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費的計算標準都清楚,計算基數你知道嗎?

2021-01-08 胡開盛律師

法律知識要點:加班是每一位勞動者都知道的事,加班工資的計算標準大家也都知道,根據勞動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這就是加班費的計算標準問題,但在實務中因加班工資引起的糾紛非常多,但糾紛的起因並不是計算標準,而是計算基數的問題。

為什麼因為加班工資計算基數問題容易發生糾紛呢,因為計算基數的確定直接關係到勞動者的切身利益,恰恰是對於加班基數的確定,相關法律法規並不明確,用人單位在計算加班費時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總是儘可能的採用較低的標準,不同的加班基數對加班工資的影響非常大,尤其是加班較多的用人單位,這些用人單位中勞動者的工資主要是靠加班才能獲取更多,因此在規定不明確的情況下,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就非常容易因加班費的計算基數問題而產生勞動糾紛。

實務中對於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在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規定的情況下,有的地方性法規制定出了加班工資計算基數的標準,因此各地對於計算加班費基數的標準並不盡相同。結合司法實務,小編認為一般情況下對於加班工資計算基數的確定,通常都是採用下列幾種方法:

一、有約定的按約定標準。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準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在訂立勞動合同時進行約定。例如,可以約定以最低工資作為基數、以基本工資或底薪作為基數或者以正常工作時間的工資作為計算基數。如《北京市工資支付規定》第四十四條規定,對於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先以勞動者與用人單位訂立的勞動合同中約定的本人工資標準確定,勞動合同未約定的,按集體勞動合同約定的標準。

二、沒有約定的,一般採用正常工作時間的工資。在法律實務中出現糾紛最多的就是在此,大多用人單位並沒有與勞動者約定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採用正常工作時間的工資作為計算基數,這樣最常用也最公平合理,但是用人單位卻不這麼做,用人單位在計算加班工資基數時喜歡採用最低工資標準,連基本工資都不是,一般情況下基本工資是高於最低工資的,這樣對用人單位最有利。但勞動者一方通常主張按正常工作時間的工資作為基數,根據以往的判例來看,如果沒有約定加班工資計算基數的情況下,勞動仲裁委或法院也都大多是按正常工作時間的工資作為基數計算的,至少也是基本工資作為計算加班工資的基數。

三、福利工資是否屬於正常工作時間的工資在實務中爭議最大。用人單位的工資結構一般是兩大類:基本工資和福利工資,如獎金、補貼、津貼、績效等一般都屬於福利工資範圍,福利工資的發放標準也都是由用人單位根據經營狀況來自主決定。一些用人單位的福利工資甚至比基本工資還高,所以福利工資是否屬於正常工作時間的工資而列入計算加班費基數,對於勞動者一方來說事關重大利益。實務中通常把福利工資仍看作是正常工作時間的工資,但如果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福利工資不屬於正常工作時間的工資的,從其約定。例如,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廣東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關於適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勞動合同法》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第二十八條規定,勞動者加班工資計算基數為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獎金、津貼、補貼等項目不屬於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從其約定。但約定的正常工作時間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除外。從這個條文的意思可以看出,福利工資是屬於正常工作時間的工資,但約定福利工資不屬於正常工作時間的工資的以約定為準。

為了更好的理解關於加班工資計算基數確定的問題在司法實務中的具體適用,現在律小編分享一個相關的案例供大家參考。

案情摘錄:原告訴稱,原告工作時間為早上9點至中午12點、下午13點30分至下午18點,每天工作7.5小時,每周工作6天,提交有加蓋被告公章的考勤記錄表為證。在職期間從未籤訂書面勞動合同,也未按時足額支付加班工資,原告申請勞動仲裁,但未獲得全部支持。為此,訴至貴院請求判決被告支付未籤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及加班工資等共計6萬。被告未答辯,亦未提交證據。

判決觀點: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作為用人單位,應就員工的工作時間承擔舉證責任,但被告未提交任何證據予以證明,應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後果,故法院採信原告的主張及其提交的考勤記錄表,確認原告的工作時間為早上9點至中午12點、下午13點30分至下午18點,每天工作7.5小時,每周工作6天;原告的實際出勤情況以原告提交的考勤記錄表的記錄為準,但該考勤記錄表未記載中午休息時間,根據原告的主張,每天扣除中午1.5小時休息時間。原告主張其工資結構為底薪(入職時為人民幣2,000元,2016年9月轉正後為人民幣2,500元)+提成(0.5個點),並提交工資發放的銀行流水為證。

關於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因原、被告雙方均未提交證據證明雙方有關於加班工資計算基數的約定,故法院酌情以原告的底薪作為加班工資計算基數;但是自入職起至2016年8月期間原告的底薪為人民幣2,000元/月,低於深圳市最低工資標準,故法院認定該期間的加班工資計算基數為同期深圳市最低工資標準人民幣2,030元/月。

