和其它地方相比破壞的還較少,保留的多。

 

荒山溝屯有位七十多歲的老人,他經歷了晚清、民國、滿洲國。那年去長春賣黃煙,被共軍圍困,餓死也不許出城,當了國軍夥夫,「起義」後又當了共軍。打錦州前,有人偷偷送他便衣,幫他逃跑,潛回老家務農。土改時,工作隊讓他出來幹,他躲到老丈人家,說:「人家辛辛苦苦過起來的,憑什麼分人家?」

 

他讀過私塾,《名賢集》倒背如流,「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吃虧是福」是他的口頭語。講起神話故事,新的老的有的是;看風水看陰陽宅,算命相面批八字,針灸拔罐,樣樣都行。十裡八村,大事小情,紅白喜事都離不開他,他只喝酒不收錢。文革時,也有人說他是叛徒、逃兵、牛鬼蛇神。幸虧他人緣好,當地民風淳樸,鄉親們誰也不動他,真應了他說的:攢下錢財追命鬼,交下朋友護身符。

 

可「知青」一來荒山溝屯就不平靜了,他們「階級鬥爭」的弦繃得緊,於是,老人成了專政對象。每次老人出去辦事,都得有知青輪流跟著,絕不許他亂說亂動。跟來跟去,日子一久,誰也懶得再跟。這時,卻只有我卻願意跟著:一來不用再下地幹活又能拿工分,二來到處溜達也算是樂事。平日裡我是不多言多語的人,文革時夾著尾巴做人,所以也面善,故老人也只願意我跟著。對此知青點當然同意,誰都怕劃不清界線,躲還來不及呢。就這樣,這差事就鐵定給我了。

 

那時節,荒山溝屯離哪都遠,四鄉八村的鄉親們都愛找老人拿脈看病,經常看完病,人家留吃飯,他都謝絕。送塊八角兒錢,也不接。他說,我們出來也掙工分,不該拿的不能拿。路上,他自吟道:侵人土地騙人錢,榮華富貴不多年,莫道眼前無所報,分明折在子孫邊。還說,阿彌陀佛說吃進多少,吐出多少,一點不假。----漸漸地,我發現他是個好人。跟他時間長了,我學會不少東西。

 

一次,前屯有個知青得病,頭暈目眩,噁心嘔吐,心慌胸悶,肛門脹痛。到公社衛生院看不出什麼病,得送縣醫院。人都不行了,大雪封山,百八十裡山路,三更半夜,怎麼走?這時,他們想起了老人,不巧老人到遠方姑娘家串門去了,實在沒轍了便找我試試。我一看,是現代醫生不承認也治不了的「攻心番」。按老人教的辦法,用針頭挑破肛門周圍的紫泡,剝一瓣大蒜塞進肛門,捂在熱炕頭。十幾分鐘,病人恢復正常。剛才還舉著語錄喊「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幾個人目瞪口呆。從此,知青點誰得了醫院治不好的病,如蜘蛛瘡、蛇盤瘡,我伸手即好。他們不說老人「牛鬼蛇神」了,也沒人諷刺我了。這真是:守啥人學啥人,守著薩滿跳假神。

 

生產隊羊圈被山洪衝毀,建了個新的,但是,羊群進了新圈就開始蔫不唧唧的,過不了幾日羊兒們就競相跟著死去。鄉親們苦著臉說這叫倒圈,以前也有過,不知是犯了什麼忌。公社的獸醫來了,也看不出什麼病。羊圈圍牆插一圈紅旗也不好使,只好找「牛鬼蛇神」。我跟老人到那一看,羊圈開西門,對著道西磨坊碾盤下面的「虎口」,老人說這是犯了朝向之命相,改個南門就好了。果然,按老人所言,將那羊圈的門改為南門,羊兒們便歡蹦亂跳了。

 

這事震動很大,對受過唯物論教育的知青來說,簡直是神話,不可思議!公社來人說,這是偶然事件,作為紀律不準宣傳。----經歷超常的事多了,原本虛無縹緲的神話世界漸漸地由虛變實,並被事實不斷地充實著證實著,偶爾還能感受到神靈的存在!我開始慢慢地感到,上學時我們受騙了!原來,有些所謂的「科學」是謊言,被批判的「迷信」出真知!「六道輪迴」和「因果報應」都是真的,老人不是「牛鬼蛇神」,是通靈使者!

