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主觀意識平衡

2021-02-21 涼白開集

物理學中有一種平衡叫「物質能量守恆」,即客觀世界的物質能量之間是可以互相轉化,但能量總量始終處於一種恆定狀態。能量既不會憑空出現,也不會憑空消失。

其實不僅是客觀世界的物質,主觀世界的意識也需要遵循某種「意識能量」的平衡,即我們的大腦接收與輸出的意識能量需要維持在一個平衡的狀態,才能保證生理和心理的健康。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講不通道理或在某個觀點上起爭執的人,出於某個目的,觀點必須要達成一致,最終我們選擇了妥協和讓步。雖然我們選擇了妥協和讓步,但事後仍然感到憤憤不滿、心有餘恨;這就是主觀意識出現不平衡的狀態。

接下來我們就會啟動自我調節功能,可能是「精神勝利法」,在想像中獲得平衡;可能是身體機能的自行修復;也有可能是盤算著計劃在下一次爭執中力爭上遊,把這次受的委屈全部找回來。自我調節能力強的人可能需要幾分鐘就能夠恢復平靜;自我調節能力差的人可能就需要幾個小時才能重新恢復正常的心裡狀態。這個恢復的過程就是找回主觀意識裡的平衡狀態。

如果某個人比較固執,很長時間都無法回到主觀意識裡的平衡狀態,久而久之,就容易產生緊張、焦慮、沮喪、苦惱、憂鬱等負面情緒,影響身心健康甚至產生心理疾病。

儒家經典文化裡的「中庸之道」和範仲淹說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教我們儘可能地維持在主觀意識裡的平衡狀態。維持在主觀意識裡的平衡狀態能讓我們省去調節情緒、恢復平衡的煩惱,減少身體和心理不必要的負擔。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桿「天平」,天平的兩側是付出與回報,付出與回報的「砝碼」象徵著我們的人格品質,天平的傾斜方向預示著我們的心裡狀態

如果天平往「付出」的一側傾斜,則說明「回報」低於我們的心理預期,心情就會失落和沮喪;如果天平往「回報」一側傾斜,則說明「回報」高於我們的心裡預期,就會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如果天平剛好處於平衡的狀態,則說明「回報」和我們的心裡預期是相符的,心態就會不會有太大變化。

 

當我們付出的是帶有功利性的物質(如金錢、物質,資產、名利、地位),回報的是非功利性的精神(如情感、信仰、希望、陪伴),則這就會是一筆「高尚的交易」,我們的形象也會變得高尚和偉岸;如果回報的也是帶有功利性的物質,則這只會是一樁「世俗的交易」。

正是因為在這個人們用來衡量功過是非、利益關係的「天平」中,付出與回報的形式有了功利和非功利性之分,所以我們的形象在人們心中也就有了高尚、偉岸和平凡、世俗之分。


其實人的思想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複雜。我們只需要知道,在任何情況下,人都是在尋找內心的平衡,而且會盡最大的努力使自己的內心維持在主觀意識能量的平衡狀態。

這一點其實很容易理解,就是無論主觀意識能量以什麼樣的方式輸入我們的大腦,它都需要以相同或另外一種形式的主觀意識能量從我們的大腦輸出。

比如,當我們遇到不開心的事就需要找地方發洩;遇到特別高興的事就想找人分享;小朋友越是受委屈的時候越是想要得到自己心愛的禮物;老年人經歷的多了就喜歡向年輕人分享自己的閱歷經驗;某個人在某方面學有所成,就希望找機會施展才華,實現自我價值和理想抱負。

再如,我們在領導那裡受到了嚴厲的批評,無非以下幾種選擇:第一,找一位有著直接或間接責任的下屬痛斥一番;第二,把工作中受的委屈,找家人或朋友傾訴;第三,「精神勝利法」,在想像中自我安慰;第四,「化悲憤為力量」,將批評的聲音轉化成鞭策的力量。無論我們採用哪還一種方法,最終都是需要重新回歸到主觀意識裡的平衡狀態。

我們的思想機制的運作原理有時候跟機器設備沒什麼區別,好的機器設備能將同樣的原材料轉化成更為優質的產品;同理,優秀的人能將接收到的同樣的消極地意識信息能量轉化成更積極地意識信息能量。