原告主張被告未與其籤訂書面勞動合同,應支付其未籤訂書面勞動合同二倍工資差額。被告在起訴狀中主張是原告利用職務之便拿走了勞動合同,但未提交任何證據予以證明,法院不予採信,被告應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後果,故法院確認原、被告雙方未籤訂書面勞動合同,被告應依法支付原告2016年7月13日至2017年4月15日期間未籤訂書面勞動合同二倍工資差額人民幣53,130.08元(加班工資人民幣6,528.96元+已支付的工資人民幣46,601.12元)。

據此,法院判決某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於判決生效之日起五日內支付被告2016年6月13日至2017年4月15日期間的加班工資人民幣7,258.13元;2016年7月13日至2017年4月15日期間未籤訂書面勞動合同二倍工資差額人民幣53,130.08元。

律小編說案:對於計算加班工資的基數問題,本案中可以看出,首先還是有約定的從約定,如果沒有約定的,對於採用的計算加班費的基數問題,法院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的,本案中法院是按原告的底薪確定加班費計算基數,但由於底薪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所以只能按最低工資標準來算。

所以,小編建議如果用人單位加班較多的,最好在勞動合同中約定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這樣對保護勞動者的利益比較有利,用人單位處於強勢,如果沒有約定的,在計算時用人單位可能會按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這樣對勞動者一方非常不利。