 

後來這裡相繼發生了很多震動的事。城郊公社書記以回城、當兵、考學為誘餌,姦污多名女知青,被判死刑;一個知青為爭當兵指標打死人,也判死刑。這時,知青各家裡惶惶不安,父母也來信叮囑我保平安。老人問我,什麼是平安?我說平安是福。他說:「何謂平安?平者為安。人活得要平凡,平常乃至平庸,心情要平靜,平和與平淡,不爭無敵手,無欲不侵邪,守住良心德行,才能保住性命,安寧方為平安。」我頭回聽到這麼高深的哲理,比語文、政治老師的說教高。我才明白,民族的道德精華並沒被運動完全毀掉,一些還珍藏在善良的普通民眾心裡。我們來接受再教育,真正的教師不在學校,更不是貧下中農,而是所謂的「牛鬼蛇神」,他們是民族精華的承傳者!

 

老人說,房子、地可以被分被搶,腦袋裡的學問誰也搶不去,讓我抽空複習功課,以後準有用。可是,大隊公社不喜歡我這樣的人,當兵不成,工農兵學員也沒選上,回城沒門路。老人勸我說,別急,有福不用忙,你命中文武兼備,當官的料。果然,一九七八年,我考上重點大學。

 

一九八零年暑假,我回荒山溝,老人已故去。原來,大隊書記兒媳婦懷孕,要老人看是男是女,女的就打掉。書記召見,老人不敢不去,不看不行,只好應酬。他號脈是女,打掉是殺生造大孽,於是他謊說是男。結果生個丫頭,書記大怒,以破壞計劃生育為名把他抓到縣裡。七八十歲的老人,禁不起折騰羞辱,讓人抬回來時,快不行了。旁邊的人感嘆說,他救了那丫頭,那丫頭卻害了他,好人不得好報啊!

 

老人正在彌留之際,聽到這裡忽然說:「不,是我年青時上山套狍子,誤套一對醉醺醺的狐狸,欠下兩條命,不打胎救她一命,今天再還她一條,扯平了,無債來世一身輕。」

 

聽完老人的去世,就在這一天的黃昏,去到墳頭祭奠老人,我感謝他在迷茫中指給我光明,走正人生道路,是我真正的人生啟蒙老師!