所謂有心胸氣度的人並不是真的能把受到的委屈裝在心裡,而是能夠將接收到的消極的意識信息能量轉化成另一種形式的意識信息能量釋放出來。反之,沒有心胸氣度的人則轉化意識信息能量的能力較差。要麼把意識信息能量原封不動的轉移到其他人身上,要麼長時間駐留在自己的身體裡,積鬱成疾。

 

叔本華說:「欲望是痛苦的根源」,我覺得這裡的「欲望」應該說的是超出自身能力的欲望。

人類之所以能成為人類,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人類有追求更好的欲望;有欲望我們才會有目標,才能不斷進步,所以人不能沒有欲望。但欲望一旦超出我們的能力範圍就會陷入無窮無盡地欲望的深淵,使我們的主觀意識能量長期處在一種不平衡的狀態,所以「欲望」便成了痛苦的根源。

在經歷了幾次科學技術的革命之後,社會進步了,經濟發展了,軍事強化了,世界和平了,生活也富裕了。讓人難以理解的是,明明各方麵條件都在提高,唯獨我們的快樂反而越來越少了。

歸根結底,是因為社會的進步使我們養成了「事事都需要進步」的習慣,一但停止進步的腳步或進步的腳步放緩,我們就會覺得一切不正常了。當我們自身的進步趕不上欲望增長的速度的時候,我們的主觀意識會一直處在一個不平衡的狀態;所以,我們很難感受到快樂。

或許這種「欲望的增長」也確實不能完全歸咎於我們自己。在資本經濟面前,我們可能都是受害者,因為資本經濟就像一個無情地幕後黑手在操縱著一切。

資本經濟運轉的核心是要實現經濟的持續增長。市場經濟想要增長,就必須要求更多的人實現經濟增長。使一個人不斷追求經濟增長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加他的欲望。一個人的欲望增加了,他就會逼迫自己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付出更多的努力,還會帶動更多的消費。

「資本經濟」一刻也不想讓我們停下來,它想盡一切辦法把錢從我們的口袋裡掏出來,然後再逼著我們為賺更多的錢而努力。

在這個無情的幕後黑手的推動下,資本經濟就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越滾越快,一刻都停不下來。因為一旦停下來,經濟就會出現停滯甚至引發經濟危機,社會也會動蕩不安。而我們卻只是這個雪球上的每一片雪花,被這個龐大的雪球帶動著一起旋轉。雪球停不下來,我們便也停不下來。

生活的質量並不是由物質條件決定的,而是由物質條件與精神需求之間的平衡決定的。想要回歸健康的生活狀態,我們首先要回到主觀意識能量的平衡狀態。

林逋說:「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古往今來能夠逍遙快活似神仙者,他們並不是沒有欲望,只是追求的欲望能在自己能夠掌控的範圍,內心充盈便能夠樂在其中。

關注「涼白開集」,與筆者一起探索生活中的「涼白開」!