相關焦點

  • 以最低工資作為加班費計算基數合法嗎?
    以最低工資作為加班費計算基數合法嗎?實務中各地有不同的做法,大體有以下這些做法:1、支持勞資雙方約定加班費計算基數;2、按最低工資作為加班費計算基數;3、以實際發放的工資(扣除加班費)作為計算基數;4、以實際發放工資的70%作為加班費計算基數。 以下這個案例,公司以最低工資作為加班費計算基數,勞動者主張按照實際工資作為計算基數,官司一直打到最高法院,最終最高法院認為公司的做法並不違法,支持了公司。
  • 【案例】以最低工資作為加班費計算基數合法嗎?
    實務中各地有不同的做法,大體有以下這些做法:1、支持勞資雙方約定加班費計算基數;2、按最低工資作為加班費計算基數;3、以實際發放的工資(扣除加班費)作為計算基數;4、以實際發放工資的70%作為加班費計算基數。
  • 計算加班費的基數該如何確定?是這兩種方法!
    法律知識要點:加班是每一位勞動者都知道的事,加班工資的計算標準大家也都知道,根據勞動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
  • 關於加班費計算的「手法」
    幾乎每個人都有加班的經歷。可是,不是每個人都懂得怎麼計算加班費。
  • 加班費的計算方式
    關於加班費的計算方式問題,實踐中有以下幾種情形:第一種情形是,有的法院為了訴訟快捷,避免證明困難等問題,採取無論當事人有無約定,都按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計算加班費
  • 加班費計算基數如何確定?(還有更多)
    3、合同中約定的工資標準和實際支付的工資不一致有風險嗎?4、勞動合同中約定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方法;5、勞動合同對勞動報酬約定不明的法律風險處理方法;6、沒有勞動合同,如何確定勞動報酬?7、試用期的工資標準及約定方法;8、勞動合同無效時勞動者工資標準的確定;9、勞動合同約定工資支付日的法律風險;10、實行年薪制或者按考核周期支付工資的約定方法等等……三、加班工資的支付與加班爭議中的風險控制1、標準工時制下的加班工資計算;2、計件工資下的加班工資計算;
  • 加班費計算基數是否應包含津貼補貼?
    其中工資構成如下:標準工資3000元(包括基本工資2000元、崗位工資1000元)、福利補貼2000元(包括住房補貼500元、夥食補貼500元、交通補貼500元、工齡工資500元)、差旅補貼另行以實際發生為準。陳某在職期間每月正常工作時間以外都有加班30小時,被告並沒依法支付加班費。07年8月被告因公司效益不景氣而拖欠原告8月至10月工資。
  • 在勞動爭議案件中,勞動者加班費如何計算呢?
    在勞動爭議案件中,勞動者加班費如何計算呢?加班費=日或者小時工資基數*加班日或者小時數*支付標準1.日或者小時工資基數:按照法定工作時間內勞動者提供正常勞動應得工資確定,勞動者每月加班費不計到下月加班費計算基數中。具體如何操作呢?
  • 加班費的計算方法
    : 1、標準工時制加班費計算方法也就是每天8小時,每周不超過40小時的工作制度。考慮到有些企業的實際操作情況,比如酒店、物業公司等,往往不可能按照標準工作制來實行,所以很多這類企業都申請了綜合工時制。實行這種工時制度的用人單位,計算工作時間的周期不再是以天為單位,而是可以是以周、月、季、年,但其平均日工作時間和平均周工作時間應與法定標準工作時間基本相同。
  • 如何計算加班費
    加班工資如何計算?一、什麼樣的加班才有加班工資? 說到加班,我們必須搞清楚自己的崗位屬於什麼工時制度。因為工時制度不同,加班的認定就不同。工時制度,就是工作時間制度。大家籤訂的勞動合同書,通常也會寫清楚崗位所實行的工時制。 我國有三種工作時間制度:一是標準工時制,二是綜合計算工時制,三是不定時工作制。
  • 加班工資計算基數全國規定匯總(2019最新)
    勞動者加班費計算基數,應當按照法定工作時間內勞動者提供正常勞動應得工資確定,勞動者每月加班費不計到下月加班費計算基數中。具體情況如下:(1)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了加班費計算基數的,以該約定為準;雙方同時又約定以本市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或低於勞動合同約定的工資標準作為加班費計算基數,勞動者主張以勞動合同約定的工資標準作為加班費計算基數的,應予支持。
  • 工傷/工亡+經濟補償金+賠償金+二倍工資+加班費等計算基數一覽表
    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工資計算基數為:為應得工資包括個人承擔的社會保險金、稅費、工會會費,包含各類補貼津貼、獎金、提成,但是應當扣除加班費、報銷費用。
  • 2020年除夕是三倍工資嗎?2020年春節加班費怎麼計算
    是啊,每個人所處的環境都不一樣,單位的情況也不一樣,唯一能確定的是,過年加班會有加班費。那2020除夕有3薪嗎?來看看春節加班費怎麼算吧。計算加班工資時,日工資按平均每月計薪天數21.75天折算,小時工資則在日工資的基礎上再除以8小時。  即:節假日加班工資=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21.75×300%;休息日加班工資=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21.75×200%。
  • 計算加班費太難太複雜?其實只需三步!
    加班也分為不同的情況,因此,在確定了加班費的計算基數後,還必須依照法規對現實情況進行區分,才能準確計算出加班費:1、標準工時制度的加班費計算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準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1)在日法定標準工作時間以外延長工作時間的
  • 廣州日工資計算標準
    本地寶貼士:2010中秋節國慶節加班費計算  法定假期加班費如何計算  加班費基數如何計算  勞動保障部於2008年1月10日公布了《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在這個通知中提出了「制度工作日」和「制度計薪日」兩個概念。
  • 法定節假日加班費如何計算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然而對於用人單位而言,如何計算節假日加班費則成了一個冷門話題,到底該給多少呢?以前有沒有多給或少給?筆者對此進行了一番梳理。此外,倘若我們按照《通知》第二項規定來折算綜合工時制時會發現勞動者的法定節假日加班工資計算基數反而會比平常工作日低,這就使得一些企業管理層對此感到興奮,他們想當然的會適用未剔除的規定。於是,有時便會出現勞動者或用人單位有一方多算少算的情形,從而產生工資支付的爭議。因此在計算基數上,這個《通知》無疑會產生一些常識性的謬誤,從而造成認識上的誤區。
  • 2021年元旦加班費如何計算?聽人社局權威解答
    半島全媒體記者 肖玲玲 2021年元旦,很多企業可能會為了能在春節前完成項目選擇加班,那麼2021元旦放假加班費如何計算?12月31日,市人社局發布提醒,加班工資的發放職工應該注意這些問題: 1.元旦法定節假日共為幾天?
  • 綜合工時制如何計算加班費?計算公式是什麼?員工不同意還不行
    這個章節,我們繼續來補充一個加班費的內容,就是很多人問到的這個綜合工時這個制度項,要如何計算加班費?那其實前幾期我們已經聊了很多了,關於加班費,法院審查加班費的案子,一般就是先審查有沒有加班的事實,然後再計算要發多少加班費,這其中法院還是要考慮這個工時制度的問題。
  • 平時加個班的加班費是怎麼計算滴?請個事假每天扣多少錢?
    對於進入職場這麼多年的朋友來說,大家或多或少都加過班,或者請過事假,那麼你是否知道自己的加班費是如何計算的呢?還有就是當你請了暑假之後,這個錢是如何扣除的?這些都是切實關係自己利益的,作為一個職場人,了解這些是很有必要的。
  • 加班費計算技法 人力資源法律
    點擊上面「人力資源法律」立即訂閱,你懂的!廣東省人社廳例解加班費計算4種情形情況一:實行月工資制案例:李先生為某企業職工,每周一至周五每天工作8小時,周六日休息,每月工資收入3200元,其中勞動合同約定的月正常工作時間工資2610元,工資按月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