相關焦點

  • 知青下鄉奇遇「通靈使者」
    我屬中不溜的麻五類,自然當不了紅衛兵,卻也逃脫不了上山下鄉的厄運。到公社再往下分時,我選擇誰也不願去的荒山溝屯。這裡黃鼠狼、狐狸多,常迷人,又叫黃仙溝。離大隊公社縣裡省城都遠,四不管,也叫皇上溝。到這一看,貧窮落後。當年闖關東,開墾北大荒的土地經營者,土改時被消滅了。土地落到一群懶漢手中,幾十年的窮折騰,分得土地的貧農,依然是貧農。二流子當上貧協主席,革委會主任。
  • 知青史記|有關上山下鄉的知青宣傳畫
    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達到高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到農村務農的運動是中國農村發展史上極為重要的一章,反映知青生活的美術作品與同時期美術中的農村題材和農民圖像具有緊密聯繫。  1954年創作出版的宣傳畫《畢業了,參加農業生產去!》
  • 知青丨「上山下鄉運動」始末
    由於「廣闊天地」已成為這裡「寶貴的無形資源」,1993年8月24日,為紀念首批知青下鄉25周年,鄉裡再度將大李莊鄉更名為「廣闊天地鄉」。為了讓人們記住那段歷史,了解知青文化,當地政府還建起了「廣闊天地」知青園。追根溯源,知青上山下鄉,是「黨解決城鎮知識青年就業問題的一次大實驗」,並非「文化大革命」的產物。
  • 知青下鄉奇遇的「牛鬼蛇神」,竟是一位「通靈使者」!
    文革時,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我屬中不溜的麻五類,自然當不了紅衛兵,卻也逃脫不了上山下鄉的厄運講起神話故事,新的老的有的是;看風水看陰陽宅,算命相面批八字,針灸拔罐,樣樣都行。十裡八村,大事小情,紅白喜事都離不開他,他只喝酒不收錢。文革時,也有人說他是叛徒、逃兵、牛鬼蛇神。幸虧他人緣好,當地民風淳樸,鄉親們誰也不動他,真應了他說的:攢下錢財追命鬼,交下朋友護身符。
  • 關於知青下鄉年代的電視劇有哪些
    《血色浪漫》,《北風那個吹》,《年輪》,《老三屆》,《幾度菊花香》,《雪花那個飄》,《我們的知青年代》,《孽債》,《如歌的歲月》,《知青》。一、《血色浪漫》簡介:《血色浪漫》是由北京潤亞影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滕文驥執導,都梁編劇,劉燁、孫儷、連奕名、林好等主演的愛情劇。
  • 歷史的轉折:知青下鄉與返城
    從此,全國掀起了上山下鄉運動。儘管此前確因升學、招工等通道堵塞,城鎮畢業生面臨如何安置等人口、經濟問題,但根本的因素是必須對知識青年 (畢業生) 進行「再教育」。此為「文革」運動的形勢和政治路線所決定。至中後期的上海知青史料顯示,各地知青的「勞動—生活」普遍處於困頓狀態中,且回城的願望強烈。
  • 知青故事:我們下鄉那年我16歲
    讓我們一起傾聽親歷者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原創:鞏真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上海故事》知青大返城
    上世紀60年代末,一場史無前例的上山下鄉運動幾乎波及到上海的每個家庭,到70年代初,有100多萬上海知青告別城市和親人,奔赴遙遠的農村或農場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一代人的命運驟然被改變。但十年不到,歷史的走向突然出現了拐點,幾十萬知青通過頂替、病退等各種辦法像潮水般返回上海。
  • 畢志華:這才是知青上山下鄉的歷史真實
    「文革」前(1955-1965)時期,知青下鄉120萬;2.「文革」政治運動(1966-1968)時期,知青下鄉199萬人;3.「文革」(1969-1976)時期,知青下鄉1202萬人;4.「文革」結束後(1977-1979)時期,知青下鄉244萬人。這四個時期下鄉知青人數總數是1700多萬。
  • 一代女知青蕭芸,她一封親筆書信,改變8000萬下鄉知青命運!
    導語:一代女知青蕭芸,她的一封親筆書信,改變8000萬下鄉知青命運!(作者:林野)知識青年,簡稱知青,他們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逝世於80年代,提其那一代人,其實也挺矛盾的人,有的人覺得他們是魔鬼,幾乎顛覆了社會秩序,但也有人覺得知青下鄉運動,確實挽救了一代人!
  • 陳 清: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知青「上山下鄉」