相關焦點

  • 主觀意識不能超過實踐
    我的生活日記(一百九十二) 2020年4月2日 天氣晴主觀意識不能超過實踐是我老爸常教育我的話,他希望我能腳踏實地的工作、生活,讓自己的想法能在生活中得到驗證,同時鍛鍊自己的能力,減少主觀意識對自己判斷事物的幹擾。
  • 鳥類也有主觀意識嗎?
    近日,來自德國圖賓根大學的一個神經科學研究小組通過測量烏鴉的大腦信號和行為,首次證明了鴉科鳴禽(如烏鴉)擁有主觀體驗,能夠有意識地感知感官輸入。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討論,那些大腦結構完全不同、沒有大腦皮層的動物,是否也被賦予了有意識的感知能力?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神經學實驗數據能夠支持這種說法。 為了追蹤鳥類的意識過程,德國圖賓根大學的科學家們訓練了兩隻烏鴉:它們會通過搖頭來表示是否看到了屏幕上的刺激信號。
  •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主觀意識不夠強,那你應該學學這個星座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擁有一種屬於自己的獨立的主觀意識,因為只有你擁有了這種獨立的主觀意識,那你才能對自我、對外界有一個相對清晰的認知,而通過這種認知你就可以為自己規劃,比如找準自己的位置、確定自己的方向。當然,生活中也有一些人沒有這樣獨立的主觀意識,所以他們的言行往往都會東倒西歪隨風倒,但即便這樣也是正常現象,而如果你覺得自己的主觀意識不夠強,那你應該學學這個星座!
  • 如何以意識覺醒,調動自我的主觀能動性
    如何以意識覺醒,調動自我的主觀能動性如果熱牛奶的濃香穿越凌晨的夢,意識也會醒來,開始在早晨的空氣中尋它,當牛奶流經,溫柔的動靜蟄伏在身體,天空也醒了物質世界的美妙,常常讓人嘆服,我們的視野之下,它以豐富的容量博取人心,我們愛慕它,而我們卻是憑著意識去接收到這一切,反饋回來讓我們確定到它們的存在。唯物主義會認為意識只是一種主觀的生物性附帶產物,意識不被它們承認為實存。
  • 人若只憑主觀意識
    因為他只有主觀意識,看不清天地之間的客觀狀態。對於只有主觀意識的人來說,自己就是人生的主宰;自己是這個世界的核心,這就是典型的自以為是。其實從客觀角度看,我們所在的這個地球,只是廣袤宇宙中極小的一個分子。而具體到每個人,小到連塵埃都不及。當造物主遮蔽了一個人的心眼時,他對自己的人生以及自己所處的這個世界,做出的判斷常常是錯誤的。
  • 科學家首次揭示烏鴉大腦也有主觀意識 打破神經生物學局限性
    科學家首次揭示烏鴉大腦也有主觀意識 打破神經生物學局限性 2020-10-03 20:42:00 來源:DeepTech深科技 研究人員通過同時記錄行為和大腦活動
  • 生活之中,你正在被主觀意識所綁架
    這就是主觀意識對我們的綁架,缺乏理性和邏輯支撐的主觀意識,是最容易被煽動的,也是最容易被利用的。我們知道有一個詞語叫「憤青」,從這個詞就可以看出來,年輕人更加容易憤怒。與其說年輕人易怒,倒不如說年輕人的主觀意識力量,遠遠大過理性思維力量;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理性思維力量逐漸的成長,並對主觀意識進行掣肘,達到平衡的時候,就成為一個成熟的人了。
  • 我們活在主觀意識覆蓋的客觀世界
    也許我只有意識,臆想出這多姿多彩的世界,包括自己的身體,所有發生的事情也不過是在自己的意識裡放映,只是這畫面太過逼真,以致於我無法辨認這個原本虛擬的世界,其實根本就不存在。我不知道世界上為什麼一定會有我,雖然聽過很多歷史,地球至今46億年,中國上下五千年,在我出生之前的歷史人物也都死去了。
  • 《原佛》觀察|朱清時:用「自證」來解讀主觀意識
    用「自證」來解讀主觀意識朱清時(2018.10.18)面對主觀意識的難題,傳統文化有什麼可以借鑑
  • 很難被改變,主觀意識太強的星座
    今天摘星工廠—星吧就來說說後者,這類人主觀意識最強,只要是自己喜歡的人,認定的事,別人很難改變他們。獅子座獅子座人的個性相當強,最喜歡自己主導事情,凡是跟自己有關的,他們都喜歡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喜歡的人,認定的事,就一定會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絕不改變初衷,就算旁人再怎麼不認同,甚至不止一次地表示質疑,獅子座人也不會乖乖按照別人的意思來,而是無論如何也要把自己的主觀意見進行到底!