    此文言辭鑿鑿的宣稱,「『文革』時期上山下鄉的人數是3000萬,相當於加拿大總人口。」宣稱「『文革』時期有超過一大半的中學生下鄉了。」按照《始末》第258頁提供,1962年-1979年全國知青上山下鄉總人數是1776萬人。所謂有3000萬知青的人數是擴大化的虛假數字,該作家關於有一大半中學生下鄉也同樣是憑個人感覺的猜測。
  • 4部知青下鄉的電視劇,劉燁和鄧超各佔一部,你都看過嗎?
    4部知青下鄉的電視劇,劉燁和鄧超各佔一部,你都看過嗎?1.《甜蜜蜜》這部劇大家應該都聽過吧,是由鄧超和孫儷主演的年代情感劇,主要講述了發生在二十世界七八十年代一段至純至真的浪漫愛情故事,只要認定了一個人就是一輩子的事,這種非常純粹的愛情是很多人都想要的,現在這種愛情已經很少見了。3.
  • ​賈宏圖|知青故事:(28)將軍淚
    賈宏圖|知青故事選自賈宏圖:《我們的故事--100個北大荒老知青的人生形態》公眾號知青50年
  • 知青往事:三弟兄都是知青
    當知青,講知青,紀念知青。讓我們一起傾聽知青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 我是1969年12月從四川省開江縣城下鄉到這個縣的紅巖公社4大隊3隊的,是當地第一批下鄉知青。 當地一個全勞動力一天評10個工分,我第一年評9分,大弟8.5分,這一年我們出了滿勤,另外還加上從城裡挑糞下鄉交給集體計算的工分,我們兩人共做了4200多個工分。由於下鄉的第一年,國家對知青每月供應貿易糧35斤、肉食1斤、菜油4兩,知青還可在下鄉安置費中每月開支6元生活補助費。年終分配時,我們除扣出大春口糧分配的支出外,還分得現金60.40元。當年能做到自給有餘,我們非常高興。
  • 巢湖知青故事 | 偷雞摸狗拔蒜苗
    初下鄉幾年,各村對知青的生活關心程度不一樣,一些地方的知青生活陷入困境。所需要面對的現實是嚴酷的。首先是住房,然後是糧食、蔬菜,再就是燃料、肥料……..一系列現實問題需要自力更生去解決。當時農村很窮,知青們缺少生產資料和勞動技能則更窮。俗話說「窮則思變」,於是乎,就出現了多種多樣「變」的法子。知青畢竟不是解放軍,在學校學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到了現實生活的困境中,早就拋到九霄雲外。
  • 「知青往事」我為什麼削尖腦袋要下鄉
    ,在天津四十三中68屆畢業生下鄉奔赴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的行列中,有一個削尖腦袋硬鑽進來非去不可的70屆小知青,這個人就是我。當年的社會背景和宣傳導向使我對上山下鄉充滿美好想像,這可能是我主動要求上山下鄉的首要動機吧。  在學校召開的上山下鄉動員誓師大會上,紅衛兵團的董大姐表示堅決要求到最艱苦的內蒙古插隊落戶,她慷慨激昂的發言讓我熱血沸騰,決意追隨心中的偶像,在三大革命中鍛鍊成長。我當即提出申請也去內蒙古插隊,強烈要求和她分配在一個知青點,這個要求得到了滿足。這是促使我積極要求上山下鄉的又一個原因。
  • 「知青歲月」我為什麼削尖腦袋要下鄉
    1969年5月20日,在天津四十三中68屆畢業生下鄉奔赴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的行列中,有一個削尖腦袋硬鑽進來非去不可的70屆小知青,這個人就是我。這一天恰巧是我十五歲的生日,列車長鳴聲是我衝出生命起跑線的信號,在告別親人故鄉的同時,也永遠告別了我的學生時代,踏上人生的艱苦旅程。
  • 網傳「2020年知青下鄉工齡退休金補償政策」?官方闢謠來了!
    近日,微信群熱傳「2020年知青下鄉工齡退休金補償政策」的消息,消息稱:知青下鄉期間視同繳費年限,在辦理退休手續時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併計算,插隊和兵團一樣待遇。目前退休金不足每月4000元的,每月補600元;不足6000元的,每月補300元;不足8000元的,每月補100元;超過8000元的,每月補50元。
  • 知青下鄉當「赤腳醫生」
    其中《赤腳醫生往事》是著名畫家靳之林的作品集,首次獨家曝光300幅珍貴歷史老照片及速寫、手稿,記錄了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北京知青孫立哲、史鐵生等開展巡回醫療,在陝北農村救死扶傷的那段歲月。1969年1月初,一列列火車把2.6萬名北京中學生送到陝西延安地區。這其中就有史鐵生和孫立哲。
  • 知青記憶:新生橋江邊在夢中
    說明:此事一生難以忘懷,查知青日記,卻沒有記載。仔細一想,那是下鄉第一年1969年經歷的。那一年偏偏沒有寫日記,當然就查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