  • 人類的主觀意識是客觀物質世界的基礎
    量子力學可能崩塌你的「科學」世界觀:人類的主觀意識是客觀物質世界的基礎量子力學的詭異現象量子力學也是自然科學史上被實驗證明最精確的一個理論,但是量子的觀念,沒有人能夠理解。我說的沒有人能夠理解,絕不是指像我們這個層次的人,而是說連量子力學的創始人都不能理解。那麼量子力學最不好懂的是些什麼問題呢?
  • 《莊子》:不以主觀意識擾亂客觀規則,以無為輔助萬物自然
    一、客觀世界不以主觀意識為轉移,主觀意識能解決的就是改變自身的狀態,
  • 關於意識物質論的假說
    現在哲學上關於世界本原的探討認為世界本原要麼是物質,要麼是意識,然而為什麼不可以既是物質,又是意識呢?大自然中看似矛盾卻合理的事物還算少嗎?關於我們的宇宙起源於大爆炸奇點,而我們人類這種有意識的生物也是起源於這個奇點,很容易讓人懷疑這個奇點的性質是否真的單純只是意識或物質,關於這個問題現今還沒有人能夠真正完全準確地解釋清楚。關於是否先是物質產生意識這個問題,若有一天人類解開了人之大腦之謎,或許是否先是物質產生意識之謎也就清楚了,意識是否是從物質中產生,這一問題,直到如今仍需探討。
  • 如果「真理」只是概念而無法「實證」;是主觀意識、還是客觀實際
    從主觀上來講,凡是你眼睛所能夠看到的一切物質都存在於「真」,只有靜態與動態之分。靜態的如放在那裡的「茶杯」,只要不受大自然影響和人為的不對它進行重新改變和塑造,它自己不會改變,那就是經過實證以後的「真」。什麼是「理」?
  • 三大令人難以駕馭的星座,主觀意識太強,超有個性!
    文/吱yWin做人一定要有個性,有個性的人往往都很強勢,他們的主觀意識很強,很有個性也很獨立,這樣的人往往令人很難駕馭,星座也是如此,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三大令人難以駕馭的星座,主觀意識太強,超有個性!水瓶座水瓶座從小就嚮往自由的生活,他們是不會喜歡被約束的感覺,無論你是他們的領導還是父母,他們都不喜歡被使喚的感覺,水瓶座的主觀意識很強,往往給人一副很高傲的樣子,但是當你遇到困難他們也很願意去幫助你。
  • 陳婷對凌霄的「折磨」不是其主觀意識
    陳婷對凌霄的「折磨」不是其主觀意識時間:2020-09-04 12:31   來源:521經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以家人之名陳婷有抑鬱症嗎?陳婷對凌霄的折磨不是其主觀意識 最熱播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這裡面最大的反派讓大家討厭的人就是陳婷了。陳婷有著極強的控制欲很多行為都讓凌霄和小橙子特別討厭。。
  • 你的潛意識比你的主觀意識強大30000倍
    你的潛意識比你的主觀意識強大30000倍!協調胃消化食物、走路、呼吸,是由我們的主觀意識實現的嗎?不是的!調節我們的身體,讓一切正常運轉的,是我們的潛意識!當你在看在聽的時候,如果我們把所有的主觀意識都花在處理所有看到的圖案,聽到的信息,那麼我們的大腦非「死機」不可。所以這些都讓潛意識去做了,潛意識只會把我們想要聽到、看到的東西傳遞給主觀意識。
  • 戒掉你那不受主觀意識控制的習慣愛好
    這些習慣或愛好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不受時間、空間和自我意識的控制,比如今天我想10點就睡覺,然而打牌打著打著就一兩點了,或者意淫意淫著就天亮了,再或者遊戲玩著玩著就天明了。這種不受主觀意識控制的東西,早晚會把你拉入火坑,所以一定要重視這些不良習慣愛好,如果你發現某件事情對你來說已經不受你主觀意識控制了,那麼你要趕緊重視起來,不能等到對人生都已經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之後才去亡羊補牢。
  • 《道德經》: 以理智衝破情緒, 避開主觀意識偏見
    情緒,只適合作為人性之中錦上添花的存在,它可以推波助瀾,感受人間是非冷暖,但是卻不能讓它成為主觀意識的關鍵力量。因為情緒是導致偏頗的核心狀態,當你拿情緒去處理問題,並以情緒去判斷是非時,通常會將自己引入一個又一個障礙以及深淵之中。比如說一個將情緒當成判斷標準的人,通常會因為情緒左右而以自身好惡對其作出判斷,這樣的判斷必然是背離客觀的。
  • 自我意識太強是現代人情緒障礙的根源,心理平衡是關鍵
    很有些誨人不倦的書本,銷路甚佳的書本,是關於自我實現、自助自強和自我開發的。一群群自尊的人們付很高的費用,去參加為期三天的短訓班,學習如何意識自我。簡直可以在大學裡開出關於自我啟蒙的選修課來了。人生事務所內,迷茫青年與來自未來的他在討論「自我」。